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去世後,子女為啥一定要披麻戴孝?

2020-12-15 史書上的那些事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出現過歷史文化斷層的國家之一。中國歷史擁有明確的紀年制度,任何歷史事實都能夠通過查閱資料查到具體的年份甚至是月份。而由於歷史文明悠久,中國也誕生了許多非常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被保留了下來,到了現代依然被發揚光大。

其中一個現象就是,如果長輩去世,後輩及其子女一定要為其披麻戴孝守靈才行。這是為什麼呢?一個傳說告訴你。

披麻戴孝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喪服制度,這個制度從三國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五服制度指的就是會根據血緣親疏的關係,來製造五種不同的喪服。服飾一共分為齊衰、斬衰、小功、大功以及緦麻。根據血緣親疏的不同,喪服的長短、喪服的質地和粗細等都是不一樣的。

喪服一般是白色,我國很忌諱在喪禮上穿那些顏色鮮豔的衣服,這是對死者的一種不尊重。

子女給父母披麻戴孝的服裝是最講究的。他們一般穿的都是白質的棉褲,以示對父母的尊敬和哀悼崇敬之情。那麼我國的披麻戴孝制度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傳說在我國上古的時候,在太行山的山腳下住著一位早年喪夫的老太太,老太太有兩個兒子,喪夫之後自己就一個人獨自養活兩個兒子,終身沒有再嫁。但兩個兒子長大後卻都對自己的母親不孝敬,成人之後,兩個兒子都成了家,對母親的照顧就更少了。而且都不願意承擔給母親的養老義務。

一天,兩個兒子找到老太太說:娘啊,你死了以後,我們一定要使用金絲楠木的棺材,而且還要用豐盛的財物來厚葬你。老太太卻對自己的兒子了如指掌,想到生前不孝順,死後就算是厚葬又有什麼用呢?

第二天老太太將兩個兒子叫到了身邊,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我死後也不需要你們厚葬,只要你們用布將我的身體裹住,然後將我扔到黃河餵魚就好了。老人的話正中他們的下懷,兩個人本來就不想花錢厚葬。於是很高興的就答應了。但此時老人還提出了一個條件說:但我有一個要求,就是你們以後每天有時間就去看看山那邊的烏鴉和貓頭鷹。

兩個兒子於是一有時間就到山那邊看烏鴉和貓頭鷹,他們十分驚奇地發現烏鴉在長大後會含著食物回去撫養自己的母親。而貓頭鷹則是長大以後會把自己的母親吃掉。看到這裡,兩個兒子覺得很慚愧,於是就回去好好贍養自己的母親,給她養老送終了。

