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擾素還是核苷酸類藥物?B肝抗病毒治療選什麼方式最好?

2020-12-13 騰訊網

B肝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僅我國目前就有約9000萬B肝病毒攜帶者,其中約2800萬慢性B肝患者。全球醫藥界的精英人士致力於新藥研發,以期消除B肝,減少B肝病毒給人們生命健康帶來的威脅。

目前國內外公認的有效的抗B肝病毒藥物主要分為兩大類:長效幹擾素和核苷酸類似物。那麼,慢B肝抗病毒治療該選擇幹擾素還是核苷酸類似物呢?

兩類藥物抗病毒機制有什麼差異?

長效幹擾素主要通過細胞表面受體作用使細胞產生抗病毒蛋白,從而抑制B肝病毒的複製;同時還可增強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巨噬細胞和T淋巴細胞等免疫細胞的活力,從而起到免疫調節作用,並增強抗病毒能力。

核苷酸類似物藥物主要作用機制是由於藥物與B肝病毒複製所需的原材料(核苷酸)很相似,阻止了真正的原材料參與病毒複製繁殖過程,抑制病毒的複製。

也就是說,幹擾素屬於免疫調節劑,並不具備直接抑制或殺滅病毒的作用;而核苷酸類似物具有直接抑制或殺滅B肝病毒的作用。

兩類藥物優缺點分別是什麼?

長效幹擾素優點是療程固定,HBeAg、HBsAg血清轉換率高且應答持久,具有調節免疫和抗病毒的雙重功效,可以有效阻止肝硬化或肝癌的發生。

但是,長效幹擾素的不足之處在於需皮下注射、使用不方便,價格昂貴,不良反應較多,有妊娠、精神病、酗酒、失代償期肝硬化、甲狀腺疾病等禁忌症。

核苷酸類似物作為口服藥物,用藥簡單,起效快、直接抑制HBV病毒複製、有效控制病程發展,藥物毒性低、不良反應較少。

核苷酸類似物藥物治療慢B肝需要長期使用,私自停藥後易復發引起疾病惡化,容易發生病毒突變及耐藥。

抗病毒藥物如何選?

最新版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建議首選強效低耐藥核苷酸藥物恩替卡韋(ETA)、富馬酸替諾福韋酯(TDF)、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TAF)或聚乙二醇幹擾素治療慢性HBV感染。

指南建議對代償期B肝肝硬化患者推薦應用ETA、TDF、TAF長期抗病毒治療,也可以應用幹擾素治療,但是要密切關注副作用;而對於失代償期乙型肝硬化患者,推薦用ETA、TDF、TAF長期抗病毒治療,禁用幹擾素治療。印度TAF在2017年獲得美國批准仿製生產並上市,與原藥有相同的藥效,但是藥價僅為原藥的0.4%左右 印度全球藥房的商城讓患者以,網上訂取的方式取得,十分方便,高效低價的印度TAF是許多患者的首選。

慢B肝的抗病毒治療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合適的個性化方案,不能一概而論。對於病毒載量較低、HBsAg水平低、肝臟炎症較重的患者來說可以選擇長效幹擾素,而對於孕婦或其他患者推薦優選高效低耐藥的核苷酸類似物。

