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父母反對貿易戰:為了下一代 培養子女學中文

2020-12-25 人民日報海外網

越來越多美國家長開始讓孩子學習中文。圖片來源:《南華早報》報導截圖

中國日報網10月15日電儘管貿易戰尚未塵埃落定,望子成龍的美國家長們並沒有被嚇倒,現在的美國孩子,特別是精英家庭的孩子,從小開始學習中文已經成為一種流行趨勢。因為未來,中國也許是他們下一代很重要的就業保障。

據香港《南華早報》10月14日報導,如今,越來越多的美國父母投入時間和資源,培養子女的多語技能,希望孩子能在這個各國聯繫日益緊密的世界裡佔據優勢。米婭裡弗頓阿爾珀特(Mia Riverton Alpert)就是其中之一,她有兩個孩子,大的11歲,小的7歲。

作家兼演員裡弗頓阿爾珀特是個中美混血兒,對她而言,目前最要緊的事莫過於讓孩子學會說中文。她說,「80年代,我在美國中西部長大,接觸不到網絡,託兒所也講英語。」

她說:「我多希望自己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可惜我沒有那樣的語言環境。我想給我的孩子搭建一個掌握中文聽說讀寫技能的平臺,彌補我的遺憾。」

裡弗頓阿爾珀特表示,「美國主要使用一種語言,所以,要想孩子脫穎而出,方法之一就是讓他掌握多門語言,這能幫他攀上成功的階梯。」

裡弗頓阿爾珀特通過美國政府的一個項目聘請了兩名中國互惠生,在她家裡住4年,幫助她的孩子學習中文。

比起傳統意義的住家保姆,僱用互惠生也是更為經濟的選擇。而且,按規定,這些互惠生年齡要在18歲到26歲之間,年輕就意味著產生分歧摩擦的可能性低一些。

伊萬卡·川普的女兒在表演中文歌曲。圖片來源:伊萬卡的社交媒體截圖

近年來,儘管美國的中文學校十分熱門,美國父母卻願意效仿美國總統之女伊萬卡(Ivanka Trump),聘用中文保姆,提高孩子的中文水平。

去年,伊萬卡川普女兒阿拉貝拉(Arabella)學習中文一事,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阿拉貝拉16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跟阿姨學中文了。

現如今,讓子女學中文已經成了白人精英階層身份的象徵。

有消息稱,臉書聯合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也要請會講中文的阿姨。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的孩子,甚至英國王位第三順位繼承人喬治王子(Prince George)也都在上中文課。

賽斯諾曼格林伯格(Seth Norman Greenberg)在紐約一家名為Pavilion的高檔家政服務中介工作。他表示,在十年前,請中文阿姨的多是做生意的商人,因為他們注意到中國經濟發展迅猛。十年來,僱用中文阿姨的趨勢有所上漲。

他說,「我可以肯定地說,在我們公司成立這57年來,美國社會對中文阿姨和家教的需求從未達到今天這種程度。」

採訪中我們發現,人們學習中文的原因各異,但他們都談及了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中國正將成為世界一大經濟體。

索尼婭米勒(Sonya Miller)是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名醫生,她的子女都在中文學校就讀。她表示,「這很合邏輯,想想中國有多少人,美國欠了中國多少債務,以及中國與日俱增的經濟實力。」

她說,「如果你相信世界一體化,相信經濟全球化,那你必須拓寬視野,不能局限在自己的文化裡。」

裡弗頓阿爾珀特認為,儘管在打貿易戰,中國的經濟影響力短期內不會下降。美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借到中國發展的東風。

