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遠古走來的秦國祖先:歷史上第一個姓嬴的人

2020-12-20 歷史也風流123

最近,《大秦賦》正在熱播......

網絡上又掀起了追秦熱。

所以,我也趁著這個風口,帶大家追溯一下,秦朝遠古的祖先——伯益。

伯益,是秦人認定的始祖,在秦國的發展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他是歷史上第一個姓嬴的人。

伯益

伯益,小名大費,生活在舜帝和禹帝時期。

他,伯益,本來是禪讓制下,大禹選定的接班人。

後來禹的兒子——啟建立了夏朝,開始了家天下。

那伯益去了哪?

傳說伯益精通鳥類語言,可以跟小鳥說話,進而馴服鳥類和野獸。

根據《尚書》記載:

舜帝問誰能夠馴服天上地下的草木鳥獸,部落首領一致推薦伯益。舜帝於是就任命了伯益做了掌管山澤的大臣。伯益兢兢業業,馴服了百蟲,使百姓安居樂業,直到今天,民間還將其稱為「百蟲將軍」。

「百蟲將軍」

接著,他又跟著大禹整治洪水。

大禹治水,十三年在外,過家門不敢入,為天下人解除水患,大禹受到百姓愛戴。

當大禹被獎賞的時候,他向舜帝推薦伯益。

這次的治水工作中,伯益和后稷這兩位助手鼎力相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禹治水

因而,舜帝賜予了伯益嬴姓,還賜予了一個姚姓女子為妻。一些記載認為這個姚姓女子可能就是舜帝的女兒,因為舜帝就是姓姚的。

可見舜帝也是十分看重伯益的。

伯益是四千年前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當大禹成為部落聯盟首領,伯益成為了大禹的左膀右臂。

由於大禹在治水時操勞過度, 身體受到嚴重的損害, 故在帝禹的晚年, 伯益作為其唯一的副手, 實際與之共掌天下。

當大禹老了,部落聯盟需要推選新的繼承人,大家一致推選了伯益。

然而,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社會剩餘財富變多,人們口袋錢變多了,私有觀念逐漸成為了主流思想。

人們對於權力的爭奪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

當夏啟聽到自己父親去世,他的欲望遠遠超過了哀傷。

他也想爬上父親的位置,站在最高處,擁有更大的權力和更多的財產。

夏啟

原定接班人伯益與夏啟的矛盾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我們都知道歷史選擇了夏啟,做了部落聯盟首領,建立了夏朝,開啟家天下的歷史。

那伯益與啟爭奪的過程究竟是怎樣的呢?

有兩種主流說法。

第一,伯益讓賢說。

在大禹去世後,禹的兒子啟服喪三年。在這三年中,伯益行使部落聯盟首領的權力。等到夏啟服喪完,伯益認為啟更適合作首領,便主動退隱山林,讓位給啟了。

這種說法似乎更有道德層面的說服力,然而這是真的嗎?

第二,啟殺伯益說。

伯益做了部落聯盟首領,啟以大禹部落為基礎,聯合其他部落,發動軍事政變,殺害伯益,奪得天下。

這種血腥殺戮、爭名奪利的說法,聽起來殘酷,但這更符合歷史真相。

在以後的王位爭奪賽中,大多都是流血犧牲、你死我亡的模式,可以側面反映出一定真相。而伯益一家在夏朝中所受到的待遇更能說明一切。

伯益的後人在夏朝非常沒落,失去了權力、地位,成為了被迫害的對象。

如果伯益真的讓賢給啟,那麼啟至少會保持他的地位。然而事實勝於雄辯。他們被迫遠離中原,遷到了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雜居,一直在忍辱負重。

直到夏桀帶著夏朝走向毀滅,贏姓家族的故事繼續發展著......

