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文化講座|同時代人的文學與批評

2020-12-19 澎湃新聞
北京|今天,我們講故事的方式變了嗎?

時間:

10月25日(周五)14:00-18:00

地點:

朝陽區七聖中街12號愛琴海購物中心3層單向空間

嘉賓:

杜強(《時尚先生》雜誌副主編)、林珊珊(《故事硬核》創始人)、吳琦(單讀主編)、曾繁旭(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對於故事的追逐和理解的渴望,人們從未放棄。然而時至今日,故事的價值遠未得到充分挖掘,大部分人也很難得到真正理解。今天,我們理解事實的路徑是否有了新的變化?故事的價值該如何定義,利用故事呈現現實世界的技法,是否有了更新的突破?作為表達者,我們如何講好故事,如何立足當下,更好地理解人和事?10月25日下午,單向空間·愛琴海店,穀雨邀請業界、學界同仁,分享創作經驗和思考,歡迎大家蒞臨現場。

北京|展望2022,致敬奧運之父——《顧拜旦傳》圖書分享會

時間:

10月25日(周五)14:00-16:00

地點:

西城區北三環中路6號北京出版集團閱讀體驗中心

主講人:

唐靖(圖書編輯)

這是一場關於希臘與奧運淵源、奧運歷史以及「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傳奇人生的精彩回顧。活動現場,《顧拜旦傳》一書的責任編輯將帶領觀眾探尋古希臘的歷史、神話,了解奧林匹亞和奧林匹克的關係,講述希臘在奧運會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和相關歷史事件,以及「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的生平及其對奧運會的卓越貢獻。

北京|詩人相遇的時刻:裡爾克、馮至與中國——《給青年詩人的十封信》閱讀分享會

時間:

10月25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朝陽區光華路5號院1號樓2層建投書局

嘉賓:

王家新(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詩人、評論家)、蘇偉(德語文學研究者)

10月25日晚,世紀文景聯合建投書局,特別邀請著名詩人王家新、德語詩歌研究者蘇偉帶領我們解讀「十封信」的深意和在中國的影響歷程。我們還將邀請五位觀眾與嘉賓現場朗誦書中經典片段,一同徜徉裡爾克深沉、溫柔的書簡世界。

北京|想像一朵未來的玫瑰——楊鐵軍談二十世紀偉大詩人佩索阿

時間:

10月25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東城區東直門外香河園路1號當代MOMA北區T2座1層庫布裡克書店

主講人:

楊鐵軍(詩人、譯者)

費爾南多·佩索阿是二十世紀偉大的葡萄牙語詩人,一個早於他的時代而來的詩人。他終其一生都只是一個平庸職員,文學聲名僅限於純文學的小圈子,但死後卻聲名日隆,成為偶像級人物。10月25日,我們邀請到《想像一朵未來的玫瑰:佩索阿詩選》的譯者、詩人楊鐵軍老師,來談談這位二十世紀偉大的葡萄牙語詩人。

北京|劉曉蕾: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紅樓夢」

時間:

10月25日(周五)19:30-21:00

地點:

朝陽區建國路87號北京SKP購物中心4樓RENDEZ-VOUS書店

主講人:

劉曉蕾(北京理工大學教師、作家)

或許,《紅樓夢》之所以不朽,就在於每個人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看到人生,看到美。在這個基礎之上,見解的差異倒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喜歡黛玉多一些還是喜歡寶釵多一些,對每一人的命運都有什麼樣的預期和猜測……與閱讀的時機和個體的際遇相關,也與讀者的性情相關。更重要的,是讀者們在閱讀中遇到彼此、了解彼此,藉由《紅樓夢》這部不朽之作,成為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共同體。

北京|故鄉的遠與近——《世間的陀螺》新書分享會

時間:

10月26日(周六)14:00-15:30

地點:

東城區地安門東大街89號南鑼書店

主講人:

韓浩月(專欄作家)

10月26日下午,2019(第四屆)北京十月文學月特別活動《世間的陀螺》新書分享會,邀請到知名時評人、專欄作家、影評人韓浩月做客主講,與您一同感受文字背後的心靈歷程。

北京|追野兔的人:阿根廷作家塞薩爾·艾拉的創作人生

時間:

10月26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東城區和平裡北街6號院15號樓109室碼字人書店

嘉賓:

範曄(北京大學西語系教師)、趙德明(曾任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孔亞雷(小說家、翻譯家)

本次活動,將以趙德明老師翻譯的《野兔》、《女俘愛瑪》為切入點,了解塞薩爾·艾拉的創作人生。在塞薩爾·艾拉的小說《野兔》中,主人公為追尋傳說中的野兔,進入了愛麗絲一般的奇境,開始了一段接一段的神奇旅程;《女俘愛瑪》中,主人公愛瑪也在大草原上流浪輾轉。請讀者跟隨艾拉一起,鑽進產生故事的兔子洞,開始一段奇妙之旅。

北京|《日讀古詩詞》新書分享會

時間:

10月26日(周六)14:00-16:30

地點:

朝陽區新源南路8號啟皓大廈西塔一層中信書店

嘉賓:

朱偉(媒體人)、李鴻谷(《三聯生活周刊》主編)、苗煒(作家)

當研讀古詩詞變成日課,作者在其中有什麼收穫?古人濃縮進詩詞的生活智慧,能給當下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啟發與共鳴?本周六,資深媒體人朱偉做客中信書店,與您交流他的感受。

北京|「語言與真理」系列講座:語言、多維表徵與認知的邊界

時間:

10月26日(周六)14:30-16:30

地點:

