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和西餐相比,為什麼筷子比刀叉更優越?

2020-12-23 石悟語

西餐廳就餐環境優雅,食物精美顏值高,從前一直給人很時髦很高檔的感覺。很久以前中餐在無比強勢的西方優越感下顯得有點low,不少人認為使用刀叉比用筷子更文明更優越。

當你拋開所有虛無縹緲的就餐禮儀,形式外衣,單純從飲食來看,會發現結果是相反的。

為什麼要拋開這個?很多時候禮儀形式的本意並不是如今呈現的模樣,只是後期漫長演化形成了固定的偏見。

不少時候禮儀文化是為了滿足部分人的區別心和虛榮心,並非事物的本質。就像西餐裡面用三個手指頭吃東西,主要原因是西方貴族不想顯得自己和平民一樣用五個指頭抓東西,進而強迫用三個手指成為習慣。再比如撲克牌中的大小王穿的那奇怪的鞋,依據就是法國貴族的船鞋,不適用不方便,但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區別,因為一般人不會穿它。

放棄感情,偏見的認知,從進化的角度理性看待,筷子明顯是刀叉的進化。

刀叉難道真的是西餐獨有的嗎?並不是,中國幾千年前就有了刀叉之類的,使用的歷史也很漫長,各種考古文物的出土足以證明這個事實。但是春秋戰國之後,筷子開始徹底淘汰刀叉,以後出土的文物筷子完全碾壓了刀叉等餐具。

為什麼後來不再廣泛使用刀叉類的餐具?

因為刀叉不方便,只有切割,叉食物的單一功能,而一雙筷子就能滿足絕大多數使用需求,方便適用,效率高。

發明筷子是因為我們的飲食進化了,很早進入了農業文明。

農業文明之前或者農業文明不發達,刀叉就能滿足需求。因為人能處理的食物基本上就是肉類,或者簡單的植物性食品加工。羊腿架在火上烤後,餐刀一割,叉子一插就能把食物送進嘴裡。食物簡單,加工處理也不複雜,但是當農業文明進化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食物的來源更加豐富了,對加工的要求越來越高,加工的形式也越來越高,單純的火上一烤並不能滿足各種食物的加工要求。

農業文明的程度越高,那麼食物的來源越廣泛,食品的種類也就越來越多,必然要求烹飪的方式多樣複雜,於是燙炒,蒸,煮,焗等各種各樣的食物烹調方式出現了。就像豆腐,總不能叉子一叉,架在火上烤吧?吃火鍋,叉子不僅不方便而且高溫傳導燙手。

這是農業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出現的結果,反過頭來我們就能理解西餐和中餐之間的差異了。

西餐為什麼沒有湯麵?

絕大多數西方的麵食沒有湯,有也是湯麵分離。因為筷子還沒出生,湯麵的餐具沒有啊!用刀叉吃湯麵方便嗎?中餐麵食種類繁多,湯麵,乾麵,拌麵,尤其是湯麵有容易入味的優勢,可以添加各種各樣的調料和配菜創造出種類繁多的美食,滿足不同口味的人,熱乾麵,涼麵,刀削麵,酸辣粉,酸菜牛肉麵,香菇燉雞面,種類碾壓全球。

沒有筷子可能就進化不到火鍋這一步,光靠刀叉恐怕難以下口吧?反正血旺不會有。

中餐為什麼種類如此繁多?

中國很早就進入了農業文明,歷史非常悠久,並發明創造了各種各類的食物和加工方法,比如豆腐,餃子,豆腐,腐竹,加工難度高,處理複雜,食物外觀和來源完全不同,這些都是需要高度而又悠久的文明才能進化出來。而且需要長期穩定的社會環境才能創造,畢竟吃飽安穩之後才會有心思琢磨吃的。西方的農業文明時間並不長,而且一直處於動亂戰爭中,無法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之後漫長黑暗的中世紀也提供不了這樣的環境。

為什麼西餐的就餐禮儀繁雜?

因為餐具功能太單一,需要用的餐具又多,不方便,吃一頓精美豐富的食物不容易。吃這個需要思考用什麼樣的餐具,下一個需要換什麼樣的餐具,應該先吃什麼後吃什麼,這就需要一個標準化的就餐教程教你如何應對這種複雜的就餐方式,教程慢慢就標準化就餐禮儀了。

西餐為什麼很少有內臟?

