新華國際時評:莎士比亞故鄉奏響中英人文交流「黃金序章...

2021-01-21 環球網

新華國際時評:莎士比亞故鄉奏響中英人文交流「黃金序章」

——習近平主席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述評之三

新華網北京10月27日電(記者丁宜)金秋時節,恰逢中英關係開創「黃金時代」之際,兩國在莎士比亞的故鄉為兩國人文交流文明互鑑譜寫新篇章。

國家主席習近平19日至23日的英倫行,奠定了中英人文交流領域開放包容、多元互鑑的主基調,推動兩國摒棄偏見,和諧相處,互尊互學,為中英構建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提供強大精神動力,為兩國關係長遠發展提供豐富的文化滋養,推動形成「五位一體」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總布局和總路徑。

時空穿梭,早在400多年前,英國的莎士比亞與中國的湯顯祖就隔著遼闊的歐亞大陸,不約而同地書寫了各自的「黃金之作」。如今,在瀲灩的泰晤士河畔,中英重拾古老的文化記憶,並不停留於對《羅密歐與朱麗葉》和《牡丹亭》的追憶,更對未來中英文化的進一步交流謀篇布局。

正所謂歷史是現實的源頭,基於兩個民族厚重的文化積澱,雙方文化合作在新時代不斷更新與深入。從此訪的文化交流成果清單不難看出,從中英文化基金與劍橋大學發起「二戰中的中國和世界」課題研究,到籤署《中英電影合作備忘錄》,再到中央電視臺在歐洲建新聞中心歐洲分臺,內容涉及二戰歷史學術研究、影視、新聞等諸多方面,領域日益拓寬,深度不斷增強。BBC環球公司總裁蒂姆·戴維將中英電影合作視為「令人興奮的新合作」。

正式文書上的合作項目之外,中英文化精華對兩國人民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產生的潛移默化的「化學反應」,同樣對雙方民間文化交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語言是了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孔子學院是世界認識中國的一個重要平臺。英國的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數量居歐洲之首,這就在客觀上為中英民眾加深彼此了解提供了有利條件,以文化傳播的方式拉近彼此的距離。

在曼徹斯特城市足球學院,習近平主席獲贈世界最早現代足球比賽規則影印件與回贈中國古代足球蹴鞠,表明體育交流是中英人文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預示中英足球交流正進入「黃金時代」。

中國是茶的故鄉,英國則將下午茶文化發揮到極致。中國的綠茶與英國的紅茶同樣精緻。國與國、民與民之間,也許只是一首詩歌、一部電影、一杯啤酒、一場足球賽的距離。

唯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在「卡茲頓的犁」鄉村酒吧,不只是一杯啤酒、一份炸魚薯條那麼簡單,濃濃的酒吧文化中,是心靈的溝通。

君子和而不同。以開放包容的心態看待對方,遵守相互尊重、和平相處、包容互鑑的原則,秉持兼收並蓄的精神,維護人類文明多樣性,促進多元多彩的世界文明發展。誠如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所說,唯有相互交流我們各自的才能,才能共同點燃我們的智慧之燈。

文化的力量,歷久彌新。在21世紀人類文明的大家園中,中英文明互學互鑑,共同發展,共享繁榮。今年是中英歷史上首個文化交流年,兩國人文交流的蓬勃發展將對雙方開啟「黃金時代」極具推動作用與潤滑劑效應。推動「莎翁」與「湯公」的對話,必將碰撞出新的文化火花,為人類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作出貢獻。

