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融合那些事(四)|自閉症兒童隨班過程中需要哪些支持(下)

2020-08-28 宜童自閉症研究中心

融合教育的實施應該讓身心有障礙的兒童能在正常班級中達到物理、社會和功能的融合。


當身心有障礙的學生可以在身體、學習和社會生活等方面都融入了普通班級,真正的融合教育才算達成。那麼,要想達成真正意義上的融合,自閉症兒童在隨班過程中需要那些支持呢?



//區域活動中同伴的支持

區域活動因為有很大的自主性,所以深得幼兒園小朋友的喜愛。但是正是因為對孩子的自主性要求很高,對於自閉症兒童來說,區域活動容易流於形式,而造成孩子無所事事,耽誤孩子的時間。


在區域活動中,老師的引導非常非常重要。區域活動的作用就是增加孩子與同伴互動的機會,在互動中學習同伴的玩法,以提高自己的玩具技能。但這需要逐步的提高,不是一開始就要有這樣的要求。


//同伴是求助對象

自閉症孩子在幼兒園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開始時,特教老師會給孩子提供心理上和行為上的支持,但是,老師要有意識的讓同伴變成求助對象,這對於自閉症的孩子來說是重要的轉折。


//從同伴發展成固定的玩伴

實踐證明,玩伴對於自閉症兒童進入普通環境特別是進入小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不僅是玩伴,還是自閉症兒童心理上的寄託。


04

融合教育中家長的支持

對於自閉症家長來說,家長的作用是什麼?通常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往往把精力放在改變孩子上,寄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孩子以適應環境,這是非常局限的。


孩子在不同的發展時期有不同的需求。孩子的成長只靠家長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孩子需要專業機構的支持,社會環境的支持,包括幼兒園的支持、學校的支持、社區的支持等,只有這樣,孩子的路才能走得更遠。


(1)家長要做的首先是擺正自己的角色,清楚自己的職責,把握好自己的定位。


//家長是孩子的情感保護者,不是訓練師

第一、家長在打造自己的同時耽誤了孩子寶貴的訓練時間,你無形中耽誤了孩子兩三年的時間。這幾年對學前兒童來說是最寶貴的黃金時間。家長可以思考,尋找一個成熟的老師與打造自己相比,哪種方式更讓孩子受益?


第二、在家庭中,家長要權衡訓練師和媽媽的角色,如何平衡這兩個角色?作為媽媽,不能保證自己沒有情緒化,需要經常性的調整。因為是媽媽,看待很多事情不能做到客觀、理智、冷靜。作為訓練師,勢必影響媽媽與孩子間的親情。媽媽的角色是情感保護者,心靈慰藉者,這是其他任何人無法代替的。安全感是孩子交往發展的根基。家長要分清什麼是孩子的正常情感需求、什麼是孩子的行為問題。以犧牲孩子的正常情感而換取所謂的行為矯正的些許效果,這其中孰重孰輕,家長要仔細掂量。


//家長是孩子的引導者,而不是考官

考官關注的是事物的結果。引導者則關注事物參與的過程。引導者的做法是:注意孩子達成目標的過程,引導孩子主動達成目標的方向。考官告訴孩子不能做什麼,引導者告訴孩子可以做什麼、怎麼做。


//家長是心理環境的建築師

家長是孩子的支持者,這種支持首先表現在心理上的支持。家庭教育中,家長的職能首先是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因為孩子的人際交往體驗始於自己的爸爸和媽媽,並且孩子將這種體驗帶到家庭以外的環境中,如幼兒園、社區等。一個有充分的良好的親子體驗的孩子,在幼兒園會表現出積極的人際交往欲望,在行為上有強烈的自主性;反之,有不良親子關係體驗的孩子在幼兒園表現出膽怯、退縮。


(2)家長要學會利用與整合周邊的社會資源。


//分辨周邊的資源

什麼是周邊的資源呢?通俗的說就是你身邊可以給你提供幫助的人,包括親人、朋友、單位領導、同事、鄰居以及幼兒園和機構的老師、家長、小朋友等。有些家長往往容易因孩子的問題擔心被別人歧視,害怕本來脆弱的心靈再次受到傷害,陷入自我封閉的狀態,因此失去了很多可以利用以支持的資源,家長成為了孤獨者。


//合理整合資源

整合資源的關鍵是辨析各個資源間的關係,合理整合。整合資源的前提是確定思路,即確定圍繞什麼思路整合。對於早期融合教育的孩子,回歸主流是主線。


幼兒園教育是主路,那輔路是什麼?是那些幫助孩子在主路上走得更好的資源,如訓練機構。輔路的功能一定是針對主路上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去解決。無論主路還是輔路,都應朝著一個方向去努力。例如:首先要找出孩子在幼兒園存在的問題,哪些問題是可以在幼兒園能解決的,哪些問題是幼兒園不能解決的,必須藉助其他補充手段來解決。


