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郵政大樓:一封家書寄情 一棟老樓求新

2021-01-08 東方網

原標題:閱讀上海100勝 97 | 郵政大樓 一封家書寄情 一棟老樓求新

  名片

  上海郵政大樓,坐落於蘇州河畔、四川路橋北堍,於1924年建成啟用,是全國郵政系統唯一建成後一直在使用、並獨具特色的標誌性建築,為全國重點文物單位、上海市近代優秀建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這裡既是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上海市分公司的辦公場所,也是1924年至今仍在運作的四川路橋郵政支局的營業場所,大樓內還設有國內首家郵政博物館——上海郵政博物館。

圖說:蘇州河畔的上海郵政大樓,開闢部分場地設上海郵政博物館。徐程 攝影

  今天是「世界郵政日」,秋日晴空下,上海郵政大樓靜靜地矗立在蘇州河畔,沒有刻意裝飾,沒有隆重活動,而是安靜地訴說著它和郵政的那些事。

  從1924年建成啟用,這幢大樓一直在做郵政。當年二樓的營業大廳,曾經享有「遠東第一大廳」的美名,如今依然是四川路橋郵政支局的營業大廳。而從2006年1月1日起,一樓、二樓的一部分闢為上海郵政博物館,成為人們了解郵政歷史、飽覽奇珍郵品、參與互動活動的絕好去處。同時,作為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上海市分公司的辦公場所,這裡也是新世紀以來,尤其是最近五年,上海郵政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的「總指揮部」和「動力引擎」。

圖說:上海郵政大樓四樓屋頂東南轉角處的巴洛克風格鐘樓最富盛名。徐程 攝影

  當年模樣

  當年,建造這幢大樓花費了320萬銀元,總建築面積達25294平方米的大樓呈「U」字形分布,因此臨街它有多個大門,而正門就在北蘇州路250號。

  從正門入,拾級而上,就到了二樓的「遠東第一大廳」。站在大廳入口,左右可見呈「V」字形排列的營業櫃檯。白底黑花的地磚、木製的營業櫃檯護欄、頭頂的吊燈,一切都是「復古」的模樣,仿佛能回到剛啟用時的盛景。四川路橋郵政支局的工作人員說,郵政大樓存在93年了,這個支局也存在了93年,所有在郵局能辦的業務,這裡依然都能辦,「每年1月5日發售生肖新票,排隊的隊伍能繞郵政大樓好幾圈!」

  看過《戰上海》這部老電影,就一定會對這棟大樓留下深刻印象。1949年春,中國人民解放軍展開了解放上海的戰役。郵政大樓是扼守蘇州河的戰略要地,國民黨反動派企圖依靠這棟鋼筋混凝土建築頑抗。為了保護大樓和郵局機關免遭破壞,中共上海郵局地下黨總支領導郵工勸降國民黨軍,後者被迫投降。除東牆上留下的一兩個彈孔外,上海郵政大樓幾乎完好無損地回到人民手裡。如今走進大樓332室,仍可見玻璃上保留著一個孤零零的槍眼。

圖說:上海郵政大樓四樓屋頂東南轉角處的巴洛克風格鐘樓最富盛名。徐程 攝影

  鎮館之寶

  一進上海郵政博物館,記者就問:「你們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工作人員笑道:「鎮館之寶當然有,不過,這幢大樓本身就是最最重要的鎮館之寶啊!」

  此言不虛。上海郵政大樓由英籍建築師思九生設計,總體是歐洲折衷主義建築風格,基座採用花崗石築砌,幾個主立面圍以貫通三層的科林斯柱式列柱,氣勢恢宏。而最著名的莫過於四樓屋頂東南轉角處的巴洛克風格鐘樓,老遠就能望見直徑達3米的大鐘。鐘的兩邊,各有一組藝術雕像,一邊三人分別拿著火車頭、輪船和電信電纜模型,象徵交通和通信;另一邊也是三人,中間是希臘神話中的通信之神,左右則都是愛神,象徵郵政為人間溝通情愫。

  博物館裡面,也是看點頗多。這裡有「世界最大封」,那是1999年上海郵政承擔第二十二屆萬國郵聯大會上海活動時特製的特大籤名紀念封。這裡可以告訴你,上海郵政的綠色蹤跡到達了地球的南北兩極:1985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南極長城站郵局誕生,來自上海郵政的楊金炳成為唯一一任局長;1998年7月,「雪龍號」科考船上特設郵政支局,隸屬於上海浦東新區郵政局,郵政編碼200138,整個支局也僅有一人,就是來自上海郵政的顏修榮。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世界上第一枚郵票黑便士和中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還有許多特別材質、特別造型的郵票,比如施華洛世奇水晶郵票、瑞士巧克力香味郵票,還有唱片郵票,只要放進唱片機裡就會傳出美妙的音樂。

