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家長們,對孩子發火的真相裡,有你內在的匱乏。

2020-08-30 和你一起說教育

網上有一個段子:父母和孩子之間,不寫作業,相對無言;一寫作業、雞飛狗跳。近日,南京父子「大動幹戈」,是因為開學來臨,一個初三的孩子寫作業反覆出現錯字,父親忍不住「大打出手」,兒子報警求助!

這不禁讓我想到年前,一個優秀的同事苦惱地告訴我,自己教的高中學生,其中一個班學生成績在全校成績優異。一回到家,看到自己上高一的孩子,自從升入重點高中,明顯放鬆學習。真讓她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一晃三年過去,高考隨之來臨,高一是打下良好基礎的開始。

作為母親、教師、家長三重身份的她,不知所措。有時,難免對孩子大發雷霆,過後又後悔。而且,越發火,孩子和她的距離越遠,彼此之間越來越不願溝通。


其實,我何嘗不是這樣呢,孩子從小寫作業磨蹭,起床拖延、學習一般到後來雖然長成我想要的樣子,但也歷經曲折,當然也從中收穫好多。

那麼,家長對孩子發火的原因到底什麼呢?

一、家長發的是火,也是在發自己內心的匱乏:

亞里斯多德說過:任何人都可以變得憤怒,這是很容易的。但是要向對的人,以適當的程度,在對的時間,為了正確的目的,使用有效的方法來表達憤怒,這是很不容易的。


哈佛心理學家張璐說,「心理學上,專業的情緒管理中,憤怒是一種「次級情緒」,也就是這種情緒是由其他的「根源情緒」引起的。」

家長的根源情緒才是家長發火的原因。這個根源情緒是家長內在的匱乏、焦慮情緒造成的。當孩子成績或者其他方面不如別人時,孩子的所作所為,離家長潛意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愈加遙遠,家長不由得被一種強烈的匱乏感、焦慮感捆綁,內在的無助、無力不時悄無聲息襲擊家長,孩子輸給別人就是自己輸給別人等聲音不由就像「四面楚歌」響起來。


當家長的內在被悄悄擊倒的瞬間,負面情緒就像一場肆意的秋風颳來,我們再也不是平時風平浪靜時樹枝上靜靜的葉子了,往日平靜的心,仿佛失去了依託,變得不容易駕馭自己,就隨風而逝。這時,我們說出平時不願意說的話,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情。面對孩子的不如己願,只好對孩子發火,才導致以上父親,當孩子做的讓自己不滿意的時候,「往死裡打孩子」。


張德芬說過「能夠坦然與自己的負面情緒相處,內心就強大」!當一個家長自己內心匱乏、不夠強大,反過來,施加孩子,是否也是對孩子身心的一種&34;?

、家長提升自己,才能和自己的情緒和睦相處,不至於傷害孩子。

有以下三點建議和家長一起共勉:


(1)、家長積極提升自己的能量層級;

美國著名科學家大衛·霍金斯與獲得諾貝爾獎金的物理學家合作,通過近30年的科學研究實驗,揭示出了震驚全世界的宇宙秘密——人類的意識能量振動頻率標度值(能級)分為17個層級,每一個人的能級在1到1000的範圍內。頻率越高,能量越高。

通過整理無數的數據,霍金斯發現能量經常處於200以上,擁有愛、感恩、祝福、誠實、同情和理解等正面精神狀態,能增強一個人的意志力和身體力量,能改變身體中微觀粒子的物理振動頻率,進而能夠改善身心健康的狀況和整個生命的過程。

所以,我們每個人包括家長要讓自己能量層級經常處於200以上,做事容易成功,對於孩子教育也更有幫助。


而能量層級處於200以下,人的負面情緒就來了,身心容易陷入悲傷、後悔、自責等情緒中,對自己、孩子身心健康都不利。所以提升能層級,讓自己經常處於積極正面的情緒中,內在就不會匱乏。

(2)、學會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引領著另一個不完美的人向著完美的方向努力的過程」。

有一個婚姻不幸的女老師,當她得知自己孩子是自閉症時,一度絕望地想扔下孩子自殺,經過一段時間掙扎、痛苦後,她選擇辭職,創辦特殊教育學校,把自己的孩子和類似自己孩子一樣的「星星」孩子集中一起。

最終,克服重重難關,越辦越好,得到社會認可,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越來越超過原來的想像,表現也驚人!


