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B肝患兒因為B肝「大三陽」(指B肝e抗原陽性的B肝病毒感染者),轉氨酶升高等情況無法按時入學。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感染科團隊用長效幹擾素對患兒進行治療,並取得了良好成效。每年的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感染科閔筱輝副教授透露:「在臨床治療中,長效幹擾素可能成為治癒B肝患者的希望。」
據閔筱輝介紹,去年9月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就診的羅女士是俗稱的「B肝大三陽患者」。羅女士3歲的兒子在幼兒園入學體檢時,也發現了「B肝大三陽、轉氨酶升高」的情況。
羅女士向醫生表示,在所有幼兒園都不願意接收的情況下,她和孩子來到醫院感染科門診,希望醫生可以「想想辦法,讓孩子體檢過關」。
得知了羅女士的情況,接診的閔筱輝副教授隨即建議患兒可以考慮長效幹擾素治療,他認為,「及時治療是有臨床治癒希望的,那就可以正常上幼兒園了。」
經過反覆考慮,羅女士決定聽從醫生的建議,帶兒子在醫院感染科進行治療。患兒的治療半年後,B肝表面抗原轉陰,實現臨床治癒(臨床治癒是指停止治療後仍保持B肝表面抗原陰性、B肝病毒DNA檢測不到、肝臟生物化學指標正常、肝臟組織病變改善)。繼續用長效幹擾素三個月後,最近複查仍保持治癒狀態,並檢測出了B肝表面抗體,順利達到停藥標準。聽到這個好消息,羅女士喜極而泣。
閔筱輝表示,像羅女士兒子這樣能夠被治癒的B肝患兒並不是特殊案例,已經有很多研究表明,5歲以下的B肝患兒通過幹擾素治療的臨床治癒率超過50%,且年齡越小,治癒率越高。
閔筱輝副教授和患兒、患兒母親在一起。
據閔筱輝介紹,B肝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的慢性疾病,病情對患者的求學、就業和婚姻等方面會造成不少障礙,且可能會發展為肝硬化或者肝癌。
研究顯示,我國77%的肝硬化和84%的肝癌都由B肝引起,因此B肝亦是我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目前,B肝的主流治療方式是通過口服核苷(酸)類藥物來抑制病毒複製,但這類藥物通常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藥以穩定病情。因此,通過治療實現安全停藥、治癒B肝是所有B肝患者共同的願望。
在羅女士孩子的案例中所使用的長效幹擾素實際上用於治療B肝已有10多年的歷史,在近幾年,隨著長期用藥經驗的積累,以及我國醫學專家們的努力研究下,對長效幹擾素有了新的發現。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感染科團隊介紹道,部分人群可以通過注射長效幹擾素達到臨床治癒的效果,而這種藥物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在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發起的「中國慢性B肝臨床治癒(珠峰)工程項目」中,研究者通過對B肝病毒陰性、表面抗原定量小於1500單位的B肝小三陽患者加用或者換用長效幹擾素,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1年的總體治癒率超過30%,表面抗原越低,效果越好。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B肝患者都適合使用長效幹擾素方案,閔筱輝副教授透露,一般來說,以下2種情況強烈推薦使用:
1、經過口服藥物治療後B肝病毒已經轉陰,小三陽,並且B肝表面抗原量比較低(
2、兒童B肝(年齡越小效果越好,女性比男性效果好)。
對於肝硬化或者肝癌風險較大人群,由於幹擾素有降低B肝患者肝癌發生率的作用,也推薦使用。
另外,由於幹擾素存在一些副作用,以下人群禁止使用:
1、妊娠或計劃2年內妊娠者;
2、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亢進或低下)者;
3、肝硬化失代償期,或曾經出現過肝硬化失代償者;
4、存在嚴重的重要臟器如心血管、肺、腎、腦病變者及眼底病變者。
據悉,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自2019年年底加入珠峰工程項目以來,僅僅半年時間,7例入組的患者中已有2例(28.6%)實現了臨床治癒。醫院感染科團隊表示,相信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以及使用該治療方案病人的增多,將會有更多來該院治療的B肝患者可以成功「摘」掉B肝的「帽子」。
同時,許多B肝臨床治癒方面的研究也正在進行中,更多有關B肝治療的情況,廣大讀者可到感染病專科門診問診。
採寫 南都記者王道斌 通訊員黃睿 張陽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