首先內臟加工處理複雜

內臟本身就是動物的重要部位,處於動物身體深處,有層層的保護組織圍繞這些部分,就像心臟在胸骨肋骨的保護。破壞這些保護複雜麻煩,而且動物體積越大,難度越高,況且不慎割破膽囊之類會使食物處理難度劇增,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經驗很難發現這些美味。

菜刀雖然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對冶煉技術加工要求很高。我國的對鐵的使用很早就開始了,但是古代西方這方面嚴重落後,直到工業革命才發生逆轉。中餐的菜刀方便砍骨使用時間悠久,而古代西方並沒有類似方便的刀具。

其次內臟調味複雜

內臟一大特點就是腥味很重,原汁原味很難入口,不會處理自然因為難吃而拋棄。為了調和這種腥味,需要複雜的調料配料。這方面恰恰是悠久中餐所擅長的,得益於各種調料和食物來源的發明創造,原本各種難聞難吃的動物內臟成了美食,比如說火鍋的毛肚,雞胗、鴨胗等等。另外就是滷法,各種滷菜,原本很難加工,形同雞肋的食物變成了美食,比如說鴨脖。

當然西方也有內臟作為食物的,農業文明較發達的法國就有鵝肝。可鵝肝還是比較容易入手,不像牛肝羊肝那麼難獲取,而且肝相對於其他內臟入味容易,處理簡單。

西餐pk中餐,誰會佔優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開放融進世界,相信全球飲食文化互相融合會是一個比較明顯的趨勢,談不上誰取代誰,但本人還是更看好中餐主導兩者融合,取長補短。

西餐以前大行其道,大家以吃西餐為榮,但近年來漸成沒落之勢,大家最後還是忠於自己的胃。真正長久的還是需要滿足基本需求,文化或者品牌脫離需求遲早要被拋棄。人類已經度過了滿足溫飽的時代,創造食物的根本動力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對美食的追求,這種動力遠遠超過了健康之類的概念。否則吃各種維生素,補充各種營養液就好了,比食物純淨安全,何必追求美食。

有的人會說西方人崇尚健康營養,並不是根本原因,而是長期匱乏的飲食文化,食物來源以及加工方式的單一造就了這種飲食習慣。西餐素食很少,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很難滿足人類維生素的需求,而且素食過少容易導致消化系統腸胃出問題。況且西餐素食多為生吃,健康安全不保險。

真所謂食不厭精,人對美食的欲望是無窮,這個決定食物種類總是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雖然西方農業文明不長,但是工業文明較長,創造的現代工業包裝食品卻越來越多,遠超農業時代。

雖然從歷史進化的角度,我國的餐飲文化確實領先於西方,但不應該沉迷在這種優越感中。要知道世所有的事情都有兩面性,有利就有弊,如同漫長的文化傳統塑造了思維方式,思維的慣性越大,轉變就困難。西方沒有經歷過漫長的農業文明發展歷程,正是如此能夠更容易擺脫農業思維,開創工業文明。

理性看待,保持開放虛心接納不可或缺!

