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原本居民盼拆遷現在紛紛回遷,武漢推行「微規劃」讓老舊社區...

2021-01-09 武漢發布

老舊社區空間狹小,綠地和停車位緊張,小孩和老人活動空間不足……是大拆大建還是對社區進行有序更新?近年來,武漢展開「微規劃」探索,邀請規劃師走進老舊社區,和居民一起對社區進行改造、更新。日前,記者走訪黎明、循禮、南湖華錦等多個社區,探訪「微規劃」給這裡的居民生活帶來的新變化。

居民與規劃師共同參與社區「微規劃」 通訊員李丹哲 攝

01

「我們不僅不走,還會徵求大家的意見,讓規劃能落地」

黎明社區:做大規劃的專家走進老舊社區做起「微規劃」

今年剛帶隊完成軍運會部分線路立面整治規劃的江漢大學建工系主任董晶,不久前再次來到洪山區黎明社區。

黎明社區目前正在加緊拆除違建,騰出的空間將變成居民的綠地、晾曬場。即便前期規劃已定,不少居民看到董老師前來,依舊要拉著問個不停,「你說貼在社區門口那麼漂亮的規劃圖會成真嗎?你們不會搞幾天就走吧?」董晶每次都耐心解答,「我們不僅不走,還會徵求大家的意見,讓規劃能落地、能實施」。

「微規劃」看似實施區域不大,牽連的利益卻不小,如同螺獅殼裡做道場。在前期深入居民調研時,董晶團隊共收到有效調查問卷324份,調查顯示居民們急需解決的5個方面分別是:增加公共綠化、道路疏通改造、增加機動車停車位、增加戶外活動場地、治理私搭亂建。

規劃師和居民們常常會互相「影響」。參與該項目的江漢大學城鄉規劃團隊教師黃俊說,在馬房山小區的共享空間設計中,原本為居民配置了很多晾曬空間,但有些居民認為初步方案中,電動車的停車位偏少,希望能減少晾曬位置,增加車位。根據居民需求,結合日照分析,團隊設計了分時段停車的方案。剛開始居民不理解,但規劃師們通過專業引導,讓居民認識到採用分時停車可以兼顧運動功能,提高場地利用效率,最終得到了居民的普遍認可。

「過去的城市改造,多由政府單一主體實施,限於小區內情況的複雜性,有時政府『買了單』,居民還不買帳。社區『微規劃』是希望充分了解居民的需求,發揮居民自治力量。」董晶稱,不同於團隊過去常參與的更為宏觀的規劃,社區「微規劃」讓規劃師直面居民,更具挑戰。

居民與規劃師共同參與社區「微規劃」 通訊員李丹哲 攝

02

「這裡的每一項改造都是實實在在居民想要的」

華錦社區:20名居民與規劃專家共同完成社區改造

在社區「微規劃」中,為吸引居民們的共同參與,專業規劃師們還培養出了一批社區規劃師。過去兩年,武昌區南湖街華錦社區20名居民與武漢大學城市規劃學院專家們共同完成了社區的改造。

55歲的社區規劃師袁臘梅在華錦花園居住近10年,退休前是武漢一家建築公司的建築師,尤其擅長「監理」工作。袁臘梅說:「我們20位社區規劃師,每天都會在小區裡巡邏,分工協作對各個板塊改造工程的施工質量和進度進行監督,及時收集居民的意見並向專家團隊反饋。我們這裡的每一項改造都是實實在在居民想要的。」

「居民反映社區內噴泉池常年閒置,積水散發異味也影響居民生活,我們就將其改造成一個『大舞臺』,供居民娛樂休閒;社區道路太窄停車位少,我們就將空間最大化利用,重新劃分停車位……」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社區規劃團隊成員郭炎介紹,每一階段規劃方案生成後,他們都會在社區內張貼公示,邀請居民參與投票決策,充分聽取居民意見。

華錦社區黨委書記周林介紹,整個社區「微規劃」的過程中,居民都積極配合,懂監理的教大家監督、了解園林的建議綠化怎麼設計、擅長溝通的去協調居民……現在社區呈現了全新的面貌,可以明顯看到參與社區活動的居民都變多了。