母親死後,兩個人還模仿烏鴉的皮毛做了喪服,在自己的母親墳前守靈,而披麻戴孝從此以後就傳開了。

相關焦點

  • 老人去世後,為何要披麻戴孝,原來這樣會讓人更痛苦
    最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現代化經濟和觀念的普及,人們的生活也變得快節奏起來,對一些中國傳統的文化有些陌生了,因為農村人口的減少,和城市人數量增多,已經很少看到古代習俗的蹤跡,比如每當有老人去世時,我們看到父母一代人會帶著白色的布巾,或者身上繫著白色的綢帶,也有更莊重地穿上白色孝服,而這個就統稱為披麻戴孝。
  • 中國農村葬禮上披麻戴孝,這披麻戴孝是啥講究,出處在哪裡?
    在農村的葬禮之中,我們經常可以看見許多人披麻戴孝。很多人知道這樣做,但是不知道披麻戴孝是為什麼,到底從何而來?披麻戴孝其實是中國傳統喪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周朝制定周禮開始,以孝道治理天下,就已經規定生有養,死有葬是我們孝道文化的精神核心。
  • 農村拜把子父母去世,有必要披麻戴孝嗎
    要不要披麻戴孝,看看就知道。農村拜把子,就是結拜稱成兄弟,在一起稱兄道弟。不求有福同享,但求有難同當。互幫互助,共同擔當。如果是在古代,那關係非同一般,那是相當親近的,相當於同一個爹媽。所以,當拜把子兄弟的父母去世了,出於關係和道義考慮,雖然不能像親生二子一樣行大禮,但是披麻戴孝,甚至孝帽,是少不了的。十裡不同風俗。也有的地方,當拜把子父母去世,而自己父母健在,當地的風俗不可以披麻戴孝,戴孝帽,就另當別論了,人去幫忙,表示哀悼,講明情況,也可不用披麻戴孝。
  • 撿破爛父親去世,兒子嫌棄不管不顧,孝順女兒披麻戴孝卻發了財
    撿破爛父親去世,兒子嫌棄不管不顧,孝順女兒披麻戴孝卻發了財!王大爺這輩子,過得苦呀。為了撫養一兒一女,從青年時,他就以撿破爛為生。女兒很孝順,可惜嫁到了外地,終究是別人家的人。至於兒子,則是一言難盡,他從小就嫌棄撿破爛的父親太丟人。長大後,直接跑到外地,入贅到了別人家。前段日子,王大爺生病了,女兒得知,趕忙回家照顧父親。
  • 家裡老人去世後的禁忌,必看!
    一、逝者安葬的禁忌1、逝者的服裝忌諱用緞子面料老人們習慣把去世後穿的衣服稱為「壽衣」,過了六十歲後就有老人開始準備壽衣了。壽衣的件數、質地都是很有講究的。件數一般是五、七、九等單數,而不會是雙數;材質上則多用綢子,因為「綢子」和「稠子」諧音,寓意後世兒孫多子,而忌諱用緞子,因為「緞子」與「斷子」諧音。
  • 網友問了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女朋友媽媽去世了,我應該披麻戴孝嗎
    原問題:女朋友媽媽去世了,我應該披麻戴孝嗎葬禮文化也是中華的傳統文化之一,不過有些不同的情況在不同的地域都會有區別,就像提問者問的這個問題。披麻戴孝的一般都是子孫後代對於過世長輩的一種禮節,這在中華傳統文化裡面幾乎都是一樣的。所以這種習俗又和家庭關係以及婚姻關係是結合在一起的。
  • 風水民俗|直系親屬去世後的六大禁忌
    1逝者的服裝忌諱用緞子面料老人們習慣把去世後穿的衣服稱為「壽衣」,過了六十歲後就有老人開始準備壽衣了。壽衣的件數、質地都是很有講究的。件數一般是五、七、九等單數,而不會是雙數;材質上則多用綢子,因為「綢子」和「稠子」諧音,寓意後世兒孫多子,而忌諱用緞子,因為「緞子」與「斷子」諧音。
  • 風水先生提醒:直系親屬去世後必知的六大禁忌
    一、逝者安葬的禁忌  1、逝者的服裝忌諱用緞子面料  老人們習慣把去世後穿的衣服稱為「壽衣」,過了六十歲後就有老人開始準備壽衣了。  壽衣的件數、質地都是很有講究的。  二、葬禮的日期忌諱選在重喪日  重喪(音CHONG SANG)重,重複,雙重之意,意思是不止一起喪事,指的是一個人去世後近則百日內,遠則一年左右,家人或者親戚中又有人相繼去世的情形。  習俗講究,舉行葬禮的日子一定要避開重喪日,以免家中再發生親人去世的情形。
  • 老人去世後,子女不懂穿壽衣怎麼辦
    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是誰也逃不掉的命運安排。老人去世後,作為直系親屬的子女,自然是要為逝者穿壽衣的。可是,作為80、90後的子女,又有多少人懂得如何為老人穿壽衣呢?更不用說壽衣穿戴的講究了。那麼,老人去世後,子女不懂穿壽衣怎麼辦呢?作為從業十餘年的殯葬人,接下來給大家談一下,老人的壽衣誰給穿?什麼時候穿?如何穿的問題。【壽衣誰給穿】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老人的壽衣應該子女給穿。其實,子女給穿壽衣,也是有講究的。
  • 農村辦喪事,賓客隨禮後,主人為啥要回贈白毛巾呢?看完明白了