相關焦點

  • 治療B肝,選打幹擾素好,還是服用抗病毒藥好?醫生來跟您聊聊
    B肝雖然不是非常嚴重的疾病,但與普通的肝炎相比,更需重視,畢竟它是病毒性肝炎,B肝也是肝癌的一個高危因素。對於慢性B肝患者來說,治療方式不是很多,抗病毒是主要的手段,目前主要有兩類藥物,一種是幹擾素,另一種就是像恩替卡韋、拉米夫定這些核苷類藥物。
  • B肝現有開發藥物,簡介幹擾素機制,TAF被證明是TDF替代品
    B肝現有開發藥物,簡介幹擾素機制,TAF被證明是TDF替代品首先,目前批准的治療慢性B肝藥物中,主要是由直接作用抗病毒藥物(DAA)和幹擾素α(IFNα)或聚乙二醇幹擾素α(PEG-IFNα)。其次,更多人對核苷類藥物了解更豐富,但對幹擾素知識了解偏少。傳統的幹擾素,主要通過抑制B肝病毒DNA合成和刺激抗病毒酶的產生,進而產生抗病毒作用的一種誘導劑。幹擾素α治療,可以清除B肝病毒感染細胞,使一定比例的慢性B肝患者在治療後,獲得持續的病毒學反應(SVR)。
  • 醫生建議B肝抗病毒3-5年,那些抗病毒5年的B肝,現在都怎麼樣了
    B肝抗病毒治療3-5年達到什麼效果最近,相繼收到5位在當地醫院確定要抗病毒治療者,均是在醫生的建議下,確定的核苷類藥物抗病毒治療方案。其中,三位患者反饋的情況基本一致,之前自己是B肝病毒攜帶者,目前發病,需要進行抗病毒。醫生說,如果不進行抗病毒治療,B肝慢性發展可能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的發生,但是,抗病毒治療用藥需要服用3-5年的時間。他們對這個治療周期有較多的疑問,一方面的疑問是,抗病毒治療5年能達到何種效果,另一種疑問是抗病毒治療五年後,是繼續抗病毒方案,還是可以停藥。
  • B肝預防與治療的全策略解析
    病毒入侵細胞及繁殖辦法很多,且病毒各有專長,目前的抗病毒藥物只是針對一種或者少數幾種病毒感染,研究廣譜的抗病毒藥物較困難。 、吲哚那韋、奈非那韋等; 其他類:地拉韋定、甘草甜素、幹擾素、奈韋拉平以及反義寡核苷酸類等。
  • B肝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療期間,還需要服用什麼保肝藥嗎
    B肝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療期間,還需要服用什麼保肝藥嗎在前端時間的雙十一會診當中,由於患者比較多,很多B肝患者以及家屬,中午都是在醫院的大廳裡休息。B肝患者:服用替諾福韋後,還要服用保肝藥嗎替諾福韋是比較新型的核苷酸抗病毒藥物,前一段時間,也經常出現第二代上市的消息。目前B肝患者服用的還是第一代藥物(TDF),這種藥物在抗病毒治療當中,有著很高效抑制病毒複製的能力。
  • 國內已上市與在研B肝治療藥物
    根據2015年版的《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B肝治療藥物主要分為兩類:幹擾素類和核苷類。 由於幹擾素的副作用較大,目前臨床上使用更多的是口服核苷類藥物。在我國,核苷類B肝用藥約佔B肝用藥市場的80%,逐漸成為治療B肝的主流用藥。常用的核苷類藥物主要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替比夫定等。
  • B肝國內在研新藥HS-10234,替諾福韋前藥,目前已啟動III期臨床
    相比國外許多正處於臨床一二期試驗的B肝新藥,目前我們國內的豪森藥業研發的抗病毒1.1類創新藥HS-10234,已經開始進入隨機、雙盲、雙模擬陽性藥對照的III期臨床。B肝國內在研新藥HS-10234,替諾福韋前藥,目前已啟動III期臨床從公開信息查到,目前國內已經進入III期臨床的B肝新藥有5種,HS-10234是其中之一,該新藥為新一代的單磷醯胺單酯類替諾福韋前藥,主要研發優勢是,該在研III期臨床新藥既能夠提高抗病毒治療效果,還可以減低藥物毒副作用,屬於新型的替諾福韋前藥。
  • 臺醫界:並用幹擾素抗病毒藥 乙C型肝炎可治癒
    臺醫界:並用幹擾素抗病毒藥 乙C型肝炎可治癒 2008年04月08日 14: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據臺灣最新研究顯示,並用長效型幹擾素與抗病毒治療藥物四十八周,對C肝患者的治癒率逾七成,一成患者B肝表面抗原消失,甚至有部分病患同時治好兩種肝炎。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劉俊人在接受記者訪問時分析,因為第一型C肝更加惡性,第一型C肝合併B肝病毒感染的患者,C肝的治癒率達七成二;非第一型C肝合併B肝的患者更高,達有八成三,肝功能指數ALT回到正常。
  • B肝在研新藥Lunar-HBV,臨床前單次注射,表面抗原和HBVDNA雙降
    RNA幹擾類藥物靶點,Lunar-HBV在小鼠試驗表現出單次注射給藥後,能夠減少小鼠HBV-DNA與B肝表面抗原水平。小番健康提醒,RNA幹擾藥物依然是目前B肝創新藥研發的前沿技術之一,覆蓋全部B肝病毒轉錄物序列,時間表上,全球藥品研發資料庫有一條它的信息。
  • B肝抗病毒藥物有哪些 五種B肝抗病毒藥物
