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與房子之間,臺灣年輕人做了這樣的選擇……

2020-12-22 CCTV4

近幾年,因為臺灣少子化問題嚴重,臺當局積極推動相關託育政策,希望民眾能多多生育,甚至還推出育兒津貼,鼓勵臺灣人敢生能養。不過,由於經濟不景氣,高物價、高房價等原因,現在臺灣很多年輕人表示真的不敢生。

據臺當局「內政部」統計,今年一到八月,臺灣出生人數大約為11萬5千多人,低於死亡人數11萬7千多人,而從2016年到2019年8月為止,「臺灣的自然增加人口」都呈現負成長的狀況。這些數據分析顯示,未來臺灣將會出現勞動力不足的狀況。

臺當局稱,數據變化可能是單獨現象,需要觀察下半年的趨勢。臺灣「發展委員會」此前估計,島內總人口2022年將開始出現負增長,2027年人口紅利將結束。

相關數字背後則是島內年輕人的感嘆,「低薪時代自己都養不活,哪敢生小孩。」

有些年輕人婚後只敢生一胎,對於第二胎保持觀望態度,甚至還有人表示可以結婚,但是暫時不想生孩子。年輕人不想生孩子的原因有很多,有些由於工作繁忙,沒時間帶小孩,更重要的原因則是無法承受高物價、高房價的壓力。

有臺灣民眾表示:「會想要先有房子,但現在房價很高,背負貸款的話,壓力會很大,如果再撥一些費用去照顧小孩,那生活質量也會不好,所以並不打算生育小孩。」

據臺灣人力資源機構4月公布的民調顯示,上班族認為撫養一名孩子成人,平均至少要存607萬元新臺幣,以目前臺灣經常性薪資4.17萬元新臺幣推算,大概要不吃不喝12.1年。上班族還認為,家庭月收入要達10.2萬元新臺幣,才有能力生養小孩。

鄭信偉 臺內政部門戶政司副司長

死亡人數比較多,因為這可能會涉及到所謂的高齡化;另一方面就是少子化,我們要提升所謂的婚育率,把少子化人數拉起來,把自然增加人數拉起來。

這幾年臺當局極力推動相關託育政策,甚至還推出育兒津貼等,就是希望鼓勵民眾多生育,期盼改善「少子化」現象。

臺灣島內去年出生總人數181601人,為2011年以來最低。而根據「世界人口綜述」網站2019年發布的生育率統計,臺灣平均每名婦女生下1.218個孩子,在200個國家與地區中排名墊底。

在這種條件下,臺灣當局預測總人口數最早明年將開始減少,2049年將低於2000萬人。年齡中位數將於2033年達到51歲,意味著每兩個人當中就有一人年過50歲。2039年時島內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30%。

臺大副教授辛炳隆表示,年輕人口減少、勞動力減少,導致繳稅及消費人口減少,會對內需市場發展造成影響。

人口是經濟活動的基礎,人口結構的老化和數量的萎縮勢必嚴重拖累經濟發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在1960年代到1990年代,臺灣經濟高速發展,經濟增長率一度超過10%。儘管臺灣的經濟成就有諸多因素,但人口尤其是年輕人口的快速增長是重要的基礎性因素之一。但近十年來,跌入超低生育率的臺灣,經濟萎靡不振,從2012至2017年均經濟增長率只有2.3%,生活質量幾無改善。

臺當局相關官員表示,通過移入、外配來臺的方式也可帶動人口增加。此外,臺當局曾推出「新經濟移民法」,希望通過吸引外來人才加強生產力,但法案「至今躺在『立法院』沒動靜」。