接納孩子,從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開始,去接納自己孩子的不完美。

(3)、和孩子一起茁長成長;

「幸福的童年是陪伴。」

中國的父母並沒有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時,就做了父母。學會和孩子一起成長,放下身段,要有「蹲下來」的精神,引領孩子。

在和孩子一起成長的路上,每一個人最終會為自己的每一個念頭、語言、或者行為負責,自己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在孩子的不言中直接影響著孩子。


結語:願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當家長內心強大,能量層級提升,積極情緒自然會伴隨自己,變成智慧父母,然後,活成一束光,去指引孩子,照亮孩子!願孩子最終成為自己想要的自己。


相關焦點

  • 親愛的,我憑什麼向你發火
    親愛的,我憑什麼向你發火?!就因為我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就因為覺得你依附著我成長,所以你的一切一切都得聽從我的安排,所以我可以想當然的向你發火,不管你是什麼想法什麼心情,只因為你是我的孩子,只因為你無法選擇沒有退路,你對我的發火沒有反抗之力。
  • 為什麼總是對孩子發火,這是真相
    養育孩子過程中,常有忍不住對孩子發火的時候:◆ 動不動就哭鬧◆ 吃飯磨磨蹭蹭,非要看電視才肯吃◆ 一讓練樂器就不情不願,東張西望◆ 寫作業不專心,教了好幾遍都學不會在孩子小時候,惹家長發火通常是孩子哭鬧
  • 看完這些,你還對孩子發火嗎?
    「你怎麼這麼笨,你今天是不是沒有帶腦子出來······」這種場景你是不是很熟悉,這就是家長在對孩子發火。家長對孩子發火似乎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小區裡、公園裡、商場裡,這些公眾場合我們經常能看到家長在吼叫,一邊是低著頭哭泣的孩子,旁觀者在看到這種場景的時候,第一感覺都是,我不能做這樣的家長,可是等到自己遇到這種情況時,往往對孩子吼叫的聲音更大。 對孩子發完火,很多時候家長就忘記了,可是你知道這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嗎?
  • 為什麼總忍不住對孩子發火?教你輕鬆化解(三)
    很多家長都說,不知什麼時候就想對孩子發火,當負面情緒來臨的時候,根本控制不了它。這些難以控制的負面情緒是怎麼來的呢?有沒有辦法解決?現在,我們就來看負面情緒產生的第三種原因以及處理方法。有這種模式的人,看任何人和事都是這種眼光;遇到困難和問題,都做這樣的反應。有的家長就是這樣的模式。孩子的優點他看不到,孩子的進步看不到,關注點總在孩子的問題和毛病上,對孩子挑剔,要求苛刻。他已經形成習慣。自己意識不到這樣有什麼不對,覺得自己的做法是合理的。所以,他是被這種模式控制的。當一個人被這種模式控制的時候,就沒有好情緒,動不動就焦慮或者發火。
  • 你憑什麼對孩子發火?對孩子發火前,你不妨先這樣做
    很多寶媽都對小編說過,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有時候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總是對孩子發火,吼完孩子之後又覺得對不起他,感覺很後悔。是不是你也這樣?別著急,一招避免你對孩子發火。,而在於你自己。你對孩子大吼大叫折射出的是自己的焦慮。一招讓你避免對孩子發火。當你想對孩子發火時,你不妨先等一等,深呼吸一下,搞清楚孩子這樣做的意圖是什麼。有一位寶媽曾經跟我說過,有一次我看到兒子把水灑的滿地都是,我就在那大吼,我剛擦完的地,你就灑上水了,你能不能消停點,他兒子很委屈的對她說道,媽媽我只是想給你打盆洗腳水而已。
  • 父母控制不住自己,總是對孩子發火,家長如何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
    最近一位家長的留言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這位家長說:自己也想做一位溫柔的媽媽,可是在看到孩子做錯事或者不聽話的時候,一些情緒會控制不住的爆發,之後就是兇孩子,吼孩子。事後自己也會反思,可是再次遇到問題的時候仍然會重蹈覆轍。這類問題對於家長們來說,真的很常見。
  • 哈佛研究發現:忍不住對孩子發火,其實是這三個你沒有發現的真相
    養育孩子過程中,常有忍不住對孩子發火的時候:●  動不動就哭鬧;●  吃飯磨磨蹭蹭,非要看動畫才肯吃
  • 北歐專家告訴你,如何正確對孩子「發火」
    今天這篇文章告訴你,在北歐文化中,如何才是正確的對孩子「發火」。你餓著肚子忍著頭疼趕去幼兒園接你4歲的娃回家。回家前順路在超市買點兒菜,然而你娃在超市要把超市每一件貨物都拿起來玩一下,好不容易到了收銀臺,他又非要買冰淇淋。
  • 「匱乏感」是孩子蠻不講理、任意發火的真正原因
    一次拉家常時她對我說,最近她兒子七七總是大發脾氣,你不讓他做什麼,偏要去做,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到他手中就成他的了,拿到手就不還。前兩天和樂樂在樓下玩,看到樂樂的車子便騎上,樂樂看到了也要騎,我回去把車子取下來,七七就不玩自己的,還說樂樂的是他的。逼急了就大哭大鬧,兩輛車子除了顏色稍微有點差別其他是一樣的,還是一起買的。
  • 教育孩子別只會發火暴躁,「非暴力溝通」法則,家長要了解
