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裡的一個下午,在上鋼德州三村小區盡頭,不時傳出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在這處名為百步園的休閒場地裡,蹺蹺板、滑滑梯、蕩鞦韆等成了小朋友們愛不釋手的「夥伴」,而不少老人則三三兩兩在步道上散步閒聊,這裡成了老少皆宜的活動場所。
百步園只是新區繽紛社區項目建設中的一處。小編從新區規劃部門了解到,今年新區36個街鎮的80個項目目前已全部完成,而整個「十三五」期間,新區總計完成了370餘處繽紛社區項目。城市公共空間中,很多不起眼的背街小巷、犄角旮旯在悄然更新的同時,居民自治、共治的熱情和能力也在逐級提升。
「微更新」帶來幸福感公共空間如何更好地為市民服務?
新區以繽紛社區建設為抓手,通過一個個社區微更新項目的實施,讓市民們感受到家門口生活環境的改善。
據悉,新區規劃管理中心近年來與新區各街鎮、各委辦局積極協作,聚焦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9類公共要素(口袋公園、街角空間、運動場所、活力街巷、慢行網絡、林蔭街道、公共設施、藝術空間和透綠行動),並在繽紛社區導師、社區規劃師的精心指導和社區居民的廣泛參與下,推進繽紛社區建設。
在金橋鎮永建路的盡頭、曹家溝旁,原先是一座垃圾站,除了垃圾車,不見人影。如今,在保留垃圾處理功能的基礎上,將原先的垃圾站和河邊的一塊空地「打包」一起進行了升級改造,讓繽紛社區與環保同行,這裡已被打造成一座河景小公園。
「通過繽紛社區建設,大量老舊社區的公共空間、拆違整治後的街巷空間、低效使用的閒置空間和需要打通。提升的慢行網絡節點等得到了更新和改造,也讓越來越多的社區居民切身體會到了周邊環境的改善。」 浦東新區規劃管理中心副主任朱新捷表示。
凝聚自治共治智慧不同於以往政府主導的市政項目建設和綜合環境改造,新區在繽紛社區建設中將公共空間微更新納入了城市精細化管理和社會治理創新工作中,探索多元主體協同治理,推進社區自治共治模式的完善。
在項目選點、設計過程中,新區秉持了「高度、深度、顯示度、滿意度、集中度」的「5度」理念,落實「一圖三會」制度(一張繽紛社區藍圖、項目選點聽證會、設計方案協調會、實施效果評議會);在項目建設階段,運用訪談、座談、問卷、微信等多種方式邀請社區居民、駐地單位對社區公共空間改造發表意見和看法。為提升項目品質,新區規劃資源局不僅聘請了專家,還與相關部門合作開展設計競賽。德州三村的百步園就是今年設計競賽的項目之一。
上海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促進中心主任徐妍認為,新區繽紛社區是適應城市微更新的一種有效方式。項目實施也不再是政府部門「一家包辦」,而是在過程中運用「一圖三會」制度,促進了相關方面注重聽取居民的建議和意見,讓居民參與繽紛社區的建設,詮釋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要求,也是共建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模式的體現。
新區在推進微更新和自治共治過程中注重社區、基層力量的激活和社會志願的參與,帶動多元主體的協同治理,繽紛社區建設為城市微更新提供了「浦東經驗」。
未來實施300處項目據悉,繽紛社區建設已被列入新區「十四五」精細化清單,五年內計劃完成300處繽紛社區點位。同時,繽紛社區建設也繼續被列為2021年度的浦東新區實事項目。
近日,新區規劃資源局、市城市規劃設計院和新區規劃管理中心編寫的《浦東新區繽紛社區公眾意見調查問卷》在網上發布,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
朱新捷表示,下一步在繽紛社區建設中,還將積極引入社會資金和社會資源,尤其是小區內的公共空間微更新將逐漸轉變為以小區居民自治主導為主,加大對社會資金和社會資源進入社區的扶持力度,培育和發展社區內部的自治團隊或組織,並繼續強化與兄弟部門和社會組織的合作。
浦東新區一直鼓勵和扶持境內的社區公益組織參與、從事社區微更新,並陸續產生了一批以陸家嘴社區公益基金會、周浦中金海棠灣小雛鷹親子俱樂部為代表的積極參與並從事社區微更新的優秀社區公益組織,並已陸續建成了13處完全由社會資金籌建、不動用一分財政資金的社區微更新項目。
「一方面我們需要與民政、團委、婦聯等部門合作,把他們在工作中的好方法和好思路不斷納入繽紛社區建設中。」朱新捷說,「另一方面,也需要社會公益組織充分參與,有了公益組織的穿針引線,才能真正實現不依靠政府財政資金的微更新自我循環,同時讓繽紛社區建設,不僅僅體現其項目屬性,也能體現其社會屬性。」
來源丨浦東發布
【來源:新聞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