在幼兒園裡,每個特殊家庭都需要幼兒園老師的支持,需要普通家長的支持,需要其他特殊家長的支持,也需要小朋友的支持,需要機構老師的支持。家長的作用就是為孩子提供這種支持。


當然,在這個多元的社會裡,不理解、嘲笑、歧視的人是存在的,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陰天的存在就否認地球上還有陽光。我們看到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接納我們的孩子,更多的幼兒園老師主動要求學習特殊教育,主動與特教老師交流,這是令人可喜的社會進步。為我們的孩子打造一個社會支持的大環境,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

相關焦點

  • 關於融合那些事(四)|自閉症兒童隨班過程中需要哪些支持(上)
    融合教育的實施應該讓身心有障礙的兒童能在正常班級中達到物理、社會和功能的融合。當身心有障礙的學生可以在身體、學習和社會生活等方面都融入了普通班級,真正的融合教育才算達成。那麼,要想達成真正意義上的融合,自閉症兒童在隨班過程中需要哪些支持呢?
  • 關於融合那些事(五)|自閉症兒童隨班融合的漸進性過程
    由於自閉症兒童自身的特點和能力的差異使得他們經常會表現出影響別人的行為,這是他們學習適應集體環境的過程中產生的,有些是暫時的,有些是因為環境的因素帶來的不安,需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去適應。在集體環境中,他們是否感覺到被接納,是關係到他們能否適應集體環境的關鍵因素,作為特教老師要向普教老師普及自閉症兒童的特點,以便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 關於融合那些事(二)|隨班融合到底是目的還是手段?
    開學季,總是攪動著無數自閉症家長本來就焦慮不安的心,家長們都非常急切的渴望想讓自己的孩子能夠進入普通幼兒園,家長們總認為,只要孩子能去普通幼兒園隨班融合,就證明給孩子的康復訓練已經取得了成功,已經達到了康復訓練目的。那麼,我想問問家長,你渴望的隨班融合到底是孩子康復訓練的目的,還是孩子康復訓練過程中的一種手段,一種形式?
  • 關於融合那些事(一)|什麼才是真正的融合教育?
    實際上,特殊兒童需要的是特殊的輔助與支持。但是,他們不需要特殊的隔離,特別是對具有社會功能障礙的自閉症兒童尤其如此。因此,在經歷了一對一個案訓練及團體小組適應性訓練後,必須幫助自閉症兒童嘗試性的進入普通教育機構進行隨班融合訓練。
  • 關於融合那些事(三)|決定融合教育成敗的關鍵要素有哪些?
    生活自理能力欠缺或社會適應能力很差的自閉症兒童並不適合直接融合,而需要在隨班融合之前必須要經過系統化的幹預康復訓練,必須解決其自身行為及集體適應方面的問題。入學前必須要在幼兒園畢業,而且也要經過專業評估。
  • 關於融合那些事(六)|如何促進幼兒安全感的建立
    自閉症兒童缺失的不只是能力還有更多的安全感。有幼兒園教學經驗的人都知道:孩子進入幼兒園首要的任務是在幼兒園獲得安全感。與父母親的分離焦慮,導致孩子的情緒緊張、不安,特別是對於那些依戀質量不佳的孩子,比較迴避與退縮的孩子,情緒就更加不安,普通孩子如此,自閉症孩子更是如此。
  • 進退兩難——自閉症兒童隨班就讀的尷尬境地
    奶奶的孫子叫南南(化名)是一個愣頭愣腦的小帥哥,七月份見到他時並沒有太多留意,直到上個月奶奶過來找我訴苦,我才去小組課上認真地觀察了下孩子。但對於融合教育的政策和具體實施方案至今沒有一個地區或者省份有相關部門拿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因此為「假融合」「偽融合」提供了市場,隨班就讀也變成了隨班混讀。特別是今年疫情嚴重,幼兒園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戰,為此特殊兒童的融合教育就被開發了出來。但是並不是隨便搭配幾個略懂特殊教育的老師就是融合教育了,這樣既欺騙了家長,又耽誤了孩子寶貴的康復時間,乃至犧牲他們一生的幸福。
  • 隨班就讀支持老師應如何為特殊需要兒童開展正向行為支持
    2021年01月09-10日,由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民生銀行ME項目資助支持的「特殊需要兒童隨班就讀師資賦能計劃」第三期線下培訓班在廣州舉行,來自東莞、惠州、佛山、肇慶、中山、廣州天河、廣州白雲、廣州黃埔、廣州番禺、廣州花都、廣州海珠40餘名隨班就讀支持老師(資源老師、普通老師、特教助理)線下參與此次培訓【另部分老師線上培訓】,此次培訓旨在進一步幫助隨班就讀支持老師提升針對性地服務和支持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的能力
  • 關於修訂完善隨班就讀相關辦法,促進特殊需要兒童融合教育的建議
