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看南京|千年古村換新顏 村民三個「萬萬沒想到」吐真言

2020-12-20 龍虎網

龍虎網訊(記者 高圍  通訊員 尹興超)驅車30分鐘來到江寧谷裡牛首山腳下的古村落,循著花香步入村裡,梅花開得正豔,綠柳抽出了新芽,遠處的白牆黑瓦、飛簷翹角,與新長出的綠芽搭配得相得益彰,偶爾還有一兩隻調皮的小鳥落在樹梢嘰嘰喳喳,滿是春天的氣息。這裡曾是嶽飛將部隊駐紮過的千年古村莊——世凹桃源,也是南京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湧現出的網紅村代表。

攝:謝俊

趁著東風返鄉  家門口創業促就業

三月的陽光暖暖地照著大地,走進村口的「荷塘人家」看到,老闆湯信義正和妻子在清洗著剛從村裡老人手裡買來的春季時令菜,「城裡人都愛吃我們當地的土菜,尤其是一到春天,馬蘭頭、野芹菜、豌豆苗……都是搶手貨!」湯信義介紹,當下正是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時候,到了周末日均收入可達5000元左右,除了夫妻倆還要聘請10多人才忙得過來。

聊天中得知,湯信義是土生土長的谷裡人,世凹桃源開發之前,他一直在深圳一家企業上班,收入不錯。得知政府開始打造世凹桃源生態旅遊特色村後,他萌生了回鄉創業的念頭。2013年3月,「荷塘人家」開始營業,經過多年的經營,目前農家樂年純利潤近30萬元左右。

攝:孫榮生

在世凹桃源,和湯信義一起在家門口當起了老闆的村民還有很多。截至目前,這個主打春牛首文化和佛教文化兩張「特色牌」的村子裡,已有經營戶19家,其中農家樂15家,茶社1家,民宿1家,文化產業2家,既提高了自身經濟收入,又為周邊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僅農家樂經營就地轉移本村剩餘勞動力133人,帶動農民就業382人,逐步形成農民創業基地示範點。

傳承谷裡魚圓 讓更多人愛上世凹文化

在江寧谷裡,說起林慶和,人人都會想到谷裡魚圓,而同樣,說到谷裡魚圓,大家也總能說出其傳承人林慶和。順著「荷塘人家」門前的道路向村裡走,便可看到了村子裡的網紅餐廳「慶和居」了。「林慶和老人就是我們世凹桃源的代言人!」這是周村社區黨委副書記趙英男的原話。

因為家族世代都有著做魚圓的手藝,2012年趕上江寧區創建「五朵金花」契機,林慶和在家門口開起了農家樂,專心致志地做起了魚圓。「每到周末一天要做500-600個魚圓才能滿足遊客的需求!」說起做魚圓的秘訣,已是古稀之年的林慶和老人樂呵呵地說:「沒有別的,就費工費時費勁,是道名副其實的功夫菜!」從食材選用到十道傳統工序的打磨,林老一個細節也不放過,依然堅持著以匠人精神為客人送上最純正的谷裡舌尖美味。

谷裡魚圓

作為谷裡魚圓這個江寧區非遺項目的傳承人,如今,林老已經將這項工藝傳承給了兒子和兒媳。只要街道舉辦大活動,林老也總會帶著他的魚圓去現場請大家免費品嘗,前不久在徐家院舉辦的省市「學雷鋒」、市區「三下鄉」等活動,他都參與其中。「要讓本地飲食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讓更多人愛上這一口谷裡味。」談及志願加入的緣由,林老這樣說道。

除了谷裡魚圓,村子裡還對「世凹桃源」地方特色文化進行挖掘,創作了說唱《桃源四嫂比絕活》、音舞快板《遊牛首風景,贊「世凹桃源」》、小品《下鄉》、《打麥歌》等多個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文藝作品。每逢街道或社區舉辦活動,村民們便變身演員,演起了村子裡的日常生活戲!

