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刑法 |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2022-01-03 天道酬勤獨角獸

 

【刑法】

 第五條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01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立法背景

十七世紀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批判司法專橫,大力提倡罪行法定、罪刑相適應理念,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寫道:懲罰應有程度之分,按罪行大小定懲罰輕重。貝卡利亞的《論犯罪與刑罰》指出:犯罪對公共利益的危害越大,促使人們犯罪的力量越強,制止人們犯罪的手段就應該越強有力。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後,法國將罪刑相適應,作為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在《人權宣言》(1789)和《法國刑法典》(1810)中正式確立。

我國的刑事立法批判地吸收了罪刑相適應和刑罰個別化,確立了「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刑事責任相適應的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它與罪刑法定原則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一起,成為我國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則,罪責刑三者的有機統一是正確定罪,合理量刑的科學的制度設計。

 

02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的涵義內容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中的「罪」是指犯罪分子的罪行,所謂罪行是指依照我國刑法規定符合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責」,是指犯罪分子應承擔的刑事責任。刑事責任是由刑事法律規定的因實施犯罪行為而產生,由司法機關強制犯罪者承擔的刑事非難。「刑」是指刑事法律規定的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懲罰性措施。這些懲罰性措施,主要是刑罰。此外,還包括訓誡、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的非刑罰方法。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有兩方面內容:

(1)刑罰輕重應當與既往犯罪行為的惡意和損害程度相適應。著眼於犯罪事實,根據罪行的嚴重程度確定刑罰的尺度,並且力求公平對待各犯罪人,做到同罪同罰。體現了刑罰公正報應的目的。

(2)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人再次犯罪的危險性程度相適應。這是著眼於犯罪人的教育改造和犯罪預防。

 

03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刑法體現

(1)刑法分則對每一個罪都根據其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規定了相應的法定刑,對重罪適用重刑,對輕罪適用輕刑。

(2)刑法總則中規定量刑原則:「對於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在裁量刑罰時,應儘量使刑罰與具體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相適應,罰當其罪。

(3)刑法總則還規定:對累犯從重處罰、不得假釋、不得緩刑;對未成年人、又聾又啞的人、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自首、立功的人從寬處理;對中止犯處罰明顯寬大於未遂犯、預備犯;對過失犯處罰明顯大於故意犯等,都體現了刑罰與犯罪人主觀惡性、人身危險性相適應。

 

04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是實質解釋的根基

我國學界在刑法解釋論上有形式解釋論和實質解釋論之爭,形式解釋論的根基是罪刑法定原則,實質解釋論的根基或標準是什麼?其刑法依據何在?正如陳興良教授所指出的,形式解釋論基於罪刑法定原則所倡導的形式理性,通過形式要件將實質上值得科處刑罰,但缺乏刑法規定的行為排斥在犯罪範圍之外。而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可以說是把形式上符合構成要件的行為,實質上不值得科處刑罰的行為排除在犯罪範圍之外,或者實質上不值得在法定刑範圍內科處刑罰的行為予以寬大處理,體現出實質上出罪和減輕罪責的取向。

實質解釋論在刑法原則上的依據,應當是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其根基是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確立的刑法謙抑適正的原理。其在刑法上的具體表述為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罪行和刑事責任相適應。應當支持實質解釋的觀念。因為唯有實質解釋,才能突破法律用語的屏障,突破刑法定罪量刑模式的約束,將自然法的光芒投射到刑法的殿堂中,將天理人情融入刑法條文的理解適用之中。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支持一個先驗的結論:即罪狀與法定刑之間是均衡的,這意味著,罪狀的解釋、適用受制於法定刑,法定刑愈重、則其適用範圍愈受限,其解釋愈嚴格、愈收縮。如綁架罪,因其普通犯法定最低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因此,應該嚴格解釋,限縮適用,為索債而綁架的行為,不以綁架罪論處。對於兒戲型、恩怨型綁架,其犯罪手段、索要的不法要求與刑法規制的綁架類型、危害程度明顯不相當,也不應當以綁架罪論處。再如,搶劫加重犯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其加重事由如多次搶劫、入戶搶劫,也必須嚴格解釋,限縮適用。否則,違反罪責刑相適應原則。還有學者主張,在必要時應當對相同用語的含義進行相對性解讀,其實就是根據配置刑罰的輕重作出寬嚴不同的解釋,如入戶搶劫之入戶的解釋,就應當嚴於入戶盜竊之入戶的解釋。多次搶劫之多次的解釋,應當嚴於多次盜竊之多次的解釋,同樣詞語的同樣解釋,在罪責刑相適應實質合理的要求下也有相對性。

