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出現過歷史文化斷層的國家之一。中國歷史擁有明確的紀年制度,任何歷史事實都能夠通過查閱資料查到具體的年份甚至是月份。而由於歷史文明悠久,中國也誕生了許多非常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被保留了下來,到了現代依然被發揚光大。
其中一個現象就是,如果長輩去世,後輩及其子女一定要為其披麻戴孝守靈才行。這是為什麼呢?一個傳說告訴你。
披麻戴孝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喪服制度,這個制度從三國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五服制度指的就是會根據血緣親疏的關係,來製造五種不同的喪服。服飾一共分為齊衰、斬衰、小功、大功以及緦麻。根據血緣親疏的不同,喪服的長短、喪服的質地和粗細等都是不一樣的。
喪服一般是白色,我國很忌諱在喪禮上穿那些顏色鮮豔的衣服,這是對死者的一種不尊重。
子女給父母披麻戴孝的服裝是最講究的。他們一般穿的都是白質的棉褲,以示對父母的尊敬和哀悼崇敬之情。那麼我國的披麻戴孝制度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傳說在我國上古的時候,在太行山的山腳下住著一位早年喪夫的老太太,老太太有兩個兒子,喪夫之後自己就一個人獨自養活兩個兒子,終身沒有再嫁。但兩個兒子長大後卻都對自己的母親不孝敬,成人之後,兩個兒子都成了家,對母親的照顧就更少了。而且都不願意承擔給母親的養老義務。
一天,兩個兒子找到老太太說:娘啊,你死了以後,我們一定要使用金絲楠木的棺材,而且還要用豐盛的財物來厚葬你。老太太卻對自己的兒子了如指掌,想到生前不孝順,死後就算是厚葬又有什麼用呢?
第二天老太太將兩個兒子叫到了身邊,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我死後也不需要你們厚葬,只要你們用布將我的身體裹住,然後將我扔到黃河餵魚就好了。老人的話正中他們的下懷,兩個人本來就不想花錢厚葬。於是很高興的就答應了。但此時老人還提出了一個條件說:但我有一個要求,就是你們以後每天有時間就去看看山那邊的烏鴉和貓頭鷹。
兩個兒子於是一有時間就到山那邊看烏鴉和貓頭鷹,他們十分驚奇地發現烏鴉在長大後會含著食物回去撫養自己的母親。而貓頭鷹則是長大以後會把自己的母親吃掉。看到這裡,兩個兒子覺得很慚愧,於是就回去好好贍養自己的母親,給她養老送終了。
母親死後,兩個人還模仿烏鴉的皮毛做了喪服,在自己的母親墳前守靈,而披麻戴孝從此以後就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