創新垃圾分類處理方式  讓村莊實現持久美麗

名氣出去了,餐飲住宿等配套業態全了,遊客來了,隨之產生的生活垃圾也多了。怎樣讓村裡一直持續美麗呢?趙英男告訴記者,2017年6月下旬,這裡作為南京市首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村莊開展了試點工作,採用「兩次四分法」進行了垃圾分類。

為引導當地村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改變「分與不分一個樣」的情況,世凹桃源實施了「分類可積分,積分可兌換,兌換可獲益」的積分獎勵制。根據分類情況、垃圾桶整潔情況、周邊環境維護情況等類別,由垃圾分類指導員現場打分,每月通過榜單進行公示。農戶可憑積分兌換券在指定小商鋪兌換生活用品,從而激勵農戶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同時,考慮到世凹桃源為農家樂特色村,旅遊旺季餐廚垃圾產生較多,為避免保潔車輛在運輸過程中拋灑滴漏,周村社區按照「就近、就地」的處理原則,在村後新建一處餐廚垃圾處理點,引進設備通過生物發酵技術將餐廚垃圾轉變為了生物有機肥。

此外,村子裡還對環境綠化做加法,新建公廁3個、停車場3個,建設村莊道路1500平米,新建休閒廣場1個,架設路燈100盞,保持和利用原有優越的地形地貌,對山體、池塘進行原地綠化,栽種「春桃、夏荷、秋桂、冬梅」四季花卉,實施村莊綠化3000平米,平添了眾多的景觀點。

在這裡,垃圾變廢為寶了,環境更美了,景別更多了,土地也更肥沃了,蔬菜更綠了,餐桌上的美食更美味了,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好了。

千年古村換新顏   村民「萬萬沒想到」吐真言

如今,這個千年古村早已換了新顏,昔日的小山溝成了今日的度假好去處。經統計,2018年,周村普通村民人均收入為28178元,世凹村人均收入為47795元,大大超過未經營鄉村旅遊的務農農民。

自開園以來吸引大批遊客前來遊玩,2018年世凹桃源全年累計接待遊客數量83萬人,旅遊收入達7183萬元。2012年,榮獲「江蘇省四星級鄉村旅遊示範點」稱號,並成為首屆「江蘇最美鄉村」之一,2014年11月,榮獲「牽手2014中國最美村鎮人文環境獎」。

攝:金洪源

「第一個沒想到是窮山溝溝能打造;第二個沒想到打造後的村容村貌這麼好;第三個沒想到是大家都開農家樂,白天忙忙,晚上數鈔票。一切的一切都是歸功黨的領導好!」這是林慶和老人用三個「萬萬沒想到」總結的這些年家鄉的變化。樸實的語言,句句都是村民如今最真實的生活樣貌。