朝陽區朝陽北路101號朝陽大悅城5層單向空間

嘉賓:

葉峰(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梅劍華(山西大學哲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語言在人類認知活動中的作用究竟如何?人類認知活動的真實圖景是怎樣的?華夏出版社舉辦的「語言與真理」系列講座的第二場活動,特邀請到梅劍華教授對談葉峰教授,談談人工智慧研究近年來的成果,對我們認識自身有哪些啟發。

北京|中國作家眼中的「硬漢文學」暨新版「海明威文集」新書發布會

時間:

10月26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朝陽區七聖中街12號愛琴海購物中心3層單向空間

嘉賓:

徐則臣(作家)、止庵(作家)、魯敏(作家)

上海譯文出版社於上海書展推出了海明威誕辰120周年圖文珍藏紀念版文集,此次新出版的紀念版文集收錄了海明威全部長、中、短篇小說和全部非虛構類紀實作品,作家唯一的劇本《第五縱隊》及影片《西班牙大地》解說詞,以及作家書信集也悉數收進,輔以大量原版插圖、珍貴歷史影像,圖文並茂地完整再現海明威作品及其生平。我們有幸請到徐則臣、止庵和魯敏三位著名作家來到單向空間,從他們作者的身份出發,與大家一起分享海明威經久不衰的文學魅力。

北京|行走黃河,尋找失落的「根」和「魂」——《黃河十四走》背後的故事

時間:

10月26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朝陽區光華路5號院1號樓2樓建投書局

主講人:

楊先讓(畫家)

10月26日的JIC講堂文明之光板塊,我們邀請88歲高齡的楊先讓教授親臨建投書局·北京國貿店,為大家講述黃河流域的中華文明,一同走入古老的黃河,探尋民間藝術中失落的美好。

北京|大春賀歲創作分享會

時間:

10月26日(周六)19:00-21:00

地點:

朝陽區朝陽北路101號朝陽大悅城5層單向空間

主講人:

張大春(作家)

「大春賀歲」庚子年物禮盒是第一款當代文人自撰詩文、親操翰墨,給所有人的新春獻禮,也是一個人送給全世界的祝福。10月26日,讓我們相聚在單向空間·大悅城店,做對子,寫春聯,重拾些許典雅的趣味,給身邊無論識與不識的人祝福,乃一年之大計,許為新年的氣量和風度。

北京|我們有書你有錢,交換吧——給書店人的party:《書店日記》北京分享會

時間:

10月26日(周六)19:00-21:00

地點:

東城區和平裡北街6號院15號樓109室碼字人書店

嘉賓:

顧真(譯者)、陳曉維(作家)

10月26日晚,北京碼字人書店,我們邀請譯者顧真以及「好書之徒」陳曉維一起來談談《書店日記》,談談書店。關於書店,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這場給書店人的Party,歡迎每一位心中有一家書店的人。

北京|對至善的追問——於是×文珍談《好人難尋》

時間:

10月26日(周六)19:00-21:00

地點:

朝陽區光華路5號院1號樓世紀財富中心東座2層建投書局

嘉賓:

於是(作家、翻譯家)、文珍(作家)

弗蘭納裡·奧康納,美國著名小說家和評論家,美國文學的重要代言人,曾獲得歐·亨利短篇小說獎、美國國家圖書獎等諸多獎項。由雅眾文化出品、青年翻譯家於是翻譯的《好人難尋》收入奧康納短篇名作九篇,其中同名短篇《好人難尋》以其驚悚而滑稽的美學效果成為文學史上天才之作。本周六晚,我們邀請譯者、作家於是與作家文珍一起聊聊這部《好人難尋》。

北京|與自然交互的建築——李興鋼談六個建築項目

時間:

10月27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朝陽區常通路2號院龍湖北京長楹天街西區1層一條

嘉賓:

李興鋼(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成卿(一條視頻製片人)

李興鋼是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許多建築粉認識他、了解他是從他曾任2008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中方總設計師的身份開始。在人工營造的建築空間、城市空間裡捕捉自然的勝景,李興鋼用當代建築的觀念、技術、方法體現中國文化精神,處理中國城市與建築問題,構成出今天人們的理想建築和生活世界。來講座,聽李興鋼分享近年來他主持完成的六個與自然交互的中國城市建築項目,及過程中如何實踐自己「勝景幾何」設計思想。

北京|波斯:另一個「中國」——李零《波斯筆記》新書發布會

時間:

10月27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朝陽區建國路87號北京SKP購物中心4樓RENDEZ-VOUS書店

嘉賓:

李零(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張木生(中國稅務雜誌社前社長)、段晴(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蘇榮譽(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研究員)、王睿(故宮博物院考古所研究員)、賈妍(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助理教授)、梁鑑(文物學者)、任超(攝影師)

《波斯筆記》全景式地重現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歷史、疆域、制度和藝術,是北京大學李零教授研究中國史的延伸。與以往從希臘視角解讀波斯帝國史不同,《波斯筆記》從中國與波斯比較的視角出發,用「我們」的眼光重新審視東西之爭和世界歷史。10月27日,李零將在SKP RENDEZ-VOUS書店講解波斯帝國。李零曾三次赴伊朗做考察,同行的學者和攝影師也將參加活動,講述考察故事,放映一些罕見的影像資料。

北京|從《馬可波羅行記》看元代中國

時間:

10月27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西城區文津街7號國家圖書館古籍館臨瓊樓二層

主講人:

黨寶海(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講座內容主要分為三部分:一、介紹馬可波羅的生平和他的旅行記;二、將《馬可波羅行記》關於中國的記述與元代資料進行對比,重點介紹元朝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和元大都;三、分析《馬可波羅行記》對於元史研究的價值,介紹中外學界關於馬可波羅是否來華問題的爭論。

