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送入幼兒園以後,你真正做到「放手」了嗎?

2020-10-16 Danney媽媽


昨天,見了一位朋友。因為都為人母,所以,話題自然而然都是孩子。Danney剛入園,朋友家的女兒已經小學一年級了,我們的聊天也主要是我向她請教經驗。




入園後,家長的心態要擺正 !


朋友讓我先說說Danney入園一個多月以來,我的心路歷程。


我總結到:


入園前準備,隨之而來的是各種焦慮


入園後的小心翼翼,有點小問題就給老師發「長篇作文」,進行溝通,希望老師把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都告知;


磨合期過後,現在反而覺得,心態平和一些,關注放少一些,孩子在幼兒園的生存和適應能力反而更強。



朋友聽完後,頻頻點頭:你的這個想法是對的,可有些家長,卻不是這樣的。


她繼續說到


我女兒之前幼兒園班裡有個小朋友,放學回到家嘴巴受傷了,家長沒有做任何理性的分析和判斷,就說是老師打的。


然後,去幼兒園查監控,監控沒有結果,就說是老師在監控死角打的。


老師們用自己的人格做擔保,都沒有用。最後,孩子轉園了。


我們那附近總共有4所幼兒園,這個孩子就這樣一直轉園。4所幼兒園都上過,都不合適。最後,去了離我們那片比較遠的地方上的。


朋友繼續告訴我:


如果你決定送孩子去幼兒園,那就要學會放手,學會平常心,學會相信老師。孩子之間的玩耍,孩子自己的跑跑跳跳,都是孩子可能會受一些傷的原因。孩子在家裡被保護的很好,不會受到任何傷害,這個是每個家庭的養育觀,外人無權說什麼。但是,決定送到幼兒園了,決定讓孩子融入一個集體生活了,有些「挫折」是正常的,也是必須的。




放手不等於完全不管不顧 !


朋友說完,我補充到:其實放手是對的,但這個「度」得把握好。我們也不能完全不管不顧,網上那麼多幼兒園被曝出問題。當然,相信老師很重要,但是,和他們的有效連接和溝通,也同等重要。


舉幾個我「放手」的例子:


One.


老師發了上課的視頻,英語課的時候,小朋友們很活躍。Danney和另一個小女生歡樂地抱在一塊,蹦呀跳呀。那個小女生力氣比較大,一不小心把Danney弄摔倒了。


我知道這是孩子之間玩耍的時候,再正常不過的情況了。我問Danney摔的疼不疼,她搖搖頭。然後,我告訴她:這個小朋友很喜歡和你一塊玩兒,一起抱抱。可是她的力氣有些大了,所以你摔倒了。下次,你們一起抱抱或者拉手的時候,你可以告訴她,用力輕一點。這樣,就沒有人會摔倒了,你們可以一起開心地玩很長時間。


女兒笑眯眯地點點頭。


Two.


女兒有一次回到家說,幼兒園裡有一位小朋友用手打她。我不知道是不是她誤解了「打」和「拉」的含義,還是別的什麼原因。我告訴她:下次再有類似的情況,如果你不喜歡,你可以嚴肅地告訴那位小朋友,我不喜歡你這樣,你這樣做不對,要跟我道歉。如果小朋友不道歉,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


第二天送Danney入園,我和老師了解了一下情況。原來這位小朋友表達能力不太好,往往是小手比嘴巴行動的快,經常被班裡的小朋友們誤解。





孩子到了幼兒園,家長的心態是需要調整。從入園之前的朝夕相處,到入園之後的一整天都把孩子交給老師。思念,焦慮,擔心都是正常的。但是,我們需要告訴自己的是,這種分離是孩子成長必不可少的一步。放手,才能讓他們自由,健康地成長。

