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最酷的專業南極科學

2020-09-05 金吉列留學重慶分公司

塔斯馬尼亞大學是英國times高等教育增刊近年評選出的全球200強大學之一,是澳洲歷史最悠久、最具國際聲譽的大學之一。學校的教學、研究和學生服務設施一流,連續獲得學生服務國家獎和澳洲大學最高研究獎。下面為同學們介紹塔斯馬尼亞大學南極科學碩士專業

  南極科學碩士masterofantarcticscience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南極科學碩士專業描述:

這是一個極低海洋生物學領域的特別的碩士學位。本專業給學生提供海洋生物學領域新興方法和技術方面的高級指導和培訓。本專業比較注重南極生物學,並得到國際研究所的支持。本專業的教學內容包括為期一年的專業化課程學習和完成一份研究論文。開設的課程將包括:南極環境、高級浮遊植物方法、海洋生物遙測技術、分子海洋生態學、項目設計與分析、南極洋浮遊動物研究。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南極科學碩士就業方向:

  本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氣象技術人員、生物學家、地質學家、冰河學家、物理學家、南極管理和政策等工作。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南極科學碩士入學要求:

  學術要求:

  本科畢業,獲得本科學位證;


  語言要求:

  1.雅思6.0分,且單項不低於6.0分;

  2.或託福網考88分,且單項不低於20分;

  3.有雙錄取;

  其他要求:

  具備生物科學或相關專業背景。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南極科學碩士授課校區:

  霍巴特校區(hobartcampus)