參考資料

1. 董林亭 《伯益事跡綜考》

2.《左傳》

3.《白話史記》

說明事項

編輯/五柳女士

圖片/來源網絡

NO.97

2020/12/18

相關焦點

  • 紛紛改名換姓,死也不敢姓「嬴」
    公元前200年左右,中國社會發生了一次巨大變革,秦國幾代君王勵精圖治,終於在秦王嬴政在位期間,橫掃六國合併天下,秦始皇自詡功蓋千古,無人能及,命人篆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傳國玉璽,開啟了封建統治時代。
  • 為何秦始皇的「嬴」姓很少見?其實早已改字,也許你就是他的後代
    可是,這也從側面透漏了一個不得不讓人敬佩萬分的事實:秦始皇憑藉過人的想法和魄力,真的讓大秦吞併六國,統一了中原大地。而隨著秦始皇在電視劇中的精彩出演,我們也熟知了這位皇帝的名字,他叫做嬴政。要是對我國歷史上的人物姓氏感興趣,不難發現,我國漢朝以前的姓氏都比較複雜,舉個簡單的例子:姜子牙又叫呂尚。
  • 秦始皇姓嬴,為何現在的嬴姓卻很少見?
    先秦時期,姓氏有別,貴族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姓用以別婚姻,而氏用以別貴賤。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在其《殷周制度論》中亦說道: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此周之通制。嬴為秦國的姓,而非秦國的氏,故而,稱秦始皇為嬴政,並不符合先秦時期的稱謂習慣。
  • 百家姓:姓餘的人並不多,但是來頭卻這麼大!
    第一個源流就是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的秦國上卿—由余(即周攜王子孫)雖然餘姓出自由余,但是由余都來頭可就大了,由余的祖上是姬姓貴族,是為周攜王--姬餘臣(字伯服)的子孫,也就是說餘姓可以追溯到姬姓王族,雖然周攜王是與周平王「二王並立」( 申侯、繒侯及許文公在申國立宜臼為周天子,即周平王,虢公翰則在攜擁立餘臣為周天子,即攜王)的特殊時期但是也還是姬姓王族不是,所以姓餘的小夥伴們可要注意了
  • 羋月和義渠王生的兩個兒子為什么姓嬴?原來其中是有隱情的
    主要講得其實是一個女人的故事--秦國宣太后,其中她與秦王結合以及與義渠王的愛恨情仇,都頗有看點。尤其是此劇在快結尾的時候,編出的一個神話理由,不得不讓人大跌眼鏡---宣太后與義渠王所生的兩個兒子,是秦國先王託夢才導致懷孕的,所以這兩個孩子應該姓嬴。
  • 宣太后和義渠王,生的倆兒子,是否也姓嬴?宣太后為何沒放過他們
    所以義渠王就大搖大擺地去了鹹陽,結果宣太后命人在甘泉宮,將義渠王給宰了。趁著義渠國群龍無首,宣太后又派遣秦國大軍,一舉將義渠國徹底蕩平。義渠國被消滅了以後,秦國在這裡設立了隴西、北地、上郡等三個郡。至於宣太后和義渠王生的兩個兒子,也全都被宣太后狠心殺死。為什麼?
  • 很多人都搞不清的「姓」和「氏」,到底有什麼區別,該怎樣區分?
    在起名這門藝術中,這個世界上可能沒有比中國人造詣更高的了,因為中國古人,特別是有一定文化和地位的人,除了有姓、氏、名,還有字、號,這樣算下來,一個中國人能有好幾個稱呼,如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我們既可以稱其為蘇軾、也可叫他蘇子瞻、還可以稱蘇東坡,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的序中,為了避免中國人複雜的姓名字號,就費盡了心思,他淘汰了不重要人物的名字,儘量保證書中出現的人物前後只用一個名字
  • 秦國國姓嬴氏現有數萬人 90後後人慾重修族譜(圖)
    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作為秦國國姓的嬴姓,如今卻幾乎成了罕見姓。這是什麼原因?  近日,讀者嬴楠致電河南商報記者,稱她正在聯繫全國的嬴氏族人,重修《嬴氏族譜》。這個90後姑娘,為什麼要主動承擔這項艱巨的任務?
  • 秦始皇的祖先到底是一群什麼樣的人?他們又是如何開創秦國的
    因此大舜便賜他們姓嬴。後來到了夏朝之時,此時大費的後代中有一個叫費昌的人。他拋棄夏王朝而投奔了商王朝,並且最後幫助商王朝滅亡了夏朝。因此費昌被封為貴族,而也因為滅夏有功,所以在整個商王朝期間,嬴姓族人混的都比較好。
  • 秦國和趙國都是嬴姓,他們都是一個老祖宗,關係近的很哦
    趙國和秦國真的是一脈相承的,確實都是一個祖宗,秦始皇不姓趙,他姓嬴,包括趙國的祖先也都姓嬴,而趙則是氏,古代的姓氏同現在是不一樣的,姓和氏是分開的,完全是兩回事。為了方便閱讀下文,還是先解釋一下「姓、氏」的區別吧。上古時期是母系社會,而母系社會自打有了人類文明開始長達35000多年,而父系社會從出現到現在才短短幾千年。
