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網訊(記者 高圍 通訊員 尹興超)驅車30分鐘來到江寧谷裡牛首山腳下的古村落,循著花香步入村裡,梅花開得正豔,綠柳抽出了新芽,遠處的白牆黑瓦、飛簷翹角,與新長出的綠芽搭配得相得益彰,偶爾還有一兩隻調皮的小鳥落在樹梢嘰嘰喳喳,滿是春天的氣息。這裡曾是嶽飛將部隊駐紮過的千年古村莊——世凹桃源,也是南京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湧現出的網紅村代表。
攝:謝俊
趁著東風返鄉 家門口創業促就業
三月的陽光暖暖地照著大地,走進村口的「荷塘人家」看到,老闆湯信義正和妻子在清洗著剛從村裡老人手裡買來的春季時令菜,「城裡人都愛吃我們當地的土菜,尤其是一到春天,馬蘭頭、野芹菜、豌豆苗……都是搶手貨!」湯信義介紹,當下正是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時候,到了周末日均收入可達5000元左右,除了夫妻倆還要聘請10多人才忙得過來。
聊天中得知,湯信義是土生土長的谷裡人,世凹桃源開發之前,他一直在深圳一家企業上班,收入不錯。得知政府開始打造世凹桃源生態旅遊特色村後,他萌生了回鄉創業的念頭。2013年3月,「荷塘人家」開始營業,經過多年的經營,目前農家樂年純利潤近30萬元左右。
攝:孫榮生
在世凹桃源,和湯信義一起在家門口當起了老闆的村民還有很多。截至目前,這個主打春牛首文化和佛教文化兩張「特色牌」的村子裡,已有經營戶19家,其中農家樂15家,茶社1家,民宿1家,文化產業2家,既提高了自身經濟收入,又為周邊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僅農家樂經營就地轉移本村剩餘勞動力133人,帶動農民就業382人,逐步形成農民創業基地示範點。
傳承谷裡魚圓 讓更多人愛上世凹文化
在江寧谷裡,說起林慶和,人人都會想到谷裡魚圓,而同樣,說到谷裡魚圓,大家也總能說出其傳承人林慶和。順著「荷塘人家」門前的道路向村裡走,便可看到了村子裡的網紅餐廳「慶和居」了。「林慶和老人就是我們世凹桃源的代言人!」這是周村社區黨委副書記趙英男的原話。
因為家族世代都有著做魚圓的手藝,2012年趕上江寧區創建「五朵金花」契機,林慶和在家門口開起了農家樂,專心致志地做起了魚圓。「每到周末一天要做500-600個魚圓才能滿足遊客的需求!」說起做魚圓的秘訣,已是古稀之年的林慶和老人樂呵呵地說:「沒有別的,就費工費時費勁,是道名副其實的功夫菜!」從食材選用到十道傳統工序的打磨,林老一個細節也不放過,依然堅持著以匠人精神為客人送上最純正的谷裡舌尖美味。
谷裡魚圓
作為谷裡魚圓這個江寧區非遺項目的傳承人,如今,林老已經將這項工藝傳承給了兒子和兒媳。只要街道舉辦大活動,林老也總會帶著他的魚圓去現場請大家免費品嘗,前不久在徐家院舉辦的省市「學雷鋒」、市區「三下鄉」等活動,他都參與其中。「要讓本地飲食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讓更多人愛上這一口谷裡味。」談及志願加入的緣由,林老這樣說道。
除了谷裡魚圓,村子裡還對「世凹桃源」地方特色文化進行挖掘,創作了說唱《桃源四嫂比絕活》、音舞快板《遊牛首風景,贊「世凹桃源」》、小品《下鄉》、《打麥歌》等多個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文藝作品。每逢街道或社區舉辦活動,村民們便變身演員,演起了村子裡的日常生活戲!
創新垃圾分類處理方式 讓村莊實現持久美麗
名氣出去了,餐飲住宿等配套業態全了,遊客來了,隨之產生的生活垃圾也多了。怎樣讓村裡一直持續美麗呢?趙英男告訴記者,2017年6月下旬,這裡作為南京市首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村莊開展了試點工作,採用「兩次四分法」進行了垃圾分類。
為引導當地村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改變「分與不分一個樣」的情況,世凹桃源實施了「分類可積分,積分可兌換,兌換可獲益」的積分獎勵制。根據分類情況、垃圾桶整潔情況、周邊環境維護情況等類別,由垃圾分類指導員現場打分,每月通過榜單進行公示。農戶可憑積分兌換券在指定小商鋪兌換生活用品,從而激勵農戶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同時,考慮到世凹桃源為農家樂特色村,旅遊旺季餐廚垃圾產生較多,為避免保潔車輛在運輸過程中拋灑滴漏,周村社區按照「就近、就地」的處理原則,在村後新建一處餐廚垃圾處理點,引進設備通過生物發酵技術將餐廚垃圾轉變為了生物有機肥。
此外,村子裡還對環境綠化做加法,新建公廁3個、停車場3個,建設村莊道路1500平米,新建休閒廣場1個,架設路燈100盞,保持和利用原有優越的地形地貌,對山體、池塘進行原地綠化,栽種「春桃、夏荷、秋桂、冬梅」四季花卉,實施村莊綠化3000平米,平添了眾多的景觀點。
在這裡,垃圾變廢為寶了,環境更美了,景別更多了,土地也更肥沃了,蔬菜更綠了,餐桌上的美食更美味了,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好了。
千年古村換新顏 村民「萬萬沒想到」吐真言
如今,這個千年古村早已換了新顏,昔日的小山溝成了今日的度假好去處。經統計,2018年,周村普通村民人均收入為28178元,世凹村人均收入為47795元,大大超過未經營鄉村旅遊的務農農民。
自開園以來吸引大批遊客前來遊玩,2018年世凹桃源全年累計接待遊客數量83萬人,旅遊收入達7183萬元。2012年,榮獲「江蘇省四星級鄉村旅遊示範點」稱號,並成為首屆「江蘇最美鄉村」之一,2014年11月,榮獲「牽手2014中國最美村鎮人文環境獎」。
攝:金洪源
「第一個沒想到是窮山溝溝能打造;第二個沒想到打造後的村容村貌這麼好;第三個沒想到是大家都開農家樂,白天忙忙,晚上數鈔票。一切的一切都是歸功黨的領導好!」這是林慶和老人用三個「萬萬沒想到」總結的這些年家鄉的變化。樸實的語言,句句都是村民如今最真實的生活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