北京|同時代人的文學與批評

時間:

10月27日(周日)14:30-16:30

地點:

海澱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老樓898報告廳

嘉賓:

黃子平(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榮休教授)、錢理群(北京大學中文系資深教授)、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趙園(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吳曉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賀桂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楊聯芬(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這個秋天,文化客廳第十八場,新京報·文化客廳聯合活字文化、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藝術與管理研究中心,邀請與黃子平同時代的諸位名家,錢理群、陳平原、趙園,相聚曾留下他們青春印記的北大校園,共話往昔,聊文學、談交遊,以此凝視一場穿越時空的歷史舞臺。同時,還邀請他們的後輩,吳曉東、賀桂梅、楊聯芬,以後見之名,加入討論,為這一場份量十足的對話增添新聲。

北京|漂泊與困境:裘帕·拉希莉筆下的異鄉人——普立茲獎得主裘帕·拉希莉新書《同名人》《低地》分享會

時間:

10月27日(周日)14:30-16:30

地點:

朝陽區北三裡屯南43號樓底商三聯韜奮書店

嘉賓:

石一楓(作家)、林培源(作家)

《同名人》是普利茲文學獎得主裘帕·拉希莉的首部長篇小說,講述了在美國出生的印裔男孩果戈理童年、少年直到青年的人生經歷。《低地》是裘帕·拉希莉的第二部長篇小說,跨越印度和美國,講述了一個印度家庭四代人的悲歡與命運。漂泊的話題,不僅僅是移民者所遭遇的,也是我們每一個生活在全球化時代的社會中人所在面對的。漂泊的困境、文化夾縫中的生存、記憶與愛、歷史的進程與個人的命運,命運的偶然與必然……就這些話題,兩位嘉賓將給我們帶來精彩的對談和分享。

北京|美好之物無法久存——《故園風雨後》讀書分享會

時間:

10月27日(周日)14:30-16:30

地點:

海澱區五道口華清嘉園7號樓華清商務會館1107-C參差書店

主講人:

暗藍(譯者、書評人、自由撰稿人)

中文世界的讀者了解《故園風雨後》,大多始於董橋的文章《誰都不要答應送誰一座玫瑰園》。文章中說一個女人在讀《故園風雨後》,「……我想我很需要宗教。」「宗教小說」是這部作品的一個標籤,但實際上,儘管書中所有的人物幾乎都處在宗教的「命運之網」當中,但問題的核心並非宗教,而是人性,是濫情、多情和絕情,是我們總在逃避孤獨,所以把自己的生命塞得滿滿當當,回頭卻發現孤獨依舊無處不在。歡迎讀過或者沒讀過、喜歡或者不是很喜歡這本書的讀者,在一個普通的秋日午後,一起聊聊這本書。

北京|城市生活與流動意象:楊海崧的音樂與創作

時間:

10月27日(周日)15:00-17:00

地點:

朝陽區朝陽北路101號朝陽大悅城5層單向空間

嘉賓:

楊海崧(詩人、作家)、郭小寒(音樂人)

10月27日,在楊海崧的新詩集《生活筆記,以及我們如何找到被拒絕的幻覺》上市之際,未讀將邀請這位搖滾老炮、文學創作者楊海崧,做客單向街書店,與資深音樂人郭小寒暢談音樂與文字創作。

北京|從小說到劇本:語言的轉碼

時間:

10月27日(周日)15:00-17:00

地點:

朝陽區七聖中街12號愛琴海購物中心3層單向空間

嘉賓:

阿美(編劇)、邵曉黎(編劇)、kk(VCD影促會聯合創始人)

我們特邀了兩位著名編劇阿美、邵曉黎與VCD一同做客單向空間·愛琴海店,從文學大師納博科夫的著名小說《洛麗塔》開始,一路追蹤他親手改編的劇本,並比較兩版電影的異同,進而解析小說與劇本兩種文體各自的語言特點。除了對大師作品進行賞析,兩名創作者更將從自身的創作經驗出發,對於小說改編劇本所遇到的具體問題為大家提供實操性的經驗。

北京|如何用正確的姿勢打開一部動畫

時間:

10月27日(周日)15:00-17:00

地點:

海澱區知春路128號泛亞大廈4層未名天日語學校401東京教室

主講人:

嫣然(動畫製片人、編劇)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動漫製作和輸出國,其優秀作品深受各國觀眾喜愛。本次大咖講座將通過典型事例,帶你真正品味日本動畫及其文化,揭秘日本動漫裡你不知道的事情。

北京|「我要麼是無人,要麼是一個國族」——《德裡克·沃爾科特詩集:1948-2013》新書分享會

時間:

10月27日(周日)15:00-17:00

地點:

東城區和平裡北街6號院15號樓109室碼字人書店

嘉賓:

鴻楷(詩人)、楊全強(上河卓遠主編)

10月27日下午,譯者鴻楷和上河卓遠主編楊全強來到碼字人書店,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沃爾科特和他的兼容並蓄的詩歌。

北京|只說真心話的大冒險——挪威作家克瑙斯高自傳小說《我的奮鬥》分享會

時間:

10月27日(周日)19:00-21:00

地點:

東城區和平裡北街6號院15號樓109室碼字人書店

嘉賓:

範曄(北京大學西語系教師)、康慨(作家)、孔亞雷(小說家)

