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罪刑法定原則

2022-01-01 檸萌法學社

四、基本內容

(一)形式的側面

1、成文法主義。

成文法主義的基本思想是:規定犯罪與刑罰的法律必須是成文的法律;法官只能根據成文法律定罪量刑。

(1)規定犯罪與刑罰的必須是成文的法律。

因為只有成文的法律才能給予公民明確的警示,告訴公民行為的界限、什麼是犯罪以及相關犯罪行為應當被判處多重的刑罰。

(2)立法機關通過文字制定犯罪與刑罰,排斥行政法規制定犯罪與刑罰。

換言之,能夠規定犯罪與刑罰的法律位階非常高,通常具有基本法律的屬性,不允許行政法規來規定犯罪與刑罰。

(3)排斥判例法。

在成文法國家,判例不得作為創設犯罪與刑罰的根據,但並不排斥解釋刑法時援引判例。

(4)排斥習慣法。

與判例法被排斥的原因相同,因為習慣多為口口相傳,因此具有不確定性,與成文法主義互相矛盾。需要注意的是,考慮到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存在很多不同於漢族的民族習慣,可以允許地方制定變通或者補充的規定。但是,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個民族自治區或省的人民代表大會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備過這樣的變通性規定,因此,從法理上講,除特別行政區以外,我國《刑法》在全國範圍內具有普遍的適用性。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司法實踐中民族習慣或習慣法不發生作用。

2、禁止溯及既往。

我國刑法在溯及力上採取的是從舊兼從輕原則。具體而言,「從舊」表明刑法禁止溯及既往,「從輕」則體現有利於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原則。

3、禁止類推。

禁止類推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

(1)禁止不利於被告人的類推,允許有利於被告人的類推。

(2)禁止類推,但允許擴大解釋。

類推解釋與擴大解釋的劃分

①是否堅持罪刑法定原則的理念

②是否處於刑法條文可能的語義範圍之內

③是否具有一般公民的預測可能性

④是否符合形式邏輯的推論

4、禁止絕對的不定期刑。

所謂不定期刑,是指法律沒有規定刑罰的期限。罪刑法定原則不僅要求犯罪是法定的,而且要求刑罰也是法定的。

(二)實質的側面

罪刑法定原則的形式側面是對司法權的限制,而實質側面則主要體現為對立法權的限制。

1、明確性原則。

所謂明確性原則,是指刑法對於什麼行為是犯罪、應判處何種刑罰的規定必須是明確的。如前所述,罪刑法定原則要求實行成文法主義,即犯罪與刑罰必須明文規定於刑法之中,這就是刑法的「明文性」。

2、刑罰法規內容的適當性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的實質側面的另一個原則是刑罰法規內容的適當性原則。該原則的主要內容如下:

(1)禁止處罰不當罰的行為

犯罪化應當遵循一定的原則,其中包括不應該過度犯罪化,不應將不值得刑罰處罰的行為納入刑罰處罰範圍之內。

(2)禁止殘酷的刑罰

禁止殘酷的刑罰所體現的是比例原則。比例原則是一項公法的基本原則,其在刑法上的表現之一是禁止殘酷的刑罰。我國刑法規定了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其包含著禁止殘酷的刑罰的內涵。