但是,放手並不等於「撒手不管」,學會和孩子溝通,分享;學會理性分析;學會站在老師的角度等等這些功課,是我們「放手」的前提。

相關焦點

  • 父母做到這三點,孩子黏人愛哭,也能輕鬆送入幼兒園
    送適齡兒童入園,家長們更看重的是孩子能否適應幼兒園,孩子能否照顧好自己,孩子能否開始他們人生第一場真正意義的社交活動!父母做到這三點,孩子黏人愛哭,也能輕鬆送入幼兒園面對黏人的孩子,也沒有出現大多數父母所擔心的孩子入園生病這樣的事,我女兒也非常黏媽媽,從小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最長,沒有離開過一天,開始也擔心不好入園,萬一哭怎麼辦,萬一生病怎麼辦,但是沒想到送園一周,孩子每天開開心心的去上幼兒園,和老師問好,和我們揮手再見,回家問她今天開心嗎?
  • 作為父母,該放手時就放手,你真的做到了嗎
    教育孩子,我們作為家長,應當適當放手,這才是真正有利於孩子的教育方法。家長適當放手,孩子才有釋放的空間,才有動手實踐的機會,才有自我認知,實現自我成長的機會。這樣的孩子對家長的依賴程度也會逐漸降低,孩子才能學會自我服務,自我提高,自我成長,獨立自主能力才會加強。
  • 深沉的愛,是放手 || 孩子上幼兒園了,家長哭成一片
    但孩子長大了,家長總得放手。放手,也是愛的一種方式。我家孩子也是今天去幼兒園,小班。儘管我已經給自己做了無數次的心理建設,但當把孩子送到教室後,和孩子告別時看到孩子紅紅的眼眶,我還是無法放手。我蹲下來抱了抱孩子,告訴她:「媽媽會在你放學時,第一個來接你。」這句話,既是給孩子的承諾,也是讓自己放鬆的方式。我灑脫地轉身離開,但踟躕的腳步讓我無法真正地放手。我偷偷地趴在教室的窗口,看見孩子東張西望找我的時候,我很想衝進教室抱抱她。
  • 家長懂得放手,讓孩子自由飛翔,才是真正的成長!
    他們大班有個新轉來的孩子,兵兵。來之前朋友聽說,孩子已經轉過很多次幼兒園了,就是每一所幼兒園都待不長。一開始以為是孩子跟小朋友玩不來,後來朋友才知道,是兵兵自理能力太差。結果孩子的奶奶卻說:「孩子這麼小,讓他自己吃飯、穿衣服、背書包、實在不忍心……」「那你就忍心一個明年就要上小學的孩子,吃飯,收拾書包,什麼都不會做嗎?」當然,朋友忍住沒說出口。
  • 「我用十八年,養出最厭惡我的孩子」,真正的愛是放手
    總是壓制孩子,什麼方面都不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孩子會越來越迷失自己。以後成年更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因為家人從來都是幹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所以會對自己接下來的人生更加的迷茫了。媽媽不知道放手,處處管教自己的孩子,想讓孩子更加「乖」,走自己已經給他規劃好的道路。
  • 「狠心」把2周歲女兒送入幼兒園:被誤解背後,飽含母愛
    文/遇見小辰育兒路上沒有誰是容易的上周「狠心」把2周歲的女兒送入幼兒園後,回來看著空落落的房子,心裡很失落,寫下了這篇文章時潸然淚下,得到了很多人的鼓勵、共鳴和被誤解。網友一,和你一樣,窮的時候真的想去撿垃圾,可又能怎樣。現在,寶寶2周歲2個月,也想送去小小班。關鍵是自己一個人帶孩子情緒天天崩潰中,對孩子對自己都不好。網友二,我兒子前幾天上幼兒園,送他去,他一直哭喊媽媽,我腳都軟了。紅著眼跑開,不敢再呆。後來,老師發來他在幼兒園的視頻,看著看著眼淚就出來了。
  • 4歲女孩的爸爸哭了,秋季傳染病高發,孩子該不該送幼兒園?
    今天送女兒去幼兒園,在園門口遇見了同小區的一位阿姨,她家快四歲的孫女也是這學期才送入幼兒園。在聊天中阿姨說,她兒子因為女兒上幼兒園後,偷偷抹眼淚,直言最近幼兒園裡生病的孩子特別多,不知道會不會讓自己的寶貝閨女也被傳染了。
  • 放手不撒手,培養孩子責任心,家長真正需要增加的是信任感
    如果家長將放手當成自己能夠不為孩子行為負責的藉口,那麼最終造成的結果就是進一步的失控。放手更不能夠成為唯一讓孩子變得優秀的手段。父母自己都無法解決的育兒問題想要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不僅對當下的問題不能有很好的解決,更重要的是有可能造成越來越嚴重的後果。這是因為家長心沒放下,手就不可能真正地放下。
  • 幼兒園,最應該學到的是這些,你們上的幼兒園做到了嗎?
    導語:幼兒園,最應該學到的是這些,你們上的幼兒園做到了嗎?孩子三歲多,就要考慮上幼兒園了,三歲半到六歲都是在幼兒園裡度過的,幼兒園是人一生教育的啟蒙階段,這個基礎打好了,會讓人受用終身。那麼,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最重要的應該學什麼呢,大家肯定是意見各異,大部分父母認為幼兒園裡應該多學知識,背詩識字,學數學,為幼升小做好銜接。可是,我覺得,孩子幼兒園裡學會制度規則,學會與人相處,學會自理能力等更重要。
  • 一年級語文老師哭訴:幼兒園不教拼音,你就放手孩子玩?別心大了
