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櫓:美國文學被高估 全球文化同質化

2020-12-14 中國文明網

 

  郭小櫓2002年赴英國,開始以中英雙語寫作。2007年,小說《戀人版中英詞典》講述了一個有關語言隔閡與文化衝突的愛情故事,此書進入當年橘子文學獎決選名單。

  1月18日,在齋浦爾文學節一個關於全球小說的討論會上,華裔英國作家郭小櫓批評說,美國文學被「大大地高估了」。「我們的閱讀習慣被主流徹底改變了。」郭小櫓1973年出生於浙江省溫嶺市,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2002年起旅居英國,並開始用英文寫作。2013年,郭小櫓入選《格蘭塔》雜誌「英國最佳青年小說家之一。

  「我們的閱讀習慣太美國化」

  郭小櫓說:「我們的閱讀習慣被偷走了、改變了。比如,我認為亞洲文學不那麼注意敘事……但是我們的閱讀習慣更盎格魯·撒克遜化、更美國化……現在所有的敘事文學都很類似,太現實主義,太受故事講述的推動……所以所有的詩歌、所有另類的東西,都被主流社會推到一邊去了。」

  她對《自由》作者、美國作家喬納森·弗蘭岑說:「我喜歡你的作品,喬納森,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你被美國文學污衊了……我認為有些美國文學被高估了,被大大地高估了,我真的不喜歡讀那些東西。」

  普立茲獎得主、印度裔美國作家襲帕·拉希莉也批評了美國的文學文化,說「美國市場很可恥地缺少翻譯作品,翻譯時缺少活力」。拉希莉說:「我覺得很尷尬,離開美國一段時間能讓你更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她目前住在義大利,過去兩年沒讀過任何用英語寫的東西。

  翻譯文學和英語文學存在「不平等競爭」

  拉希莉說:「我看到一份義大利報紙評選年度十佳圖書,他們選了七部用英語寫的書。這讓我感到很驚訝。我無法想像《紐約時報》會挑選七部非英語圖書。」

  拉希莉認為,以英語為焦點「令人感到憂慮,因為它現在有一定的力量、一定的讀者群和一定的商業流通性」,她覺得「有那麼多文學需要被挑出來,但危險的是,它們露面的機會更少了。」

  既用漢語又用英語寫作的郭小櫓同意拉希莉的看法。她說:「需要用更多的力量、更多的錢來舉起另類文學的平臺,這樣你才能在平等的平臺上被人閱讀,而不是這樣不平等地競爭。」

  郭小櫓說:「如果你用日語、越南語或者葡萄牙語寫作,你就得等待……被翻譯,翻譯文學只有獲得了諾貝爾獎或其他重大獎項,才能像英語文學那樣迅速被人了解。某種意義上說,用英語寫作是最容易、最懶惰的做法。用英語之外的語言寫作太艱難。語言是一個護照。卻是一個可疑的、危險的護照。」

  弗蘭岑:全球文化的同質化更令人擔心

  之前,弗蘭岑對齋浦爾文學節的聽眾說,「我這一輩子,有那麼多美國文化以技術形式出口,以電視的形式、消費者的形式,以至於我那麼近距離地寫到的關於美國的東西被如此不同的讀者群理解。」

  弗蘭岑還擔心「全球文化的同質化」。「那種體驗,哇,阿契貝讓我看到了非洲的一些東西,作為一位讀者,我擔心這種體驗將幾乎成為一種懷舊體驗,那種文化差異的概念正在消失。」

  2007年以來的統計顯示,英國和美國出版的圖書只有大約2%是翻譯作品,德國為13%,法國為27%,西班牙為28%,土耳其為40%,斯洛維尼亞為70%。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霍雷思·恩達爾對記者說,美國作家「太孤立、太封閉」。美國「翻譯得不夠多,沒有真正參與大的文學對話。這種無知是一種限制。」

