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不是古漢語唐音嗎?為什麼唐朝人的韓愈說聽不懂粵語呢?

2020-12-17 燕子趣談

中國古代某些朝代的官話只是很多讀音比較接近現代廣東話的讀音,並不是現代的廣東話!這是個什麼意思呢?比如本人老家的方言裡管街讀「該」、管鞋讀「孩」,這一點跟四川很多地方的方言讀法類似,但並不能說本人老家講的就是「四川話」!本人是江蘇的,離四川幾千公裡呢……

更何況,廣東話也分很多分支,如廣州通行的「廣東話」和海南島的「廣東話」在讀音上就存在很大差異!還有長期單獨發展的香港「廣東話」,與其他地方的「廣東話」也存在很大差異。再如連很多廣東人聽起來都困難的「潮州話」,壓根兒都不能算是純粹意義上的「廣東話」了,已經偏到閩南語系去了……所以,就算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也未必就能聽得懂所有「廣東話」!就更別說是北方人韓愈了。

古漢語發音為何接近廣東話發音

古漢語的某些發音接近現代廣東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記得國外有位研究古漢語的專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不懂廣東話的他在香港用其所研究歷史階段古漢語的發音與香港本地人交流,發音雖然與現行香港廣東話有所不同,但對方卻大體都能聽懂。這就足以說明問題了,至少這位專家所研究歷史階段的古漢語與現行香港廣東話之間是存在共通之處的,而且不存在交流障礙。

再如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些詩詞,用現代漢語普通話讀起來非常拗口,而且不合轍押韻!但是,用廣東話讀起來卻是相當流暢、而且合轍押韻的。這樣的例子網絡上很多,不僅廣東話讀起來合轍押韻,甚至用越南話的發音讀出來都比現代漢語普通話合轍押韻得多。這也同樣說明,某些歷史時期的古漢語發音與現代廣東話的發音非常近似。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形,跟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南下有很大關係。因為遊牧民族南下、甚至長期建立政權,中國北方的語言中不斷融入了北方遊牧民族語言的成分。比如現代普通話的「藍本」之一北京話中,就融入了許多蒙古族和滿語的成分。更早時候或許還融入了匈奴語、鮮卑族、契丹語和早期女真語等等成分。說白了,北京話其實就是古漢語與各種各樣「古胡語」的雜合體,而且在明王朝初期還摻雜進了許多南京附近的江淮方言……

相對而言,嶺南、也就是現在兩廣地區的絕大部分地方,因為在古代地理相對閉塞,反倒是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的發音。比如廣東話中的「入聲」,現代中國其他地方的很多方言就沒有或者只有少量殘留。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現代廣東話中的很多發音比普通話更加接近古漢語的發音。但我們必須搞清楚,歷史上的廣東話也是在不斷發展的,它並不是「原版」古漢語!只是比現代普通話更加接近古漢語而已。即便是中國人使用古漢語的時期,這個古漢語也是根據時代而變化的、並非一成不變,而且同時期的「古粵語」也一樣是在不斷變化的。換句話說,如果可以穿越,從秦漢時期穿越到現代的古人,也未必就一定能夠完全聽懂現代廣東話。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隋唐時期是北方遊牧民族語言與古漢語的一個重要融合期。換言之,即便唐王朝時期的嶺南地區依舊保留著原汁原味的古音,作為北方人的韓愈所講的語言也未必就是從前的那個古漢語了。韓愈聽不懂那個時候的「廣東話」,太正常不過了。有相同或相似的發音,並不代表就能相互聽得懂。就像本人之前提到的街發「該」音、鞋發「孩」音等等,四川的很多方言跟本人老家的方言發音類似,但四川省肯定聽不懂本人老家的方言。這一點毋庸置疑,本人在成都讀書時給家裡打電話,整個宿舍就沒有能聽懂的!

更何況,一些史籍所記載的韓愈在嶺南為官時聽不懂的「嶺南話」並不是古代的「廣東話」,而是彼時所謂「百越」的語言,大概其就是現在的壯族、侗族、黎族、布依族等等少數民族古代所講的語言。韓愈聽不懂奇怪嗎?一點兒也不奇怪,就算是現代很多說著「粵語」的廣西漢族人,恐怕也聽不懂壯語吧?更重要的是,韓愈曾經寫下《祭鱷魚文》的潮州,說的根本就不是純粹意義上「廣東話」!潮州話是廣東方言中最難懂的,甚至連很多廣東人都聽不懂,因為潮州話根本就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廣東話」,而是閩南話與廣東話的雜合體!就算韓愈是古代的「廣東人」,聽不懂古代的潮州話也沒什麼可奇怪的,況且他還不是「廣東人」……