相關焦點

  • 論罪刑法定原則在我國刑法中的體現
    摘要: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則,亦稱罪刑法定主義,即「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
  • 客觀題重要考點 | 罪刑法定原則
    關於罪刑法定原則,有以下觀點:①罪刑法定原則只是對司法者的限制,對於立法者,在立法時不受該條規範的限制。②根據刑法第3條前半句的規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只要行為符合刑法規定的犯罪構成,就一律應以犯罪論處,而絕對不能不認定為犯罪,這也是罪刑法定原則的必然內容。
  • 淺談詐騙罪和招搖撞騙罪關係及法定刑設想
    又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本案中涉案金額為五十五萬元,明顯屬於解釋中「數額特別巨大」,如果適用詐騙罪法定刑則突破了招搖撞騙罪十年有期徒刑的法定最高刑界限。
  • 重讀刑法基本原則一-罪刑法定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適用刑法平等原則、罪刑相稱原則。刑法基本原則的判斷標準:貫穿於刑法始終、全局性、根本性的準則(靜態刑法);貫穿於整個刑法的制定與適用過程的準則(動態刑法);刑法所獨有的、體現刑事法治基本精神的準則(刑法特殊性、刑事法治)。 罪刑法定原則,「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 刑法的原則--罪刑法定原則
    刑法的原則原則法條含義內容平等適用刑法原則第四條:對任何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由超越法律的特權。刑法面前人人平等。
  • 法定刑相同的牽連犯宜數罪併罰
    作者:蔣毅  牽連犯是指以實施某一犯罪為目的,而其犯罪方法行為或者結果行為又觸犯了其他罪名。按照刑法理論,牽連犯是裁判上的一罪,實行從一重罪處斷的原則,即對牽連犯應當採用吸收的原則,按照數行為所觸犯的罪名中最重的罪論處。
  • 罪刑法定原則的大眾臉譜
    罪刑法定原則的大眾臉譜眾所周知,罪刑法定原則是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而且也可以稱之為刑法的首要原則。自1997年我國《刑法》規定罪刑法定原則以來,刑法學界關於此項原則的研究成果頗豐,呈現出「百家爭鳴」之圖景。
  • 罪刑法定原則的中國開展
    一般認為,該條就是罪刑法定原則的體現。然而,前半段「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這是否為罪行法定原則的應有之義大有疑問。有學者稱前半段為積極的罪刑法定原則,後半段為消極的罪刑法定原則。但所謂積極的罪刑法定原則,只不過是杜撰的自我假設。事實上,該原則上為了控制國家刑罰權而設,罪刑法定原則不能也沒有必要從積極的方面來理解。
  • 簡論法定刑及量刑情節之依據
    其次,法律對某一罪名的法定刑又分設了幾個刑罰檔次,這些不同檔次的刑罰幅度,分別是針對各個危害後果、犯罪情節、犯罪數額等表明社會危害程度不同的具體犯罪行為而設立的,因而是具體的,是針對具體犯罪行為設定的法定刑。筆者稱其為罪行法定刑。這也就是狹義的法定刑。當我們講某一具體犯罪行為所應當適用的法定刑時則是指此。
  • 罪刑法定原則與刑法解釋的糾纏與釐清
    [19]形式解釋論認為:罪刑法定原則的實質側面和形式側面有不同的功能,罪刑法定原則的實質側面是對立法權的限制,而罪刑法定原則的形式側面是對司法權的限制,兩者不具有同等價值,不存在價值上的高低之分。[20]此外,罪刑法定原則必然以刑法規定為前提,不能將刑法規範成文法的局限歸為罪刑法定原則的缺陷。
  • 罪刑法定原則:挑戰、重申與重述
    罪刑法定原則:挑戰、重申與重述——刑事影響力案件引發的思考與檢討梁根林*摘 要 近年來陸續出現的刑事影響力案件表明,我國一些地方的刑事司法不同程度地陷入了個案正義困境,《刑法》第3條規定的罪刑法定原則面臨著多重挑戰。破解刑事司法個案正義困境,回應罪刑法定原則面臨的挑戰,不僅需要重申罪刑法定,而且應當重述罪刑法定。
  • 我學刑法 |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03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刑法體現(1)刑法分則對每一個罪都根據其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規定了相應的法定刑,對重罪適用重刑,對輕罪適用輕刑。而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可以說是把形式上符合構成要件的行為,實質上不值得科處刑罰的行為排除在犯罪範圍之外,或者實質上不值得在法定刑範圍內科處刑罰的行為予以寬大處理,體現出實質上出罪和減輕罪責的取向。實質解釋論在刑法原則上的依據,應當是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其根基是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確立的刑法謙抑適正的原理。
  • 提高法定刑確保懲治汙染環境犯罪力度
    該罪是指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汙染環境的行為。對比發現,修改後的「汙染環境罪」的法定刑與原來規定的「重大環境汙染事故罪」的法定刑並未發生變化,均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及「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兩個量刑檔次。
  • 罪刑法定原則視野下的刑法適用解釋
    三、罪刑法定原則下刑法適用解釋的基本要求  罪刑法定原則法律淵源最早追溯到1215年英王約翰籤署的《大憲章》。它的提出首先歸功於洛克、孟德斯鳩主張的三權分立學說。費爾巴哈則根據其心理強制學說,將該原則表述為「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9] 自罪刑法定的啟蒙思想產生至今,罪刑法定作為刑法的基本原則已經被各國普遍接受。
  • 非法拘禁罪的法定刑解析
    後檢察機關指控被告人李某和孫某的行為構成非法拘禁罪和故意殺人罪,應數罪併罰,依法提起公訴。  二、法院審理  法院經審理認為,兩被告人非法拘禁王某,侵害了王某的人身自由權,並對王某進行搖晃戲弄,致使王某摔下死亡,其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公訴機關指控的事實成立,但對兩被告人構成非法拘禁罪和故意殺人罪,應數罪併罰的指控,法院認為不成立。
  • 堅持法律人的深度思——《罪刑法定原則的意義和司法實現》
    罪刑法定原則的意義和司法實現     雖然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變遷,但罪刑法定原則至今仍被奉為各國刑法中最基本的法治原則,由此可見,罪刑法定原則在世界各國刑事立法方面的重要地位。
  • 【日拱一卒050】考研視野中的罪刑法定原則
    形式的罪刑法定又稱為罪刑法定的形式側面,而實質的罪刑法定又稱為罪刑法定的實質側面。形式的罪刑法定與實質的罪刑法定這對範疇,涉及對罪刑法定主義精神的理解,這也是日本學者山口厚教授所說的罪刑法定主義的思考方法問題。陳興良教授認為,形式的罪刑法定與實質的罪刑法定的提法主要來自日本。
  • 罪刑法定原則——現代刑法的精神和靈魂
    我國刑法共規定了三條基本原則,分別是罪刑法定原則、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罪刑相適應原則,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罪刑法定原則。罪刑法定原則被譽為現代刑法的精神和靈魂。罪刑法定原則的主要內容可以分行使側面與實質側面兩部分。
  • 刑法核心考點一【罪刑法定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的經典表述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刑法第3 條明文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罪刑法定原則產生的思想淵源是三權分立學說與心理強制說。罪刑法定原則的具體要求是:(1)禁止溯及既往(事前的罪刑法定),是指犯罪及其懲罰必須在行為前預先規定,刑法不得對在其公布、施行前的行為進行追溯適用。這一要求也被稱為禁止事後法。罪刑法定原則禁止不利於行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許有利於行為人的溯及既往。
  • 論述(四)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書接上回,今天晚上回憶另一個刑法基本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