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學會粵語,為啥卻聽不懂當地人說話?

2020-12-22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看鑑 ,作者看鑑君

看鑑

看懂中國之美

說起各省特色,中國一南一北兩個區域非常有趣。

東北黑吉遼三省的人,無論到哪,一張嘴說話,別人立馬來一句:哦,東北人,似乎黑龍江、吉林、遼寧只是東北省的三個市。

而南方的廣東,卻似乎是不同地區不同風格。

三個廣東人同桌吃飯,原以為可以聽一場原汁原味的粵語交流,沒想到仨人仨腔調。

一打聽,原來一個是廣州的,一個是潮汕的,另一個則是梅州的。

廣東人語言天賦咋那麼發達?

大中華語言博大精深,特別是方言千差萬別,各省都有「十裡不同音」的說法。

但即使是方言最為複雜的湖南話、江西話,本省之內,大部分都屬於一個方言體系,所謂「十裡不同音」,只是一些音調字詞有所區別罷了。

唯有廣東,三大方言之區別,不光是支、吃、獅與滋、次、思這種小CASE了,而是從DNA上就開始各走各路。

廣東話有三大方言:廣府話、潮汕話、客家話。

廣府話影響力最大,我們常講的粵語其實就是廣府話。

這種方言主要流行於以廣州為中心的地區,Beyond唱的黑(喜)福(歡)雷(你),就是廣府話。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電視上粵語歌曲、粵語電視劇滿屏飛,當今大多數30歲以上的人都能來一兩句雷猴、猴賽雷。

三種方言中廣府話形成最早,與中古漢語的關聯也最大,故而雖然也挺難懂,但因為音調保留豐富,說起來韻味十足,聽起來琅琅上口。

Beyond

而潮汕話卻不同,潮汕話從語系上更近於閩語,被稱為閩語的次級語系。

閩語其實比粵語更難懂,多達18個音調,例如那首著名的《愛拼才會贏》,自行腦補是什麼感覺……

潮汕話的歷史淵源與廣府話相比其實不相上下,但大概是潮汕一帶地處粵東,相比廣州一帶地理上更為封閉,受外來語音衝擊不大,很多古老的語音、語法,甚至壯、侗等少數民族的古音都在潮州話裡沉澱下來。

故而在粵語、閩語兩大方言夾雜之中,潮汕話竟然自成體系、練成獨門武功。

有多厲害呢?潮汕話是中國各大方言中,為數不多的有公開發行的方言字典的,例如翁子光先生的《潮汕方言》、詹伯慧先生的《潮州方言》。

潮州廣濟橋

估計潮汕一帶的小學生都挺鬱悶,上個學還得備倆字典,我真難啊!

客家話,顧名思義,是客家人專屬的方言,與廣府話、潮汕話分庭抗禮、不分軒輊。

現在通行的看法是,客家話是歷史上因戰亂而遷徙到南方的古代中原人遺留下來的方言,也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的特徵。

客家話雖然不像粵、閩兩大語系土生土長、根深枝大,但因為客家人分布的廣泛性,使用者也很多,還一度被臺灣定為官方通用語。

除了福建人,廣東人有多好吃?

金庸先生從富庶的浙江來到廣東,對廣東的飲食讚不絕口,他在《射鵰英雄傳》中把洪七公寫成一個貪吃鬼,為了吃,他竟然從北方跑到廣東,一氣吃了好幾年。

其實不怪金庸這麼寫,廣東的飲食確實令人心馳神往。

廣式早茶

與方言一樣,廣東飲食也分為三個明顯的派別:廣府菜、潮汕菜、客家菜。

廣府人天上地上無所不吃,作為廣東人「食材」之一的福建人提起廣東便瑟瑟發抖。

論廣府菜的特點,大概佔了一個「全」,既有甘食厚味的菜,也有清甜寡淡的菜;既有煙燻火燎、爆炒爆錘的,更有慢工溫火、細細煲煮的。

最有地域特色的,便是早茶。

早茶從最早的茶水配粗糧,慢慢演化為以吃為主、以品為先的社交習慣,早已脫離了飲茶的本意,成為廣府人享受生活、社會交往的必備方式。

這種食、聊、品、悅兼得的飲食方式,在全國各地的飲食文化中是不多見的。

再來說說潮汕菜,潮汕菜特色非常鮮明,以海鮮為主打。

潮汕海鮮粥

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就指出「粵東善為魚膾」,嘉慶《潮陽縣誌》也說「所食大半取於海族,魚蝦蚌蛤,其類千狀」。