卡爾森的女兒也在中文學校學習中文。圖片來源:《南華早報》報導截圖

莉迪亞卡爾森(Lydia Carlson)的女兒也在中文學校讀書。因為夫婦倆都是白人,去年和今年夏天,他們給女兒請了一位中文保姆,希望對孩子學習中文有所幫助。

卡爾森在明尼蘇達州做銷售工作。她說,「女兒的中文流暢了許多,之前她的中文已經很不錯了,不過自從每天有人跟她用中文聊天,她的水平更高了。」

「阿姨每天還輔導她讀中文書,提升中文讀寫能力。」

卡爾森說,她之前在印度尼西亞生活過幾年,她覺得正是這段經歷讓她有了全球觀,她丈夫過去也在新加坡生活過,和她的想法不謀而合。

過去五年來,一家人每年都要到中國度一次假,每次都要請一位當地導遊幫女兒練習中文。

她說,「會說中文讓女兒有機會與當地人打交道,如果總講英語就不行了。」

「我們不僅想讓她知道中國與美國不同,十分令人讚嘆,還希望她知道中國有華夏文明,希望她能對中華文明有所接觸。」

而對於那些華裔父母,讓子女學說中文也有具有情感意義。特別是,如果他們也希望孩子能跟不會講英語的親戚建立起親密的關係。

「從身份認同的角度出發,讓孩子了解他們的文化,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儘管如此,讓一個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陌生人住進家裡並非沒有問題。

索尼婭米勒一家在從密西根州的安娜堡(Ann Arbor)搬到加利福尼亞之後,通過政府項目找到了兩名來自中國的互惠生,孩子也就從中文學校退學了。

但是這兩名互惠生只能在她家住一年,不會開車也是個問題。

裡弗頓阿爾珀特的雙語家庭也面臨挑戰,每次用中文聊天,她那個只會講英語的美國丈夫就會覺得備受冷落。

「當然有不愉快的時候,他聽不懂我們說什麼,就會感覺受到了冷落。不過這種時候不多,這只是為了實現宏偉目標做出的小小犧牲罷了。」

孫穎(音)是裡弗頓阿爾珀特請的互惠生,她表示文化衝突是首先要面對的障礙,而且她的英語口語水平還不夠。不過,多虧了房東一家的耐心幫助,來自東北琿春的她表示自己已經漸漸適應了美國的生活。

她說,「我的房東一家人幫我解決了租車、買手機、開車上路等等很多問題,我真的很幸運。」

只要美國的中文學校繼續火爆下去,僱用中文保姆和互惠生給孩子補習中文的趨勢短時間內不太可能改變。

儘管貿易戰打得如火如荼,望子成龍的家長們並沒有被嚇倒,因為未來,中國也許是他們下一代很重要的就業來源。

「這些送孩子學中文的家長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他們眼裡,世界不是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州,他們擁有全球視野,並且希望自己的子女參與到全球事務中去。」