 

05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指導作用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刑事立法著重於普通人標準去衡量罪行的社會危害性。以普通人的視角對重罪輕罪作出判斷,然後體現在刑法之中,給各類犯罪進行科學的分類與排序,為各類犯罪設定輕重不等但又相當的法定刑。這種科學的刑事立法為人們通過刑事司法工作實現社會正義奠定基礎。要注意避免機械立法,應當注意根據發展變化的社會情況,科學制定與適時調整刑法調控範圍和調控力度。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司法機關要正確判斷罪行的性質,找到相對應的刑法條文。在此基礎上。客觀判斷犯罪人的具體特徵。適用與之對應的法定刑,做到重罪重判,輕罪輕刑。應當注意避免「重定罪輕量刑的傾向」,糾正量刑過程中的畸重畸輕的兩個極端,避免重刑主義和濫用寬緩,真正落實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在確定犯罪人刑事責任和量刑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其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危害越大,刑罰越重;危害越小,刑罰越輕。其次要關注犯罪人本身的主觀危險性,主觀危險性大的依法從重處罰;主觀危險性小的,依法從輕處罰。真正做到罰當其罪,罰當其責。

 

06

案例選編

【指導案例97號】王力軍非法經營再審改判無罪案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2018年12月19日發布)

 

【裁判要點】

1.對於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四項規定的「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的適用,應當根據相關行為是否具有與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前三項規定的非法經營行為相當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和刑事處罰必要性進行判斷。

2.判斷違反行政管理有關規定的經營行為是否構成非法經營罪,應當考慮該經營行為是否屬於嚴重擾亂市場秩序。對於雖然違反行政管理有關規定,但尚未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經營行為,不應當認定為非法經營罪。

【基本案情】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人民檢察院指控被告人王力軍犯非法經營罪一案,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期間,被告人王力軍未辦理糧食收購許可證,未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准登記並頒發營業執照,擅自在臨河區白腦包鎮附近村組無證照違法收購玉米,將所收購的玉米賣給巴彥淖爾市糧油公司杭錦後旗蠻會分庫,非法經營數額218288.6元,非法獲利6000元。案發後,被告人王力軍主動退繳非法獲利6000元。2015年3月27日,被告人王力軍主動到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公安局經偵大隊投案自首。原審法院認為,被告人王力軍違反國家法律和行政法規規定,未經糧食主管部門許可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准登記並頒發營業執照,非法收購玉米,非法經營數額218288.6元,數額較大,其行為構成非法經營罪。鑑於被告人王力軍案發後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主動退繳全部違法所得,有悔罪表現,對其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決定對被告人王力軍依法從輕處罰並適用緩刑。宣判後,王力軍未上訴,檢察機關未抗訴,判決發生法律效力。

【裁判結果】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人民法院於2016年4月15日作出(2016)內0802刑初54號刑事判決,認定被告人王力軍犯非法經營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元;被告人王力軍退繳的非法獲利款人民幣六千元,由偵查機關上繳國庫。最高人民法院於2016年12月16日作出(2016)最高法刑監6號再審決定,指令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本案進行再審。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17年2月14日作出(2017)內08刑再1號刑事判決:一、撤銷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人民法院(2016)內0802刑初54號刑事判決;二、原審被告人王力軍無罪。

 