相關焦點

  • 臺灣年輕人也買不起房子 房價飆漲但資訊透明
    現狀  臺灣房價也很貴,年輕人買不起  「臺灣的樓市現狀並不好,房價很高,不少炒房客炒過頭,年輕人根本買不起房子。」說起臺灣房價,電話那頭,臺灣房地產方面的權威張金鶚教授言語中透露著幾絲不滿和擔心。
  • 生活壓力大,臺灣年輕人選擇「逃離臺北」過「雙城生活」
    俯瞰臺北市,密密麻麻的住宅中,難有年輕人的容身之所。他坦言,如果再過兩三年要結婚,他打算到新北市或者到桃園市看看有沒有適合的房子,因為那裡價格更便宜。  年輕人過著「雙城生活」  越來越多像林柏堯這樣的年輕人,因為生活壓力大而搬離臺北市,到新北市、桃園市當「輕移民」。
  • 這次臺灣的年輕人選擇了大陸!
    民進黨當局不僅面臨所謂「斷交」潮,島內人才出走潮也接踵而至,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多高中生申請來大陸讀大學,年齡越來越小,臺灣媒體說,「這是臺灣的孩子們在用腳投票
  • 臺灣創業者在大陸:需要創業公社這樣了解年輕人的地方
    這股風潮不僅在大陸蔓延,也讓更多臺灣青年人願意到大陸創業。然而相對於從小生活在大陸的年輕人對大陸各方面可觀可感的了解,初來大陸創業的臺灣青年可謂「兩眼一摸黑」。  「大陸的很多行政指令已經非常簡化了,但辦一個企業還是非常複雜,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對初次到大陸的臺灣青年來說,可能不知道還要辦執照、衛生登記許可證、暫住證等問題。」
  • 生活壓力大 年輕人「逃離臺北」(說臺灣)
    他坦言,如果再過兩三年要結婚,他打算到新北市或者到桃園市看看有沒有適合的房子,因為那裡價格更便宜。   年輕人過著「雙城生活」   越來越多像林柏堯這樣的年輕人,因為生活壓力大而搬離臺北市,到新北市、桃園市當「輕移民」。
  • 2018臺灣青年我想對你說:22K工資的臺灣年輕人
    沒想到這則消息在臺灣網紅了一陣子,與徐女士有相同境遇的年輕人多的是。   有網友讚嘆徐女士,收入如此微薄,還將近一半的薪水給他阿公做生活費,真是個孝順的孩子。徐女士說:「感謝網友的鼓勵及祝福,阿公的贍養費並不算是孝順,這是我本份的事。」   大多數人建議徐女士去找一份收入較高的工作,儘快脫離目前的困境。空口說白話容易,到哪裡去找高薪工作?
  • 香港年輕人移民臺灣,只是因為房價過高嗎?
    而這個時候,香港的年輕人卻考慮著 「移民」到臺灣,造成這一波「移民潮」的原因,香港的高房價也是其中之一,而這裡面還有其他原因嗎?香港的高房價是眾所周知的,而且不止是房價,房租、鋪租也是非常高的,在香港,你如果當一個普通的香港中產,想買一個50平方米的房子,需要不吃不喝工作30年。
  • 2018,臺灣青年我想對你說(一):22K工資的臺灣年輕人
    沒想到這則消息在臺灣網紅了一陣子,與徐女士有相同境遇的年輕人多的是。    有網友讚嘆徐女士,收入如此微薄,還將近一半的薪水給他阿公做生活費,真是個孝順的孩子。徐女士說:「感謝網友的鼓勵及祝福,阿公的贍養費並不算是孝順,這是我本份的事。」
  • 2018,臺灣青年我想對你說(一)2K工資的臺灣年輕人
    沒想到這則消息在臺灣網紅了一陣子,與徐女士有相同境遇的年輕人多的是。    有網友讚嘆徐女士,收入如此微薄,還將近一半的薪水給他阿公做生活費,真是個孝順的孩子。徐女士說:「感謝網友的鼓勵及祝福,阿公的贍養費並不算是孝順,這是我本份的事。」    大多數人建議徐女士去找一份收入較高的工作,儘快脫離目前的困境。空口說白話容易,到哪裡去找高薪工作?
  • 生育率全球墊底,臺灣年輕人已經生不動了
    面對高高在上的房價,如果沒有家裡的經濟支持,對大多數臺灣上班族來說,根本就無力負擔。沒有房子就意味著沒有一個安穩的家,生活落不了根,無法給小孩帶來一個幸福安穩的成長環境,又怎麼敢生呢?最殘酷的是,年輕人連生養孩子的時間都難以保證。
  • 房子與孩子 社論前沿
    這是社論前沿第S369次推送微信號:shelunqianyan究竟在報刊媒體刊登的「沒有房子不生孩子」和「買了房子不敢生孩子」純屬標題黨行為?還是高房價與低生育率之間存在某種關係?在此需要釐清房子與孩子的關係,即購房行為會如何影響家庭對孩子的需求?是房子降低了家庭實質所得,還是房子提高了孩子的相對價格,使得家庭生育孩子數下降。(註:家庭實質所得指的是家庭可支配收入;子女相對價格指生產及養育子女的總成本與其他商品成本的比例。)首先研究者從不動產兼具投資與消費雙重特性的角度,考察了房子對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影響,認為無論將房子定義為哪個類型都不會降低家庭可支配收入。
