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通用語言是普通話,但是中國地域之遼闊,省份之多讓中國的也分支出了很多方言。
按照方言的地理位置區分,目前中國的方言區可分為七大方言區,其中包括北方方言、吳方言、贛方言、湘方言、閩方言、粵方言、客家方言,在七大方言區中毫無疑問北方方言的覆蓋範圍是最關的,但是仔細研究這七大方言區便可以發掘七大方言區之三的閩方言、粵方言以及客家方言都包含在廣東地區之內。
而聊起廣東的方言,粵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被視為廣東省內影響較大的漢語方言,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粵語。
粵語,作為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廣府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廣府民系基本標誌性的文化識別之一。擁有完善的文字系列,可以完全使用漢字表達,是唯一除普通話外在外國大學有獨立研究的中國漢語。粵語在香港、澳門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是澳大利亞的第四大語言,美國和加拿大的第三大語言,紐西蘭的第二大語言。
這樣看起來,雖然粵語在中國的覆蓋範圍主要在兩廣地區,但是為何在中國眾多方言中的地位卻是位於前列的,同時還形成了特有的粵語流行文化呢?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分析。
首先,北方方言的影響較小,擁有自己獨特的味道
粵語覆蓋的範圍主要存在於兩廣地區,而從地理位置來看,廣東地處南方地區距離北方較遠,中間隔著一個中原地區,受到北方方言的影響較小;其次廣東位於沿海的位置,對外交流便利,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粵語方言特色;
其次,與香港文化的發展息息相關
在地理位置上,廣東與香港的位置也比較靠近,受到香港文化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粵語流行文化的發展;
香港在改革開放之前,就是亞洲十分發達的地方,到了1997年,香港文化流行達到了頂峰,包括香港電影、香港歌曲以及香港的知名人物至今為止都深深影響著大陸人。人們受到香港電影以及粵語歌曲的影響紛紛開始模仿香港人說粵語。粵語的流行文化趨勢由香港開啟繼而由廣東發揚光大。
最後,粵語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離不開廣東地區的經濟發展
據廣東省統計局2020年1月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GDP)突破10萬億元大關,達107671.0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2%,完成6%~6.5%的年度預期目標。這也使廣東連續31年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一。廣東一省的GDP總量,已經超越全球90%以上的國家,超過澳大利亞,直逼韓國,可位列全球第13大經濟體。同時,廣東作為領頭羊,GDP總量相比第二經濟大省江蘇的領先優勢在進一步拉大。
廣東作為中國的經濟大省,經濟的發展一直領先於國內其他省份,受到經濟發展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粵語在整個中國的影響力,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經濟往來少不了了解當地的文化,而廣東作為經濟大省和其他城市甚至國家的貿易往來,讓更多的城市和國家了解粵語文化,帶到了粵語文化的發展。
除了以上幾種原因之外,粵語能發展到如今這個地位,同樣也是因為廣東對粵語文化的保護,廣東人民也在不斷的將粵語文化傳遞給下一代,才會讓粵語成為流行文化,粵語地位在中國方言中處於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