相關焦點

  • 中餐筷子和西餐刀叉的比拼,看中西方的網友怎麼回答!
    於是就有一個老外在網上留下這麼一個問題,就是問咱們中國人對於西餐的餐具到底是怎麼看的呢?到底是認為比筷子好還是不如筷子呢?其實要說起筷子,那是咱們吃中餐的時候所必須要的餐具,所以在咱們的印象當中,筷子是可以吃任何食物的,就算米飯麵條炒菜等等,我們都能夠用筷子吃到嘴裡邊兒去。但是對於一些外國人來說,筷子是不適合切割食物的,就比如說吃牛排的時候就沒有辦法吃。
  • 西餐和中餐,筷子和叉子
    正宗西餐是不用筷子的,不過西餐到了中國受傳統影響,中國人對西餐做了一定的修改,把筷子加進去,正規來講西餐吃麵用叉和勺子,國內大多數西餐廳都會提供筷子。出國後發現,國外的西餐廳會提供一次性手套和筷子。在國外不一定有筷子,但是在中國有些餐廳會有筷子甚至是一次性筷子,在中國吃西餐用筷子一點都不丟人,有誰規定刀叉就必須要比筷子高一等,中國人吃飯在自己國家用筷子很正常我吃牛排和面的時候我就很驕傲的喊服務員來一雙筷子,其實吃西餐也沒必要講究那麼多。
  • 外國人:為什麼我用筷子吃中餐刺穿食物很失禮?回答亮了
    吃中餐而使用筷子吃飯的原因用很多,如在中國菜烹飪中我們喜歡將食物切碎,筷子就很好方便夾取食物,和西餐食物不同,外國人在吃飯時會用到刀叉勺這是因為他們喜歡烹飪一些大塊的食物,在吃到嘴裡之前必須用餐刀將食物切碎。
  • 西餐刀叉擺放標準 西餐刀叉拿法左叉右刀 西餐刀叉擺放暗語
    吃西餐講究的是斯文、優雅,西餐有著和中餐截然不同的餐桌文化,中餐我們用的是筷子,而西餐我們用的是刀叉,了解刀叉的使用不至於我們在餐桌上尷尬。下面為大家分享西餐刀叉擺放標準,西餐刀叉拿法左叉右刀,西餐刀叉擺放暗語,一起來看看吧。
  • 那些嘲笑用筷子吃西餐的人,根本不懂,刀叉是我們先人玩剩下的
    朋友說過這樣一件事:去年國慶前,他和發小在上海玩兒。晚上吃飯的時候,兩人決定換個口味,遂找了西餐館。中國人用了幾千年的筷子,乍一下用刀叉,不太習慣,兩人便叫服務員拿筷子來,這在西餐館也很正常。不料旁邊的人卻笑了,笑的令人很不舒服,仿佛在說:看,那個鄉巴佬用筷子吃西餐呢!
  • 吃西餐時刀叉的擺放方式
    僅以此教程獻給不會吃西餐的我們哦,在吃西餐時想要去衛生間或者突然來了電話,只要是一切需要離開餐桌的時候,手裡的刀叉該怎麼擺放才對呢?這個是很講究的哦,切記切記。我們不是天天都在吃西餐,當然也有天天吃的孩子。
  • 陶瓷餐盤和刀叉要精選,這樣西餐更高雅
    引文:就餐不僅僅是一項進食的任務,更是一種有品味的活動,尤其是吃西餐時,刀叉的組合和餐盤的搭配,會展現出個人品味。無論是切割的刀,還是取食的叉,搭配靈活就餐才順利。而陶瓷色釉餐盤,會讓就餐更大氣優雅!比如西餐餐具的選擇就有很多的講究。取食的刀叉不僅要切割鋒利,手感也要舒適。而餐盤選擇陶瓷材料,搭配參差感豐富的色釉,會讓你的餐桌瞬間變得輕奢十足,所以,陶瓷餐盤和刀叉要精選!無論是中餐還是西餐,陶瓷餐具往往扮演著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吃西餐,更注重餐具的選擇,因為餐具組合比較多,既需要餐盤,有需要杯子,整個就餐過程比較繁瑣。
  • 學中餐還是西餐,這裡給你答案!
    說到中餐與西餐,簡單地說也只是筷子文化和刀叉文化的不同吧,筷子有它的熱情之處,刀叉也有其優雅魅力。中國是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它的飲食文化與烹飪技藝是它文明史的一部分,是中國燦爛文化的結晶。中國疆域遼闊,氣候多樣,這樣就為中國的飲食與烹飪提供了不同種類、不同品質的原料和調料。西餐的準確稱呼應為歐洲美食,或歐式餐飲。大多為主食搭配上一些番茄、西蘭花等蔬菜,再加上一些調味醬料。其主要特點是主料突出,形色美觀,口味鮮美,營養豐富,供應方便等。
  • 吃西餐的時候用刀叉,吃完後如果交叉放,會被服務員嫌棄的
    本文轉自百家號作者美食都在這兒推薦語:大家在吃牛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了,刀叉不能亂擺,畢竟入鄉隨俗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吃飯,最重要的是啥?在外面的時候禮儀最重要,中餐有中餐的規矩,比如說筷子不能插在飯上,西餐也有西餐的規矩,比如說刀叉。吃西餐的時候用刀叉,吃完後,如果交叉放,會被服務員嫌棄的!電視上經常會看到吃西餐的場景,但是幾乎沒有誰會去記裡面有啥禮儀的。那麼,真的到了吃牛排的時候,可能很多人只會看吃的時候怎麼用,那麼,吃完後,刀叉咋放?