自2012年起就名列博彩公司諾獎賠率榜的克瑙斯高無疑是當代歐美嚴肅文學界的明星作家了。十年前他40歲出頭時陸續出版了六卷本自傳小說《我的奮鬥》,在挪威造成旋風,每十人就有一人讀過,企業設置「禁談克瑙斯高日」讓員工們專心上班。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人皆有之。這是作者一個人的奮鬥,也是我們每個人的奮鬥。10月27日晚,我們和三位嘉賓一起閱讀克瑙斯高,生命不息,奮鬥(掙扎)不止。

上海|「不可能之都」聖彼得堡——近現代俄羅斯的苦痛與榮耀

時間:

10月25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浦東新區浦城路150號陸家嘴圖書館3樓·融書房

嘉賓:

吳莉葦(自由撰稿人、譯者)、楊明明(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聖彼得堡:三百年的致命欲望》一書為我們呈現了一段權力和欲望交織、暴力與殘酷橫行的歷史,可謂是俄國近現代史的絕佳縮影。本周五,第136期陸家嘴讀書會邀請到該書譯者吳莉葦與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楊明明進行對談,帶我們展開穿越三百年的時空旅行,破解聖彼得堡三易其名的身世之謎,深入探尋這座城市的致命魅力,共同聆聽苦痛與榮耀的合奏響徹涅瓦河畔。

上海|「魯迅立人教育思想」分享會

時間:

10月25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虹口區公平路18號8號樓嘉昱大廈一層建投書局

嘉賓:

劉國勝(魯迅文化基金會特邀顧問)、卞文文(上海市民辦迅行中學教師)、張亞昀(上海市魯迅初級中學教師)、禹曉麗(上海市魯迅中學教師)

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何應用「立人」思想?從自己的實踐出發,魯迅先生的思想在當今又有何新解讀?本周五晚,建投書局聯合魯迅文化基金會,將在建投書局·上海浦江店舉辦「魯迅立人教育」分享會,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王錫榮將擔任嘉賓主持,魯迅文化基金會特邀顧問劉國勝和教師代表卞文文、張亞昀、禹曉麗四位嘉賓,和現場讀者一起分享他們踐行的體悟。

上海|東京右半分

時間:

10月25日(周五)19:00-20:00

地點:

黃浦區淮海中路775號無印良品MUJI 3F

主講人:

都築響一(記者、編輯、攝影師)

被稱為「東京右半分」的8個區,在都築響一眼中,不是那些遊客們聽得最多的旅遊景點,而是這些宛如「秘境」一般的所在,是它們組成了這個令人著迷的、藏龍臥虎的、不斷在打破常規的東京。雖然這已經是近10年前的東京了,《東京右半分》於2012年出版,在這期間有些店鋪已經不存在,都築響一在代後記中所寫的「天空樹」也早已投入使用,但B面東京的故事永遠不會結束。這周五,故事的講述者都築響一將在上海,與你分享這個充滿了原生魅力的東京。

上海|絕對而不朽的尊嚴:《下一次將是烈火》

時間:

10月25日(周五)19:30-21:00

地點:

黃浦區復興中路517號思南書局三樓

主講人:

索馬利亞(圖書編輯)

本周五晚,《下一次將是烈火》的編輯索馬利亞將做客思南經典誦讀會,通過誦讀這本散文經典,重溫鮑德溫所呼籲的信仰、自由和愛。

上海|大教育·小歡喜——中國家庭教育的情與理

時間:

10月25日(周五)19:30-20:00

地點:

虹口區天水路172號金融街海倫中心B座二樓紅廳

嘉賓:

魯引弓(暢銷書作家)、楊正大(麥奇教育科技創始人)

本次,我們有幸邀請到魯引弓教授做客活動現場,與大家面對面暢聊《小歡喜》的創作初衷,並從原著作者、資深媒體人及家長等角度,分享對家庭教育的看法及對親子問題的解決方法。屆時,魯教授還將與麥奇教育科技(iTutorGroup)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楊正大博士進行一場教育觀察者之間的深度對話。相信無論你是正在和劇中人物面臨相似處境的家長和學員,還是對家庭教育不甚了解的「虎媽貓爸」,抑或是《小歡喜》的資深「劇粉」,都能在這次分享會中收穫頗豐。

上海|風起青萍末——近代上海都市文化點滴

時間:

10月26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浦東新區南洋涇路555號4號樓五峰書院2A層五峰講堂

主講人:

張偉(上海圖書館研究館員)

10月26日,望道講讀會特邀《風起青萍——近代中國都市文化圈》作者張偉,帶領讀者返回「十裡洋場」的歷史現場,品味老上海的繁華與蒼涼。

上海|平野甲賀新書全球首發:文字前方有風景

時間:

10月26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虹口區公平路18號8號樓嘉昱大廈一層建投書局

嘉賓:

姜慶共(平面設計師)、葉忠宜(平面設計師)、張磊(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副教授)、王靜硯(上海美術學院字體工作室主任)、楊偉(REEJI銳字家族創意總監)

建投書局將與銳字家族再度攜手,於10月26日在建投書局·上海浦江店舉辦《平野甲賀100作》新書發布會及GEETYPE甲賀奇怪體全球首發活動。

上海|述而之五:短篇小說的20種可能性

時間:

10月26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黃浦區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

