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款、落款、印章字體識別方法!
首先:底款
青花瓷的款識
我國古代青花瓷,繪畫裝飾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圖案款識種類繁多,各個時期的款識均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根據青花瓷款識的形式、種類來看,主要可分為紀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讚頌款和紋飾款五大類。
紀年款
在青花瓷上,用寫、刻、印等方法標明瓷器燒造年代的款識,稱為紀年款。
吉言款
書寫含有吉祥寓意的詞句,民間青花瓷上常普遍見到。字體多為行草,瀟灑飄逸,一氣呵成。「福壽康寧」、「長命富貴」、「萬福攸同」等語句表達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人名書寫在瓷器上,作為私家收藏的標誌。有「浴硯書屋」、「若深珍藏」、「白玉齋」等。堂名款瓷的製作精良,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讚頌款
寄託了陶瓷藝術對瓷器的喜愛之情,如「玉石寶珍」、「今古珍玩」、「昌江美玉」等。「哥瓦弟玉」四字款,清新俊逸,很有意思。「瓦」即陶,比瓷器歷史悠久,是為大哥,而瓷又比美「玉」更潔白光潤,「玉」就只能屈居為「弟」了。
紋飾款
又叫「花樣款」,以簡練的圖案裝飾器底,為民間青花瓷的特色款識,與篆刻中的「肖形印」有異同工之妙。圖案有博古圖、暗八仙、八吉祥等。
落款
古代多在書信、字畫上題字,用毛筆豎寫姓名年月,用以贈送禮物時表明贈送人和受贈人,也為書法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現多在公文,字條上署名,一般為橫寫,表明其法律效應。
落款的格式
落款有「雙款」「單款」兩種。
雙款是將書贈對象與書寫者分別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為上款,後者為下款。
上款寫明作品內容的名稱、出處、受贈人的姓名;
下款記述創作年月、創作地點、作者姓名等。
上款:位置應比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稱呼、謙詞。
下款:寫時間、地點、姓名、謙詞。
落款的字體,一般是隸不用篆,楷不用隸,行草不用楷書。
落款,一般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落款就用篆書、章草、楷、行書;正文若是隸書、楷書、魏碑,落款可用楷書或行書;
草書落款,除用於自身為草書外,因較難識別,一般不用於落款。實際運用最多的落款字體還是行書,既易識別,又顯活潑。款字的大小應小於正文字體的大小,以使主次分明。
印章字體
姓名字號印:印紋刻人姓名,表字或號。漢人名多一字,其三字印,無「印」字者即字印。字印自唐宋後始以朱文二字為正格,也有于姓下加「氏」字的。現代人也有刻筆名的,也屬此類。
齋館印:古人常為自己的居室,書齋命名,並常以之製成印章。唐李沁有「端居室」一印,約為此類印章的最早者。
書簡印:印文在姓名後加「啟事」,「白事」,「言事」者。今人有「再拜」,「謹封」,「頓首」者。此種印專用於書簡往來。
收藏鑑賞印:此種印多用於鈐蓋書畫文物之用。它興於唐而勝於宋。唐太宗有「貞觀」,玄宗有「開元」,宋徽宗有「宣和」,皆用於御藏書畫。收藏類印多加「收藏」,「珍藏」,「藏書」,「藏畫」,「珍玩」,「密玩」,「圖書」等字樣。鑑賞類多加「鑑賞」,「珍賞」,「清賞」,「心賞」,「過目」,「眼福」等字樣。校訂類印多加「校訂」,「考定」,「審定」,「鑑定」,「甑定」等字樣。
印章按所篆刻的內容來分,主要分為名章和閒章,名章之外,統稱為閒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