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葉克飛 歐洲價值
走情懷路線的民宿,就像中國股市裡那些業績慘澹、全靠講故事支撐股價的垃圾股,又像選秀節目裡那些以悽慘故事代替才藝的選手。
撰文〡葉克飛
臺灣有間出版社,不出旅行攻略書,但常出臺灣旅行作者的灌水遊記。我讀過多本,最怕作者在住的問題上磨嘰,折合人民幣數百元的歐洲酒店在她們看來簡直要貴到天上去,於是民宿成為主流選擇。她們又不愛自駕,喜歡火車遊。於是每到一地,都要花費數百字描寫自己拖著行李箱走出火車站,在歐洲石板路上咣當咣當跋涉,最終在一片寧靜居民區裡找到民宿的經歷。當然還免不了慶幸自己的行李箱質量過硬,輪子竟然沒半路飛掉。我還害怕作者離開民宿時的例牌內心戲,它不外乎是這個路子:一切真的很簡單,生活真的很美好,房東真的有態度,世界真的很溫暖……所有平日裡無法體會的美妙,還有人生的真諦,通通在設施簡單的異國民宿裡出現了。
你信嗎?反正我不信。
有這種矯情心態的人不少。在那些一窩蜂「歲月靜好」的古鎮裡,你會見到無數一手拿著自拍杆,一手抓著單反,一步一自拍,還必須讓手中單反入鏡的長裙小白鞋文藝女青年,在許多景點門外,你會看到背著五十升起步的背囊,頭髮泛著油光,鬍子拉碴,身上散發著N天沒洗澡的汗餿味,正準備逃票而入的窮遊者。唯一共同點是:他們都會發朋友圈,感慨自己找到了人生真諦。
中國的民宿,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成為裝載偽情懷的最好工具,拍攝「歲月靜好系」朋友圈的最好布景板。但這些為了迎合矯情心理而出現的民宿,完全失去了民宿原本的功能,而是走向兩個極端:要不就是打人情牌、打民俗傳統牌,卻連基本的設施都沒做好,要不就是打設計牌,打唯美牌,結果像樣板房一般冰冷。
01
說起講故事,其實民宿比不上酒店
我不愛民宿,即使是歐美和日本的成熟民宿,也很難讓我萌生去住一住的興趣。
某些民宿愛好者掛在嘴邊的文化與情懷,完全可以在酒店裡找到。我曾住過維也納現存最古老的酒店,房間窗邊的燦爛陽光和餐廳的古樸雅致,都令我難忘。我也曾住過一間布拉格的老酒店,新藝術風格的外觀美輪美奐,以十九世紀末期一位法國女演員之名命名的餐廳裡,供應著幾乎是布拉格最棒的餐食。我還住過許多老酒店,它們無需刻意標榜什麼,反倒是我在數年後查閱歷史資料時,驚喜地發現自己曾與某位歷史人物住過同一家酒店,只不過相隔一兩個世紀。
在價格上相比,當下國內的民宿也不佔優勢,許多豪華民宿的價格甚至超過星級酒店。相比之下,歐洲民宿價格普遍低於酒店,日本民宿的價格倒是有高有低,低的很實惠,高也高得有道理。日本民宿最值得稱道的便是設施的完善齊備,甚至可以說是冠絕全球,高端民宿能提供的住宿體驗也極為出色,相比之下,國內民宿仍然在講情懷的階段。
02
民宿越偏遠,越愛講故事,基礎設施也越差
走情懷路線的民宿,就像中國股市裡那些業績慘澹、全靠講故事支撐股價的垃圾股,又像選秀節目裡那些以悽慘故事代替才藝的選手。套路大致如下:一個在大城市裡打拼多年的白領,事業有成,但受困於複雜人際關係和喧囂環境,終於選擇告別,來到一個寧靜之地,尋找失落的內心,然後開一間民宿,以自己的簡單生活和平靜內心感化無數人。當然,身邊總得有隻貓貓狗狗,成為鏡頭中的主角甚至網紅。這樣的故事就算講出花來,也不代表民宿就能開出花來。至於想談笑風生之間把錢掙了,也是許多民宿經營者不切實際的妄想。
越是偏遠的民宿,越喜歡講那種遠離世俗的故事,可也越是這樣的民宿,基礎設施越差。在網上一搜,類似吐槽數不勝數。比如有人提到一家曾得無數次媒體報導的山間民宿,只有空調,晚上在樓上睡覺會熱死,在樓下客廳和廁所簡直要凍死。還有民宿為了避免空調不力的問題,安裝地暖,但即使成本大大增加,也未能解決問題,受限於村中煤氣管道鋪設問題,地暖需要罐裝氣過渡,所以民宿服務人員要每天半夜起床看鍋爐、換氣。
就在這個例子裡,「樣板房」傾向也顯露無遺。房東津津樂道於自己在民宿中放置的高品質音響、頂級衛浴設備、名牌洗浴用品,希望每個住客都拍一堆照片發朋友圈,但可笑的是,民宿根本沒有熱水,浴缸等衛浴設備純屬擺設。與之類似的還有許多民宿的餐廳,即使食物難吃到無法下咽,也不能阻止經營者準備一套多種語言的餐牌,外加超長菜名和各種咖啡。
與歐洲民宿相比,國內民宿的最大差別便是所有權。老外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國內民宿的經營者卻往往只是一個為錢而來的投資人,這一點在麗江、大理,以及很多古鎮體現最為明顯。同時,這種模式也往往會引發房屋擁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糾紛,「生意一好就加租」的事情時有發生,變相驅動經營者逐利。
03
即使是聲名在外的臺灣民宿也在淪陷
如今的民宿風,多少拜臺灣所賜。民宿雖源於歐洲,但興於日本,臺灣則成為後起之秀。由於語言相通,耳濡目染者眾,臺灣民宿業也成為大陸民宿業重點參照。
之前有本暢銷書《到臺灣戀上民宿》,書中寫道:「每間民宿都是一個美好的故事。解甲歸田的都市白領、熱愛自然的藝術家、老房子改造達人、為愛走天涯的痴心人……聽聽民宿老闆關於生活、朋友和夢想的故事,準能收穫滿滿的感動。」
這套路何等熟悉,但臺灣模式其實無法照搬。首先,臺灣是世界上城鄉差距最小甚至倒掛的地區之一,農村的繁榮富庶在世界上都排得上號,使得民宿有了天然土壤。另外,早在上世紀90年代,臺灣便開始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政策,推動了臺灣鄉村的基礎建設,在此過程中也非常注重保存固有傳統。
所以,在臺灣開民宿,無需憂心周邊配套問題,無論商業、道路、水電、通訊,都是現成的。也正因此,臺灣民宿可以在這雄厚基礎之上安心講故事,故事也成為自身有別於其他民宿的最大特色。
但大陸的民宿,往往是在基礎設施極差的情況下講故事,甚至將故事作為唯一賣點,成為吐槽對象實屬必然。有些鄉村基礎建設極為落後,甚至連道路和水電都無法保障。加之城鄉差距大,鄉村凋敝,別說傳統的保留,連人都留不下來,談何情懷?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分享,轉載、合作請私信聯繫
RECOMMEND
原標題:《民宿講情懷,就像選秀節目裡講悲慘身世》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