潮汕海鮮的吃法也與其他地區不同,口味比較清淡,不喜歡過鹹過辣,而注重提取海鮮的自然鮮味。這與東北、山東海鮮動輒紅燒、爆炒、鹽泡的狂野做法,咬一口滋滋冒油的吃法大異其趣。

到了客家菜,又是一番模樣。

由於地處粵東山區,交通不太便利,故而菜式風格又與潮汕、廣府差異較大,使用的食材大多是常見的畜、禽肉,口感也偏重肥、鹹、熟,與北方中原的飲食風格有些神似。

梅菜扣肉

客家菜一大特點是愛吃野味,其實這與潮汕人愛吃海鮮一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

外省人如果到廣東旅遊,如果能遊遍廣府、潮汕和客家人聚居區,品嘗各種迥然不同的美食,估計也要像蘇東坡一樣,抹著哈喇子說「不辭長作嶺南人」了。

廣東是中國歷史的避難所

廣東省之所以一省像三省,原因不複雜,就是移民太多了。

細數中國歷史,從來沒有哪一個省像廣東一樣,承載了太多的政治災難。

疍家人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代表。

所謂疍家人,就是廣東福建沿海在水面上生活的人,他們在陸地上基本沒有什麼產業,幾乎終生生活在船上。

這個族群的來源也是眾說紛紜,有說是中古時代被北方移民驅逐出大陸的百越族,有說是元朝滅亡後,南方的蒙古貴族無路可逃,於是跑到海上,成了黃金家族的南海遺珠。

不管哪種說法,疍家人的命運可以說都與災難相伴相生。

事實上,不光疍家人,廣東客家人,也是中國歷史災難的受害者。

從秦漢之際趙佗入嶺南,到南北朝北人南遷,再到五代十國時中原人渡嶺南,幾乎每次大動亂、大災難,中原漢民都要往南遷移,客家人就是在歷次移民中形成的。

潮汕人也是隔壁福建人遷移過來,究其原因,也是因為閩中兵亂,不得不前往廣東暫避難。

除了這些大規模移民,歷朝歷代還把廣東作為發配、流放之地。

唐宋八大家之首、中唐名臣韓愈,當年就是因為惹惱了唐憲宗,被貶到潮州。

據統計,唐朝有200多名官員被貶嶺南,宋代則有400多人次,包括宋之問、牛僧儒、李德裕、劉長卿、韓愈、寇準、蘇東坡、蘇轍、蔡確、黃庭堅等歷史名人。

毫無疑問,這些文化大咖,都為廣東文化的形成作出了積極貢獻。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正是廣東強大的包容性,造就了當今豐富多樣的粵文化。