相關焦點

  • 國際視點:中英文化雙向交流再邁新步
    這些都是英國政府促進英中文化交流「一攬子計劃」的一部分,將對促進雙方文化交流、深化兩國人文領域合作發揮重要作用。 項曉煒說,作為文化巨人的莎士比亞代表了英國文化、文學、戲劇的最高水平,莎士比亞作品屬於當之無愧的「精品中的精品」,翻譯成中文有助於中國觀眾更好地理解、欣賞莎士比亞戲劇,品味莎士比亞劇作的精妙,享受獨特的藝術之美。同時,將中國戲劇翻譯成英文,無疑有助於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有助於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戲劇和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這些,對推動中英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都大有裨益。
  • 中英文化交流再邁新步 將把14部中國戲劇譯成英文
    這些都是英國政府促進英中文化交流「一攬子計劃」的一部分,將對促進雙方文化交流、深化兩國人文領域合作發揮重要作用。   項曉煒說,作為文化巨人的莎士比亞代表了英國文化、文學、戲劇的最高水平,莎士比亞作品屬於當之無愧的「精品中的精品」,翻譯成中文有助於中國觀眾更好地理解、欣賞莎士比亞戲劇,品味莎士比亞劇作的精妙,享受獨特的藝術之美。同時,將中國戲劇翻譯成英文,無疑有助於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有助於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戲劇和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這些,對推動中英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都大有裨益。
  • 莎士比亞:一切過往,皆為序章
    關於莎士比亞,馬瑞民在他的書中提到三點建議:1、看三部莎士比亞戲劇(每部看三遍),如果去不了劇場,可以看英國BBC製作的七部莎士比亞歷史劇,名為《空王冠》,由英籍頂級演員出演,陣容強大、場景華麗,強烈推薦。2、背誦兩首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 新華時評:蓬佩奧式聒噪玷汙「東方之珠」
    去年,在外部勢力插手幹預下,暴徒一度橫行香港街頭,香港經濟和國際形象遭受重創。蓬佩奧本人不僅一再污衊、抨擊中國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還多次高調會見香港反對派人士,公然為反中亂港勢力撐腰、打氣。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香港國安法,是香港恢復秩序、由亂及治的治本之策,是「一國兩制」實踐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
  • 在地鐵邂逅詩歌,英國在上海等五城推廣中英文學促進人文交流
    英國文化教育協會全球文學項目總監柯提娜·巴特勒(Cortina Butler)說,「希望活動最終能促進中英詩人共同交流、合作,加強中英文化交流。」英國文化教育協會與文藝自媒體「詩歌島」一起選取了中英詩歌各20首共40首作為活動推廣內容。這些詩歌不僅來自中英兩國各個文豪,如莎士比亞、雪萊、李白、徐志摩等,還有來自兩國嶄露頭角的80後青年詩人。
  • 英國文化大臣:人文交流助推中英「黃金時代」
    參考消息網12月5日報導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網站12月4日發表英國文化、媒體與體育大臣卡倫·布拉德利的文章《》從中國開始,阿黛爾和莎士比亞可以幫助我們打造一個面向全球的英國》稱,中英兩國已經享有密切的合作和友誼,但英國決定深化兩國關係,推動兩國的經濟增長和繁榮。
  • 莎士比亞:「凡所過往,皆為序章」
    文∣閒時翻書君「凡是過往,皆為序章。」——莎士比亞01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一方面是因為父母給我們的秉賦。03我認為,莎士比亞所說,有兩層含義。04第一層意思,讓我們能夠坦然接受自己。過去的,便已經是一種完成的現實。
  • 新華國際時評:捍衛多邊主義,中國知行合一
    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以順大勢、合大道的理念和紮實有力的行動,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維護多邊主義,推動多邊主義不斷前行。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中國就多邊主義的發展方向和路徑發出響亮聲音。正如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第73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演講中所說,新時代的多邊主義應該堅持以合作共贏為目標,以規則秩序為基礎,以公平正義為要旨,以有效行動為導向。
  • 朗誦中英詩歌 促進文化交流