    「媽媽,你能不能別發火了,我真的好難過……」 …… 誠然,在生活中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希望通過發火的方式來傾瀉自己的不滿,以為這種方式能夠更讓孩子接受,更能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嚴重性。
  • 當你忍不住對孩子發火,別內疚了,做好這一點更重要
    如果有一位媽媽對你說,她從沒有衝孩子發過火,更沒有打過孩子,你相信嗎?——亞里斯多德任何父母都不是聖人,就算是聖人也會犯錯,更何況普通家長們呢!雖然沒有人規定,做孩子的父母就不能發火,但為了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我們依然要極力避免。最主要就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平時家長們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已經很大了,在外面可能會極力壓制不好的情緒,但一回家,孩子可能就成了宣洩的對象。
  • 我也知道對孩子發火不好,可就是忍不住怎麼辦?
    我相信很多家長像我一樣,看過太多的方法教你如何對孩子不發火,看過太多的道理告訴你對孩子發火的危害,可惜收效甚微。雖然內心無比認同溝通比發火有用,也認真的剖析過自己發火的原因,但是,一看到孩子拖沓磨蹭,一頓飯能吃一天,看到孩子一寫作業就發呆、口渴、尿頻尿急、頭疼腦熱,還是會讓你瞬間破功,暴跳如雷。
  • 永遠不要因為學習對孩子發火,「阿爾伯特」實驗,給父母敲響警鐘
    然而輔導孩子作業並不是一件易事,這不僅需要家長具備一定的學習素養,還要保持著耐心和溫和的情緒對待孩子。但這對部分家長來說,卻是一件十分難以完成的任務。他們在輔導孩子學習、做作業的時候,有時候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忍不住衝孩子發火。這種行為其實會對孩子的產生十分不良的影響。
  • 永遠不要因為學習對孩子發火,「阿爾伯特」實驗,給父母敲響警鐘
    但這對部分家長來說,卻是一件十分難以完成的任務。他們在輔導孩子學習、做作業的時候,有時候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忍不住衝孩子發火。這種行為其實會對孩子的產生十分不良的影響。剛開始的時候,阿爾伯特並沒有對這些物品產生排斥感,反而會好奇地和這些小動物們一起玩耍。
  • 忍不住對孩子發火後,你是否也曾內疚過?
    你最近一次對孩子發火是什麼時候?在和孩子的相處上,我們難免會在不經意間對孩子發脾氣,家裡來了客人了,你忙上忙下準備水果飲料,可是孩子卻跑來跑去給你添亂。好不容易有一個休息日,原本已經安撫好孩子睡著了,自己也回到床上剛要睡著,孩子卻突然哭鬧了起來,和孩子一起坐地鐵的時候,孩子不小心摔倒,你雖然心疼,也一直安撫他,但孩子還是不斷的哭,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如期兌現陪孩子出去玩的承諾。
  • 易怒父母別再對孩子發火了,後果很嚴重……(真相扎心)
    有位網友曾經分享過自己的經歷,他有個脾氣不太好的媽媽,媽媽的怒火就像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炸。父母能永遠不對孩子發火嗎如何才能減少你的怒氣對孩子的傷害?,客觀地表達出自己的感覺,之後表達你對孩子的期待,給孩子指出一條可以改錯的明路。
  • 總控制不住對孩子發火,這樣才是正確的處理辦法
    但好像小花並沒有犯下什麼天大的錯誤呀,小孩子哪有不愛玩水的,但老公表現出的情緒卻是:你不可饒恕。我想可能只是老公想要休息,想要被理解,但小花非要去玩耍不體諒大人,所以他表現出來的是極大的憤怒。我們對孩子表達的應該是需求,而不是憤怒。對孩子生氣很容易,但表達憤怒很難,因為真正要表達的是一種需求。在生氣前弄明白是為什麼而生氣,自己的內在需求是什麼,然後再去表達需求,而不是表達負面情緒,去一味地指責孩子惹你生氣。
  • 忍不住對孩子發火怎麼辦?
    然而很多家長意識不到,這種粗暴的教育方式,很容易適得其反,孩子更需要的是引導,而不是盲目打罵。B同學:從小性格鬧騰,經常闖禍,父母對此束手無策,只好大發雷霆,呵斥怒吼,極少對孩子進行引導教育,分析道理,最後B同學犯錯惹事的情況雖然減少了,但是做事情也變得畏手畏腳了。
  • 忍不住對孩子發火事後又後悔怎麼破?記住這三點還你和諧親子關係
    你上一次衝孩子發火是什麼時候?我曾經詢問過很多家長這個問題,大多數家長說他們發火的頻率基本保持在三天左右,就是老話說的:「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超過三天還不教訓一頓那基本不是孩子「瘋了」,就是家長「瘋了」。當然也有例外,有說很少發火的,也有說每天發火無數次的。衝孩子發火的原因簡直數不勝數:做事情磨磨蹭蹭、怎麼說都不聽、沒規矩、各種調皮搗蛋、搞破壞等等。
  • 中國式家長:女孩不許愛美!忽視孩子的合理需求,會產生匱乏心態
    ,然後在家裡囤很多東西的習慣。女孩子們羨慕像韓式、日式校服那樣有漂亮裙子的校服幾乎是不可能的。父母要給予孩子道德、素質、涵養、美育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內在美。只有內心富足了,孩子才不會對物質有過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