  「珍郵館」也不能錯過。為了保護存放在裡面的那些富有傳奇色彩、存世量稀少的罕品,這裡溫度常年控制在20°C左右、溼度保持在40%-55%,無紫外線照明,光源全部採用光纖。同時,上海郵政的鎮館之寶「紅印花小2分綠色試蓋樣票」以及「全國山河一片紅」等珍郵都會在館內輪換展出。

  當今,「書信訴衷腸」已變得遙遠而「奢侈」。不過,在郵政博物館裡,可能從來沒有寫過信的小朋友可以參加各種互動活動,做一張異形明信片,蓋一個自己喜歡的郵戳,寄一封寫給爸爸媽媽的家書……也因此,郵政博物館成為了傳承傳統文化、普及科學知識的青少年教育基地。

  而一樓中庭展出的大清郵政馬車、1917年購置的第一輛郵運汽車、綠皮「行動郵車」火車等模型,也深受大人、小孩的喜愛;如果再去看一場有關郵政的環幕電影,參觀一下複製的「大清郵政局」,行程就更完美了。

圖說:上海郵政博物館。徐程 攝影

  再次騰飛

  上海郵政大樓見證了郵政自上世紀20年代以來的平穩發展,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面臨網際網路衝擊後的逐漸式微;但作為上海郵政的「總指揮部」和「動力引擎」,郵政大樓更見證了上海郵政2010年左右的「睡獅覺醒」,尤其是最近五年的「絕地反擊」。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上海市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陳必昌告訴記者,近年來,上海郵政以「一機兩翼」經營發展戰略為指導,通過改革創新,加快轉型升級,提高服務品質,提升競爭能力。所謂「一機」,就是郵政的傳統業務,例如書信、報刊等;而「兩翼」指的是代理金融和一體化物流,這兩者是增長點,2016年「兩翼」收入佔比合計達59%,較上年提升6.4個百分點;2017年截至目前,「兩翼」收入佔比已提升到63%左右。

  上海郵政一方面加強自身業務處理能力,例如浦東郵件處理中心,近年來單日郵件處理能力已提升到五六十萬件,不僅保障了「雙11」這種絕對高峰的需求,也做到「365天不打烊」,深受市民讚譽,另一方面,2012年、2013年上海郵政通過體制改革,實現了「市局、區局、支局」與地區政府部門的三級對接,更好地利用郵政網點資源服務百姓,例如每個支局「對應」兩三個街道,郵政服務人員經常走進社區,為市民講解「防金融詐騙」等知識。

  上海郵政大樓有93年歷史,而中國郵政如果從1896年官辦大清郵局開始算起,就有121年歷史了。如何讓「老樹發新枝」?與時代接軌、與網絡握手,成了上海郵政在新時期的蛻變之路。

  迪士尼來了,上海郵政獨家出品《迪士尼郵票珍藏折》《迪士尼郵票珍藏圖卡》;鹿晗與外灘郵筒合影,郵筒成了網紅,上海郵政的個性化明信片和配套紀念戳也成了網紅;七夕節來了,甜愛路「愛情郵局」附近又多了「甜愛娃娃郵筒」……人們都說,如今郵政已不再「慢一拍」。

  「網際網路+」更是讓上海郵政插上了再次騰飛的翅膀。如今,上海街頭近3000個郵筒都有了各自的「身份證」——二維碼,市民只要掃描二維碼就可以與郵筒互動,快速寄出「快寄」郵件。再比如,從去年開始,上海郵政在年度報刊大收訂「訂閱季」活動中開通了「訂了麼」報刊訂閱單(專用單)微信訂閱功能,市民再也不用拿著報刊訂閱單去郵局排隊訂閱了,在手機上輕鬆按鍵,就可完成包括新民晚報在內的各類報刊的一鍵訂閱;今年訂閱2018年度的報刊則變得更方便了,上海郵政將為每一位老用戶送上一份「報刊訂閱通知單」,通知單上將顯示用戶2017年訂閱的報刊詳情,而且只要掃描通知單上的二維碼,即可「一鍵續訂」、完成支付。(新民晚報記者 金志剛)

圖說:上海郵政博物館。徐程 攝影

  導覽:上海郵政博物館

  地址:天潼路395號2樓

  開放時間:周三、四、六、日,9:00-17:00,16:00停止入場(國定假日另行公告)