相關焦點

  • 蛙類化石帶來對古代南極的新認識|《科學報告》論文
    南極洲已知最早現代兩棲動物的發現提供了進一步證據,證明了南極半島在與南部超大陸(岡瓦納大陸)分離之前擁有暖溫帶氣候。發現的化石屬於「頭盔蛙」(helmeted frog)科,《科學報告》本周發表的一篇論文First fossil frog from Antarctica: implications for Eocene high latitude climate conditions and Gondwanan cosmopolitanism of Australobatrachia 對此進行了描述
  • VIK南極磷蝦油,帶來純淨南極營養新體驗
    每年這個時候,很多人會去南半球避暑納涼。這主要得益於南北半球所處季節的不同,當北半球正在經歷夏季的時候,正是南半球進入冬季的時間,因此這個時候的南半球涼爽宜人。近些年來,也有人探索到南極洲,不過比起大洋洲等清涼地帶,南極洲可以用寒冷來形容。南極洲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被稱之為世界上最冷的地區。
  • 中國南極中山站:我國向南極內陸挺進的前進基地
    南極大陸可以說是人類在地球上的最後一片淨土,南極大陸地處高緯度地區,基本位於南極圈以南地區,氣候極其嚴寒,生存環境惡劣,南極大陸上沒有任何主權國家。南極大陸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人類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都不知道南極大陸的存在,直到近一兩百年以來才陸續發現這塊地處南半球高緯度地區大陸的不同地區。
  • 為什麼北半球的西風漂流是暖流,而南半球的西風漂流卻是寒流?
    只有,位於南半球的「西風漂流」是寒流性質的,為什麼同樣是西風帶形成的洋流,位於北半球的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是暖流性質的,而位於南半球的西風漂流是寒流性質的呢?雪龍號穿越西風漂流帶而南半球陸地面積較小,特別是在南緯40°至60°的廣闊區間,幾乎沒有什麼陸地分布,所以南半球的西風漂流由於沒有陸地的阻擋,形成了一個環繞地球的「洋流圈」,而整個西風漂流帶圍繞著世界上最冷的南極大陸旋轉
  • 為什麼盛行西風帶在北半球形成了暖流,而在南半球卻形成了寒流?
    但是,位於南半球中緯度海域的「西風漂流」帶是屬於寒流性質的,這是由什麼原因形成的呢?此外,位於南北緯40°至60°之間的區域,常年受到了「盛行西風」帶的影響,從而在北半球形成了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而在南半球卻形成了西風漂流,性質為寒流性質。同樣的盛行西風帶,卻帶來了完全不同性質的洋流,原因在哪裡呢?
  • 英研究稱臭氧層修復或導致南半球加速變暖
    新華網華盛頓1月26日電 (記者任海軍)在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地球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正在緩慢縮小。然而,一項新研究稱,臭氧層修復也有可能導致南半球加速變暖。  英國利茲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最新的全球浮質模型以及1980年至2000年間的氣象數據後得出上述結論。
  • 極·行者 | 跟著「雪龍」環南極
    能夠抵達這南極大陸的長城站,更是當之無愧的「好漢」。長城站是中國在南極建立的第一個常年科學考察站,位於南極半島南設得蘭群島的喬治王島,東臨麥克斯維爾灣。這裡氣候相對溫暖溼潤,豐富的生物資源也吸引著科學家的關注。
  • 王博代表西安光機所將赴南極進行科學考察
    近日,國家海洋局公布了中國第24次南極考察正式隊員名單,在赴南極中山站參加科學考察任務的17名越冬隊員中,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碩士研究生王博榜上有名,他將代表西安光機所在10月下旬起程前往南極參加為期近一年半的科學考察任務。
  • 山東海洋科技走出國門 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成立
    2016學術年會上,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與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發組織在青島籤署了「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協議書」,將攜手構建全球分布式協同創新平臺,聚集全球資源,發展海洋科學技術。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將設立在澳大利亞海洋科技中心霍巴特,擁有澳大利亞40%的海洋學家和60%的南極研究人員。未來,研究中心將會有30多家澳大利亞的科研機構共同參與。
  • 德邁南極三島包船,大咖雲集,巡遊企鵝王國,探索神秘南極!
    相較於南極洲的其他地區,南極半島氣候較為溫和,因此大量科學考察站設立於南極半島及其周邊島嶼。白的、藍的、玉藍的、淺藍的、深藍的、甚至綠的、黑的……烏斯懷亞世界盡頭之城這個世界最南端的南美小鎮,依山面海,別致而美麗。白雪公主般的可愛木屋遍布街邊,屋前屋後鮮花正旺,正是南半球生機盎然的夏天。
  • 傳媒與數據科學跨界,美國這個專業相當酷!
    今天,咱們就來講一個非常酷的專業,對後悔選了文科的學生而言,可是非常適合的扭轉乾坤的項目啦!這個項目就是南加州大學的M.S. in Communication Data Science。說起這個項目,就不得不提南加州大學及其新聞學院本身。
  • 線上南極PBL課程重磅推出,好學有獎!
    提出好問題,是主動探索的第一步;我們可以從書本、網絡、視頻中幫助孩子尋找答案,更酷的,是找到頂配老師,答疑解惑。3. 有產出的學習什麼才算真的學會了?當你可以跟別人去講述、展示、呈現,無論是用語言、圖像、裝置還是表演的時候,更了不起的是,當你可以應用所學解決問題的時候。
  • 南極為什麼不屬於任何國家?
    但除了科學考察,各國也存在著將南極洲據為己有的私心。而地殼運動卻把它慢慢地推到了地球最寒冷的南極,如今它距離最近的南美大陸也有890千米之遙,是七大洲中唯一未被原始人類踏足的土地。會議決定暫時擱置各國對南極的領土要求,並協調各國的南極科考計劃。這體現了沒有在南極聲索過領土的美蘇,以及其他國家不希望南極被某些國家獨佔的意願。在劍拔弩張的冷戰時期,人類在南極問題上能夠保持住克制,對南極的科學研究和環境保護意義深遠。
  • 南極臭氧洞的發現
    南極臭氧洞僅出現在南半球的春季,而不是常年存在的。臭氧洞在8月下旬開始出現,在9月份迅速擴大,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達到最大,在11月底消失。這說明導致臭氧快速損耗的化學反應與環境條件的季節性變化有關。1986年,Solomon等提出異相化學反應是臭氧洞形成的主要原因。
  • 報國平生志 南極不了情
    仿佛在一瞬間,他從閒暇的異域漫遊回歸到專注的科學考察,從走馬觀花的越洋遊客回歸到嚴謹的地質地貌學家。仿佛在一瞬間,他又回到了熱火朝天戰鬥過的南極雪野。作為新中國南極科考的兩位先行者之一,他曾先後4次進入南極地區,完成了中國科學家踏足南極洲的夙願,取得了豐碩的科考成果。
  • 《環球科學》雜誌:南極綠了,危險信號!
    隨著氣溫上升,南極冰原將變得越來越「綠」,但這對於南極生態可能不算是好消息……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環球科學(ID:huanqiukexue)01但是,這樣的無冰區在南極太過罕見,只佔南極大陸面積的0.18%。在這些土壤、巖石裸露的土地上,植被覆蓋的比例也非常有限——即使是在相對溫暖、植被覆蓋範圍最廣的南極半島,也只佔據了無冰區的1.34%。不過,隨著對南極大陸探索的深入,人們逐漸意識到,南極的植物不僅是這些苔蘚、地衣。
  • 企鵝是「南極特產」,那麼北極為什麼沒有進化成企鵝呢
    當你問企鵝在哪裡時,如果你確定的話,你會回答南極;如果你問北極熊在哪裡,你也會回答北極。小夥伴們會想知道南極和北極是否在地球頂部,最冷的地方?那麼北極不是企鵝南極不是熊?他們是否同意這是我的地盤,那是你的地盤,我們不互相侵犯?
  • 世界上距離南極最近的城市,800公裡路程,兩天可到南極
    南極洲隔海相望的火地島是世界上除南極洲外最靠南的土地,阿根廷的火地島區相當於一個省,它的首府烏斯懷亞是世界上最南端的城市。因此前往南極洲探險和考察,烏斯懷亞是一個理想的起航和補給基地。烏斯懷亞位於阿根廷的最南端,距本國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遠達3200公裡,距南極洲卻只有800公裡。烏斯懷亞是個小城市,人口約7萬人,但由於它特有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通往南極洲的門戶而馳名世界。
  • 將北極熊遷到南極,它能否生存?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這是個看起來不錯的想法,因為北極和南極在我們的印象中都是「寒冷」的代名詞,如果將北極熊遷到南極,從環境上看,北極熊生存問題是不大的。而且北極熊的生存現狀並不樂觀,因此,「北熊南調」或許是北極熊的另外一個出路。那麼,北極熊遷到南極真的能夠生存嗎?有什麼利弊呢?
  • 秦大河:南極科考輕裝簡行,他寧可扔衣服也不扔雪樣
    但在南極科考面前,他顧不了那麼多了 。1989年,一支由中、美、蘇、法、英、日6個國家的6名隊員組成的國際橫穿南極考察隊,從南極半島的頂端出發,開始舉世矚目的南極「長徵」。6人中,有兩名科學家和四名探險家,秦大河是僅有的兩名科學家之一。在行前的體檢中,秦大河被醫生判定,要麼拔掉10顆牙齒,要麼不要去南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