相關焦點

  • 希爾頓成反面教材 美國富豪紛紛送子女去學理財
    希爾頓成反面教材 美國富豪紛紛送子女去學理財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4日 02:24 來源:信息時報     著急的父母們紛紛把子女送去理財培訓生活培訓,而早已發現這個空白市場的專業理財公司更是推出了種類繁多針對下一代的培訓課程。這倒是一個雙贏的選擇。    清晨7點半,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的停車道上,路虎、寶馬、奔馳……數輛豪華車在初陽的照耀下閃閃發光。一些20多歲面帶倦容的年輕男孩女孩從車裡走出,魚貫步進一間大教室,一邊喝著減肥可樂、吃著油炸圈餅,一邊相互介紹寒暄。
  • 王福重曾直言:父母是子女的負擔,不能一味要求盡孝,多學習美國
    孝順父母屬於傳統文化中的糟粕麼?曾有位教授名叫王福重狂言道:「父母是負擔,不要給子女施加壓力,要求子女孝順,美國就很好。」難道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真的只是我們的負擔麼?我們孝順父母有什麼不對嗎?美國關於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有何參考價值?讓我們逐一探索。
  • 美國家長積極鼓勵子女學中文 遷至亞洲擇鄰居
    隨著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這些父母希望孩子能夠與這個國家的13億人順暢溝通。這種現象與上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繁榮時期人們爭先恐後學習日語的情形非常相似。  不過這次,上補習班對一些人來說已經不夠了。家長們把孩子送進了從加州到緬因州不斷冒出的純普通話課堂。他們聘請家庭教師,通過Skype與北京的老師交談,還僱用講中文的保姆。
  • 來了西班牙,孩子中文全丟了!華人父母的真實寫照!這個方法教華裔小孩學中文最有效!
    難怪就連Facebook大佬扎克伯格為了進入中國市場也苦學中文,曾在清華大學全程發表中文演講,並用中文和觀眾互動。就連這些美國頂級精英們為了把握更好的全球化發展和機遇,使出了吃奶的勁學習中文。中文對於有著天然語言優勢的華裔孩子就更加的不可或缺!疫情期間,孩子都在家上學,有很多的課外時間能支配,很多華裔家長給孩子報名了在線中文課。
  • 我在美國教外孫學中文
    去年暑假,我和老伴來到女兒家,教外孫學中文成了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如何教一個在美國出生的孩子學中文,對我來說還是一件新鮮事。我們來美國後,外孫就不再去幼兒園,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與我們在一起,這給我們提供了教他學中文的有利條件。
  • 孩子上大學,美國家長會不會為子女交學費?
    絕大多數的天之驕子還是要依靠父母支付大學四年的開支的。中國父母為了孩子的教育,即便是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有些人會說中國父母的一味付出和犧牲,正在毀掉自己的下一代。其實,這種觀點有點過於聳人聽聞了。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報導,西方國家的家長從孩子出生就尊重並培養孩子獨立能力,許多美國年輕人大學學費由自己通過勤工儉學,獎學金或助學貸款來負擔。現實情況真的是這樣的嗎?
  • 美國教育專家:華裔二代學中文貴在堅持
    美國教育專家:華裔二代學中文貴在堅持
  • 外交部回應美國或將對中國徵收關稅:貿易戰沒有贏家
    中國網新聞3月21日訊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今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不想跟任何人打貿易戰,但如果有人非逼迫我們打,我們一不會怕,二不會躲。如果美方採取損害中方利益的行動,中方必將採取堅決和必要的應對措施,維護好自身的正當權益。
  • 專訪:貿易戰沒有贏家——訪美國服裝鞋襪業聯合會副總裁拉馬爾
    新華社華盛頓3月26日電專訪:貿易戰沒有贏家——訪美國服裝鞋襪業聯合會副總裁拉馬爾新華社記者江宇娟 高攀 金旼旼「貿易戰是糟糕的決定,並且貿易戰沒有贏家。」美國服裝鞋襪業聯合會副總裁史蒂芬·拉馬爾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美國總統川普上周籤署總統備忘錄,決定依據美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的對華「301調查」結果,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加徵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併購。
  • 川普外孫女背誦《三字經》 美國孩子怎麼學中文?
