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中國的方言中粵語影響力那麼大?3個因素,解開多年疑惑

2020-12-11 九個頭條

中國的通用語言是普通話,但是中國地域之遼闊,省份之多讓中國的也分支出了很多方言。

按照方言的地理位置區分,目前中國的方言區可分為七大方言區,其中包括北方方言、吳方言、贛方言、湘方言、閩方言、粵方言、客家方言,在七大方言區中毫無疑問北方方言的覆蓋範圍是最關的,但是仔細研究這七大方言區便可以發掘七大方言區之三的閩方言、粵方言以及客家方言都包含在廣東地區之內。

而聊起廣東的方言,粵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被視為廣東省內影響較大的漢語方言,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粵語。

粵語,作為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廣府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廣府民系基本標誌性的文化識別之一。擁有完善的文字系列,可以完全使用漢字表達,是唯一除普通話外在外國大學有獨立研究的中國漢語。粵語在香港、澳門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是澳大利亞的第四大語言,美國和加拿大的第三大語言,紐西蘭的第二大語言。

這樣看起來,雖然粵語在中國的覆蓋範圍主要在兩廣地區,但是為何在中國眾多方言中的地位卻是位於前列的,同時還形成了特有的粵語流行文化呢?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分析。

首先,北方方言的影響較小,擁有自己獨特的味道

粵語覆蓋的範圍主要存在於兩廣地區,而從地理位置來看,廣東地處南方地區距離北方較遠,中間隔著一個中原地區,受到北方方言的影響較小;其次廣東位於沿海的位置,對外交流便利,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粵語方言特色;

其次,與香港文化的發展息息相關

在地理位置上,廣東與香港的位置也比較靠近,受到香港文化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粵語流行文化的發展;

香港在改革開放之前,就是亞洲十分發達的地方,到了1997年,香港文化流行達到了頂峰,包括香港電影、香港歌曲以及香港的知名人物至今為止都深深影響著大陸人。人們受到香港電影以及粵語歌曲的影響紛紛開始模仿香港人說粵語。粵語的流行文化趨勢由香港開啟繼而由廣東發揚光大。

最後粵語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離不開廣東地區的經濟發展

據廣東省統計局2020年1月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GDP)突破10萬億元大關,達107671.0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2%,完成6%~6.5%的年度預期目標。這也使廣東連續31年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一。廣東一省的GDP總量,已經超越全球90%以上的國家,超過澳大利亞,直逼韓國,可位列全球第13大經濟體。同時,廣東作為領頭羊,GDP總量相比第二經濟大省江蘇的領先優勢在進一步拉大。

廣東作為中國的經濟大省,經濟的發展一直領先於國內其他省份,受到經濟發展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粵語在整個中國的影響力,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經濟往來少不了了解當地的文化,而廣東作為經濟大省和其他城市甚至國家的貿易往來,讓更多的城市和國家了解粵語文化,帶到了粵語文化的發展。

除了以上幾種原因之外,粵語能發展到如今這個地位,同樣也是因為廣東對粵語文化的保護,廣東人民也在不斷的將粵語文化傳遞給下一代,才會讓粵語成為流行文化,粵語地位在中國方言中處於前列。