居民與規劃師共同參與社區「微規劃」 通訊員李丹哲 攝

03

「我們的社區被規劃師們『化過妝』後,和高檔樓盤也不相上下」

循禮社區:社區變美了,居民紛紛回遷

正在改造中的循禮社區位於解放大道、江漢北路交會處。2010年拆遷2200多戶,還剩700多戶、近2000人在此居住,均為1982年修建的還建樓。該社區被越秀國際金融匯和南國中心等高檔小區「包圍」,視覺反差較大。

循禮社區黨委書記劉海豔介紹,過去居民們對社區沒有歸屬感,被問起住哪裡時,只說江漢路附近,不好意思提循禮社區。武漢大學的規劃團隊剛進入循禮社區調研時,居民們恨不得趕走他們,說我們不要改造,要拆遷。

隨著「微規劃」的深入,規劃師們經過詳細的調查問卷,拿出規劃圖紙,居民們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在規劃師的設想中,循禮社區將打造宜老、宜少、安全、共享,有文化內涵的精緻社區確定為改造目標,通過採取融合周邊、人車分流、拆除違建、美化建築、改造管網、精緻景觀等措施,啟動加壓泵房、完善地下管網、改造樓體立面、設置晾曬區、打造文化長廊等項目來具體實施。

「沒想到我們社區被規劃師們『化過妝』後,和高檔樓盤也不相上下。」居民程國清說,我看了規劃圖非常歡喜,非常漂亮,改造力度非常大。居民劉先生也表示,我是老黨員,為了社區的公共空間,我們家要帶頭參與,清理放在社區的雜物。

劉海豔稱,目前小區老舊電線改造,燃氣管道建起,窗戶、防盜網、雨陽棚、曬衣架已更換,過去盼拆遷的居民,如今竟紛紛回遷,社區活動空間增多,鄰裡間回歸過往的溫馨。

明年武漢市將出臺正式版規劃導則

據了解,武漢市是國內較早一批開展社區「微規劃」的城市。2017年起,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會同武昌區政府,以武昌區為試點,開展戈甲營社區、華錦社區等社區的規劃試點工作。試點探索出了規劃部門、區政府、街道、社區、居民、規劃精英等多群體共同協商決策的規劃方法,將規劃設計、建設實施和社會治理無縫對接。

今年,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又聯合各個中心城區政府,結合社區改造需求,甄選了青翠苑、通達、彭路、伏虎山、黎明、勸業場榮泰、向陽、幸樂、妙三、循禮這10個各具特色的老舊社區,並從武漢設計聯盟中優選了富有情懷的優秀規劃設計團隊,組織社區和設計團隊進行「相親」配對,首次進行全市範圍內、以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為主要方式的社區「微改造」。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社區「微規劃」是一種在不破壞社區原生態前提下,以居民為中心的持續微更新過程。社區「微規劃」希望將城市規劃帶回本源,使之從注重物質空間擴展到注重環境、經濟、社會、人文等綜合發展,並成為城市公共政策的重要部分。

據悉,目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正委託武漢市規劃編制研究和展示中心開展《武漢市社區「微改造」規劃導則》編制工作,將於明年正式出臺並進行全市推廣。(長江日報記者王亞欣 見習記者胡維佳 通訊員李丹哲)

