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一個段子:父母和孩子之間,不寫作業,相對無言;一寫作業、雞飛狗跳。近日,南京父子「大動幹戈」,是因為開學來臨,一個初三的孩子寫作業反覆出現錯字,父親忍不住「大打出手」,兒子報警求助!
這不禁讓我想到年前,一個優秀的同事苦惱地告訴我,自己教的高中學生,其中一個班學生成績在全校成績優異。一回到家,看到自己上高一的孩子,自從升入重點高中,明顯放鬆學習。真讓她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一晃三年過去,高考隨之來臨,高一是打下良好基礎的開始。
作為母親、教師、家長三重身份的她,不知所措。有時,難免對孩子大發雷霆,過後又後悔。而且,越發火,孩子和她的距離越遠,彼此之間越來越不願溝通。
其實,我何嘗不是這樣呢,孩子從小寫作業磨蹭,起床拖延、學習一般到後來雖然長成我想要的樣子,但也歷經曲折,當然也從中收穫好多。
那麼,家長對孩子發火的原因到底什麼呢?
亞里斯多德說過:任何人都可以變得憤怒,這是很容易的。但是要向對的人,以適當的程度,在對的時間,為了正確的目的,使用有效的方法來表達憤怒,這是很不容易的。
哈佛心理學家張璐說,「心理學上,專業的情緒管理中,憤怒是一種「次級情緒」,也就是這種情緒是由其他的「根源情緒」引起的。」
家長的根源情緒才是家長發火的原因。這個根源情緒是家長內在的匱乏、焦慮情緒造成的。當孩子成績或者其他方面不如別人時,孩子的所作所為,離家長潛意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愈加遙遠,家長不由得被一種強烈的匱乏感、焦慮感捆綁,內在的無助、無力不時悄無聲息襲擊家長,孩子輸給別人就是自己輸給別人等聲音不由就像「四面楚歌」響起來。
當家長的內在被悄悄擊倒的瞬間,負面情緒就像一場肆意的秋風颳來,我們再也不是平時風平浪靜時樹枝上靜靜的葉子了,往日平靜的心,仿佛失去了依託,變得不容易駕馭自己,就隨風而逝。這時,我們說出平時不願意說的話,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情。面對孩子的不如己願,只好對孩子發火,才導致以上父親,當孩子做的讓自己不滿意的時候,「往死裡打孩子」。
張德芬說過「能夠坦然與自己的負面情緒相處,內心就強大」!當一個家長自己內心匱乏、不夠強大,反過來,施加孩子,是否也是對孩子身心的一種&34;?
有以下三點建議和家長一起共勉:
(1)、家長積極提升自己的能量層級;
美國著名科學家大衛·霍金斯與獲得諾貝爾獎金的物理學家合作,通過近30年的科學研究實驗,揭示出了震驚全世界的宇宙秘密——人類的意識能量振動頻率標度值(能級)分為17個層級,每一個人的能級在1到1000的範圍內。頻率越高,能量越高。
通過整理無數的數據,霍金斯發現能量經常處於200以上,擁有愛、感恩、祝福、誠實、同情和理解等正面精神狀態,能增強一個人的意志力和身體力量,能改變身體中微觀粒子的物理振動頻率,進而能夠改善身心健康的狀況和整個生命的過程。
所以,我們每個人包括家長要讓自己能量層級經常處於200以上,做事容易成功,對於孩子教育也更有幫助。
而能量層級處於200以下,人的負面情緒就來了,身心容易陷入悲傷、後悔、自責等情緒中,對自己、孩子身心健康都不利。所以提升能層級,讓自己經常處於積極正面的情緒中,內在就不會匱乏。
(2)、學會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引領著另一個不完美的人向著完美的方向努力的過程」。
有一個婚姻不幸的女老師,當她得知自己孩子是自閉症時,一度絕望地想扔下孩子自殺,經過一段時間掙扎、痛苦後,她選擇辭職,創辦特殊教育學校,把自己的孩子和類似自己孩子一樣的「星星」孩子集中一起。
最終,克服重重難關,越辦越好,得到社會認可,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越來越超過原來的想像,表現也驚人!
接納孩子,從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開始,去接納自己孩子的不完美。
(3)、和孩子一起茁長成長;
「幸福的童年是陪伴。」
中國的父母並沒有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時,就做了父母。學會和孩子一起成長,放下身段,要有「蹲下來」的精神,引領孩子。
在和孩子一起成長的路上,每一個人最終會為自己的每一個念頭、語言、或者行為負責,自己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在孩子的不言中直接影響著孩子。
結語:願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當家長內心強大,能量層級提升,積極情緒自然會伴隨自己,變成智慧父母,然後,活成一束光,去指引孩子,照亮孩子!願孩子最終成為自己想要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