相關焦點

  • 我對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理解
    ‍‍‍我國刑法第五條規定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 法碩刑法乾貨之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法條引述】     第五條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 論述(四)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書接上回,今天晚上回憶另一個刑法基本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 從罪刑均衡到罪責刑相適應兼論刑法中「人」的消隱與凸顯
    我國當代刑法理論確定罪責刑相適應原則,藉由刑事責任論的建構和充實,較為完美地實現了罪刑關係範疇中行為考察和行為人評價的統一。梳理從罪刑均衡到罪責刑相適應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伴隨刑法理論的發展,犯罪人逐漸實現從消隱到凸顯的地位變遷。當代刑法學的發展方向,應是日益重視行為人主體地位的確立和人格特徵的評價。
  • 「冒名頂替」入刑還需罪責刑相適應
    10月13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對此作出規定:盜用、冒用他人身份,頂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學歷教育入學資格、公務員錄用資格、就業安置待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組織、指使他人實施前款行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冒名頂替上大學,十幾年前就有案例被曝光,我們原以為只是偶發個案,現在卻不得不承認,這很可能早就是個「地下產業」。
  • 刑法的基本原則中需要注意的知識點
    在近幾年的事業單位考試的筆試中,尤其是刑法學考察內容較多的市縣事業單位考察中,刑法的基本原則是一個考察頻率相對較高的一個知識點。除了要考察學員的記憶以外,還會涉及一些簡單的理解。在一些題目中原則與原則的區別考察相對較細,容易造成混淆。
  • 刑法基本原則:刑法適用與刑事政策指導之間的"調節器"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原副主任郎勝結合其工作經歷談到三大基本原則確立的意義:出於對刑法過於原則性的規定導致司法裁量權過大,以及公民對社會生活中行為後果難以預期等情形的考量,1997年修改刑法首次確立了罪刑法定原則;出於對反特權以及對於不同主體進行平等保護價值的重視,確立了刑法的平等保護原則;對於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在原基礎上增加責的規定,體現主客觀相統一。
  • 刑法基本原則的司法實踐與完善
    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刑法基本原則的價值及其對司法指導意義、刑法基本原則實踐貫徹中的不足及完善路徑等角度進行了深入探討。一、刑法基本原則的價值及其對司法實踐的指導意義我國97刑法將罪刑法定、適用刑法人人平等、罪責刑相適應確立為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則,這三大基本原則不僅是我國刑事法制進步的重要標誌,也對刑事立法的進一步完善、刑事司法實踐發揮著重要的指引功能。
  • 2020上海事業單位法律知識:刑法的基本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和罪責相適應原則。接下來由中公老師給大家帶來刑法基本原則的相關知識講解。【單選】十七歲的俞某因犯盜竊罪被公安機關逮捕,當地法院根據我國刑法第十七條第三款的規定對其從輕或減輕處罰這體現的刑法原則是( )。A.刑法面前人人平等B.罪責刑相適應C.罪刑法定D.主觀主客觀相統一【答案】C。
  • 日月泰《每日刑法》解讀:罪刑相適應原則
    「以血還血、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則是罪刑相適應思想最原始、最粗俗的表述形式。但是罪刑相適應作為刑法的基本原則是十七、十八世紀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們倡導的結果。例如,孟德斯鳩曾指出:「懲罰應有程度之分,按罪大小,定懲罰輕重」,報應主義學說構成罪刑相適應思想的理論基礎。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後,這一原則在資產階級立法中得以確認。
  • 刑法的原則--罪刑法定原則
    刑法的原則原則法條含義內容平等適用刑法原則第四條:對任何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由超越法律的特權。刑法面前人人平等。
  • 罪行相適應原則對量刑的影響
    定罪與量刑是刑事審判活動的兩個基本環節,定罪是否準確固然重要,量刑是否罪刑相適應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兩者不可偏廢。審判實踐中,罪刑相適應原則是一個實踐意義極強的量刑原則,量刑適當實際上就是一個罪刑相適應的問題。在貫徹這一原則時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如何使刑罰與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相適應(如何實現正義的報應)?如何使刑罰與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相適應(如何實現預防犯罪的目的)?