如今,廣東省常住人口超過1億人,位居全國之冠,粵文化以更加開放、更加包容的姿態,正在迎接新的繁榮。

原標題:《好不容易學會粵語,為啥卻聽不懂當地人說話?》

相關焦點

  • 大部分外地人都聽不懂粵語,而客家人潮汕人卻聽得懂?可算知道了
    導語:大部分外地人都聽不懂粵語,而客家人潮汕人卻聽得懂?可算知道了中國地廣人又多,這就使得每個地方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方言。就連一個地級市下的縣城之間的方言都是不同的。要是沒有在某個地區常年生活的話,是非常難聽得懂當地的方言的,更不用說要講這地方的語言了。很多廣東人開口說粵語的話,大部分的外地人是聽不懂的,當然除了客家和潮汕人,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首先,要學會一門新的語言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
  • 為何外省人聽不懂粵語,而客家人潮汕人卻聽得懂?漲知識了
    為何外省人聽不懂粵語,而客家人潮汕人卻聽得懂?漲知識了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要是沒有在一個地區長期生活過的人,想要聽懂當地的方言,那是非常難的。那麼,對於廣東人所說的粵語,許多外地人是聽不懂的,但是客家人和潮汕人卻很輕易就能懂,這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第一,要知道對於一門新語言從學習到掌握是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我們很多人從小學開始學英語到大學考過了四、六級,真的能做到和外國人用英語對話還是很少一部分。而粵語雖然說的是中國話,但是發音和寓意上都有很多外地人所不懂的地方。
  • 在廣東呆了五年,為何聽不懂粵語,也不會說粵語?
    小時候,受粵語影視和粵語音樂影響,覺得能說粵語是一件很時髦的事情。村裡那些從廣東務工回來的人,時不時的冒出一兩句粵語,甚是有趣,心想以後要是去廣東,可能自己就會掌握粵語。長大後,從西南到珠三角,跨越千裡,自己如願來到了廣東。
  • 國內最愛講方言3大城市,廣東粵語上榜,還有一個遊客表示聽不懂
    國外的還好,要是會用英語的話直接就可以用英語交流了,但我們國內就不一樣了。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是個多民族統一的國家,雖說現在全國都在普及普通話,但基本每個民族都有著屬於自己的語言,也就是方言。這也就難免會在去到一些城市旅遊的時候當地人會用方言跟你交流,這要是聽得懂還好,要是聽不懂那就很懵了。就像國內這3大城市一樣,當地人幾乎都是直接用方言交流,其中廣東的粵語上榜,還有一個遊客直接表示完全聽不懂。
  • 我國最「牛氣」的兩個城市,從來不說普通話,當地人以此為榮
    很多人聽到當地人的方言之後,經常搞錯也發生過很多的笑話,因此我們推廣了普通話,這方便了全國各地的交流,但是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我國最「牛氣」的兩個城市,當地人從來不說普通話,反而以此為榮。這兩個城市還是非常繁華的大都市,每年都有不少的客流量。當然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讓大家更加了解這兩個城市,這兩個城市的方言都很有意思,小編會仔細給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當地人從來不說普通話。
  • 如何學會粵語?
    我告訴他,不可能的,沒那麼快學得會的。一個月都很難,除非他是語言天才。而且有基礎的情況下,突擊一下還是可以的。就像我們以前考試,臨時抱佛腳,考試前一周猛複習有的同學一樣考到比平時好,這也是少數而且建立在之前有上課的基礎之上。學粵語,也是靠積累的。
  • 粵語不是古漢語唐音嗎?為什麼唐朝人的韓愈說聽不懂粵語呢?
    再如連很多廣東人聽起來都困難的「潮州話」,壓根兒都不能算是純粹意義上的「廣東話」了,已經偏到閩南語系去了……所以,就算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也未必就能聽得懂所有「廣東話」!就更別說是北方人韓愈了。古漢語發音為何接近廣東話發音古漢語的某些發音接近現代廣東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 咱們明明聽不懂粵語,為什麼粵語歌還這麼火?
    說起我們聽歌學會的第一門「外語」,很多人的答案都是「粵語」。為什麼我們會覺得粵語歌既洋氣又好聽呢?有人說,那還不是因為,咱們聽不懂唄!但是很多人也覺得奇怪,方言歌曲那麼多,像閩南語啊、吳語啊、信天遊啊,明明都很好聽,也有自己的經典曲目,但是,為什麼只有粵語歌曲紅得這麼廣、這麼久呢?其實這裡面,還大有說頭!
  • 國內最難聽懂的三大「家鄉話」,粵語上榜,網友:你在說啥!
    相信眾多驢友出門遊玩的時候,都會發現,走過的每一個地區,都會存在著那個地區獨特的方言文化,與他們交談的時候有的當地人為了方便遊客,用方言的語氣說著普通話,我們聽著就會感覺夾雜著方言的味道,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口音啦,不過有的地方還好