  拉希莉相信,「解決辦法在於翻譯」,是翻譯搭建了一座橋梁,讓我們能夠超越限制地閱讀。但對此弗蘭岑不那麼確定。他說:「全球化的一個結果是,哪怕在文學界也能看到,事情變得不那麼水平,而是更加垂直。如果你能想像一切都被完美地翻譯了,我們給予翻譯大量補貼,任何出版了羅馬尼亞語作品的人,馬上各地都能買到各種譯本,你仍然會面臨單個讀者閱讀時間有限這一問題……有趣的是,你會以為讀物的多樣性更強了,但是我擔心全球文學市場的這樣一個趨勢:繼續朝明星制邁進,許多人找不到受眾。」(作者:Alison Flood 編譯:貝小戎)

相關焦點

  • 旅英中國作家郭小櫓:美國文學被高估了
    裘帕·拉希莉  美國文學被「極大地高估了」。在前天剛剛結束的2014印度齋浦爾文學節上,旅英中國作家郭小櫓在一個文學論壇上當著美國作家喬納森·弗蘭岑的面說。  說這些話的時候,郭小櫓的旁邊就是被媒體譽為偉大美國作家的喬納森·弗蘭岑,弗蘭岑的習作就是典型的傳統現實主義寫作,弗蘭岑於2001年憑藉小說《糾正》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我愛你的作品,喬納森。」郭小櫓對著這個美國大作家說,「但從某個角度看,你是被美國英語文學圈給弄髒了。我認為,某種意義上的美國文學被高估了,是極大地高估了,我真的厭惡讀這些東西。」
  • 印度齋浦爾文學節受邀作家:美國文學被極大高估
    齋浦爾市  美國文學被「極大地高估了」。在昨天剛剛結束的2014印度齋浦爾文學節上,旅英中國作家郭小櫓在一個文學論壇上當著美國作家喬納森·弗蘭岑的面說。  說這些話的時候,郭小櫓的旁邊就是被媒體譽為偉大美國作家的喬納森·弗蘭岑,弗蘭岑的習作就是典型的傳統現實主義寫作,弗蘭岑於2001年憑藉小說《糾正》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我愛你的作品,喬納森。」郭小櫓對著這個美國大作家說,「但從某個角度看,你是被美國英語文學圈給弄髒了。我認為,某種意義上的美國文學被高估了,是極大地高估了,我真的厭惡讀這些東西。」
  • 口味全球同質化,吃辣能否拯救我們?
    其實,這種現象並不局限於國內,全球的飲食習慣,在面對「辣味」的進攻時,都呈現出了相似的同質化現象。辣椒既是口味同質化大潮中的一員,又對同質化提出了挑戰。口味的全球同質化,吃辣能否拯救我們?斯圖爾特·沃爾頓的《魔鬼的晚餐:改變世界的辣椒和辣椒文化》或許帶你走入一場非比尋常的文化之旅。從某種意義上說,辣椒融入全球飲食文化的趨勢不可避免。
  • 戲曲藝術須摒棄「同質化」傾向
    原標題:戲曲藝術須摒棄「同質化」傾向 當下的世界,「同質化」傾向越來越嚴重。比如城市建築,比如文學創作,不僅喪失了最為可貴的獨創性,甚至連原本具有的那份特色也常被人為地修改、破壞。富有個性的藝術形式同樣難以倖免,正漸漸地走向相似乃至同一,比如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戲曲藝術。
  • 克麗發現:企業的第一課題—同質化中找異質
    同質化在把IT業弄得暈頭轉向、尷尬萬分的同時,還不得不面對同質化中的競爭和生存問題。如何在同質化中尋找異質,成為了不僅僅是IT業面臨的第一課題。 找異質必須研究同質之源 全球經濟一體化可能是同質化的源頭之一,一個是經濟一體化,一個是產品同質化,怎麼可能是一碼事兒呢?
  • 同質化已成了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隱形殺手
    其實,這只是問題癥結的一個方面,我以為,立竿見影的創作主張和同質化的創作傾向,才是導致這種尷尬後果的最大陷阱。   「同質化」這一詞彙,並非本人發明,早在十多年前,就有超前的評論家使用過。我記得那是在說中國的文學和電影創作。當時的文學和電影又是一種什麼境況呢?我們可以回憶一下。十幾年前的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大概有六千人左右,還有各省、市、縣的會員,加起來可謂是一個十分龐大的隊伍。
  • 丁道勇:德育理論發展的同質化陷阱