來源 | 長江日報-長江網

編輯 | 司琪

文章經授權發布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老舊小區的「新生」③|原本居民盼拆遷 現在紛紛回遷
    美林景園社區老舊小區改造已過半 6月居民享受幸福升級原本居民盼拆遷 現在紛紛回遷金鷹報·新湖南社區頻道記者 劉雙昀該小區為改制企業的開放式小區,因修建年限久且長年無物業管理,居民對提升人居環境的訴求強烈,經美林景園社區與街道多方渠道申請到提質改造項目資金400多萬元,用於改造銅鋁材廠宿舍共7棟房屋,改造工程預計6月份完成。
  • 涉及拆回遷、房產證等……
    拆遷回遷 1、圪僚溝拆遷 問:我是萬柏林區東社街辦圪僚溝的村民 我想諮詢一下從2018年5月啟動拆遷到現在我們村還沒有拆遷 什麼情況???
  • 豐臺這些地方的拆遷有消息了!這個回遷安置房地塊預計八月底開工
    拆遷、棚改、安裝電梯...這些咱豐臺人關注的民生事有最新的消息了!豐臺菌給您總結在這裡—— 豐臺區安樂林棚改項目何時啟動?豐臺火車站拆遷最新規劃諮詢內容:想問一下領導,豐臺火車站附近的樓房造甲街北裡1 2 3號樓都拆了,造甲街4 5 10都拆完了,問一下剩下的樓房什麼時候規劃拆?附近的大貨車天天亂跑,小區居民出行受影響。
  • 全新社區!南昌高新區安置房項目陸續交付!回遷居民開啟新生活!
    便利的交通,舒適的居住環境……今年,由南昌高新投資集團負責實施的南昌高新區尤口花園 (即瑤湖總部經濟港二期尤口一期地塊拆遷安置房項目) 、萬達拆遷安置房、瑤湖花園四期工程、瑤湖花園五期工程等一批「逆襲」商品房的安置房項目陸續交付,一個個全新的社區讓回遷居民充滿了期待。
  • 魏公村棚改1320戶居民原址回遷住新房
    身穿藍色T恤、後背寫著「歡迎回家」的工作人員精神飽滿地等候在交房大廳裡,笑意盈盈迎接來辦理入住手續的回遷居民。作為海澱區第一個大規模棚改徵收項目,魏公村小區棚改項目2017年啟動,歷時三年,全部1320套安置房現已滿足交付條件,7月28日起辦理入住手續,預計8月4日全部完成,1320戶居民將原址回遷,實現居住品質的升級改善。
  • 社區微治理 民生大文章
    上海市楊浦區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明 依「十三五」期間,上海市楊浦區在社區治理方面積極探索,在引導居民參與家門口的微小公共事務治理方面成效最為明顯,以微治理譜寫出服務民生的大文章。然而,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老化、物業服務滯後、安全隱患較多,滿足不了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老舊小區推進社區微治理,更考驗社區治理的「繡花功夫」。
  • 2019濟南各區新一波拆遷規劃來啦!快看有沒有你家?
    把回遷安置作為重中之重,新開工建設安置房742套,高標規劃建設山凹片區集中安置基地,注入市中區最好的教育和醫療資源,以安促拆;儘快啟動四裡村、南北康、大廟屯、文莊、九曲、興隆等片區安置房回遷工作。,加快張劉片區改造等13個項目徵收拆遷,適時啟動經一路延長線東等7個棚改舊改項目,力爭全年拆遷2500戶、回遷居民5000戶。
  • 惜福鎮街道西荊社區居民喜圓安居夢
    「我們七點多就過來了,盼了三年終於能住上新房子了,昨晚上都激動得沒睡著覺。」社區居民周女士告訴記者。西荊社區舊村改造回遷安置大會。抓鬮現場一片洋洋喜氣。8點半,伴隨著熱鬧的鑼鼓聲,西荊社區舊村改造回遷安置大會正式開始。
  • 豐臺這個地方在規劃紅線內,結合建設時序確定拆遷計劃!
    危改、拆遷終於有好消息了! 豐臺火車站拆遷規劃諮詢內容:造甲街北裡4號樓什麼時候拆遷,天天早上和晚上大貨車飛馳而過,塵土飛揚,剩下的小區居民出行受影響。謝謝。分鐘寺拆遷居民的訴求諮詢內容:尊敬的關於回遷房遲遲未動工,開發商北京嘉富龍開發有限公司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脫,一會兒說是回遷地塊有滯留戶,一會說是因為審批手續不全,前後矛盾,我們不再相信開發商的話,我們拆遷6年了,為何至今拆遷手續還沒有辦全,為什麼手續不全就可以拆我們的房子,這6年當中有很多老人離開了
  • 274個老舊小區,100個城中村(社區),官方如何安排拆遷改造?快來找找...
    >剩下的城中村拆遷何時進行城中老舊小區如何改造?看一下城區政府如何回復1老舊小區改造老舊小區改造事關居民生活品質、城市形象,晉城城區經過摸底統計,綜合各方面情況共統計出274個老舊小區,並從中篩選出10個小區進行先期改造。
  • 2021拆遷新政策:拆遷退出?人生巔峰夢破碎!老房子怎麼辦?
    這也就不難理解很多人盼拆遷的心情,那麼,2021年,拆遷有什麼新的政策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舊改當道:老房子按新規辦網上很多人都說拆遷不再,再也沒有拆遷戶一說了,這是真的嗎?從政策上來說,這是真的「十三五」規劃中確切表示,2020年時要基本完成目前所有的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和危房等區域的改造計劃,這也意味著2020年或將是國內實施拆遷的最後一年,到了2021年時,國內就不再有新增的拆遷戶了。不拆遷,那老舊房子該怎麼辦?
