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問題常常困擾著星孩父母,有的孩子不願意自己一個人睡,一定要爸爸媽媽陪著一起睡,有時,就算父母有事外出,孩子也會等到父母回家後,才願意上床睡覺、有的孩子則是會在晚上睡眠期間,頻繁的醒來,造成睡眠品質低、不易入睡、早晨時不易醒來等情況。
一般來說孩子的睡眠周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變化,如:1-3歲的孩子每天需要12-14小時的睡面;3-6歲的孩子每天需要10-12小時的睡眠;7-12歲的孩子每天則需要10-11小時的睡眠。但卻有研究指出,有80%的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孩子,有睡眠障礙,當孩子的睡眠情況不好,就容易衍生出各式各樣的問題,如:情緒不穩、自傷行為、注意力不集中等等,而這些問題也會進而影響到孩子的學習與行為發展,那麼針對星孩的睡眠問題,爸爸媽媽們可以怎麼幫助孩子改善呢?
首先,孩子在白天時是否有足夠的日程活動可以讓孩子消耗自身的體力,這樣可以讓孩子在晚上時較容易進入睡眠,但要切記,在睡眠前一個小時,不要讓孩子有過度激烈的活動安排,因為這樣反而容易讓孩子太興奮而導致睡不著。
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培養穩定的睡眠周期,如:幾點起床、幾點上床睡覺,穩定的睡眠周期有助於孩子身心各方面發展的穩定,試想,如果是大人,因為工作、家庭等種種因素,每天的睡眠時間不一,會有怎樣的狀況?是不是也容易因為睡不飽、睡不醒等等,使自身的情緒不穩定,而影響工作表現呢?同理,如果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培養穩定的睡眠周期,就能使孩子獲得更穩定的身心狀況。
現代人很喜歡在睡前滑滑手機,有些父母還要以睡前玩手機遊戲或平板來當作孩子的獎勵,但有研究指出,睡前滑手機不但容易使自己的精神更亢奮,且若是在燈光較暗的房間滑手機,會讓大腦接收到手機或是平板所散發出來的藍光訊號,並活化全身的交感神經,這也是為什麼睡前滑手機容易造成失眠的主因。
在孩子睡覺之前,父母可以幫孩子培養一個靜態的常規活動,比如:一起閱讀繪本、一起聽首舒緩的音樂或是洗個熱水澡,幫助孩子舒緩、穩定自己的情緒,並讓孩子可以放鬆的進入睡眠狀態,此外,這個常規活動還可以增進彼此間的親子關係。
許多父母都會覺得孩子還小,可以跟著父母一起睡同一個房間,這樣一來也比較好照看,可是孩子需要的睡眠時長與生活作息,都與大人不盡相同,若是一起睡則可能會相互影響到彼此的睡眠品質,當然,在培養孩子獨立睡覺的過程中,應循序漸進。此外,年齡太小的孩子,則可能會照看的需求,而不適合單獨睡覺。
父母可以依照孩子的狀況幫助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比如:有的孩子如果對聲音敏感,那麼就可以幫助孩子建造一個安靜的房間、有的孩子則是對光線敏感,那麼父母就可以幫孩子挑選柔和燈光的燈泡、有的孩子則是有觸覺敏感的狀況,那麼父母就可以挑選較柔軟親膚的床單被罩等等。
以上種種方式都能幫助孩子改善睡眠障礙,若是以上方式都無法幫助孩子改善睡眠情況,那麼可能需要帶孩子向專業醫生詢問,醫師會依照孩子的狀況,給予適當的處方。孩子的睡眠情況,影響了身心發展,若是孩子有睡眠上的障礙,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儘早的幫助孩子改善。
圖片來源:攝圖網正版圖庫
責任編輯:覓健星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