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評價"講故事"傳播中國 傅瑩Style富有人情味

2020-12-16 人民網傳媒

  3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人大歷史上首位女新聞發言人傅瑩亮相,回答記者提問。中新社發 侯宇 攝

  中新網3月5日電 香港《大公報》5日刊載文章正面評價全國人大發言人傅瑩在昨(4日)新聞發布會的表現,認為傅瑩以「講故事」的方式傳播中國,她前所未有的坦率及富有人情味超越了外界對中國政治官員原本刻板生硬的想像。

  文章摘編如下:

  「大會堂的路徑比較曲折,我這個新手要找到路也不是那麼容易,抱歉。」一句和善誠懇又頗具幽默的解釋,一個恬淡甚至略帶羞澀的笑容,立刻化解了記者們佔座苦候多時的焦慮,也讓現場的氣氛瞬間活絡起來。花白短髮高雅利落,寶藍色外套知性端莊,精緻的妝容搭配黑色鑲金珠項鍊更顯典雅時尚,蒙古族特有的高顴骨上架黑色細金屬框眼鏡,同樣具有民族特點的細長眼睛閃爍睿智的光芒,這便是全國人大設立發言人30年來第一位女新聞發言人傅瑩的首次亮相。

  一個多小時的答問會上,傅瑩始終和顏悅色、柔聲細語。媒體起身提問時,她專注真誠地與之眼神交流,還善解人意地用微笑點頭,消除某些因緊張而磕巴的記者的尷尬。除了特別專業的術語外,她從不照本宣科,搬出官話套話,而是和風細雨,娓娓道來。即便面對軍費預算、中日關係等相對敏感的話題,她也未曾表現出厲言呵斥、怒目圓睜的銳氣,但懇切溫婉中又明顯帶有不容置疑的剛毅。一句「你提到這個問題,中國記者都笑了」輕鬆回應了日本記者對中國「咄咄逼人」的評價, 又以兩句中國俗語「一個巴掌拍不響」和「來而不往非禮也」,來闡述中國面對無端挑釁將會果斷應對的原則立場,其從容坦然,優雅自信,讓人心悅誠服。

  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媒體提問時,傅瑩偶爾會不自覺地拿起筆在紙上寫寫畫畫,認真地彷佛就要做速記似的。這一習慣性動作,透露出她此前的職業特點。1982至1991的十年間,傅瑩作為外交部翻譯室英文高級翻譯,曾擔任過鄧小平、楊尚昆、江澤民、李鵬等國家領導人的翻譯。她曾對媒體講述過,國慶35周年時,作為僅有的兩名翻譯之一,她登上天安門城樓、站在鄧小平身後不遠處觀看閱兵慶典的激動心情。

  此後,她在外交領域中逐漸成長成熟,創下多項為人矚目的紀錄:中國第一位少數民族女大使、第一位少數民族女副外長等。而今,她又作為中國最高權力機構的發言人粉墨登場,更為向來陽剛氣息濃烈的中國政治生態,增添一抹溫柔的亮色。

  「講故事」傳播中國

  深諳與西方主流社會溝通之道的傅瑩,善用各種技巧傳播中國,最為引人稱道的便是「會講故事」。這被視為向世界介紹中國的「傅瑩Style」─即運用個性化和人性化的話語體系,來溝通變化中的中國與變革中的世界,不生硬,不突兀,有高潮,有轉折,行雲流水,遊刃有餘。

  這種被西方輿論認為「前所未有的坦率及富有人情味」的表述方式,在昨天的記者會也發揮得淋漓盡致。傅瑩在答問中幾乎都用大家感興趣的故事開頭,她提到她的家鄉、她的朋友、她的女兒。這些做法,超越了外界對中國政治官員原本刻板生硬的想像。