    患上B肝的患者是非常的痛苦的。那麼B肝抗病毒藥物有哪些呢?患者患上B肝的症狀有哪些呢?在平時的飲食方面,B肝病人不可以吃什麼?吃錯東西可能會導致B肝更加嚴重化。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B肝抗病毒藥物有哪些目前被專家公認的B肝抗病毒藥物一共兩大類,共五種,分別是幹擾素類(普通幹擾素、長效幹擾素)和核苷類(拉米夫定、阿德福韋、恩替卡韋)。
  • 最新B肝新藥獲批 抗B肝病毒150億市場格局重塑
    最新發布的《EASLB型肝炎診療指南》(2017版)推薦抗B肝病毒首選丙酚替諾福韋(TAF)、富馬酸替諾福韋酯(TDF)和恩替卡韋(ETV)的單藥治療,明確了核苷酸類抗病毒藥物在B肝治療中的地位。同時該指南明確,不建議使用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韋酯(ADV)和替比夫定(TBV)的臨床使用。
  • 藥物控制B肝進展,促使肝功能穩定,消除B肝誤區
    關於B肝治療藥物科學研究方向,主要以核苷類似物(NAs)和長效幹擾素(IFN)的抗病毒治療。指南主要提到功能性治癒和臨床治癒,所以,不宜過度誇大徹底治癒,例如「B肝可以在五年內,十年內被徹底治癒」,這樣的說法其實都是不科學的,也不嚴謹。
  • B肝新藥2020最新消息!全球首款PD-L1抗體獲批B肝臨床試驗
    目前對於慢B肝尚無有效治癒方法,迄今為止可用的藥物均只能抑制病毒複製而不能徹底清除病毒,絕大多數患者一旦開始抗病毒治療便需長期甚至終身用藥。作為一款有望臨床治癒慢性B肝的全球首創(first-in-class)免疫藥物,ASC22可以成為未來一系列臨床治療方案中的基石藥物,通過和我們內部研發的候選藥物或與行業內其他領軍企業的候選藥物聯用,未來有望攻克B肝臨床治癒難題。」歌禮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吳勁梓博士對於公司旗下在研新藥ASC22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在慢性B肝患者中進行臨床試驗時說到。
  • B肝吃什麼藥 應該怎麼治療
    B肝這種疾病是比較難治的,一般治療的過程都很漫長。B肝的都希望自己能儘快好起來。那麼,B肝吃什麼藥呢?B肝有哪些治療方法呢?接下來,大家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B肝吃什麼藥一般措施基礎治療是最基本的,很多慢性B肝和急性B肝的患者,可以通過休息,補充營養緩解病情。要安排合理的飲食,補充營養,不要吸菸喝酒。
  • 【原創】幹擾素副作用大,怎麼辦?哪些人不能使用幹擾素?
    首先了解下什麼是幹擾素(IFN)? 幹擾素是一類有廣譜抗病毒、免疫調節活性、抗血管生成、抗腫瘤、抗增殖等的多功能細胞因子家族,主要有α、β、γ 3種。其中α-幹擾素(IFN-α)為一種廣譜抗病毒藥物和免疫調節劑,其通過作用於被病毒感染細胞表面相應受體,誘導產生多種抗病毒蛋白,進而發揮抗病毒作用,臨床可用於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肺炎、B型肝炎、C型肝炎等的治療。
  • 為何B肝停藥那麼難,著眼表面抗原陰轉,長期治療長效抑制
    為何B肝停藥那麼難,著眼表面抗原陰轉,長期治療長效抑制抗病毒治療有兩個方向,核苷類藥物和幹擾素,幹擾素是有療程的,所以也有停藥標準。但是,聚乙二醇可溶於水,分子比較大,從腎臟代謝漏出的機率也會大大減少,這樣就能夠保證體內幹擾素存量停留時間更長一點。通過以上,可以知道,並不是所有抗病毒治療都必須長期用藥,幹擾素治療就有停藥標準,當前較為理想的還是長效幹擾素治療。相信也有B肝患者,曾經聽肝科醫生談及,自身不符合幹擾素治療標準,那就要選擇核苷類藥物治療。
  • B肝治療轉換長效幹擾素,安全停藥指日可待!
    B肝治療目前採用幹擾素和核苷類藥物聯合治療的病例不在少數,那麼何時停藥何時才能轉陰是大家都十分關心的問題,這篇文章就講述了聯合治療的治療現狀,希望大家能做到心中有數,只要堅持治療,停藥也是指日可待!  一、聯合治療,有多少患者能實現表面抗原轉陰?
  • B肝的慢性攜帶狀態,短期暫時不用治療,代表什麼意思?
    對於B肝病毒自然感染後,指南或一些建議是暫時不需要治療,這種情況應該怎麼理解?實際上,這是一個免疫耐受期或處在免疫無應答狀態下,暫時不需要治療的深層意思是,必須定期密切的監視B肝病毒標誌物。B肝的慢性攜帶狀態,短期暫時不用治療,代表什麼意思?許多慢性B肝患者(CHB)一旦得知暫時不用治療,就容易忽視慢性攜帶B肝狀態。當今現有的前沿抗病毒藥物主要是抑制B肝病毒複製,長期使用核苷類似物(NAs)或幹擾素(IFN)有望實現臨床治癒。
  • 媽媽有B肝一定會傳染給寶寶嗎?醫生教你科學備孕,阻斷母嬰傳播
    育齡期女性感染B肝怎麼辦?有生育要求的慢性B肝患者,如果有治療適應證,應儘量在孕前應用幹擾素或核苷酸類似物治療,並在孕前6個月完成治療;值得注意的是,男性應用幹擾素治療,也應在停藥後6個月後才可考慮生育。不管男、女,在幹擾素治療期間均應採取可靠避孕措施。
  • B肝藥物研究進展,GS9688或9620,它們有哪些區別?
    GS-9620是美國吉利德科學旗下研發藥物,該藥初步臨床數據表明,GS-9620可誘導不含血清幹擾素的ISG15,並在低劑量下增強T細胞和NK細胞反應。然而,單藥或與核苷類藥物(NAs)聯合試驗時,儘管安全且耐受性良好,但並未觀察到抗病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