相關焦點

  • 同是中國「七大方言」之一,為什麼吳語的影響力就不如粵語?
    在旅遊的過程中,免不了要與其他人溝通,尤其是到了不熟悉的異地去旅遊,這種溝通的過程就會更多,不過這種溝通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其中面臨著非常大的語音障礙,一般的人可能認為只有出國了才會面臨這種障礙,其實不一定,在我們國內旅遊,也會面對這種事,因為我國存在著太多的方言,雖然普通話很普及
  • 中國方言最有影響力排名,粵語第二,四川語第四,第一無爭議!
    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文化深遠,影響力廣泛的大國。中國有約96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面積,人口分布廣泛,地理環境差異大,因此文化也形成的是複雜的。今天我們僅僅就我國的方言文化進行評價。首先,中國是一個龐大的人口大國,因此隨地理差和歷史變遷,中國也形成各近百種方言,而方言嘛,最有影響力的也就那麼多,今天我們就對中國的方言進行排名。
  • 粵語:中國最強方言是如何煉成的
    語音上,廣州話能分中古漢語的六個輔音韻尾,四聲各分陰陽,也極少有吳閩方言保留的中古早期甚至上古的特徵,可謂是很好繼承了中古晚期漢語的特點。朱熹對此評論道:「因說四方聲音多訛,曰:『卻是廣中人說得聲音尚好,蓋彼中地尚中正,自洛中脊來。只是太邊南去,故有些熱。若閩浙則皆邊東角矣,閩浙聲音尤不正。』」
  • 中國最有地位的一種方言,約1億多人聽得懂,卻比粵語影響力還低
    都說我國江南有些地方的方言叫「吳儂軟語」,形容吳人說話都輕聲細語,十分溫柔,吳人就是現在我們的蘇州、安徽、上海,浙江部分地區等,「吳」就是三國鼎立時期的吳國。從古時候起,吳地就物產豐富,並且歷史悠久,發展至今,江南地區已經是中國最發達的地區,江浙滬鐵三角幾乎包攬了全國的經濟命脈。
  •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方言,全球一億多人使用,被聯合國定義為語言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母語,例如,我國的母語是漢語,美國和美國的母語是英語,但是我國的歷史文化悠久,每個地方都有著自己的「母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方言。很多地方的方言外地人根本聽不懂,甚至有時還會被吐槽。但是我國有著這樣一種方言,不但沒人嘲笑,甚至還有很多人搶著學它。
  • 曾經滿大街的「新疆切糕」,現在為啥很少看見,3個原因解開疑惑
    曾經滿大街的「新疆切糕」,現在為啥很少看見,3個原因解開疑惑說起切糕我想我們大家每個人都不陌生,特別是在前幾年的時候,大街小巷隨處可以看到有著一些人在路邊賣切糕,這個東西製作出來之後看起來非常的有食慾,讓人們看到了之後就想要忍不住吃上一口,也是把人們饞的流口水
  • 粵語最流行?中國每個省都有方言,為何只有粵語形成了流行文化?
    粵語最流行?中國每個省都有方言,為何只有粵語形成了流行文化?在中國,大約百分之八十八到百分之九十的人口是漢族人,也就是說,漢族人口佔中國人口的佔絕大多數。漢族人的母語都是漢語,但並非都是普通話。事實上,中國的歷史十分漫長,版圖有十分遼闊,所以中國的方言非常多。漢語方言複雜到什麼程度?有個美國學者說,英音和美音的差別雖大,但還趕不上北京話和天津話。而北京話和廈門話的差距,比英語和德語的差別都大。漢語的方言,主要有八種。一個是北方方言,使用人數最多,佔中國人口的百分之七十。
  • 海外華人中福建人比廣東人多,為什麼粵語卻比閩語影響力大?
    粵語和閩語一樣,也是和普通話相異程度很高的方言,次則為吳語,再次為湘語、贛語、客家話,和普通話相異程度最小的是北方方言內部各次方言,比如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華北方言。如果說吳楚(或吳湘)是遠親,那麼閩粵便是近鄰。
  • 好不容易學會粵語,為啥卻聽不懂當地人說話?
    唯有廣東,三大方言之區別,不光是支、吃、獅與滋、次、思這種小CASE了,而是從DNA上就開始各走各路。廣東話有三大方言:廣府話、潮汕話、客家話。廣府話影響力最大,我們常講的粵語其實就是廣府話。這種方言主要流行於以廣州為中心的地區,Beyond唱的黑(喜)福(歡)雷(你),就是廣府話。
  • 粵語是唐宋話?普通話是胡話?沒那麼簡單
    沒那麼簡單) 最近,香港藝人陳小春發布了一條微博,回憶了他在廣州和一位湖北妹子關於粵語的談話,由於對方直言「粵語是沒文化的方言」,所以陳小春作為一名粵語使用人士,提出了反駁,他說「