    從幾十年前第一所西班牙語雙語學校在美國佛羅裡達州開辦,到現在中文、日語、韓語、法語等雙語學校的遍地開花,美國的雙語教學呈多樣性發展。資料圖:美國總統川普。  中文沉浸式學校超過230所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的提升,有越來越多的美國家長意識到「中文」會成為未來國際交流的重要工具。
  • 為了和中國少年競爭,美國孩子開始瘋狂學中文了
    基金會的合作夥伴包括中國政府、像是美國普通話社團這樣的非營利性組織,以及有創意的跨文化平臺「瘋狂新漢語」,這之中比較有特點的是YouTube上一個開朗的金髮女孩Jessica開設的節目,是把英語俚語翻成普通話。
  • 克魯格曼:貿易戰,美國會損失什麼?
    原文作者Paul Robin Krugman是美國經濟學家及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2004年麻省理工學院年度傑出校友,曾任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教授,現任紐約市立大學經濟系教授,是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代表,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直到最近,我都不認為世界範圍內會發生國家之間的貿易戰。
  • 矛盾的美國華人父母心:如何平衡中文和英文
    矛盾的美國華人父母心:夢裡都說ABC...  中國僑網5月20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如同許多華人子弟學習中文之路一波三折。小諾家,媽媽熱衷讓孩子學她的母語,爸爸卻說,孩子生在美國,將來工作和生活也未必用得著中文,能說一點差不多了。
  • 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家長與子女關係脆弱,你知道有哪些原因?
    在中國,父母子女之間的親子關係,其實相當脆弱又令人尷尬。原因也很簡單:第一:父母養育子女的目的非常功利,這點不用贅述,一句「養兒防老」已經說明了一切。養育子女就是為了後半生的金錢和精力回報。一言不合就掐架,子女父母吵架(打架)很平常。原因便是上述的功利主義生育孩子:比如抱怨子女養老的程度不夠,抱怨子女不那麼有出息,抱怨子女比不上其他人的子女,或者偷偷偏心另一個子女……一方面父母覺得養育某個子女虧本了,不划算了;另一方面,子女覺得父母太偏心了,所以積怨成仇。第五:我一直認為大力提倡孝道其實是一個陰謀:社會想把養老的責任推給個人而已。
  • 我做過最後悔的事,就是沒讓孩子早點學中文!!
    有不少像陳雪這樣擔憂孩子中文能力的中國父母,在華人論壇裡也時常可以看到討論如何讓孩子學中文的帖子,大多數人都承認從小接受英語教育的孩子,中文語言環境相對較少,父母也沒有很重視,等到發現已經很難扭轉,強制讓他們說中文,甚至有不少孩子還產生了牴觸心理。
  • 孩子學啥都快偏偏學不會中文?來看看別的華人家長咋教的
    還有許多華裔孩子對於學中文缺乏興趣,認為中文教材沒什麼趣味,甚至對學中文有點牴觸情緒。在美國生活了20多年的曾先生說:「女兒馬上高中畢業,中文只是簡單地聽說,回到家和我們也都說英語。她對於學中文沒什麼興趣。」
  • 貿易戰中,聽美國農場主訴苦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吳樂珺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邢曉婧 丁雨晴】當中美仍在就經貿問題進行談判時,美方卻逕自宣布從10日起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提高關稅。這一「極限施壓」做法不僅引發全球譁然,在美國國內也引起爭議。連日來,美國不斷有經濟界人士和行業組織表達不滿,反對將關稅作為談判策略。
  • 美國中文教學面臨師資短缺的瓶頸
    現在在美國全日制公立學校學中文的學生有25,000 名;在非全日制私立中文學校學中文的學生則高達15萬人, 其中多數是華裔。現在美國有264所公立中小學開設有中文課。   美國現代語言協會(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的統計數字表明,在1998年,在美國大學學中文的大學生有28,456,排在學西班牙語、法語、德語、義大利和日語的人之後。
  • 臺灣學者教師反對新修高中歷史課綱 呼籲挽救下一代
    臺灣學者教師反對新修高中歷史課綱 呼籲挽救下一代 2018-08-22日,多位臺灣史學、教育學專家和教師表示,為捍衛與挽救臺灣下一代免受這種違反史學與教育原則的毒害,對新修課綱將堅決反對到底。8月22日,臺灣文化與教育研究學會主辦的「反去中國化歷史課綱記者會」在臺北舉行。
  • 吳霞:培養下一代的ChangeMakers
    訪談時間:4.26人名簡寫:G-布龜  W-吳霞// 培養下一代的ChangeMakers //G:說到創新教育,立馬就想到去年參加一初教育的社會創新體驗課,我多多少少也算了解和參與過你們在做的事,但總是說不清,你來做個簡單但較完整的介紹唄~W:說起來也很簡單,一初教育的使命是培養下一代的ChangeMakers,我們對ChangeMaker的定義是:有意願改變社會中的問題,同時具有推動改變的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