趙松(作家)、小白(作家)、張屏瑾(同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對作家來說,短篇小說的「短」,既是限制,又是解脫。作家有著充分的自由,或如同卡佛,瞄準意味最深長的一瞬;或學習博爾赫斯,用世界觀囊括寰宇……借著這種形式,文學家們玩出了花樣萬千,難以窮盡。諸多的可能性給閱讀和寫作同時帶來了嶄新的挑戰。短篇小說是什麼、怎麼寫、怎麼讀?對於當下的中國創作者,西方作家對短篇小說的藝術探索能夠帶來哪些啟示?讀者又能從中收穫什麼?本期思南讀書會將延續這種對話的形式,邀請三位嘉賓:小白、趙松和張屏瑾,帶著各自的視角,回應上述問題,分享閱讀《短篇小說課堂》的心得體驗,談談當下青年作家的短篇創作情況。

上海|著名漫畫家阿桂攜超級暢銷書《瘋了!桂寶》全國巡迴見面會上海站

時間:

10月26日(周六)14:00

地點:

徐匯區龍華中路759號綠地繽紛城1樓鍾書閣

主講人:

阿桂(漫畫家)

在大家的翹首以盼之中,著名漫畫家阿桂攜超級暢銷書《瘋了!桂寶》全國巡迴見面會上海站即將要開啟啦!10月26日,鍾書閣徐匯店,阿桂老師與我們分享桂寶的故事。

上海|荒煙蔓草裡的中國——賈葭/張明揚的尋城記

時間:

10月26日(周六)15:00-16:30

地點:

浦東新區世紀大道1192號世紀匯廣場LG1層幾何書店

嘉賓:

賈葭(專欄作家、歷史學者)、張明揚(歷史寫作者、專欄作家、媒體人)

這是一個宿舍裡的兩個男同學之間的故事,關於讀書、寫作與行走。很多年後,一個駐足十裡洋場,流連往返於晚清民國的名人故居,一個流竄於中國各地,尋覓各類名人墓地。等寫作成書,張明揚的《非常之人》,恣意月旦古人,糞土王侯,賈葭的《摩登中華》,縱論近代城市,分析轉型中國。他們聯袂出場,為讀者分享,如何在荒煙蔓草裡尋找中國。

上海|阿爾都塞的饋贈:《論再生產》讀書會

時間:

10月26日(周六)16:00-18:00

地點:

黃浦區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

吳子楓(江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陳越(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羅崗(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路易·阿爾都塞,巴黎高師幾代激進知識分子的精神之父,堪稱西方當代馬克思主義第一流智力的標尺,其命運和榮辱成為20世紀後期偉大政治悲劇的象徵。隨著迄今二十多部遺著的整理出版,他那孤絕的理論形象,一如既往而又出人意料地挑戰著我們時代的傲慢與偏見。作為其中最具體系性的巨獻,《論再生產》為重新認識這一形象提供了最理想的入門。在本書中譯本面世之際,讓我們一起來分享這份思想的饋贈。

上海|古代中國四大技術奇蹟及其啟示

時間:

10月27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楊浦區四平路1239號同濟大學圖書館十樓南聞學堂

主講人:

江曉原(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

古代中國四大技術奇蹟是什麼?其中又有何啟示?這些技術奇蹟或者還未得到充分關注,或者在公眾中頗多誤解。這些技術奇蹟還能讓我們對技術創新獲得更深的理解。10月27日,望道講讀會特邀《我們的國家——技術與發明》作者江曉原帶領讀者對古代中國的四項技術奇蹟進行新的解讀。

上海|彼得之城的遺忘與重生——《聖彼得堡》新書分享會

時間:

10月27日(周日)15:00-17:00

地點:

黃浦區南京西路389號明天廣場2F上海機遇中心

嘉賓:

吳莉葦(自由撰稿人、譯者)、蔣維崧(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審)、張明揚(歷史寫作者、專欄作家、媒體人)

本周日下午,文景將在上海機遇空間舉辦關於《聖彼得堡:三百年的致命欲望》的新書分享活動,該書譯者吳莉葦將做客現場,與上海古籍出版社退休編審蔣維崧,歷史寫作者、專欄作家張明揚展開對話,和讀者進行交流。我們將跟隨活動嘉賓,展開穿越三百年的時空旅行,深入探尋這座城市的致命魅力,共同聆聽苦痛與榮耀的合奏響徹涅瓦河畔,循跡這座城市的發展歷史,探討彼得堡的遺忘與重生。

上海|《遊藝黑白》新書分享會

時間:

10月27日(周日)19:00-21:00

地點:

閔行區吳中路1588號愛琴海購物公園7樓光的空間·新華書店

嘉賓:

焦元溥(作家、樂評家)、金承志(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團長)

這次我們邀請焦元溥老師從臺灣來到上海,跟我們分享他的聆聽之旅跟新作,同時也邀請到彩虹合唱團的金承志老師一起對談。所以,遊藝黑白,當我們談論古典音樂時,我們談些什麼?10月27日晚光的空間,敬請期待。

武漢|鄉愁四韻——湘鄂贛皖名鎮名村文化解讀

時間:

10月26日(周六)9:30-12:00

地點:

武昌區公正路25號湖北省圖書館長江報告廳

嘉賓:

譚伯牛(作家)、陳飛(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文物保護與考古處處長)、梁洪生(江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教授)、蔣海萍(安徽大學旅遊管理系副教授)

傳統村落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我國歷史文化的鮮活載體,維繫著中華民族最為濃鬱的「鄉愁」,可以為我國城鎮化發展保留可資借鑑的歷史文化脈絡。本次活動,幾位嘉賓將和觀眾聊一聊鄉愁四韻——湘鄂贛皖名鎮名村文化解讀。

武漢|《海錯圖筆記·叄》新書分享會——揭秘清代奇葩皇家圖譜

時間:

10月26日(周六)15:30-17:30

地點:

武昌區武珞路403號帝斯曼購物中心時見鹿書店2F鹿見學院

主講人:

張辰亮(昆蟲學碩士、《博物》雜誌策劃總監)

《海錯圖》是清朝康熙年間,由畫家聶璜繪製的一組海洋生物圖譜。他用生動的圖片和文字描繪了300多種生物,涵蓋大部分的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主要類群,還記載了不少海濱植物以及他在中國沿海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各種奇聞異事和風土人情,雍正、乾隆、嘉慶、宣統等清代皇帝都很喜愛這部圖譜。10月26日,張辰亮將攜新書《海錯圖筆記·叄》到時見鹿書店(帝斯曼店),與大家一起暢聊聊妙趣橫生的海洋生物。

武漢|人類為什麼要閱讀

時間:

10月27日(周日)09:30-12:00

地點:

武昌區公正路25號湖北省圖書館

主講人:

鮑鵬山(上海開放大學教授)

本次講座,上海開放大學鮑鵬山教授將和廣大讀者聊一聊人類為什麼要閱讀。

成都|知識快餐時代,如何構建面向未來的知識體系?

時間:

10月26日(周六)18:30-20:00

地點:

高新區天府大道北段1199號銀泰中心in99四樓鍾書閣

主講人:

吳晨(《經濟學人·商論》執行總編輯)

10月26日,《經濟學人·商論》執行總編輯吳晨將做客鍾書閣·成都店,與讀者共話如何在知識快餐時代構築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您將有機會聆聽到從數字經濟到商業轉型、從航天軼事到醫改創新、從對全球金融危機十周年的思考到以新興市場榮枯法則看中國發展等諸多議題的前沿洞見。

成都|文學×電影:30年,3座城,1個女人——虹影《上海之死》讀者見面會

時間:

10月27日(周日)19:30-21:00

地點:

高新區府城大道中段88號九方購物中心F1文軒BOOKS一樓階梯區

嘉賓:

虹影(作家)、蔣藍(詩人、作家)

短短十二天內,一個女人能否改變歷史?一個女明星兼女間諜的愛恨情仇,層層逼近的真相,故事會如何繼續?10月27日,婁燁《蘭心大劇院》原著小說《上海之死》作者虹影親臨現場,帶著「30年,3座城,1個女人」的故事,盡在文軒BOOKS。

杭州|一個偽書評人的自白——《在別人的句子裡》新書分享會

時間:

10月26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拱墅區麗水路58號遠洋樂堤港二期單向空間1F

主講人:

陳以侃(譯者、書評人)

這周六,我們邀請陳以侃攜新書做客單向空間·杭州樂堤港店,讓我們以讀者的身份好好聊一聊吧。

杭州|禪茶三味

時間:

10月26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上城區延安路292號無印良品工聯CC旗艦店2F Open MUJI

主講人:

谷泉(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

侘寂,乃事物的一種未滿、無常、殘缺之美。它適度、謙遜,同時遠離世俗。「侘」和「寂」,原本意義不同,經歷了幾個世紀,它們之間的界限已經變得非常模糊。本次,《侘寂》一書的譯者谷泉老師做客Open MUJI,解讀這樣一種精神軌跡,實物、藝術和文學。

南京|在十月的光中——《世界文學》南京雅集

時間:

10月25日(周五)19:00

地點:

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

高興(詩人、譯者、《世界文學》主編)、蘇玲(《世界文學》編輯部主任)、鍾立風(歌手)、黃梵(詩人、小說家、南京理工大學文學副教授)、松風(出版人)、馬鈴薯兄弟(詩人、編輯)等

1934年,兩位中國現代文學巨擘茅盾先生和魯迅先生共同商議創辦了以翻譯外國現實主義文藝為主、創作和評論並重的刊物《譯文》,至1937年因戰火被迫終刊。1953年,《譯文》復刊,茅盾先生親任主編,並於1959年更名為《世界文學》。數十年來,曹靖華、馮至、高莽、李文俊、餘中先等名家先後坐鎮主編,《世界文學》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作家和文學愛好者共同的親切記憶與紙上摯友。這個十月,《世界文學》主編、詩人高興和《外國文學動態研究》主編、翻譯家蘇玲領銜編輯部同仁來到先鋒書店,與南京的諸位詩人、學者一道同讀者分享這本新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外國文學期刊背後的往事、故事與軼事,更有英、西、俄等多語種詩歌朗誦,音樂作家鍾立風傾情琴瑟相合,讓詩歌與音樂的共鳴在金陵的秋日夜晚奏響。

南京|書評的衝動——《在別人的句子裡》新書分享會

時間:

10月27日(周日)15:00

地點:

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主講人:

陳以侃(譯者、書評人)

本周日下午,書評人陳以侃帶著新書《在別人的句子裡》來到南京先鋒書店五臺山店,聊聊新書,聊聊閱讀,為你捕捉閱讀時的每一次動心。

南京|「穗子和她的動物園」——嚴歌苓新書分享+IP衍生計劃發布會

時間:

10月28日(周一)19:00-20:30

地點:

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主講人:

嚴歌苓(作家)

10月28日晚,嚴歌苓將攜她的最新文學作品《穗子的動物園》來到先鋒書店,與讀者分享新書創作的故事。

鄭州|有限的美麗在雲中消逝——《布勞提根詩選》譯作分享會

時間:

10月26日(周六)10:30-12:30

地點:

中原區建設路秦嶺路西元廣場三樓東側紙的時代書店

嘉賓:

肖水(詩人、譯者)、葉丹(詩人)、王明偉(詩人)、牛衝(作家、詩人)、曹僧(詩人)、彭傑(詩人)

理察·布勞提根(Richard Brautigan),美國詩人、小說家,被認為是美國「第一位後現代主義小說家」和「反文化運動」在作家中的最佳代表。最近,詩人肖水和陳汐合作翻譯出版了《布勞提根詩選》,本周日,我們就邀請譯者之一肖水來與大家分享這位偉大的美國作家的詩歌。

鄭州|何謂「發現性翻譯」?

