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融合那些事(三)|決定融合教育成敗的關鍵要素有哪些?

2020-08-28 宜童自閉症研究中心

自閉症兒童隨班融合的核心目的是幫助其修復社會功能的缺損,學會獨立與普通群體相處,學會自我行為管理,真正融入普通社群的生活與學習,為未來的教育生涯及職業生涯做好開端的準備。

融合併不是形式上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功能上的融合。因此,決定融合教育的成敗是有其關鍵因素的。

01

自閉症兒童個體差異非常大,不是到了年齡就能自然入園或入學進行隨班融合,無論是學前還是學齡階段的融合,都要進行融合前基礎準備。

生活自理能力欠缺或社會適應能力很差的自閉症兒童並不適合直接融合,而需要在隨班融合之前必須要經過系統化的幹預康復訓練,必須解決其自身行為及集體適應方面的問題。入學前必須要在幼兒園畢業,而且也要經過專業評估。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隨班融合,融合是孩子發展的需要,而並非是家長的選擇。融合是把雙刃劍,孩子能否適應隨班融合,必須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定,符合孩子的能力水平和發展需要。

必須要進行專業化的評估分析,經評估達到適合隨班融合的能力時才是有效的,不然會造成普教與特教融合的兩敗俱傷,而無法達成雙方共贏,對孩子的康復發展也是毫無價值,並且還會帶來其他方面的各種問題。

02

需要提供專業的支持:普教老師並不了解自閉症兒童的特點,也沒有針對自閉症兒童早期幹預方面的專業技能,也不懂得如何在融合環境裡給與自閉症兒童適時地幹預支持。

因此,在正常群體的學習環境中,還需要配備專業的特教老師陪同孩子一起隨班支持,特教輔導教師隨班輔導支持,就難以避免有些幼兒園、學校的融合教育變成了「簡單混合」。「簡單混合」的結果,可能會導致自閉症孩子出現社會性發展停滯。如果是這樣的話,隨班融合就只是一種形式,無法達到融合的真正目的。

03

需要取得環境的支持:社會學習理論(班杜拉)主張,兒童是通過觀察和模仿獲得社會行為的。

一個普通幼兒園的班級若能夠接納自閉症兒童隨班融合,首先應當考慮的是為自閉症兒童創造空間環境方面的支持,比如座位的安排、區角的設計等,因為座位的安排可以為自閉症孩子的融合提供良好的開端,為自閉症兒童提供了觀察與習得良好行為的條件。

在物質環境方面,儘量提供一些適合自閉症兒童康復需要的玩教具器材,方便自閉症兒童的操作學習。最後,更為重要的是要營造人際環境的支持,形成同班教師接納、同伴群體支持的融合氛圍,真正實現心理與社會的功能融合。

04

贏得普通兒童家長的理解與支持:以講座或是其它活動的形式,向普通孩子家長科普自閉症相關知識,加強認知,消除偏見,贏得普通家長們的理解、接納與包容,不然,如果因誤解形成敵對,自閉症孩子很容易被孤立,或是強行被勸退。

另外,自閉兒童家長要利用一些適當機會,主動為班級及同班小朋友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並在每天接送孩子時,主動與其他家長溝通交流,一方面為孩子贏得同伴的支持與幫助,同時也爭取普通家長的理解與支持,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支持環境。