  • 廣式和港式,到底哪個的粵語更正宗,看看老輩人的說法?
    對於大部分北方人來說,接觸粵語的唯一途徑,就是TVB的電視劇和粵語歌了,現在,很多人都會哼唱一兩首粵語歌,粵語聽上去朗朗上口,十分好聽,非常有魅力,在我國香港和廣州地區,人們主要使用粵語作為最常用的語言,不過二者相比還有區別,廣州人將的粵語和香港人是不一樣的,廣州人的方言中還有一些口音
  • 你來深圳學的第一句粵語是什麼?
    沒來深圳之前,聽別人說廣東人很喜歡說母雞、母雞的,於是在自己概念裡,母雞是很受廣東人歡迎的動物。直到來了深圳才知道,原來母雞=不知道(唔知),真是搞笑。香港人都用粵語交流,普通話又很爛,S小姐跟朋友一起過去玩,很多人說白話,她聽不懂,於是跟朋友學了這句,碰見說廣東話的人,就統一回「唔好意思,我唔識講白話」。
  • 中國難聽懂的語言,有的聽起來很招笑,有的則像是在跟外國人交流
    溫州話以前也被人們稱為中國最難聽懂的話,我們聽上去就像是外國人說話一樣,而且除了他們當地人能聽懂外,其餘的人真的是很難理解。2、 潮州話潮州位於廣東省,這裡也是中國優秀的旅遊城市,這裡風景也是非常優美,每年都吸引著大量的遊客。
  • 怎麼學粵語,快速學會粵語的方法
    廣東話,又稱廣州話、粵語,是漢語的主要方言之一。中國大陸南方、香港、澳門以及東南亞的一些少數種群都使廣東話。現在這些港口城市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去旅遊、工作、學習。可是由於廣東話的發音和普通話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故給外來的人們在生活上帶來了極大的麻煩。
  • 小祿祿是如何學會粵語的(深夜自賞)
    每天花上一個小時,差不多兩三個月就可以用粵語和同事之間進行對話了,我將我的學習方法總結如下,希望喜歡粵語的朋友也可以快速地學會粵語:1、首先是下定決心,學一門語言之前要把自己的皮磨厚一點,最好是直接扔掉得了。因為剛開始的時候學發音不標準,基本上會被別人當做是一個笑話,要做好「你笑你的,我學我的」的心理準備。2、利用網上資源學習一些基礎詞彙。
  • 唐代人說話像粵語?教授稱還原古人說話難實現
    唐代人說話像粵語?  中古漢語朗誦版《唐詩三百首》引關注,語言學教授稱還原古人說話難以實現  (記者劉雅婧)常言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唐詩具備文字之美,也具備音韻之美。只是唐代的詩人們早已不在人世,也沒有錄音設備,唐詩到底該怎麼讀,從何考證?
  • 粵語學習APP及使用心得~
    這個我主要用來聽粵語新聞還有粵語小說;但裡面有很多粵語節目| 電臺| 音樂| 科普... 很多種類,因為初學者可能聽不太懂一長段的粵語,所以建議可以先聽自己最感興趣的,比如聽好聽的粵語歌電臺或者一些資訊節目,這樣比較聽得進去,劃重點,找自己喜歡的節目聽。這個只可以查單獨的詞語的意思,就像新華字典一樣。
  • 在廣州必懂的10句粵語!說錯就麻煩大啦!
    考考大家,這些粵語句子你都懂是什麼意思嗎?看到這些句子廣州人一定有滿滿的親切感在廣州,這些粵語金句會經常用到大家一定要學!【「講開又講」——廣州太古匯展區】=三大展區打卡,秒get粵語金句=粵語的疊字詞組,朗朗上口又生動有趣。比如眼定定、白雪雪、口花花、面左左、眼溼溼、傑撻撻、一擔擔...展覽現場的電視大屏幕和聲音裝置,會模擬這些疊詞,用顏色和形狀來展現它們的意思,讓你秒懂!
  • 最喜歡講方言的3座城市,外地人基本聽不懂,一般人也很難學會
    而且不同地區的人,一般情況下都聽不懂對方的方言。不過我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不是小縣城的方言,而是國內最喜歡講方言的3座城市,外地人基本聽不懂,一般人也很難學會。最主要的是,這三座城市都是大城市,GDP總量最少也突破20000億。首先是上海,大家都知道上海人說的是吳語,一般人很難聽懂。
  • 如何系統學習粵語?我總結了6種方法給你
    前期的學習主要是刷劇,各種粵語劇看的不少,但始終停留在聽得懂、不會說的階段。所以後期的學習我更注重系統地學習。這篇文章主要是分享我的學粵語的思路,後續的文章將會跟進今天提到的內容展開。學會了粵拼,並能準確發音,以後再遇到什麼生詞直接查對應粵拼即可。粵語拼音方案有好幾種,推薦學習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應用範圍最廣,適合初學者。   2)詞彙:粵語有很多常用且特有的字和詞,例如:嘅、啲、早唞,這部分相對簡單。相對複雜的是粵語的俗語、俚語、歇後語等,例如:開籠雀、兩頭蛇。
  • 中國最動聽的方言,男女說話都是軟綿綿的,連互懟都感覺是撒嬌
    提起方言,相信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北京話、粵語、上海話以及東北話等,目前這些方言當中,知名度較高就是東北話和粵語,東北話給認聽著的感覺就是有一種大胡茬的感覺,而粵語則是傳唱度較廣的方言,即使有些人不是香港人和廣東人,或許他們也會聽粵語歌,從中給人聽出一種充滿滄桑的味道,雖然以上方言都是知名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