相關焦點

  • 孔子誕生地換「新顏」 千年古村邁向鄉村振興「樣板村」
    孫婷婷 攝中新網山東曲阜9月22日電 (孫婷婷)禮樂居、聽雨軒、裡仁美宿……位於孔子出生地曲阜尼山鎮的魯源新村,村民將家中閒置的房屋裝修成「家庭民宿」,並為民宿取了名字,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打卡」。這座尼山腳下的千年古村,發展成為鄉村振興「樣板村」。
  • 東錢湖韓嶺村:黨建引領千年古村的振興之路
    晚飯過後,村民們悠閒地踏著石板路,或散步或聊天,一派閒適祥和的景象。此時,村委會的會議室燈火通明,剛走訪完村民的村幹部們,開始馬不停蹄地開始了「夜學」。今天的「夜學」不同於以往,因為他們要討論的是關乎韓嶺村接下來發展的大事。再有5個月左右的時間,令人期盼已久的韓嶺村商業街將正式開業,這個千年古村也將以煥然一新的面貌呈現在廣大村民和遊客面前。
  • 牽手高校 振興鄉村 黃巖千年古村美麗蝶變迎新生
    「鄉村在規劃和修復時,多數時候要邊建設邊商量、邊調整邊完善。」楊貴慶說,經過這樣漸進式、參與式、互動式的規劃,在互動中不斷建立信任感,激活村莊的內生動力,讓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下去。瓦瓷窯村是同濟·黃巖鄉村振興學院高橋教學基地。該村因瓦瓷窯遺址而得名,該遺址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被列入國家級文保單位。
  • 【解放思想 鄉村振興】黃丹村:薄弱村換新顏,原因是……
    在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中,利港街道牢固確立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識,在實現農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穩步推進,努力推動「三農」工作加快突破、走在前列。下面一起來聽聽基層的聲音吧!
  • 義烏雅端村:幽幽古村綻新顏
    在這裡,你可以感受到古建築群千年的歷史記憶,可以體驗到民俗文化傳承下來的珍貴禮儀。這個千年古村,就在「古」與「今」的交替中向前邁步,同時,依靠古建築發展旅遊經濟,讓村莊在新時代中熠熠生光。一脈相承,留住千年古村的記憶「說起我們村,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古建築群了,這是村裡的文化底蘊所在。」雅端村黨支部書記陳步青說。
  • 廈門千年古村,是怎樣由「空殼村」變成「美麗鄉村」的?
    這個位於福建省東南一角的小小村落,自北宋建村至今已近千年,背山臨海、物產豐饒。文化底蘊厚重,「祖孫五代三尚書」「一村二十四進士」的佳話至今為當地人津津樂道。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耕讀傳承已近千年的「閩南進士名村」,卻在城市化浪潮的衝擊下一度落寞:村民們更嚮往體面富足的城市生活,紛紛放下農具,離鄉外出打工。
  • 鄉村振興在青海:合樂之地綻新顏
    放眼望去,這股文明新氣象還不止於此,村道兩旁由30個宣傳欄和5面文化牆組成的文化長廊將上合樂寺村的文明鄉風描繪得淋漓盡致。一幅幅漫畫、一首首詩歌、一段段順口溜,將村規民約、尊老愛幼、愛護環境、民族團結等主題活靈活現地展示在群眾面前,不單讓全村老小從過去的「被動看」轉變成現在的「主動看」,更讓這股道德教育新風尚藉助喜聞樂見的形式吹進千家百戶。
  • 特色民宿助力廣東英德古村鄉村振興 (1/8)
    特色民宿助力廣東英德古村鄉村振興"← →"翻頁 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浛洸鎮魚咀村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的古村落,幫扶單位碧桂園集團近年來將村內舊房改造為特色民宿,以發展鄉村文旅項目帶動村民增收
  • 三峽集團幫扶景頗族山鄉換新顏
    如今的景頗寨子,處處是新居,處處換新顏  夏日,沐浴著暖陽。走進隴川,走進景頗寨子,處處是新居,處處換新顏。翻天覆地的變化給景頗人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驚喜與幸福。龍安村位於中緬邊境,是隴川縣隴把鎮的貧困村,村民以漢族、景頗族為主,全村8個小組共2400多人。