  • 何為罪刑法定原則
    但是,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個民族自治區或省的人民代表大會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備過這樣的變通性規定,因此,從法理上講,除特別行政區以外,我國《刑法》在全國範圍內具有普遍的適用性。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司法實踐中民族習慣或習慣法不發生作用。2、禁止溯及既往。我國刑法在溯及力上採取的是從舊兼從輕原則。
  • 刑事律師劉高鋒:《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中的非法集資犯罪
    我認為這是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進一步提現。首先,我們認識一下《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與現行《刑法》之別。我想,這是總結了近幾年來辦理非法集資類犯罪案件的經驗,根據此類案件的特點,同時也為了更精準的提現罪責刑相適應的原則等問題,做了如此調整。比如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案件的最高量刑幅度調整至最高十五年,這跟目前辦理此類案件的經驗不無關聯。
  • 趙秉志解析於歡案法理問題:二審判5年符合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從刑法的相關規定看,正當防衛得以行使的前提條件,是必須有「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這種不法侵害既包括犯罪行為,也包括一般違法行為。不法侵害應具有不法性、侵害性、緊迫性和現實性等四個特點。實踐中,應遵循主客觀相統一原則進行分析和判斷。首先,防衛認識是防衛意圖的首要因素,是形成防衛目的的認識前提,具體是指行為人對不法侵害的存在、不法侵害正在進行、不法侵害人、不法侵害的緊迫性、防衛的可行性及其可能的損害結果等有相應的認識。在於歡案中,於歡對正在進行的針對其母子的不法侵害有明確認識,即於歡認識到了自己及其母親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正受到嚴重不法侵害,其母子的人身安全也正受到嚴重威脅。
  • 衝鴨 |卓小於帶你讀刑法(1-3)
    )9、特別刑法(P4、1次、 04年)10、形式刑法(P5、0次)11、實質刑法(P5、1次 18年)12、國內刑法(P5、0次)13、國際刑法(P5、0次)14、立法解釋(P9、0次)15、司法解釋(P9、1次 、19警碩)16、學理解釋(P9、0次)17、文理解釋(P10
  • 重讀刑法基本原則一-罪刑法定原則
    >刑法威科先行法律信息庫 現行刑法第三、四、五條確定了三大刑法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適用刑法平等原則、罪刑相稱原則。第四條   【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第五條   【罪責刑相適應】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刑法的基本原則 含義,是指貫穿全部刑法規範,指導和制約全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並體現刑事法治基本精神的準則。
  • 童建明:以刑法基本原則為指導 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童建明出席「刑法基本原則的司法實踐與完善」高銘暄教授學術思想研討會時指出以刑法基本原則為指導 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本報北京5月31日電(全媒體記者史兆琨)今天,由國家檢察官學院、中國犯罪學學會主辦,《中國檢察官》雜誌社承辦的「刑法基本原則的司法實踐與完善
  • 周末發題之2——公平正義理念與罪刑相適應原則的關係​
    周末發題之2——公平正義理念與罪刑相適應原則的關係 1.關於公平正義理念與罪刑相適應原則的關係,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2014年試卷二第1題)A.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的共同理想,罪刑相適應原則與公平正義相吻合B.公平正義與罪刑相適應原則都要求在法律實施中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C.根據案件特殊情況,為做到罪刑相適應,促進公平正義,可由最高法院授權下級法院,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D.公平正義的實現需要正確處理法理與情理的關係,罪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做到罪刑均衡與刑罰個別化
  • 函授法學刑法簡答題
    函授法學刑法簡答題1、簡述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在立法中的體現。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在立法中體現為:刑法確立了科學嚴密的刑罰體系;規定了區別對待的處罰原則;設立了輕重不同的法定刑。5、我國刑法總則對死刑的適用作了哪些限制我國刑法對死刑作了四個方面的限制:適用條件的限制;使用主體的限制;限制適用程序的限制;執行制度的限制6、簡述我國刑法數罪併罰的三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