  • 【邵陽市】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居民幸福感
    12月7日晚,邵陽市大祥區百春園街道神灘社區黃果園片區居民唐玉梅在小遊園散步,對老舊小區改造讚不絕口。  該片區建於上世紀80年代,基礎設施老化,道路破損,屋頂滲水。今年5月,大祥區對該片區進行改造,3個月後,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解決老百姓「急難愁盼」的民生工程。去年來,大祥區申報303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全部納入國家支持的項目庫。
  • 朝陽這幾個老舊小區危改有新消息啦!
    但是由於拆遷工作設計環節比較多,龐雜繁瑣 所以涉及拆遷的社區看上去總是進展緩慢! 2020年的第一天, 小編為您帶來了 一批朝陽老大難老舊社區的拆遷改造進展
  • 緊扣民生關切 推動辦好群眾所需所盼之事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目前,杭州60歲以上戶籍人口有174萬,約佔22%。全市有90%以上的老人更願意選擇居家養老。於躍敏說,市人大常委會在去年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專題詢問的基礎上,今年將繼續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一是制定《杭州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
  • 脫「舊衣」煥新顏,白雲44個老舊小區完成微改造
    老舊小區微改造,最核心的莫過於補齊民生短板,讓老舊小區與城市一起發展,讓老百姓共享發展成果,享受更好的人居環境。記者日前從白雲區住房建設交通局了解到,今年白雲區已完成22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通過改善小區硬體設施,增加公共空間的休閒、親子活動功能,營造良好人居環境,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
  • 長青街道:居民熱盼之事,社區幹部全方位回復
    婁底新聞網訊 (通訊員 杜群霞)「小花社區羅擁軍,要能重建就好了,房屋質量真差,環境也需要改造」,近日,祥和婁底婁星長青小花
  • 濟南統籌同步實施老舊小區改造 800餘戶居民溫暖過冬
    這個供暖季,除了王官莊八區的520戶,魏家莊街道館驛街社區的210戶及濼源街道科技街社區的79戶居民也將實現集中供暖。供暖是最大的民生之一,供暖改造也是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重點之一,自老舊小區改造工程開展以來,市中區結合上級精神,積極策劃包裝改造項目,全區統籌規劃,同步推進,圍繞居民意願制定改造清單,創新探索「讓渡」部分公共資源引入社會資本加入,建立可持續發展老舊小區改造機制,補齊老百姓最關心的「短板」。
  • 石家莊長安區 「棚戶區、老舊小區拆遷改造」提速
    11月13日,石家莊長安區政府領導一行先後到水工局宿舍、華藥三區、華藥四區、棉三、棉五、談固小區、建明小區等棚戶區和老舊小區調研,實地查看社區環境,對於長安區棚戶區和老舊小區拆遷改造工作,做了相關指示。」近日,石家莊長安區政府再次將「棚戶區、老舊小區拆遷改造工作」擺到重要位置。
  • 福保村何時拆遷仍未定 回遷安置房緊鄰海公館
    為了解福保村回遷安置房的相關信息,雲南房網致電雲南睿城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對方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只是項目代理機構比選招標,具體的信息還不清楚,對於項目的動工時間暫時還不確定。而福保村拆遷工程中標單位昆明英澤房屋拆遷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則表示,目前仍未接到福保村拆遷的通知,具體拆遷時間還不確定。
  • 盼了13年,終於盼來了!武漢8000戶居民將陸續拿到不動產證
    盼了13年,終於盼來了今天!」6日,漢陽區江欣苑社區居民羅大清手捧著「不動產權登記證」激動地說。和他一樣懷著激動心情的,還有江欣苑社區8000多戶居民,在完成相關手續後,他們也將陸續拿到屬於自己的「房產證」。盼了13年的「房產證」終於到手了武漢市漢陽區江欣苑小區江欣苑一期A區和B區,共有41棟住宅樓,房屋1458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