    孩子幼兒園要有快樂的童年,孩子小學也要跟上應試教育的步伐,你說家長能怎麼辦?一年級的語文老師不得不跟家長哭訴:幼兒園不讓教拼音,你就真的放手讓孩子玩嗎?未免太心大了吧。有些網友說幼兒園老師大學書都白讀了?拼音都教不了嗎?書都讀哪去了?對此略略表示很無語。拼音教學你說我們幼兒園老師會不會?也會,但能教孩子嗎?也能教,但教得好嗎?拼音是認字的工具,學好拼音是為了以後閱讀打好拼讀的基礎。
  • 狐狸法則:總覺得孩子還沒長大?放手才能讓孩子真正成長
    3歲的時候我們要上幼兒園,6歲的時候要上小學,之後是初中高中,然後是離開父母,真正得迎接獨立的大學生活。這每一步都是不同的環境,需要孩子自己去調整心情,儘快的適應。但是如果父母凡事都為孩子考慮的面面俱到,那麼孩子便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只要按著父母所鋪設的路走就好。
  • 你真的了解孩子嗎?這些你做到了嗎?
    你有多了解孩子?這個問題,如果換成以前的我來回答,我一定會自信滿滿地回答道「我兒子,我不了解誰了解?」我把它歸因為是兒子的不認真,不然為什麼別人可以做到並且做好的事情,他卻做不到呢?直到後來參加了「興智守護計劃」,我才認識到兒子的問題,並不是他不曾努力過,而是我們父母拉了後腿。
  • 讓孩子真正成長,父母從4個方面學會放手,把成長的權利還給孩子
    周末帶孩子在餐廳吃飯時,看到一個男孩大概6歲了,吃飯時父母幫著孩子夾菜並拿起紙巾幫忙擦嘴;在遊樂區玩耍時,看到了他的媽媽蹲下幫孩子穿襪穿鞋;一會兒幫忙遞水壺,一會幫忙擦汗,我在想,這些不是孩子自己就能做到的嗎?
  • 真正理智的愛孩子,學會放手,共同成長
    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既是一種保護,也是一種剝離,而後者意味著子女的獨立。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西爾維亞曾經說過:「世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可見,真正理智地愛孩子,父母就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得到鍛鍊,並逐步獨立起來。
  • 父母捨得放手,孩子才有機會真正成長
    父母捨得放手,孩子才有機會真正成長昨天姐姐帶著六七歲的小外甥來我家玩,中午該吃飯了,小外甥不好好吃飯,摳摳這摸摸那,飯沒有好好吃幾口,等我們都吃完了,他嚷嚷著讓他媽媽喂,我說:「馬上七歲了,自己吃,」姐姐應該想著餵著他吃得快,就接過碗,一勺一勺餵他吃
  • 那些給孩子的規範,你能做到嗎?
    》目的是規範行為,為以後的人生打下基礎,讀是第一步,真正要做的是去行,不去行,讀了也是白讀,行也不能讓孩子去行,應該是家長也要做到。,你會嗎?你有那個水平嗎?有那個時間嗎?有那個耐心嗎?勿過則、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 」,你們自己能做到嗎?
  • 父母放手 孩子自會成長
    「你們會做飯嗎?會開火嗎?做的啥?菜洗了嗎......」我問了一大串。「媽媽,你不用管啦,我們快做好了!」女兒急匆匆地說完,就掛斷了電話。我又有新的擔心:他們能把菜洗乾淨嗎?會開火嗎?燙著咋辦?會攪湯嗎......總往危險的地方想,心裡的焦急又增加了幾分!我不停地觀察最右側可以緩慢前行的車道,看看有沒有機會插進去。
  • 送入幼兒園後,你知道一整天的時間娃都做些啥嗎?
    幼兒園開學快一周的時間,適應能力好的孩子已經開始熟悉幼兒園的生活,並開始融入進去;有些慢熱的孩子剛剛開始明白「原來上幼兒園是這樣嬸的那麼問題來了,入學一周的時間了,你知道孩子在幼兒園都幹啥了嗎?媽媽B:我家娃幼兒園有監控,隨時可看,就是吃飯和做遊戲,偶爾學點東西爸爸C:在幼兒園?上課啊,老師不給上課嗎?孩子上幼兒園後,我去參加了一次家長開放日,從早上孩子入園,家長就一直跟在班級的後邊,觀察孩子在幼兒園這一天的所有學習和生活。我當時的感受就是:這個自立、懂規矩、謹慎的孩子,還是我家娃嗎?和在家裡完全不一樣!
  • 真正自信的孩子,都出自這2個方面的教育,你都做到了嗎?
    自信的孩子是魅力無窮的,因為自信,他們的性格和生活態度都會積極向上,並且有勇氣迎接挑戰、從挫折中站起來。我們都想讓孩子擁有自信這個優點,但是生活中,部分孩子卻表現出了自卑等特徵。如何讓孩子擁有自信?其實,真正自信的孩子,都有這2個方面的教育,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
  • 「月薪6000,卻讓孩子讀一年5萬的幼兒園」,真正的富養是砸錢嗎
    父母總希望能把最好的一切給孩子,自己苦點累點也願意,感恩的孩子知道父母的不易,也有的孩子心安理得地享受,得不到就衝著父母發脾氣吼叫,讓人心寒。「月薪6000,卻讓孩子去讀一年5萬的幼兒園」,真正的富養是砸錢嗎?「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他接受好的教育,有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