時間:

10月27日(周日)19:30-21:00

地點:

中原區建設路秦嶺路西元廣場三樓東側紙的時代書店

嘉賓:

王家新(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詩人、評論家)、羅羽(詩人)

10月27日,著名詩人、批評家、翻譯家王家新來到紙的時代書店,談談什麼是詩歌中的「發現性翻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周文化講座︱沈從文與黃永玉
    他沒有神化他自己,他留自己所有的破綻和挫敗,給任何一個路過的人打量。他寫那麼多小說,最棒的名字是《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那個地方,是他的內心。「朝內166」文學公益講座第十一期,聽知名書評人史航為你講述海明威。
  • 一周文化講座|走近孔子看儒家學說的時代價值
    >冷成金,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唐宋文學、古代文論、傳統文化等;著作及教材有《蘇軾的哲學觀與文藝觀》、《中國文學的歷史與審美》、《唐詩宋詞研究》、《論語的精神》、《文學與文化的張力》、《隱士與解脫》等十餘種,主編學術輯刊《中國蘇軾研究》,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
  • 一周文化講座∣為什麼這個時代的大眾更需要詩歌?
    時間:12月4日(周五)19:00-21:00地點:長寧區淮海西路570號F座民生現代美術館嘉賓:歐陽江河(詩人)、朱大可(文化學者、批評家)香港國際詩歌之夜來到了上海。「詩歌是散文言所未盡之處;人有所懷疑,就用語言去解釋,用散文解釋以後,尚需進一步解釋的,則要由詩歌來完成。」而在今天這樣的社會,工作的繁重讓人們以及很難騰出自己的時間細心慢讀詩歌的玄妙。在如今這個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已很難有文學作為整體性的全民文化事件被狂歡化地熱議,詩歌仿佛有些回暖。翻看知名詩刊類的微信公眾號,幾乎每篇都有上千的閱讀量。而年初的詩人餘秀華幾乎是一夜之間成為公眾討論的熱點。
  • 一周文化講座|風吹蘆葦蕩——文學中的紅色回憶
    本次講座UCCA和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邀請策展人福爾克·阿爾布斯教授來到中國。他將以親身策劃的展覽為例,探究在產品設計過程中,功能與其他元素之間的關係,以及對當代產品設計的反思。在這樣的時代,旅行文學或許已不太可能承擔啟蒙的任務,但以文學的筆觸寫下旅程,以精緻的文字書寫異域,一定會有長遠的意義。這種意義究竟是什麼?
  • 一周文化講座│八十年代,我們的文學回憶
    本次講座,中國文物學會理事梁鑑老師將為我們詳細講述佛光寺和中國營造學社的歷史貢獻,以期為建築遺產的保護傳承貢獻一點力量。觀復貓為你講述節日背後的文化進程,帶你重溫節日的儀式感,體會貓樣人生的溫暖瞬間。》主講人)《三十三年夢》是臺灣作家朱天心的文學回憶錄。
  • 一周文化講座金庸先生與佛法
    )   「文學與時代」系列對話會是2018年春季「我們」文學社主辦的系列活動,邀請青年作家與青年批評家就文學與時代、文學閱讀與寫作、文學與現實主義創作等相關問題進行研討。本次邀請嘉賓為作家張楚與批評家饒翔,張楚是近些年非常活躍的和有成績的「70後」小說家,這次對話主要圍繞著張楚近些年的創作,交流文學創作與時代感知的問題,尤其是張楚所塑造的小鎮青年如何回應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命題。
  • 一周文化講座|我讀諾貝爾文學
    在這次講座中,王路老師將從源頭上簡單介紹一下《周易》,和大家聊一聊《周易》的本來面目是什麼,以及如何理解與看待《周易》。北京|為什麼今天我們還要讀加藤周一?徐惟傑、葉子龍、邢航)、張新穎(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張定浩(《上海文化》雜誌副主編)、施琰(主持人)「側耳」是由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優秀新聞主播團隊創立的公共文化品牌,三年來,通過微信公眾號「側耳SH」,推出四百多期以誦讀文學作品為內容的音視頻,深受讀者喜愛。
  • 北京本周熱門講座:硬漢文學、波斯筆記,還有「燕園三劍客」
    #講座信息#時間:10月25日19:00地點:庫布裡克書店中國作家眼中的「硬漢文學」#講座信息#時間: 10月27日14:00地點: 北京SKP RENDEZ-VOUS同時代人的文學與批評#推薦理由#上世紀八十年代,黃子平、錢理群、陳平原進行的「20世紀中國文學」三人談,提出了「20世紀中國文學」文學論述框架,這一文學事件一直到現在仍然深遠地影響著中國文學的批評研究
  • 文學批評有效性減弱乃至「失效」了嗎 - 河北日報-11版:文化周刊...
    □桫 欏 文學批評作為文學生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學批評不僅保證了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學的可持續發展,對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和文化心理結構的形成,以及當前的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建構,也都發揮了基礎性的重大作用。
  • 一周文化講座|汪暉對談:新窮人與新工人