融合併不一定能夠一次成功,必須採取動態的、漸進式的嘗試融合。一方面,不給孩子更大的壓力,另一方面,也不給普教增添太多的困難與幹擾,這樣才能實現融合的共贏結果。

相關焦點

  • 關於融合那些事(一)|什麼才是真正的融合教育?
    那麼,融合需要具備哪些條件?融合的目的到底是幹什麼?什麼是真正意義的融合?這些關於融合的事情,家長還是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選擇比行動更重要,方向比路徑更關鍵。宜童創始人張原平主任,根據十餘年的研究與探索,總結出了許多關於自閉症兒童融合曆程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接下來我們將陸續與家長們作詳細分享~01為什麼需要融合教育?
  • 關於融合那些事(二)|隨班融合到底是目的還是手段?
    我們都知道,自閉症兒童最主要最核心的障礙是社會功能受到損害,它以孩子交往能力的顯著落後為最主要的特徵,這種社會性發展障礙的特殊性,決定了它需要有不同於其他障礙的特殊的康復教育模式。因此,為了實現自閉症兒童社會功能康復教育的目標,我們需要創建出適合自閉症兒童社會功能康復的教育模式,這就是「融合教育」模式。
  • 關於融合那些事(四)|自閉症兒童隨班過程中需要哪些支持(下)
    融合教育的實施應該讓身心有障礙的兒童能在正常班級中達到物理、社會和功能的融合。當身心有障礙的學生可以在身體、學習和社會生活等方面都融入了普通班級,真正的融合教育才算達成。那麼,要想達成真正意義上的融合,自閉症兒童在隨班過程中需要那些支持呢?
  • 關於融合那些事(四)|自閉症兒童隨班過程中需要哪些支持(上)
    融合教育的實施應該讓身心有障礙的兒童能在正常班級中達到物理、社會和功能的融合。當身心有障礙的學生可以在身體、學習和社會生活等方面都融入了普通班級,真正的融合教育才算達成。那麼,要想達成真正意義上的融合,自閉症兒童在隨班過程中需要哪些支持呢?
  • 關於融合那些事(五)|自閉症兒童隨班融合的漸進性過程
    當身心有障礙的學生可以在身體、學習和社會生活等方面都融入了普通班級,真正的融合教育才算達成。然而,成功的融合併非是一日之功,一蹴而蹴的,真正的融合需要有一個漸進性的階段進程。在集體環境中,他們是否感覺到被接納,是關係到他們能否適應集體環境的關鍵因素,作為特教老師要向普教老師普及自閉症兒童的特點,以便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 關於融合那些事(六)|如何促進幼兒安全感的建立
    有幼兒園教學經驗的人都知道:孩子進入幼兒園首要的任務是在幼兒園獲得安全感。與父母親的分離焦慮,導致孩子的情緒緊張、不安,特別是對於那些依戀質量不佳的孩子,比較迴避與退縮的孩子,情緒就更加不安,普通孩子如此,自閉症孩子更是如此。
  • 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關於印發推進廣西政務數據要素融合...
    《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實施意見》(桂發〔2020〕15號)、《廣西政務數據資源管理與應用改革實施方案》(廳發〔2019〕141號),進一步推動政務數據要素的融合應用,助推數字廣西高質量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 評論:體教融合 育人為本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 評論:體教融合 育人為本新華社記者王鏡宇《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這一文件應時而生、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為當下和未來一段時間改變學校體育面貌、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 「融合」不是「混合」關於融合教育的幾點思考!
    所謂融合教育,就是提供給所有學生,包括那些有顯著殘疾的學生每人一個公平的機會,獲得有效的教育服務的機會。在這個期間需要提供給他們所需的輔助器具和支援服務,以及在適當的年齡讓他們在普通學校的教室裡接受教育的機會。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以後可以在正常社會中生存,讓更多的特殊兒童回歸主流。
  • 必須收藏:打破教育的偏狹—融合教育工作坊乾貨分享
    為了促進融合教育,要先了解推進融合教育普遍面臨哪些障礙。第一在美國,研究者尤其立法者在實踐的過程中,融合教育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重過程,輕結果。重行政事物,輕學生的學習成效和發展的教育體制。第二,忽略殘障兒童早期預防和支持。(0-3歲)美國1975年立法確定保障3-21歲的殘障學生受教育的權力。到了1986年,再次進行法律修訂的時候發現了一個重大問題,對0-3歲特殊兒童早期幹預的忽視。
  • 戰略績效考核模式:關鍵成功要素考核法(KSF)的6個設計步驟曝光