  • 嬴異人?呂不韋?
    秦始皇究竟是誰的兒子,這不但成為歷史上一個撲朔(shuò)迷離的公案,還是兩千年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照理說,秦始皇的生父是誰,有那麼重要嗎?有,非常重要。因為秦始皇可是統一中國的千古一帝啊!統一中國的意義,那是不必言說的。假如秦始皇不是姓嬴的,那可不得了了,原來兩千多年前,並非秦國收拾了六國,而是秦國被六國搞啦!
  • 羋月和趙姬,兩位當世美人,間接推動了秦國歷史發展
    前言歷史,是勝利者的。歷史的發展是靠哪些英雄人物推進的,時勢造英雄的同時,英雄也決定著歷史的走向。因為封建社會重男輕女的緣故,所以我國歷史上大部分的英雄人物都是男性。當然,也不缺乏一些優秀的女性人物。就比如戰國時候的秦國,出現了兩個不一般的女人。這兩個女人,一個是羋月,羋八子,也就是大秦的宣太后,秦惠文王嬴駟的其中一個妾室。另一個女人則是趙姬,大秦帝太后,真實名字不詳,是秦莊襄王的妻子,還是秦始皇的老婆。這兩個人是秦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兩個女人,譜寫了一段輝煌的大秦歷史。
  • 上古八大姓氏:姬、姜、姒、嬴等為何都帶有女字旁或底?
    上古時期有八大姓氏,分別為:姬、姜、姒、嬴、妘、媯、姚、姞,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姬、姜、姒、嬴、妘、媯、姚、妊。雖然兩種說法有些許不同,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律,這些姓氏中都是帶有女字旁或者底的。隨著人口的不斷壯大,這八大姓根本不夠用的,後來就出現了其他姓氏,比如黃帝住姬水之濱,以姬為姓,他有二十五個兒子,十四人姓姬,另外十一人有各自的姓,分別為: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
  • 揭秘姓氏來源:「東郭」確有其姓?「嬴」姓很古老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2日電(記者 上官雲)張、王、趙、劉……這些姓氏聽起來再普通不過,但卻可能包含許多人不知道的歷史淵源。近來,一場正在舉辦的「問祖尋根——姓氏文化主題展」成為熱點。記者實地探訪本次展覽,經採訪得知,中國的「姓氏」來源頗多。
  • 唐山博物館新展《「我」從遠古走來——周口店遺址文物展...
    12月19日《」我」從遠古走來--周口店遺址文物》在唐山博物館開展唐山博物館策劃了精彩的社教活動,為展覽拉開了序幕活動一 「遠古時裝秀」身著遠古時代服裝,體驗史前文明的獨特魅力,變身原始人!活動二 親身體驗「鑽木取火」從」摩擦生煙」、「火種濺落」到「吹燃火絨」,體驗人類歷史上最早獲取火種的方式。活動三 現場演示「製作打制石器」一件石器是如何製作出來的?會使用什麼原料、什麼方法?它又具有怎樣的功能呢?一起打開祖先生存世界的大門,體驗他們的生活!
  • 《大秦帝國》系列中秦楚聯姻,先有羋月後有華陽夫人,對秦國歷史有什麼影響?
    一個是羋月,她將楚人血統融入秦國,所以秦惠文王以後的秦王都含有一定的楚人血統,而含楚人血統最多的自然是惠文王和羋月的兒子秦昭王,可就是這個秦昭王逼死了楚懷王。另一個楚人就是華陽夫人,她全權主導了嬴異人的繼位,如此才有了嬴政繼位,才有了嬴政滅楚。可以說兩個嫁出去的楚女坑起楚國來比誰都狠。
  • 《大秦賦》嬴異人棋高一著認母戲成套,華陽驚覺時,木已成舟
    在秦國原本佔三分之一勢力的羋姓,由宣太后一脈延續下來的羋姓權貴,由此沒落,不復往日盛景。 由華陽夫人認嬴異人為嫡子開始的各方權力角逐,以華陽夫人一派落敗,落下帷幕。 02 華陽夫人在秦國曾經是多麼胸有成竹、意氣風發的一個女人啊,運籌帷幄,決勝宮帷。
  • 秦皇嬴姓源於山東 萊蕪史上稱"古嬴"
    討嬴姓起源 揭示萊蕪上古文明——— 訪萊蕪嬴歷史文化研究院院長柳明瑞  在「中國萊蕪嬴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召開前夕,記者採訪了致力於嬴文化起源研究的中國先秦史學會會員、萊蕪嬴歷史文化研究院院長柳明瑞先生。  記者:研究萊蕪歷史有好多題目可以做文章,您是如何選擇嬴姓起源這個課題的?
  • 秦王是嬴姓秦氏還是嬴姓趙氏,姓和氏是什麼關係?平民無姓氏?
    影視劇《大秦賦》中的秦王政姓和氏:姓來自始祖,永遠不變;氏是姓的分支,隨時能改;平民沒有姓氏在戰國以前,姓和氏分得很清楚。遠古時期,同一個母親生的後輩聚居在一起,組成母系氏族。每一個母系氏族都有一個名稱,這就是姓。姓,由母親傳給女兒、女兒傳給她的女兒。每個姓都有一個始祖母,比如殷商的始祖母是簡狄,大周的始祖母是姜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