    出於德育研究者群體自身的合法性需求,在理論發展過程中與西方德育理論之間表現出強烈的同質化傾向。這意味著研究者更注重對同儕理論的模仿,而缺乏實際的問題指向,形成一種同質化陷阱。這是在教育觀念上,在全球範圍內發生的一種同質化過程。[12]用更直白的話來重述這部分研究發現,即在教育微觀層面的這些當代特徵,在不同國別間存在同質化。其中應用的研究方法也是共時比較。    邁耶等人所屬的新制度主義社會學流派,對於教育問題的比較研究,還涉及更豐富的主題。例如,對學校結構的研究、[13]對課程內容的研究[14]等等。
  • 中國文學在美國:翻譯如何堅持「中國特質」?
    美國政府對中國的重視程度和對中文項目投入的力度都極為驚人,在國外中國主題出版機構、漢學家數量和研究中國機構的國家分布上,美國均位居第一,分別佔總比例的21.11%、32.24%和28.49%,超越了擁有地緣和文化傳播優勢的日本。國家項目投入方面,美國從2005年的13個發展到2009年的56個,總量位居第二,僅次於俄羅斯。
  • "千城一面"索然無味 同質化的上海商場何去何從?
    能否請您先做個判斷,目前「上海商場嚴重同質化」這個判斷到底成立嗎?  晁鋼令:這個狀況毫無疑問是成立的。不管是從專家角度,還是從一個普通消費者的角度,感覺都差不多。「同質化」,說得形象一點,就是老百姓會覺得「走百家不如走一家」。各個商場所經營的品牌、品類,所採取的經營方式,甚至有的商場的布局,基本上都是雷同的。消費者很難在各個商場得到一種令他感到興奮的滿足。
  • 芭芭多引進巴貝多島頂級庫拉索蘆薈,強勢破局蘆薈原材料同質化
    摘要:以獨家引進全球頂級蘆薈作為原材料打造品牌「質量營銷」,以產品質量的獨特性與大多數蘆薈美容品牌拉開差距,突破同質化這一瓶頸,實力稱霸國內蘆薈行業。近幾年我國蘆薈化妝品市場始終保持持續、快速增長,成為千億市場之一。隨著市場的利好,也吸引了更多美妝企業進軍市場,但同時,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也開始顯露。
  • 李瑞波:同質化產品的異質性體驗
    毋庸置疑在中國乃至世界,不同產業都處在同一時代——「產品同質化時代」。少有行業例外,鮮有企業例外。同質化是指同一大類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觀甚至營銷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漸趨同的現象,在商品同質化基礎上的市場競爭行為稱為「同質化競爭」,可指某個領域存在類型、製作手段、製作流程、傳遞內容大致相同的各類信息的現象。
  • 同質化競爭激烈?專業人士:聚焦養生茶新品類大有可為
    據研究,消費品企業經常會面臨生死攸關的轉型難題,當主營產品的目標人群不斷流失,同質化競爭又非常嚴重之時,如何競爭突圍將顯得異常重要。 對於中國很多醫藥零售連鎖而言,儘管整個醫藥消費品市場的生存空間伴隨著整個政商環境及醫藥零售行業小氣候的不斷轉型升級仍呈現出一種巨大的發展潛力,一些巨頭的主營產品仍具有較大的盈利空間,但大多數產品由於產品線薄弱、產品研發能力不足導致的同質化競爭激烈在產業鏈條上仍是一個行業普遍性的問題,尤其是在中老年消費市場。能否解決好這個問題,將決定一個企業的社會發展命運。
  • 布熱津斯基曾說,美國綜合實力被外界遠遠高估了
    美國的軍事實力還是全球第一,美國的軍事力量沒有被高估,但美國的經濟實力已經大不如從前了,美國從全球昔日的第一債權大國,淪落到如今的全球第一債務大國,美國的經濟實力居然還霸佔著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寶座,美國最大經濟體地位已經名不副其實了,美國綜合國力確實遠遠被高估了。
  • 一周文化講座|同時代人的文學與批評