    在農村,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這也被稱之為三裡不同規十裡不同俗,尤其是辦白事,大體上雖然相差無幾,但很多細節卻有一定的差別,所以去距離自己村子稍微遠一些的地方參加葬禮,很多時候都會遠遠的先停在遠離村子的路口,先找人去村裡打探一下這兒辦事的規矩之後,才會前去參加葬禮,這也是各地的習俗
  • 按規定:家裡退休的父母去世後,子女能領到3筆錢,多數人不知道
    文|文兒前段時間,有網友詢問「家裡老人去世後,子女還能領取補貼?」原來他聽說,自己的鄰居父母因疾病去世,後來鄰居經過一段時間的申請,領了三筆錢。所以,這才來詢問是怎麼回事?這筆錢是不是任何人都能領取?現在確實有這麼一件事兒,家裡的退休老人去世後,子女可以領取三筆錢。這是社會發展越來越好,部分人有機會享受到的特殊福利,不領就浪費了。退休老人喪葬費補助金許多家裡有退休老人的子女,在老人去世後只顧著悲傷,不知道還有退休老人喪葬費補助金可以領取。
  • 和子女分戶的父母去世後,對於其土地,子女能繼承確權嗎?
    如今就有人想知道如果父母已經跟子女分戶,那麼父母去世後,對於其土地,子女還能繼承進行確權嗎?和子女分戶的父母去世後,對於其土地,子女能繼承確權嗎?相信不少人都想知道這個問題吧,而按照現在的規定,土地的承包權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可以說只要是戶口本上面的成員,那都是享有土地的承包權的。
  • 老人去世,辦喪事的六大禁忌!
    習俗講究,舉行葬禮的日子一定要避開重喪日,以免家中再發生親人去世的情形。三、熱孝期間忌諱走親訪友,尤其是參加喜事直系親屬去世一百天內,最好在家守孝,除非必須,不要外出旅遊、探親訪友等,以免將自身的悲傷氣息帶給他人。尤其是婚禮、開業、慶賀小寶寶出生等喜事,最好不要參加。
  • 農村老人去世,後輩要在百天內結婚,否則等三年,有什麼道理?
    孝道是我國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傳統美德,這點不僅僅是在養老上體現,作為一個很有儀式感的民族,人們在家中長輩去世的時候都要按照慣例披麻戴孝,等親人下葬以後還要「守孝」,以表自己對逝去親人的哀思。古人的守孝時間比較長,一般長達三年之久。
  • 房產專業律師:再婚後購房,丈夫去世後子女能否繼承
    事實理由:張A系張B、張C之姐,三人之父張D,1988年去世,三人之母齊C,1992年4月與楊F再婚。2002年10月楊F去世,2018年5月齊C去世。齊C去世時,名下有兩套與楊F再婚期間經由房改購得的房屋。2018年5月10日,張A、張B、張C籤訂《遺產繼承分配協議》。楊F的四個子女得知後認為該協議侵犯了他們的繼承權,應屬無效。
  • 老人去世一個星期後才被發現,子女悔恨一輩子!
    一,《老人篇》他這一輩子都在為兒女操心、勞累,然後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卻一個子女都不在身邊,一個子女都沒能送他最後一程。那時候他一定是很想很想撐著最後一口氣見見兒女的,肯定還有很多想交代的話都沒有交代,想記住的面孔沒有記住。然而他拼盡全力卻還是沒有等來兒女們。
  • 「民國四大渣男之一」鬱達夫去世後,11個子女現狀如何?
    在相對長一段時間內,鬱達夫一度被人們認為是"漢奸",直到建國後才得以正名。鬱達夫的一生有過三位妻子,一位情人,在現代人看來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渣男",在當時的人看來卻是才子風流,民國的百姓早已見怪不怪。多情的鬱達夫英年早逝後,留下了11個子女,早年喪父的他們現今過得還好嗎?
  • 人去世後,家屬必知的10大法律常識
    大家都知道,人去世後有很多後事需要處理,那麼具體有哪些呢?1、 去世後肯定最先處理後事。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係的繼子女。
  • 農村喪葬習俗:親人去世後,為啥要把他的衣物燒掉,有什麼講究?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再點關 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農村喪葬習俗:親人去世後
  • 紀登奎去世後,他的夫人,後代子女後來怎樣?
    紀登奎去世後,他的夫人,後代子女後來怎樣?說起紀登奎這個名字,有的人應該不怎麼熟悉,紀登奎在抗日救國中做出了很多的貢獻。他出生於山西武鄉縣,抗日戰爭爆發的那一年,紀登奎只有十五歲,在這麼小的年紀,紀登奎就開始參加革命,還加入了由中共領導的犧盟會,次年,紀登奎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共產黨其中的一員。後來就在晉東工作,還出任了「青救會」的主席,紀登奎在華北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革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