相關焦點

  • 粵語與古漢語詞彙
    保留較多古漢語用詞     粵語保留相當多的古詞古義,而且現代粵語仍然有較高使用單音詞的傾向。一些被粵語使用者視為通俗的字辭可在古籍中找到來源,而在官話中已經消失不再使用。    粵語用「系」而不用「是」來代表正面答覆,「系」是明清小說中常用字,其粵音(hai)與日本人正面答覆時的單字發音(はい)基本相近。    在《詩經》、《尚書》等古經典作品中,不少用詞亦在現代粵語中慣常使用。
  • 粵語不是古漢語,古代也有『普通話』
    我平時也喜歡看資訊,近一段時間看好多作者認為『粵語就是古漢語』,我認為是錯誤的。粵語,又被稱作廣東話,標準音是廣府片區中廣東話的西關口音。(事實上,廣東省還流行『潮汕話』、『客家話』)古漢語又是什麼呢?
  • 唐朝人說什麼話:不同如今的粵語,更不是當時的陝西話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朝代之一,人們嚮往唐朝的生活,迷戀唐朝的歷史,甚至想從史書中窺探唐朝人的衣食住行。唐朝人說什麼話,也是最近熱議的話題。因為唐詩是很講究韻律的,有人說有的唐詩用粵語讀更壓韻,所以唐朝人說話的口音更接近如今的粵語。
  • 那麼,粵語、吳語等方言呢?
    而少數人的方言,如粵語吳語都是漢語和當地語言混合而成的方言。經常有人發帖發文,像粵語吳語這樣的方言才是正宗漢語,而普通話不正宗!?如此荒謬的觀點居然有大量的人支持!甚至一些非方言人也不懷疑!真是笑話。 三年前我寫過一篇博文《陳小春懂訓詁學?不懂不要亂講》。
  • 粵語起源就是唐朝宋朝 並不是地方語言
    而香港演員陳小春在2月6日發了一篇長微博也用上了傳統詩詞的例子,稱「今已有1300年歷史的唐詩宋詞,其實大多數是用現今的所謂粵語寫成」。 就此,記者採訪了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梁銀峰,他明確表示「古代文學作品都不可能用方言寫」,但粵語的確是一門古老的方言,在唐代以前就基本定型了,「說現在的粵語保存了一些古漢語成分是對的。」
  • 一些關於粵語和古漢語不能說的秘密
    是的,以上歌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是用粵語演唱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廣州話、廣府話、白話,應該是至今保留較為完整,且傳承度和使用度都較高的方言之一。有人說,古漢語就是粵語,這個嘛,因為沒有考證,也很難置喙。不過如果你去仔細品味古詩文,在一些細枝末節當中,確實能夠發現粵語和古漢語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舉第一個慄子!
  • 古漢語發音,究竟是像粵語還是越語?
    第一,粵語。這種呼聲一般比較多。許多從事古漢語研究的人士也比較認同這種說法,我個人也比較認同。大家可以來看幾個例子:古代日語和韓語朝鮮語,都是借鑑唐朝語言,之後經過自己本民族加以改造,流傳至今。在我們看的很多韓劇,涉及古代場景時,用的字我們都可以看的懂,因為和我們的字相同。
  • 好不容易學會粵語,為啥卻聽不懂當地人說話?
    東北黑吉遼三省的人,無論到哪,一張嘴說話,別人立馬來一句:哦,東北人,似乎黑龍江、吉林、遼寧只是東北省的三個市。而南方的廣東,卻似乎是不同地區不同風格。三個廣東人同桌吃飯,原以為可以聽一場原汁原味的粵語交流,沒想到仨人仨腔調。一打聽,原來一個是廣州的,一個是潮汕的,另一個則是梅州的。
  • 如何看待粵語普通話之爭
    先來回答「歷朝歷代漢族人都是講粵語的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問,當代漢族人都講普通話嗎?答案:不是。對於今天全國14億人來說,日常說普通話的是也是少數人,主要是老師學生、外來人口以及大城市的部分人。為何說「北方古白話是古漢語的主體」呢?這和前面提到的當代多數人說方言是一個問題,古代說文言的更是極少數人。母語母語,語言主要學自母親,古代幾乎所有女人都是不識字的。而且除了極少數人,絕大多數人的空間生活半徑不超過10公裡,因而人們說的都是母語鄉音。作為古漢語主體的北方古白話是什麼樣的呢?
  • 陳小春髮長文:唐詩宋詞大多用粵語寫 粵語是古漢語嗎?
    「唐詩宋詞大多是用粵語寫的。」  「不懂粵語,很多古籍和唐詩宋詞就看不懂讀不通了。」  2月6日凌晨,香港演員陳小春用繁體字發布了一篇長微博為粵語叫屈,呼籲「保衛廣東話」。他說,前陣子和一個湖北妹子在飯局聊天,卻被對方嫌棄「粵語沒什麼好學的」、「粵語沒文化」。
  • 大部分外地人都聽不懂粵語,而客家人潮汕人卻聽得懂?可算知道了