  • 「創客」汪小菲:臺灣年輕人應分享大陸紅利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現在還是活躍在臺灣和大陸之間的創客,北京合尊置業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他在淘寶天貓上的「臺灣館」剛剛上線,在臺灣投資的酒店正在籌備中,他還在馬雲主導的湖畔大學學創業。談到創業初衷,汪小菲日前在北京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時說,希望臺灣的小企業、年輕人更多分享大陸市場的紅利。至於別人給他貼上的種種標籤,他並不太在意。
  • 你逃離北上廣的時候,香港年輕人正忙著移民臺灣
    每年到這個時候,就有成千上萬的人選擇「逃離北上廣」,回到老家或者二三線城市,開始一段新的生活。當大陸年輕人逃離北上廣的時候,香港的年輕人,正忙著移民臺灣。在這波移民大軍中,年輕人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力量。一位移民臺南的28歲香港年輕人說,在這裡,他買了一套三室兩廳的房子,有一個超大的陽臺,同樣的價格,在香港只能買個廁所。
  • 走近臺灣原住民:年輕人融入城市 國民黨漸失選票
    「這位『立法委員』應該是故意消遣馬英九,因為馬先生之前曾說過『臺灣的鄉親絕大多數都是炎黃子孫』,所以這名『立委』就專門挑這樣的問題來問。結果媒體登得很大,很不好意思,還好第二天開會馬英九沒有問我(笑),我只是回答一件事實。」
  • 在臺灣最貧窮的地方有著這樣的一群年輕人
    在臺灣一個叫西湖鄉的地方,有著這樣一群年輕人, 他們創就了當地的就業環境,甚至一個產業,讓更多的年輕人回來共同努力。可以共同一起支持西湖鄉的一個成長。於是成就了一個叫柴燒卡帕尼的麵包。在西湖鄉,對於這些年輕人來說,柴燒卡帕尼的麵包不僅僅只是麵包,事實上,他還存在著我們常常講的一個叫社會的責任,也就是透過麵包這樣的產業,他們希望可以支持到更多的年輕人回去發展,回去就業。這是他們對柴燒卡帕尼的一個很重要的期許。
  • 一個30 歲離開臺灣的人,講述自己如何逃離穩定的生活 | 房子和我們...
    當「歷史」這樣的詞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往往為宏大敘事所覆蓋,我們希望用更多微觀層面的採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梳理。我們從個人生活中關注度最高的「房子」入手,開始這個記錄。臺北士林區天母,廖信忠在這裡出生和長大。圖/wiki廖信忠講述自己過往的時候,和房子有關的部分其實不多——他更喜歡描述自己的生活。
  • 馬英九:臺灣這兩年方向偏了 年輕人選擇「飄向北方」
    他認為臺灣這兩年「方向偏了」,掌舵者偏離了平靜的航道「進入充滿風暴與暗礁的危險水域」。而年輕人則選擇赴大陸接受教育,「飄向北方」。據臺灣《旺報》報導7月27報導,「財團法人馬英九文教基金會」由馬英九籌設並擔任董事長。成立茶會27日上午舉行,連戰、吳伯雄、朱立倫、洪秀柱、吳敦義等歷任國民黨黨主席,陳衝、江宜樺、毛治國、張善政等臺當局行政部門前負責人到場。
  • 臺灣年輕人這樣說
    [新聞頁-臺海網]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指出,大陸的攻臺戰略就是「首戰即終戰」,一番話引發熱議。一名年輕人楊植鬥坦言:那麼多人出來罵馬英九,馬肯定是說對了什麼事;他甚至坦言,最討厭莫名其妙被推出去打仗。他的真實心聲引來不少網友按贊。
  • 大陸人看臺灣:臺灣年輕人奇思怪想多
    中新網10月31日電 臺灣《旺報》31日刊載了大陸一家媒體駐臺記者趙川的文章,作者在文章中指出,富於幻想的臺灣人,特別是臺灣年輕人的各種有趣甚至驚訝的發明創造,凸顯出臺灣民眾在思想激蕩的背後,有著一種掩飾不住的創業衝動和對財富的渴望。  文章摘編如下:  寶島臺灣風景如畫,作為一名記者,更關注的是活躍在風景裡的「 人」。
  • 臺灣職場穩定難:錢少晉升難空閒不多 年輕人就業一直跳
    他們在臺灣「起飛」後的富裕環境中長大,物質、精神都很優越,看到的聽到的都是王永慶、郭臺銘的神話,等自己一路苦學走向社會,環境卻變了,不僅成不了王永慶,連衣食住行都難掙回來,此時不跳待何時?   「一直……一直……」是今年臺灣選舉的一句廣告用語,結果成為流行語,被廣泛挪用,最流行的是說時下臺灣年輕人職場跳槽,「一直跳一直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