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閨蜜二胎,預產期大概在8月底和9月初,她想都沒想就在9月1日剖了,她家老二變成了班級裡最大的大姐大。
這和我們之前完全不一樣,要知道我媽硬生生把我這個9月底的娃提早送到了一年級,就是想讓我早一點退休(我不知道這是神馬理論)
但這樣的情況,卻比比皆是。前幾年朋友的娃8月底出生,剛剛好那一年上小學一年級,她嫂子家的娃比他家小2個月,通過各種關係也和她家一起上了小學,結果各種跟不上,孩子的心智也沒到這種程度。
相比之下,英國爸媽的做法卻與中國爸媽的做法大相逕庭。9月1號也是英國上學年齡的分界點,但不少英國臨產媽媽把寶寶憋到9月1日之後才分娩。
國外的科學家用大數據證明,他們發現在小學畢業時,一個年級中年紀大的學生成績往往比年紀小的學生成績好12%。 到了高考差距更加明顯,數據表明9-12月出生的小孩進牛津劍橋的比率比一般人高25%,這個太驚人了。另外,也有人做過統計,他們發現英超聯賽大部分球員都在9~12月出生,加拿大著名的青少年曲棍球聯賽的成員出生月份幾乎都集中在1~4月。
其實我們每一個父母都非常看重孩子上學的時間,有的不惜剖腹產來讓孩子趕上入學的年齡。但是,父母有父母的時間表,孩子也有孩子的生長表,重視孩子的成長規律,孩子才能學得更好!
孩子差幾個月出生,其實差別就很大,尤其孩子小時候,如果你能意識到新生嬰兒和半歲大的嬰兒的巨大區別的話,也就不難理解5歲半和6歲的孩子區別,雖然隨著孩子成長,這種半歲區別會逐漸減小,但5歲半他不明白的傻問題,6歲時對他來講有可能已經是小兒科了。
澳大利亞學者史蒂夫也曾在《養育男孩》中提到:「男孩支配完成精細動作的運動神經和認知技能的發育都遲於女孩,因此讓男孩比女孩晚一年入學對他們大有裨益。」
4、5歲時,女孩就已經比男孩有著更好的手眼協調能力了。」
這在我平時給孩子們上的「創意拼搭思維課」上就很明顯,男孩子對於磁力拼搭很容易上手,空間感、方位感都很好,但是對於手工創作方面就出現了膽怯或者手拙,大班的男孩子不會用剪刀也是很常見。
男孩子對於拼搭很容易上手,空間感、方位感都很好
教育領域裡也有個「馬太效應」,「凡是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孩子在幼年時期表現出來的優勢,會被老師們更多地關注,因此帶給他們更多的自信,但年齡的差別往往是被忽略的,很少老師會因為一個孩子成績差而將原因歸根於年齡太小,對老師們來說也沒必要。所以那些年齡小的孩子在學習上表現出來的弱勢就會給他們帶來更多負面的影響,他們會接受老師更多的批評和指責,甚至被貼上差生或壞學生的標籤,對孩子的成長可以說是致命的。
所以,提前讓孩子上學,到底是賺了還是虧了,答案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