  • 月餅不是西餐,為什麼還要配刀叉?別不懂裝懂,聽聽內行人怎麼說
    ,為什麼還要配刀叉?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月餅也是中國的一道傳統美食,然而刀叉卻是西方飲食才會用到的餐具,這樣把兩者結合在一起,怎麼看都有點彆扭,要說中國的傳統中秋節加上中國傳統月餅,但是為什麼還要搭配上西方的刀叉呢?內行人說出真相,漲知識了。
  • 外國人:我用勺子吃中餐,或用筷子把食物送到嘴裡,有什麼區別?
    中餐和西餐不同,中餐風格與西餐風格我們能一目了然的區分,像中餐食物裡面的一些炒食和外國人餐桌上大量出現的油炸烘焙食物都是有大的區別。以至於我們在飲食方式上也和外國人不同。在中餐裡我們吃飯幾乎全部用筷子,當然一些需要用手接觸的食物,如蝦和鳳爪,我們也會戴上塑料手套,避免和食物接觸。
  • 通訊:左手刀叉、右手筷子的華裔新生代
    中新社鄭州5月27日電 題:左手刀叉、右手筷子的華裔新生代  中新社記者 李志全  李小琳一隻手拿著筷子,然後用另一隻手把食物放到筷子下。這位來自模里西斯的華裔,平時食用的多是西餐。  幾張桌子之外,正在用餐的鐘裕宏左手邊放著刀叉,右手邊放著筷子。
  • 用筷子也是一種文化|中國人為何用筷子做進食工具?刀叉不方便嗎
    全世界有多姿多彩的飲食文化,但人們進食方法無外乎3種:用手指、用叉子、用筷子。用手抓食,大家都會,而使用刀叉和筷子進食,則是古代中國人首創的。這個你們知道嗎?有些人認為,原始社會裡,人們燒烤食物時,用森林裡的樹枝去撥動烤食,受此啟發,發明了筷子。但中國的出土文物似乎否定了這一說法,古人顯然是先發明了刀叉。
  • 中餐和西餐的區別在哪裡?瞧瞧外國人怎麼說,他們的回答亮了
    中餐和西餐在很多方面都不一樣,在烹飪方式以及食材和飲食習俗上就截然不同,如果硬要說西餐和中餐最接近的食物也就只有義大利麵一種食物。那麼中國菜和西餐的區別在哪裡?對我們來說,我們一眼就能分辨出中國菜和西餐,然而對外國人來說就有點困難了。
  • 筷子大家都會用,西餐的刀叉卻有很多人用錯了!
    在歪果仁眼中,中國人拿筷子是這樣的這樣的呵,歪果仁的腦洞還能再大一點嗎?但其實,不單單是歪果仁使不慣我們的筷子,我們也不習慣用人家的刀叉,吃個飯還分什麼餐刀、魚刀、水果刀,還分什麼左右手,真的是really麻煩。但畢竟「入鄉隨俗」,進了西餐廳,還是得要按人家的規矩辦事,要不然鬧笑話就不好了。
  • 吃西餐有講究,刀叉擺放要正確,這樣放的話,很容易被「嫌棄」
    吃西餐有講究,刀叉擺放要正確,這樣放的話,很容易被「嫌棄」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飲食文化也存在著相互交流,我們國家有很多的食物出口到外國,那麼同時在我們國內也有這一些各種不同的西餐廳,西餐廳在我們國家可是非常的受追捧,因為現在裡面的食物種類非常的多
  • 中國人最早發明刀叉,為何後來只用筷子而不用刀叉?佩服古人智慧
    我們中國都是用筷子吃飯,美國、英國等地用刀叉吃飯,如今已經形成了一種風俗習慣,成為了各國之間特有的文化。然而其實我們中國人最早使用的是勺子,之後是叉子,然後才是筷子,所以我們中國用刀叉的歷史更為悠久,為何後來只用筷子而不用刀叉?那就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 西餐的餐具以刀叉為主,刀叉的使用,可以反映做人的內涵
    西餐的餐具以刀叉為主,刀叉的使用,可以反映做人的內涵刀叉的使用反映做人的內涵中餐與西餐差別很多,餐具就是一個明顯的區別。西餐的餐具以刀叉為主有人曾將西餐的餐具譽為「餐桌上的一道旖旎的風景」,當面對琳琅滿目的餐具時,我們要懂得使用它們的禮儀。
  • 我們只知道西餐禮儀,但是你知道中餐禮儀嗎?感受中西餐禮儀
    小時候家長就經常告誡我們一些吃飯禮儀,比如說,吃飯的時候不要發出聲音等,其實這些都算是中餐的餐桌禮儀。西餐禮儀比起中餐禮儀的著重點不同,中餐可以面對的更多是人,西餐面對更多的是食物。這一根本的差距就導致了,就餐的不同。
  • 筷子、刀叉的形而下和形而上
    一中國人吃飯一般是用筷子,西方人則是用刀叉。如果我們追問一下為什麼會這樣,你會以為這是個有趣的問題嗎?其實,在人類成長的初期,不管是東方的中國人,非洲的埃及人還是地中海的希臘人,吃飯的方式都是一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