    導語:大部分外地人都聽不懂粵語,而客家人潮汕人卻聽得懂?可算知道了中國地廣人又多,這就使得每個地方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方言。就連一個地級市下的縣城之間的方言都是不同的。要是沒有在某個地區常年生活的話,是非常難聽得懂當地的方言的,更不用說要講這地方的語言了。很多廣東人開口說粵語的話,大部分的外地人是聽不懂的,當然除了客家和潮汕人,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首先,要學會一門新的語言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
  • 咱們明明聽不懂粵語,為什麼粵語歌還這麼火?
    說起我們聽歌學會的第一門「外語」,很多人的答案都是「粵語」。為什麼我們會覺得粵語歌既洋氣又好聽呢?有人說,那還不是因為,咱們聽不懂唄!但是很多人也覺得奇怪,方言歌曲那麼多,像閩南語啊、吳語啊、信天遊啊,明明都很好聽,也有自己的經典曲目,但是,為什麼只有粵語歌曲紅得這麼廣、這麼久呢?其實這裡面,還大有說頭!
  • 陳小春說唐詩宋詞是用粵語寫的,真的是這樣嗎
    而香港演員陳小春在2月6日發了一篇長微博也用上了傳統詩詞的例子,稱「今已有1300年歷史的唐詩宋詞,其實大多數是用現今的所謂粵語寫成」。就此,澎湃新聞記者採訪了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梁銀峰,他明確表示「古代文學作品都不可能用方言寫」,但粵語的確是一門古老的方言,在唐代以前就基本定型了,「說現在的粵語保存了一些古漢語成分是對的。」
  • 粵語是唐宋話?普通話是胡話?沒那麼簡單
    那麼,究竟他說得對不對呢?說來也巧,筆者最近也一直在研究古漢語與普通話及方言,有一點心得,剛剛好可以解釋他的觀點。一、粵語是聯合國認定的「語言」?首先,要澄清一件事,所謂「聯合國已經定義粵語是一門語言」其實是一則以訛傳訛的謠言,請看下圖:
  • 說粵語,廣東人最後的倔強
    如果你不主動跟別人說粵語,對方一般不會首先使用粵語跟你交流。即使他們跟你說粵語,一聽到你用普通話回復,也會自動切換到普通話頻道。早幾日,一篇討論廣式粵語和港式粵語的文章廣泛流傳。熱文指出,廣州人到香港,只要說粵語超過3分鐘,就會被聽出來不是香港人。 非粵語地區的朋友表示十分驚奇,明明通用粵語的地方,口音和用詞竟有這麼多不同之處。
  • 在廣東呆了五年,為何聽不懂粵語,也不會說粵語?
    小時候,受粵語影視和粵語音樂影響,覺得能說粵語是一件很時髦的事情。村裡那些從廣東務工回來的人,時不時的冒出一兩句粵語,甚是有趣,心想以後要是去廣東,可能自己就會掌握粵語。長大後,從西南到珠三角,跨越千裡,自己如願來到了廣東。
  • 國語競選,更接近古漢語的粵語,真的以「一票之差」輸給普通話嗎
    粵語是一種非常奇妙的語言,奇妙在哪呢?你可試試分別用粵語和普通話唱一下這兩句歌詞「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萬裡長城永不倒,千裡黃河水滔滔」。你可以感覺到,雖然兩種語言唱出來都好聽,但是粵語歌卻似乎在氣勢上更勝一籌,它有著那種獨特的抑揚頓挫。
  • 廣式粵語和港式粵語,哪個地方的粵語說起來更好聽?
    廣式粵語和港式粵語,哪個地方的粵語說起來更好聽?粵語是中國的七大方言之一,無論是使用人數還是遍及範圍都是非常高的。大部分人比較熟悉的就是廣州的粵語了,此外還有的香港的。前者是約定俗成的粵語標準發音,後者則經常出現在影視作品中。
  • 這幾種粵語方言,化州人也不一定會說...
    粵語的說法也不一樣所以,即使你也說粵語但是這幾種粵語方言你不一定會說下面小編帶你一起去看看吧~小編認識很多說粵語的朋友,但是她們說的口音都不一樣,甚至還經常吐槽對方,其實她們不是說不準,只是粵語分為很多種。
  • 為何外省人聽不懂粵語,而客家人潮汕人卻聽得懂?漲知識了
    為何外省人聽不懂粵語,而客家人潮汕人卻聽得懂?漲知識了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要是沒有在一個地區長期生活過的人,想要聽懂當地的方言,那是非常難的。那麼,對於廣東人所說的粵語,許多外地人是聽不懂的,但是客家人和潮汕人卻很輕易就能懂,這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第一,要知道對於一門新語言從學習到掌握是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我們很多人從小學開始學英語到大學考過了四、六級,真的能做到和外國人用英語對話還是很少一部分。而粵語雖然說的是中國話,但是發音和寓意上都有很多外地人所不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