  交通:14路、17路、19路、軌交10號線、12號線天潼路站等

相關焦點

  • 大學生給父母的一封家書:對你的掛念,見字如晤
    中國青年網綿陽1月8日電(通訊員 喬振經 彭林偉 張水香)從2017年9月至今,隨著西南科技大學文藝學院「一封家書」活動的持續開展,在西南科技大學校園內的郵政信箱裡,幾百封由來自不同民族不同省市地區的文藝新生為家人親手寫下一張張信箋,越山淌水飛向大江南北。
  • 楚天都市報:筆墨傳遞情感 郵政遙寄相思 「手寫家書寄送活動」走進...
    2日上午,在武漢大學,武漢郵政在櫻花郵局開展了一場手寫家書的活動。郵政工作人員免費為武大學子提供和寄送創意特色明信片,受到不少大學生熱捧(如圖)。  武漢大學櫻花郵局的前身,是經營30年之久的水院郵政所,今年11月12日,水院郵政所轉型變身為櫻花郵局,一下子成為年輕人熱衷的網紅郵局。
  • 她一年寫700封信,其中一封寫給了郵政
    近日#成都一女生專職幫人寫信#這位成都女生名叫聲靜去年
  • 《一封家書》回信|爸爸媽媽相信,我們的女兒是最優秀的!(音頻)
    路在前方,你在異鄉,我的心如同星河滾燙  明月寄情,金慄飄香,我的思念被秋風送往   收聽請戳下方音頻↓      荔枝新聞特別策劃《一封家書》,致敬家的守候者
  • 上海外灘200米後的那棟大樓,見證了上海灘金融圈的多少風雲變幻
    如果你喜歡看建築,喜歡追尋老上海的故事,那麼外灘200米後面的那條四川路,你千萬別錯過。四川路是當時上海公租界中區的一條南北向幹道,南起延安東路,北至蘇州路,全長1270米。1865年改名為四川路。20世紀上半葉,在上海九江路、滇池路、四川中路一帶,聚集大量的金融機構。
  • 「一封家書」成大學生必修課
    燕京理工學院感恩教育:「一封家書」成大學生必修課  「親愛的寶貝,很高興你能用這種方式與你說說心裡話,媽媽知道你已經長大,你永遠是媽媽最愛的人。」  日前,燕京理工學院感恩教育主題活動正在舉辦,2019級7600名學生淚眼矇矓寫下「一封家書」,或信箋郵遞或線上分享,一封封滿載沉甸甸思念的家書在第一時間抵達遠方的家,許多父母亦滿含深情回信,與孩子進行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
  • 尺素寄情 紙短情長——蘇州中院家事法官的「三封家書」
    「家和萬事興」,值此新春佳節來臨之際,蘇州中院在家事審判工作中延伸「一封家書」人文關懷模式,法官選取個案,尺素寄情,情法交融,傳遞司法溫度。本期推出家事法官的「三封家書」。為了孩子更健康有利的成長,我想送給你們三段話:一、珍惜婚姻,互諒互讓。婚姻貴在經營,貴在患難與共。尤其本案小濤母親為生育孩子歷經坎坷,作為丈夫——小濤爸爸,你在家庭中應更隱忍克制,多顧及女性身心感受。同時小濤媽媽你也應適度修正強勢個性,更溫婉地相夫教子。二、獨立擔當,敬愛老人。婚姻的主體是夫妻雙方,你們雙方不可過多將小家庭的責任轉嫁給雙方老人。
  • 濟南記憶 | 郵政大樓,見證濟南百年歷史滄桑
    大樓牆基用小型蘑菇青石砌築,外牆為紅色磚牆。  大樓正立面十分開闊,整個建築非常講究對稱。樓的第一層為營業廳。但是它的一層高度有現在建築的兩層那樣高。大樓一層的正立面主要分三部分:中間為整座樓的主入口,門口向外凸出,有四根粗大的圓柱支撐著門樓。除了中間一個主門,東西兩端還各開有一門,形成獨立的營業廳。門前各建有一長方形亭子。
  • 上海郵政博物館-上海郵政總局
    >一、上海郵政博物館(總局)介紹二、二樓主展廳介紹三、一樓中廳展區介紹>一、上海郵政博物館(總局)介紹上海郵政博物館,是全國郵政行業內開辦的首家博物館,坐落在蘇州河畔、四川路橋北堍的「上海郵政總局」大樓內,1922年由協澄洋行設計,辛豐記營造廠施工,在原集美裡地塊上建造,1924
  • 見字如面,一封家書
    開著燈,我安靜地坐在案前昏黃的燈光映照在鍵盤上累了停下手上的敲敲打打「累了嗎,累了就歇會吧」我腦海中閃過母親的身影她走進我的房間在書桌上放一杯牛奶「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此刻的我也像一個落難詩人家讓我牽掛也讓我在某個寂寥的夜晚無法入睡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此夜無月有的只是一襲寒風和一盞孤燈
  • 【一封家書】見信如晤,展信舒顏!
    【一封家書】見信如晤,展信舒顏!>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國慶中秋「雙節「期間四川消防特推「一封家書」欄目消防員與家人互通書信互訴團圓思念之情思念跨千裡家書抵萬金一封小小的家書紙短情長寫的是情訴的是念祈的是安(為你讀信)