    ,美國文學的重要代言人,曾獲得歐·亨利短篇小說獎、美國國家圖書獎等諸多獎項。)、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趙園(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吳曉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賀桂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楊聯芬(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這個秋天,文化客廳第十八場,新京報·文化客廳聯合活字文化、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藝術與管理研究中心,邀請與黃子平同時代的諸位名家,錢理群、陳平原、趙園,相聚曾留下他們青春印記的北大校園,共話往昔,聊文學、談交遊
  • 喜茶的出海謎局:仍存在同質化競爭
    出海仍存同質化競爭喜茶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加坡人口中70%是華人,文化與消費客群的需求與國內較為貼近。同時,新加坡當地市場仍以傳統奶茶為主,新式茶飲品牌欠缺,讓喜茶看到了市場。喜茶與「排隊長龍」常常同時出現在社交網絡中。儘管喜茶已經在消費者中存有一定認知度,但也面臨不小壓力。
  • 同質化競爭激烈 立白洗衣粉品牌升級應對
    目前,中國的洗衣粉市場競爭相當激烈,一些洗衣粉品牌往往集中精力在洗淨力上下功夫,從而引發出激烈的同質化競爭問題。據全球及亞太市場大眾消費品趨勢研究報告顯示,天然、安全的產品,在亞太區洗滌用品市場中已成為消費者最關注的訴求。作為洗衣粉品牌的領軍者,立白洗衣粉品牌緊抓消費者的新訴求,透過不斷創新升級,推出立白香皂粉,應對激烈的同質化競爭。
  • 大影節聚焦國際影視教育:面臨宏觀挑戰警惕同質化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創始人黃會林,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胡智鋒,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教授、教育部戲劇與影視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周星,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李道新,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王宜文,中國傳媒大學戲劇與影視學院副院長張宗偉及來自美國南加州大學、英國約克大學、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的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參與討論,並在活動中分享了各自對於國際影視教育的見解
  • 演技被「高估」的5位演員,當紅小花旦一一上榜,網友:沒感覺
    演技被「高估」的5位演員,當紅小花旦一一上榜,網友:沒感覺楊冪自從出道以來,憑藉自己的努力和拼命三娘的稱號,在娛樂圈摸爬滾打多年,在早些年間楊冪主演的《仙劍3》《宮》系列的作品很好看,但是這兩年以來他出演的角色都比較的同質化,都是一些十分高冷的
  • 「雙高計劃」視閾下湖北省高職院校同質化現象分析
    湖北省高職院校專業設置涵蓋19個專業大類,2016-2018年,開設財經商貿大類、電子信息大類、旅遊大類、土木建築大類、裝備製造大類、教育與體育大類、文化藝術大類的院校數量動輒超過40所,財經商貿大類開設的學校更是達到了51所,基本上是無校無財經商貿大類;電子信息大類開設的學校也緊追其後,達到了49所;旅遊大類開設的學校平均每年47所。湖北省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同質化現象可見一斑。
  • 兩岸大學校長呼籲警惕「大學同質化」
    兩岸大學校長呼籲警惕「大學同質化」 >   中新社武夷山10月28日電 (林春茵 周杭)為期兩天的第四屆海峽兩岸大學校長論壇上,兩岸大學校長在肯定高等教育發展成就的同時,紛紛表達了對「大學同質化」現象的共同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