    教育部答覆:「關於修訂完善隨班就讀相關辦法,促進特殊需要兒童融合教育的建議」隨班就讀是保障殘疾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重要途徑,是提高社會文明水平的重要體現。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特殊教育。黨的十九大要求「辦好特殊教育」,十九屆四中全會要求「健全特殊教育的保障機制」。
  • 自閉兒隨班就讀荊棘滿路 特殊兒童融合教育憂思
    因這兩起極端事件,自閉症兒童到普通學校接受融合教育的問題引起輿論普遍關注。自閉症適齡兒童隨班就讀的權利應受到怎樣的保護?特殊兒童的融合教育當前面臨怎樣的困境?融合教育需要怎樣的支持體系?記者就此展開了採訪調查。
  • 66名自閉症兒童在園接受融合教育
    有這樣一群孩子,我們稱他們為「星星的孩子」,醫學上他們被稱為自閉症兒童。融合教育在促進自閉症兒童成長為社會的孩子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市自閉症兒童接受學前融合教育情況如何?
  • 成都市政協委員楊小卜:啟動「隨班就讀」試點,讓自閉症兒童能在...
    「回歸主流教育,可以讓這些特殊需要的孩子提早適應社會生活。」成都市政協委員、民盟成都市科技工委副主委楊小卜通過調研提出建議,在成都市有條件的學校啟動「隨班就讀」試點,讓較輕症狀的孩子能在普通學校學習,讓他們和社會互相接納和包容。
  • 自閉症兒童在學校的偏執性行為,該如何幹預?(下)
    1)例子中的王磊在小學時老師可能都是準時上下課,但是剛踏進中學的他卻未能接受老師的彈性下課,因而反應強烈 。2)不變的規律往往為自閉症學生帶來安全感。3)自閉症學生學會某項規則之後,往往會比其他學生更嚴格地遵守,甚至是一成不變的依從。遇到別人沒有遵從,他們便會擔任「小警察」的角色,指出別人的不足,其實這是由於未能學會靈活處理生活事件所致。
  • 自閉症兒童康復幹預答疑匯總(一)
    如果是這種情況,則需要注重語言理解能力的提升。不聽指令,也有可能是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還不夠,所有聽不懂指令的含義,那就還是需要提升語言理解能力。當然,也有可能是行為問題,如果發現孩子是故意在不聽指令,建議進行行為功能分析,看看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聽大人的指令。不愛學習指的是哪方面呢?有可能是她確實不感興趣,興趣狹窄是自閉症兒童的主要特徵之一。
  • 《隨班陪讀及融合教育》公益講座開講啦!!!
    2015年11月7日周六上午
  • 自閉症人士法律手冊在滬發布:自閉症兒童入學權難以保障
    「權利的合法化是自閉症兒童真正享有受教育權的前提與基礎。但自閉症兒童並沒有明確列為法律意義上的特殊教育對象。」4月2日,第十二個「世界自閉症關注日」到來之際,《自閉症人士法律手冊》(以下簡稱「手冊」)在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廣場正式發布。
  • 自閉症兒童診斷過程中你應該知道的八件事
    兒童是如何被診斷為自閉症的。對於家長、教育者、幹預師等人群來說十分重要,在診斷過程中我們必須要知道以下8件事。星悟書自閉症二. 如何評估自閉症(ASD)症狀?訪談內容包括兒童從出生到評估期間等所有發展情況,包括懷孕、生育、身體健康、學習、行為、情緒、情感,以及其他可能影響孩子行為和發展的任何細節通過訪談和觀察獲得足夠的關於孩子的信息,以了解她在不同環境中的表現情況。進行評估來確定診斷。
  • 自閉症兒童康復幹預答疑匯總(二)
    很多自閉症的孩子,非常容易形成依賴成人仿說輔助的問題。如果是這種情況,家長要學會恰當地撤除仿說輔助,讓孩子自己思考組織語言進行表達。即使孩子自己主動能說的要簡單很多,也比仿說出的長句更促進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2)不理解仿說的句子:很多自閉症的孩子在學習語言時,會把整句跟情景聯繫起來(Chunking),但卻不能理解句子中各個字詞的含義。
  • 自閉症融合教育架構介紹
    美國是最早提出融合教育方案的國家,20世紀90年代「融合」(inclusion也有人翻譯為「全納」)更關注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在實質上的深層交匯,在強調有特殊需要兒童和普通兒童在同一課堂一起接受教育的同時,還強調為有特殊需要兒童提供個別化的適當教育服務。
  • 統籌規劃隨班就讀,以專業推進融合教育——普通學校裡,特殊孩子享...
    本文轉自【中國教育報】;2020年秋季學期,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蓮花學區的4個特殊孩子順利升入初中,並和普通孩子一起參加分班。早在讀小學時,這4個孩子就在普通學校的普通班級就讀。他們能順利完成小學學業,得益於學區建特教資源教室服務特殊學生。這也是廈門統籌規劃特殊學生隨班就讀,以專業支持推進融合教育的一個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