  • 和雅校園 | 紙短情長,一封家書讀懂舐犢情深
    從前,時間很慢,車馬很遠,一封家書跨越山水才能送到親人手中,薄薄數頁紙,承載萬重情,寫信人飽含深意,讀信人滿懷感動,那是人之摯情在尺素之間的激蕩。用家書傳遞愛,自古以來,便是中華民族最為含蓄,但卻真摯的情感表達方式,這在電子通訊極為發達的當今時代,更具儀式感和紀念意義。
  • 【一館一故事】郵歷「安平」|細數汕頭百年郵政歷史
    掀開塵封的記憶,那些歷經滄桑今日猶存的老郵局,已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一座城市成長的印記。      用城市坐標記錄汕頭歷史,位於老市區外馬路25號的汕頭郵政總局大樓不容抹去。時過境遷,這座歐式二層老建築一直在平靜中見證汕頭的足跡。
  • 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宿州市分公司辦公大樓及附屬建築、場地保潔...
    項目編號:AHRBZB-2020446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5日  安徽瑞邦工程造價有限公司(招標代理機構)受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宿州市分公司(採購人)委託,對其「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宿州市分公司辦公大樓及附屬建築、場地保潔服務採購項目」進行公開競爭性磋商。
  • 一封家書:看到他腫脹、變形、滿是壓痕的臉,「小情人」說爸爸我...
    一封家書:看到他腫脹、變形、滿是壓痕的臉,「小情人」說爸爸我覺得你不醜金羊網  作者:陳輝 遊華玲  2020-02-14 今天,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醫生鄭國棟收到了妻子發來的一封情人節家書
  • 一封家書寄深情,優良家風助成長(義安區篇)
    一封家書寄情深一封家書,敘寫成長的過程;一封家書,紙短卻情誼深長;一封家書,傳承家風的橋梁。銅陵市婦聯為慶「六一」國際兒童節,結合今年疫情特殊時期,在全市組織開展了「一封家書寄深情•優良家風助成長」家書徵集展示活動,以「看見幸福」為主題,用書信傳遞關愛,交流情感,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涵養好家教,傳承好家風,充分展示同心抗疫、共克時艱的偉大精神,營造家庭親子閱讀的良好輿論氛圍。連日來,我們陸續收到一些小朋友和家長的家書。
  • 邂逅家書禮 江西工程學院開展「一封家書」線上展示館活動
    開學季,初分離,2020級會計金融學院的趙耀恬同學也寫了一封家書遙寄給父母。親愛的媽媽:您好!,是你走過煙雨陰雲的陪伴;家書是志當高遠的教誨,是生命圓滿的等待;家書是健全人格的培養,是生而為贏的格局;家書是守得雲開見月明的動力,是最溫暖的存在。
  • 北京全市5000信筒堅守書信情懷 郵寄信件中家書不到十分之一
    又到了年根兒底下,多年前這個時候,遠方的親人捎來一封家書,幾乎成了家家戶戶的期盼,郵遞員在這個時候也成了「最可愛的人」。時過境遷,在通信手段日益發達的今天,寫信的日子早已離我們遠去。再過兩天,手機會空前繁忙,拜年的信息、群裡的紅包,都會接踵而至。不過你有沒有想過,有多久沒從書信上讀過節日問候了?記憶裡讓人倍感親切的「郵政綠」信筒,是否早已讓你視而不見了?
  • 全市5000信筒 郵寄信件中家書不到十分之一
    又到了年根兒底下,多年前這個時候,遠方的親人捎來一封家書,幾乎成了家家戶戶的期盼,郵遞員在這個時候也成了「最可愛的人」。時過境遷,在通信手段日益發達的今天,寫信的日子早已離我們遠去。再過兩天,手機會空前繁忙,拜年的信息、群裡的紅包,都會接踵而至。不過你有沒有想過,有多久沒從書信上讀過節日問候了?記憶裡讓人倍感親切的「郵政綠」信筒,是否早已讓你視而不見了?
  • 重溫傳統文化 寫上一封家書
    重溫傳統文化 寫上一封家書 發表時間:2015-02-11   來源:惠州文明網一封封家書中傾聽著萬裡之外遊子的每一次心跳,寄託著家人親人的無盡牽掛和想念。關於書信的記載,現在保存下來的最早的書信是《左傳》、《戰國策》、《史記》等史書中記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些書信。尤其是《曾國藩家書》,為今人所津津樂道和大加讚賞。如今,在現代移動通訊科技發達的年代,行動電話早已普及,網際網路、手機微信等為公眾的交流溝通提供了更多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