相關焦點

  • 女外交官傅瑩赴任清華園
    陳旭向傅瑩頒發聘書 來源:清華新聞網 「清華大學不僅具有『心憂國家』的歷史傳承,更有國際一流的辦學條件,這為培養一流國際問題研究人才和進行國際關係研究提供了良好條件。」傅瑩希望將來能依託校內科研機構發揮智庫的研究和傳播功能,通過加強理論學習,加強智力建設,爭取為國家作出應有貢獻。
  • 第一個少數民族女外交官,創造了3個第一,67歲的傅瑩太不簡單了
    她是中國第一位少數民族女大使,是中國第一位駐大國女大使,是全國人大首位女性新聞發言人。她,就是傅瑩。一、傅瑩之美,在乎國外記者對其讚譽也「傅瑩就非常專業!」「傅瑩每次發布會準備都很充分,表達也很平衡,行為方式很專業!」
  • 中國圓桌第十二期: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人民網北京8月16日電 「講中國故事,首先是講好中國人的故事,真實的故事最有說服力。有時一個小故事就可以說明白大道理,不是每個傳播都需要宏大敘事。我們的故事是講給人聽的,內容中要有人,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
  • 講好中國故事的「李子柒啟示」
    央視如此評價:「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就在最近,李子柒榮獲《中國新聞周刊》頒發的「年度文化傳播人物」獎項:「她用一餐一飯讓四季流轉與時節更迭重新具備美學意義,她把中國人傳統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現出來,讓現代都市人找到一種心靈的歸屬感,也讓世界理解了一種生活著的中國文化。」  盛譽中當然不乏質疑。
  • 女副外長傅瑩英文演講錄出版 闡釋中國之於世界地位
    此外,她還在《衛報》、《泰晤士報》、《金融時報》等英國主流媒體上多次發表文章,得到海內外讀者的高度評價。傅瑩在擔任中國駐澳大利亞和英國大使期間,多次在澳大利亞和英國的知名學府和社會機構發表演講,介紹改革開放與和平發展的當代中國,產生了廣泛的反響。傅瑩的演講並不照本宣科,而是採用能夠讓受眾認可的說話方式,通過人們感興趣的問題來介紹和說明中國。
  • 把傅瑩與外國人交鋒整理成書 就是外交經典教材
    她就是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傅瑩女士。知性、大方、儒雅,吃公社一發大大的安利  2016年3月4日,傅瑩第四次以全國人大大會發言人的身份優雅亮相,媒體和公眾再次領略「傅氏style」,微博已經淪陷。  不過微笑背後,傅瑩面對的可不輕鬆。
  • 【現場】美國CBS記者:傅瑩的回答很有意思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記者安瑞琳  大公網3月4日訊 (記者 謝光輝)今天上午11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發言人傅瑩回答中外記者提問美國CBS記者表示,傅瑩的回答很有意思。  傅瑩今天一共回答了中外記者15個問題。就中美關係來說,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記者安瑞琳提問發揮發言人傅瑩,指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的言論變化無常,在這種情況下中美關係怎麼發展?  傅瑩女士回答稱,中美關係合作還是主流,現在美國對內對外政策都有一些調整。美國的政策調整具有全球性的影響,肯定也會影響到美國跟中國的關係。
  • 美國又大談「華為威脅論」,中國「鐵娘子」幾句話讓對方啞口無言!
    後來有人再次就朝核問題向傅瑩發問,她話鋒一轉回道:「大家不要試圖用美國的形象來評價中國,中國不會成為另一個美國,世界上有一個美國就夠可以了。」當美方外交人員一口一個中國「偷竊」美國時,傅瑩則以嚴厲之詞回擊↓↓· 圖源:觀察者網有日本代表提出中國單方面破壞現狀,她從容回應↓↓· 圖源:觀察者網因為這一系列精彩言論,傅瑩備受稱讚,還被不少外媒記者評價為「用一種很溫柔的方式去表達一種強硬的姿態」。聽說了「傅式style」之後,西方國家的某些政客也想領教一番。
  • 做人要富有人情味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相互交往富有人情味兒,顯得更加珍貴。凡事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一番,如果你遭遇同樣的事故,自己該怎樣處理,然後再返回自己的角度看待該問題,事情自然會好辦得多,該留情面時就沒有必要讓別人下不來臺。人之相處,以和為貴,以情義為先。
  •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出版 用中英雙語傳播中國文化
    懷著傳承、傳播中國文化的強烈使命感,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創始人、中國著名英語教育專家與教學管理專家胡敏教授結合自己在教育領域30餘年的探索,開創性地提出"用英語講中國故事"這一宏大設想,將英語這一世界通用語言與經典的中國故事結合,創新中國文化傳播新形式。在這一願景的感召下,一批國內外教育專家、翻譯家匯聚一起,參與到了這項編寫工作中。
  • 草原上走出外交女傑 傅瑩任中國第二位女副外長
    在共和國的歷史上,第一位少數民族女外交官就是從內蒙古呼和浩特闖出去的傅瑩。傅瑩還是第一位駐西方大國的女性大使。值得一提的是,傅瑩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蒙古族人。  從建設兵團的電影放映員到副外長,傅瑩展現了堅韌和幹練、睿智和風度。新加坡聯合早報曾對中國外交部的兩位女代表——傅瑩和章啟月進行了專訪,評價是:傅瑩溫柔中透出剛毅;章啟月親切中帶著冷峻。
  • 兩會花絮:傅瑩用心塞、壓力山大等詞回應熱點
    「記者鏡頭的背後是廣大的公眾和國際社會,今年會議也希望各代表團和與會代表們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儘量多接受採訪,這是傳遞大會信息和傳播我國人大制度的重要機會」。  她同時強調,大會將繼續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持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保持風清氣正的良好會風。