  • 增城鄉村振興示範點!鄧山再度升級,好山好水好景好產業!
    鄧山村大步邁開了建設名村工程的步伐對標對表「全國一流、廣州第一」的目標,短短一年間,一個集旅遊休閒、康養度假為一體的鄉村振興示範點火熱建成,鄧山村從此煥然一新。拱橋、驛道及匯仙瀑布給村民休閒娛樂平添無限樂趣當初的鄧山村破繭成蝶變成如今「花海式」美麗鄉村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興旺
  • 蕉嶺縣新鋪鎮 :千年古鎮煥新顏 振興發展譜新篇
    千年古鎮新鋪,位於蕉嶺縣最南端,全鎮總面積184.9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78%,生態環境良好、石灰石和花崗巖等礦產資源豐富,下轄21個村委會及1個社區居委會,戶籍人口4.46萬人,常住人口3.75萬人。
  • 陵城以水利建設推進鄉村振興:天明河舊貌換新顏
    自9月底陵城區啟動引黃灌區農業節水項目以來,歷時兩個月,天明河舊貌換新顏。「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馬頰河裡的水突然猛漲,在河道拐彎處水流湍急,把河道衝出了一道口子,恰逢天明,於是便起名叫天明口。」談起天明口的由來,徽王莊鎮董豆村黨支部書記竇建軍如數家珍,「天明河是徽王莊鎮東南部的主要灌溉水源,近十年沒清淤了,由於彎道比較多,河道淤積比較嚴重,河內雜草叢生,蓄水量小了很多。」群眾的需求就是工作的目標和方向。
  • 美麗鄉村靚如畫 虞城縣鎮裡固鄉丁馬莊村舊貌換新顏
    走進河南省虞城縣鎮裡固鄉丁馬莊村,一排排新建的兩層樓房,灰白相間的牆面貼磚、白色的牆頭、村民公約、山水畫裝飾,綠化池、景觀樹、民俗館、村民文化廣場、整潔的村居道路,新整修的村內6個綠化水塘,一片片綠化樹苗,一架架葡萄,一汪汪清澈的湖水,穿村西而過的洪河兩岸楊柳依依,河裡魚翔淺底,一幅生態的鄉村美麗畫卷呈現在眼前。
  • 經典案例:鄉村振興背景下產業發展的10個模式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通過梳理目前國內外鄉村振興中產業發展較好的經典案例,總結出鄉村產業振興的十種模式,對於鄉村振興實踐頗具指導意義。
  • 日照武家曲坊村:產業興旺生活美 鄉村振興展新顏
    日照武家曲坊村:產業興旺生活美 鄉村振興展新顏 2020-12-18 0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窮山村化身「桃花源」青州胡林古村群山變「金山」
    位於濰坊青州群山中的胡林古村,是一座擁有千年歷史的古村落。近年來,隨著青州全域旅遊的推進,這座歷經千年風霜、富有傳奇色彩的古村正逐漸煥發出新的生機,成為鄉村振興的一道亮麗風景。從青州市區驅車一路向南,穿越群山,盡頭便是胡林古村。初冬時節,陽光映照下的古村靜謐且安逸。
  • 鄉村振興看神木:村美民富幸福來
    納林採當村是中雞鎮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行政村,這幾年,該村在各項幫扶政策的促動下,舊貌換新顏,順利脫貧。同時,富民產業的落地開花,讓鄉村振興邁出了可喜的步伐,一幅蓬勃發展的美麗畫卷正展現在人們面前。產業扶貧方面,為本村村民創造24個就業崗位,每人月工資3900元,還有勞保福利、獎金;發放種羊1260隻,雞240羽;高價回收玉米、青儲草、羊肉等農產品。 除了發展產業,讓農民有可靠、穩定的收入以外,納林採當村還充分考慮了安居養老等問題,把鄉村振興的內容填充的豐富多彩。
  • 【鄉村振興】荊東小鎮煥新顏 世外桃源展畫卷
    【鄉村振興】荊東小鎮煥新顏 世外桃源展畫卷 2020-05-10 2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讀懂千年古村,感悟清風碧潭,遊賞「香雪」奇觀
    近年來,雲浮市始終緊扣李希書記賦予雲浮「產業興市」和「鄉村振興」兩個課題,「敢立愚公移山志、一張藍圖幹到底」,緊緊扭住鄉村產業、鄉村環境和鄉村黨建三個關鍵重點聚力攻堅,鄉村振興邁出重要步伐
  • 佛山三水:探路全域鄉村振興的「三水經驗」
    頂層設計 高品質推進「三片聯動、百村共建」 南部西江十裡畫廊勾勒水鄉風情,中部千年村落散發悠長古韻,北部生態高地守護綠水青山。在位於粵港澳大灣區腹地的三水,現代嶺南水鄉之美渾然天成。 全域性,是三水推進鄉村振興的核心理念和價值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