  • 中國3個方言「最發達」地方,全是國家中心城市,去過2真厲害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過程,已經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形式,中國的方言就是文化的一種,國內許多城市方言非常發達,外地人去方言發達的城市,只能聽懂當地人說普通話,當3個城市全部是國家中心城市,去過2個真厲害!說起最發達的方言城市,當然有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
  • 中國這麼多方言,為什麼只有粵語歌風靡全國?
    ▲中國漢語方言分布圖粵語的名稱來源中國古代嶺南地區的「南越國」,在古代,「越」字和「粵」字是通假字。粵語從古至今,約有2200多年的歷史。先秦時期,中原的華夏人泛稱嶺南人為南蠻,漢語的勢力並沒有到達嶺南地區。春秋時期,楚人來到嶺南,才開始傳播漢語,這段時期是粵方言分化的最初階段。
  •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不是溫州話
    中國網際網路上常年流傳著一份「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行榜」,在這份榜單中,溫州話位列第一,榮獲「中國最難懂方言」稱號,而四川話,陝西話等方言也入選了榜單,不過也有許多網友表示這些方言都沒有自己的家鄉話難懂,這份榜單排行不切實際。
  • 粵語究竟算是一門「語言」還是一種「方言」
    粵語究竟算是一門「語言」還是一種「方言」?雖然很多的人身處一個國家,但是他們的語言因為各自的地域特色而有不同的語調和含義,可能在不同的區域,同一個詞,有不同的意思。北京有特色的北京話,重慶有著名的重慶方言,上海也有軟糯的語氣調調。語言之間沒有高低之分,只是當地人民一種文化風俗。有一種我們常常聽到的語言——粵語。而且有很多粵語老歌,我們普通話都唱不出那種味道。
  • 中國十大難懂方言:粵語只排第三,第一被稱之為「鬼話」
    中國十大難懂方言:粵語只排第三,第一被稱之為「鬼話」相信大家都會有這麼一個經歷吧:那就是我們走在路上或都坐公交時,總能聽見不屬於自己省份的語言,有些的特別容易分辯,比如東北話,潮州話音節中最有特色的一點就是它沒有唇齒音,同時它也是少數含有濁塞音的漢語方言,這兩點大大加強了潮汕話的晦澀程度。第三名就是粵語。粵語應該是大家除了普通話以外,在中國聽來的最經常的方言了,因為港劇和粵語歌中都離不開它,同時它還是香港,澳門最常用的語言之一,於是便有很多人想學。
  • 方言那麼多,怎麼就粵語歌最流行?
    五音不全唱歌如敲鑼的值班編輯/馬馬馬閩南語歌也曾紅極一時-+-如果說粵語音系複雜,那麼閩南語音系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說粵語曲折委婉,那麼吳儂軟語嬌媚動人;如果說香港城市文化盛極一時,那麼七十年代臺灣和民國時期的上海也都是亞洲閃耀的明珠。為什麼偏偏閩南語流行歌幾乎是明日黃花,吳語歌從來只在民間小調上打轉?
  • 包括粵語在內的中國現有方言的消亡幾乎不可避免
    鄭子寧指出,漢語有嚴重的同音字現象,同時又有大量的音節被白白「浪費」,duang只是漢語中拼得出來但寫不出來的例子之一。普通話中有22個聲母、39個韻母和4個聲調,可能的音節排列有3432種,但實際使用的不過1300多個。類似duang這樣聲母韻母都存在、但整個音節不存在的情況,其實是普通話語系的主流。它之所以不存在,是因為普通話語系裡d和uang的組合是非法的。
  • 中國五大難懂方言:粵語只能墊底,第一常被人稱為「鬼話」
    中國五大難懂方言:粵語只能墊底,第一常被人稱為「鬼話」中國的人口多,分布的地方也不一樣,各個地方還有各地地方的方言,不過小編今天說的是漢語裡的,少數民族不包含在內,並且排名可能出現片面,個人有個人的排行,不過這是相對比較難懂的方言,看看有你的方言嗎
  • 解開你多年的疑惑
    解開你多年的疑惑 2020-12-09 0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競選國語,北方方言為什麼碾壓粵語?
    比如廈門大學中文系易中天教授在其專門講述方言的《大話方言》一書中,也認為當年中華民國國會曾靠投票定國語,而粵語因為粵籍議員多,差點被選中,幸有孫中山先生大局為重,對粵籍議員逐個關說,才讓位於北京話。下面就讓我們以此為例,專門闢一下謠。16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易中天的《大話方言》也認為粵語差點被票選成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