  • 16歲輟學,20歲才懂英文,卻讓外媒讚不絕口,史稱中國最美外交官
    傅瑩屬於憑藉穿搭驚豔外媒的中國外交第一人。2011年,傅瑩結束駐英大使任期,英國《金融時報》對她進行了專訪,文章由全球知名媒體的總編巴貝爾撰文。外媒的筆觸對於東方,總是不那麼友好,尤其是吝嗇對中國的讚美之詞,但是巴貝爾完全被傅瑩的個人魅力徵服。
  • 中國主流媒體在YouTube上講好中國故事策略探究
    摘要 在新媒體時代的對外傳播中,社交媒體作為講好中國故事的平臺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視頻作為講好中國故事的視聽形式,更是兼具傳播熱度與廣度。中國主流媒體作為中國對外傳播的排頭兵、中國故事的主要講述者,應該重視社交媒體帳號的運營和敘事策略的探究。
  • 王國慶:講好中國故事是做好新聞傳播工作的旗幟
    王國慶表示,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領導人多次提出要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故事成為媒體上出現頻率比較高的詞彙之一。我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對外交往中身先垂範,利用各種機會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以下為王國慶講話摘要:講好中國故事成為新形勢下做好信息發布、新聞傳播工作的旗幟和方向2016年3月本人有幸擔任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大會的新聞發言人,所承擔的新聞發布會是兩會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一場,社會關注度高,政治敏感性強,個人感覺肩上承擔的責任很重。
  • 大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正式啟動
    中國網9月1日訊(記者 曾瑞鑫)9月1日,大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簡稱「大講賽」)正式啟動。大講賽是2020「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簡稱「大賽」)下設的品牌活動。大賽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指導,中國外文局主辦,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和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承辦,是面向海內外社會公眾公開徵集各領域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樹立中國良好國際形象的年度官方品牌活動。該活動已經連續成功舉辦兩屆,影響力持續提升。為了進一步擴大社會關注度和公眾參與度,2020年度大賽專門開設大講賽。
  • 加強外譯與傳播平臺建設 講好河南故事
    評審認為,首創實施「翻譯河南」工程,是河南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講好黃河故事」的指示精神,深挖中原歷史文化沃土,精細盤點黃河文化資源,以延續歷史文脈為己任,不斷創新文化載體,向世界講述「黃河文明故事」的生動實踐。
  • [學子論文]從跨文化傳播的角度解讀江南style的傳播奇蹟
    【摘 要】:本文以江南style為研究對象,以跨文化傳播為研究視角,探討了江南style能在全球快速傳播,並引發高度關注、引領世界潮流的原因。具體從其客觀的傳播條件和其本身特點兩大方面進行闡述。並從大眾傳播的角度進行了必要的補充。
  • 這些故事直擊心靈|2020「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湖北分站賽定...
    逆行出徵的戰疫天使、堅守匠心的非遺傳承人、用腳丈量土地的駐村扶貧工作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1月3日,2020「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湖北分站賽定評會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說起本次大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研究院院長,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教授陳先紅感觸良多:「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充滿故事的一年,每個人都很了不起,每個人都是故事裡的英雄,面向中國,面向全世界講好湖北故事,具有深刻的意義。」
  •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 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廈門大學教授、美國人潘維廉近日再添新身份——擔任「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形象大使。這位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表示,他將與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合作,向世界推廣、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帶領更多青少年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了解極具文化魅力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