    這兩個人都生活在動蕩的時代,通過對他們生活的時代、具體的文化情景的研究,他試圖把藝術和社會之間的關係更為細緻地呈現出來。這次公開課共三講。第一講中,白謙慎教授將更為深入地討論《傅山的世界》提出的幾個議題:中國書法中的應酬現象以及相關的修辭現象,並在此基礎上分析文化資本在中國文人藝術家應對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時的運作。
  • 一周文化講座│為什麼湖南會產生湘軍
    原標題:一周文化講座│為什麼湖南會產生湘軍從1990年代末開始,雲南的六個村落開始建設各自的文化生態村,每一個村落都專注於研究不同於官方認知下的民族概念。講座將以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巴卡村的基諾文化生態村為例,進一步探討雲南少數民族博物館與旅遊業相輔相成,共同興起的繁榮。
  • 一周文化講座|錢理群:我們今天為什麼需要魯迅
    本次講座,陳志強教授將結合專業知識為大家講解古典文化在中世紀的傳承。(文學博士)本期講座,《湮沒的時尚·雲想衣裳》、《湮沒的時尚·花想容》的兩位作者——李匯群與暮煙深處,將攜新書做客首圖講壇,講述中國古代服飾與妝容的歷史與文化:峨冠、羽衣、深衣、澤衣、霓裳、寶帶、錦褲、素襪、纖履,條分縷析繽紛華服;洗面、護膚、傅粉、畫眉、腮紅、唇彩、花鈿、護手,面面俱到妝容全程。
  • 一周文化講座|端午與傳統文化
    同時,還有親手製作香包和香囊的環節,讓孩子們過一個有「儀式感」的傳統節日,見證優秀文化的魅力,繼續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中的精神內涵。這個端午假期,李爽老師將為大家帶來一場關於端午與傳統文化的講座,讓我們一同走進歷史,走進海澱文化,了解老北京的端午民俗和文化意蘊,感受北京文化的魅力與內涵吧。
  • 漢語言文化學院舉辦「東方文學」主題講座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東韡妍 郭曉汝)日前,由漢語言文化學院主辦的「東方文學」主題講座在津南校區漢語言文化學院報告廳舉行。本次講座邀請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黎躍進教授以「絲綢之路與東方文學學科體系重構」為主題開展專題講座。漢語言文化學院院長王立新教授出席,漢語言文化學院劉佳教授主持講座。
  • 一周文化講座│基因為什麼與我們息息相關
    本次講座,他將為我們詳細解讀中國的文化構造與漢字藝術。清代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文化上具有集大成的特點;而宮廷又具有一個時代文化的代表性,故本次講座以清代皇家過年作為解析對象。乾隆朝是清代最為強盛的時代,一切文化活動與禮儀形式都臻於完備與繁榮,講座內容則主要以乾隆朝宮廷為主,輔以其他朝代;時間上將從臘月到正月十五對不同日期內的活動予以展開,幾乎類於「編日體」;講座形式上,將以歷史繪畫與立體文物影像進行演示,從而增強形象化的感知效果。
  • 一周文化講座|上海製造——那些年的美術電影
    上海│內心的惡魔——白羽文集分享會時間:10月20日(周五)19:40-21:10地點:黃浦區方浜中路265號華寶樓3F吾同書局文化現場主講人:白羽(民謠哲人)>一西平措(中國西藏文化博物館研究員、首都師範大學客座教授)本次講座以佛像的發展歷程和種類為線索,系統地為大家介紹中國歷代佛像的藝術特點、種類和藝術價值、漢傳佛像鑑賞與藏傳佛像鑑賞等知識。
  • 一周文化講座|你留在北京的理由是什麼
    )、燕海鳴(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中心副研究員)、齊曉瑾(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遺產中心研究室項目主管)、蔣亦凡(廈門城市遺產保護項目「思考沙坡尾」發起人)文化遺產尤其物質(有形)文化遺產的多學科話語與實踐中,一個明顯的趨勢是「人類學的視野」和「社會學的想像力」頻頻現身。
  • 一周文化講座∣阿斯曼來了,談文化記憶、遺忘的形式與一神論
    北京∣文化記憶——揚·阿斯曼講座、遺忘的形式——阿萊達·阿斯曼講座時間:11月28日(周六)15:00-18:00地點: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創意廣場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嘉賓:俄羅斯有白銀時代,法國有超現實主義運動,西班牙有「二七」年代詩人……江汀是北京青年詩人中有著沉靜語調的一位,而談論這樣一位寫作者,就不可避免地要談及他的「同時代人」。如義大利哲學家阿甘本所言,同時代人,正是蘸取當下的晦暗堅持書寫的人們。11月29日,陳家坪、李浩、江汀,三位詩人,將與江汀的詩集《來自鄰人的光》一起來到字裡行間德勝門店,談論江汀的詩歌寫作,以及他與鄰人之間的關係。
  • 郭小櫓:美國文學被高估 全球文化同質化
    2007年,小說《戀人版中英詞典》講述了一個有關語言隔閡與文化衝突的愛情故事,此書進入當年橘子文學獎決選名單。  1月18日,在齋浦爾文學節一個關於全球小說的討論會上,華裔英國作家郭小櫓批評說,美國文學被「大大地高估了」。「我們的閱讀習慣被主流徹底改變了。」郭小櫓1973年出生於浙江省溫嶺市,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2002年起旅居英國,並開始用英文寫作。
  • 切實加強文學評論工作 推動當前文學批評健康發展
    ,進行文學經典化工作的文論期刊,如何在更廣泛的時代平臺上為文學史的良種庫提供文學良種,為當代文壇提供富有學術性的鮮活現場,催生一代又一代的作家與批評家,為學術生態和社會文化生態進行多元的有效的建設,或許這是今天文論期刊所面臨的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