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能力·素質·情懷
—《中國文化讀譯》課程思政教學探索
翻譯課程的基本功能是培養大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和跨文化雙向交流能力,在翻譯中要成功理解他國文化,首先需要理解本國文化。深刻理解並弘揚中國文化,以充分的文化自信講述本土故事,是每一位中國學子應具備的文化價值觀。《中國文化讀譯》為英語專業選修課,課程目標是:通過對中國傳統和當代社會文化諸方面的學習和中英互譯訓練,使學生了解今日中國風採和中華民族風貌,並能以流暢規範的英語對外譯介、弘揚中華文化,讓世界了解今日中國。這一立足中國本土文化、提升學生文化自信的價值觀與課程思政的理念不謀而合。《中國文化讀譯》力圖呈現知識性、工具性、思辨性、人文性四位一體的課程思政特徵,承擔起「了解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培養國際視野、建立文化自信」的「課程思政」功能。
本課程共分為4大主題、12個知識模塊(課程內容分布見下表),涵蓋哲學、文學、藝術、教育、科技、體育、服飾、飲食、建築、旅遊等中國文化諸多方面,課程第1周講述中國文化概況,第4周舉辦讀書匯報,第8周進行期中考試,第12周舉行課程匯報,主體內容與主題活動穿插進行,共同構建課程教學體系。
教學設計: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齊頭並進,每堂課程力爭融知識、能力、素質和情懷培養為一體。以下是教學設計案例:
本課程努力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興趣,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除課堂講授之外,任課教師還組織了以下教學活動:
1. 讀書分享。通過引導學生閱讀中國文學作品,感受美妙的中國文字,領悟優秀作家的家國情懷。在「中國文學」單元,教師要求每位學生寫一篇英語作文,介紹一位喜愛的中國作家及代表作,學生在讀書分享會上先進行組內口頭分享,然後每組推薦一位同學在全班分享。
2.視頻欣賞。任課教師根據每單元主題收集了豐富的視頻教學素材,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有些視頻內容還可作為引子,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在「中國藝術」單元,教師播放了如下視頻,並設計了討論問題:中國傳統藝術正在獲得國際關注,你認為這一趨勢背後的推動力是什麼?這一趨勢在藝術品市場有何體現?
3. 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簡單有效的思維工具,可以在短時間內輔助學生發散思維、思考問題、整理材料。在「傳統節日」單元,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介紹一個西方節日(萬聖節、感恩節、聖誕節除外),藉助網絡資源和思維導圖,在半小時內確定選題、查找資料、繪製導圖,然後在班級展示。在「中國藝術」單元,學生基於講授內容當堂繪製一幅思維導圖。
4. 演講辯論。課程希望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平臺,讓學生通過演講傳播中國好聲音,通過辯論探尋事物的本質。在「中國文學」單元,教師組織學生圍繞「青春文學是否是嚴肅文學」進行了一場精彩的辯論,在「中國教育」單元,正反兩方就「中國是否應該繼續實行高考制度」進行了唇槍舌戰。
5. 才藝展示。通過展示中華才藝感受中國文化魅力,堅定文化自信。在「中國藝術」單元,學生通過展示書法、剪紙、民歌等作品對中國文化有了更加直觀和深刻的領悟,也以實際行動喚起同學們對於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堅守。
6. 課程匯報。課程以語言輸出能力為導向,在12周安排一次課程匯報,要求學生選擇本學期的任意中國文化主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外景視頻錄製。學生可出境,進行同期錄音,也可在後期製作中進行配音。視頻時常5-7分鐘,用英語針對選定主題進行層次分明、結構清晰的介紹,同時還要結合現場匯報連成一個有機整體。如學生選擇前往北京一個名勝古蹟進行場景錄製,可在視頻中對該景點的歷史、文化、結構、作用等內容進行介紹,然後在現場以旅遊節目對談的形式進行呈現。學生課程匯報主題包括:
通過視頻錄製和課程匯報,學生將對中國文化產生最直觀的感受,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油然而生。在這一教學環節,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信息搜索能力都得到了充分鍛鍊,有些還解鎖了視頻視作新技能。在了解中國故事的基礎上,學生真正做到了傳播中國聲音。在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的過程中,學生的文化自信得到了極大提升。
本課程於2019年春季學期第一次開設,期末學生評教位列全校11.7%,以下是部分主觀評價:
老師認真負責,課堂生動有趣,課堂活動形式多樣,在愉快的時間中學到了很多知識,還鍛鍊了翻譯能力。期中展示更是讓人主動走出課堂在社會中學習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老師帶領我們遨遊在魅力中華的領土上,感受五千多年的壯闊畫面。
老師上課氣氛很好,老師也很負責,而且讓我們去拍視頻,促進了大家的參與性,很好。
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內涵,提升翻譯教學的育人功能,貫徹服務於國家「一帶一路」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為中華文化的世界傳播提供可能的人才儲備,這是《中國文化讀譯》課程進行思政建設的重要目的。任課教師將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進一步踐行課程思政,幫助學生了解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培養國際視野、建立文化自信。
以下是2017級英語專業達烏拉江·巴圖爾、趙潔、謝撿英、阿依加瑪麗·阿卜迪克日木等四位同學在《中國文化讀譯》課程匯報上展示的外景視頻,請大家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