    朗誦中英詩歌 促進文化交流   湖北日報    2018-01-16  大 中 小   「黃鶴樓中吹玉笛1月14日下午,中英詩歌朗誦會在湖北省圖書館舉行,來自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谷劍橋國際高中、武漢英中國際學校等校師生及英語愛好者、熱心讀者共數百人,共同參與了一場文化交流活動。   本次配樂朗誦會以歌頌青春為主題,所選詩歌不僅來自中英文豪如李白、徐志摩、莎士比亞、雪萊等,還來自兩國嶄露頭角的80後青年詩人如薩拉·豪、張偉峰等。
  • 聚焦中國與人文 | 2018年中英高等教育人文峰會在香港召開
    她表示,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在國際人文交流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弘揚人文精神、增進文明互鑑有著深遠的影響和重要的價值。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正是致力於促進聯盟成員間的學術、教育及相關交流活動,增強人文研究活力,培養具有處理時代複雜問題能力的高素質青年人才。
  • 新華國際時評:美國「現代海盜」原形畢露
    新華國際時評:美國「現代海盜」原形畢露 新華社北京8月17日報導,美國司法部日前發表聲明宣稱,美方攔截了4艘向委內瑞拉運送「伊朗石油」的油輪,沒收超過100萬桶石油,然而伊朗方面斷然否認這些油船歸其所有
  • 習近平:中英共同打造「黃金時代」增強版
    國家主席習近平1日會見來華訪問的英國首相特雷莎•梅,並提出中英雙方應共同打造「黃金時代」增強版。習近平指出,2015年我對英國進行了成功訪問,雙方共同揭開了中英關係「黃金序章(Golden Prologue)」。
  • 新華國際時評:力挺世衛倡議責無旁貸
    這一倡議來得十分及時,應當得到國際社會廣泛支持,讓倡議獲得有力落實。  當前,世界絕大部分國家已充分認識到,這次疫情是全球幾十年來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任何低估誤判和麻痺大意都將帶來嚴重後果。根據世衛組織最新統計,目前全球確診新冠病例已超263萬例,死亡超過18萬例。疫情傳播的速度和廣度發出的警示是,國際社會的應對手段和力度都需要大大加速和加強。
  • 《哈姆雷特》等將亮相2019年湯顯祖國際戲劇交流月
    新華社南昌9月11日電(記者袁慧晶)2019年湯顯祖國際戲劇交流月活動將於10月19日至11月底在湯顯祖故裡江西撫州市舉辦。屆時,英國劍橋莎士比亞戲劇節藝術總監大衛·克裡利及其演出團隊將帶來莎士比亞經典劇目《哈姆雷特》和《羅密歐與朱麗葉》,這也是大衛·克裡利第一次將演出帶到中國。
  • 新華時評:中國疫情有助製造業回流美國?冷血!荒謬!
    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一直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採取了最全面、最嚴格的防控舉措,很多舉措遠超出《國際衛生條例》要求。世界衛生組織及許多國家對中方做法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反觀羅斯,在這個時候不僅沒有絲毫人文關懷,反而幸災樂禍。這種冷漠、冷血,令人寒心、痛心。  不過也不用太把他的話當回事。製造業會不會加速回流美國,不是羅斯說了算。
  • 「英國嘉年華」推出40場活動 慶祝中英友好交流合作20年
    9位曾在中國西南地區留下足跡的文化使者於10月1日到21日在「中英當代藝文線上展演」中,為公眾帶來14場線上活動,分享他們親身體驗和真心感受到的中英文化的連結和交融,包括曾在重慶駐地交流的北愛爾蘭音樂人西德·皮科克(Sid Peacock)和重慶市川劇院合作線上演出、《魚翅與花椒》作者鄧扶霞(Fuchsia Dunlop)線上分享、BBC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放映、「家庭的意義
  • ...推動中英商貿人文交流——訪英中旅遊服務及諮詢中心負責人陳同度
    新華社倫敦6月11日電  專訪:在開放中推動中英商貿人文交流——訪英中旅遊服務及諮詢中心負責人陳同度新華社記者鄧茜在倫敦市中心繁華的尤斯頓火車站街頭,一家用中英文標識「英國中國旅遊
  • 新華國際時評:接力人類夢想 開啟新的徵程
    法國月球和火星地質學專家傑茜卡·弗拉奧表示,嫦娥五號再次點燃全球探月熱情,而中國對航天領域國際合作始終持開放態度。  接力人類夢想,目標星辰大海,使命一往無前。嫦娥五號邁出的只是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第一步。嫦娥六號、七號、八號等任務將在未來相繼實施。人們期待著更多中國探測器開啟星際徵程,人類足跡抵達更加深遠的浩渺星空。
  • 「文苑英華」展與中英文化交流的歷史記憶
    該展覽是中英文化交流項目「大英圖書館在中國:共享知識與文化」的嶄新延續。此前,該項目已經在北京的中國國家圖書館舉辦過一次大型展覽。後來,它又在江蘇烏鎮的木心美術館舉辦了一次別具一格的展覽,兩個展覽都吸引了數萬人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