    關鍵成功要素的重要性置於企業其他所有目標、策略和目的之上,尋求管理決策階層所需的信息層級,並指出管理者應特別注意的範圍。若能掌握少數幾項重要因素(一般關鍵成功要素有5~9個),便能確保較強的競爭力,它是一組能力的組合。如果企業想要持續成長,就必須對這些少數的關鍵領域加以管理,否則將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員工的核心價值不在於將所有的事情都做好,而是將重要的事情做好。
  • 教育信息化2.0全新開啟,基礎教育階段學校如何推進技術融合?
    要談教育教學,我們就必須要關注到不同教育類型,因為不同的教育類型,決定了不同的教育功能,也決定著不同的教育教學,決定著不同的信息化融合策略:一、基礎教育的功能目標基礎教育的總體目標,是要「為學生的一生奠基」,讓學生在「
  • 「他鄉的融合教育系列」聽說澳大利亞的融合教育就靠一部法案?
    這是一本關於美國阿斯伯格徵兒童上學與社交技能訓練的書,讀著讀著,我突然對外國的融合教育產生了好奇。人人都說外國的月亮圓,究竟有多圓,怎麼個圓法?我查了查,好像很少有這樣的科普文章。既然如此,不如自己動手。
  • 決定人工智慧成敗的關鍵環節是算法
    決定人工智慧成敗的關鍵環節是算法。什麼是算法?算法是計算機處理信息的本質,因為電腦程式本質上是一個算法來告訴計算機確切的步驟來執行一個指定的任務。算法是人工智慧的三大要素之一,如果說,人工智慧讓人類智慧之光再一次照耀世間,那麼,「算法」就是人工智慧的「魂」核心部分。沒有算法,一切都是「水中月」,「鏡中花」。從行業應用角度看,基於算法的機器學習目前在網際網路、金融、IT服務行業應用滲透率較高。
  • 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的現實意義
    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知識經濟初見端倪之時世界各國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劉獻君教授指出,不同的經濟形態有不同的核心要素,相應地在科學和教育上也有不同的要求和表現。農業經濟社會核心要素是土地,對應學科高度綜合,反映到教育上是以人文教育為主;工業經濟社會核心要素是資本,對應學科高度分化,反映到教育上是以科技教育為主;知識經濟社會核心要素是知識,對應學科是在高度分化基礎上高度綜合,反映到教育上是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
  • 融合教育的迴響與檢討
    、社會正義公平、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自我決定等理念匯聚推動了融合教育的思潮。(二)所有的孩童需要教育以幫助他們發展人際關係和對未來回歸主流的生活作準備。(三)融合能建立友誼、尊重和了解,並減少恐懼。融合教育並不是只將有障礙的學生安置於普通班中,然後就不管了,而需配合相關的支持。當學校開始實施融合教育的模式時,教師、家長及其他專業人員的合作是融合教育成功的關鍵因素(Wood,1998)。研究結果亦顯示,教師對於班級中實施融合教育的看法會受到他們對障礙學生的態度與可獲得的資源的影響。
  • 中黃以融合創新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在教育領域,特別是基礎教育領域,高質量發展又意味著什麼?高質量發展要樹立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培養模式和教育方法?「上好學」有哪些新標準?什麼樣的學校才是「好學校」?這些都是辦學者和教育者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在近期中黃大學組織的「最強大腦學習營」上,中黃崔建社總校長面向管理學校的校長、園長以及核心骨幹教師對當下教育變革的頂層設計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梳理和解讀。
  • 為何說課程融合與創新的關鍵在於校長?
    10月15日,頂思聯合騰訊教育舉辦的「RAISE大會系列訪談」,有幸邀請到兩位重磅嘉賓:香港教育大學亞太領導與變革中心研究員、深圳大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導師葉延武先生和墨爾文國際學校亞洲教育總監(中方)、成都墨爾文學校小學創校校長潘璠女士,二位就「課程創新與融合」話題展開了精彩的論述和全面的剖析。
  • 關於推進融合教育的幾點思考
    〖特教園地〗 關於推進融合教育的幾點思考 一、融合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均衡、可持續地發展 國務院常務會議於2017年1月11日通過《殘疾人教育條例(修訂草案)》,提出「推廣融合教育,保障殘疾人進入普通幼兒園、學校接受教育」。大力發展融合教育是殘障人士實現全面發展的需要,更是促進教育公平、均衡、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 道德教育與法律教育的融合及其限度
    南京 210097  中圖分類號:G633.2;G423.3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0-0186(2019)04-0034-08  一、融合與否:課程名稱改變後必須關注的問題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