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工業革命對教育體系產生了哪些影響?

2020-12-15 米樂徐老師

工業革命,是指十八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40年代間,在歐洲發生的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度的階段。工業革命的代表,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

工業革命與教育體系之間的關係是互相成就互相成長的,一方面,16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啟蒙思想等為教育體系的完善和發展提供了基礎,後來城市學校的興起以及教育的普及化使廣大人民群眾有了接受教育的機會,為工業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

從16世紀中葉開始,教育體系開始由原本的單一化迅速的拓展,涉及醫學、手術、地裡、數學、天文等多個領域。教育所取得的科學成就由商人與工匠統治,它們受民間資本的支持與監督,具有大眾性和普及型。

興盛起來的教育體系也使得歐洲的科技得到進一步發展,並且能夠迅速的轉換為社會生產力,工業革命前幾乎死所有的實用知識在學校教育裡都開設了相關課程,這也讓人們打破了舊有的觀點禁錮,為工業革命的出現提供了思想基礎和科技基礎。

另一方面,工業革命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增強了資產階級的經濟實力,也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在初等教育的普及過程中,教育經費的投入直接影響著普及教育的視線,影響著初等教育的普及率。

而工業革命的過程也激發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到了這個時候,發展教育就成為了解決或者緩解階級矛盾的策略。普及教育開始作為一種福利,讓每個人都擁有受教育的權利。

工業革命的發展促進了自然科學的發展和應用,也導致近代科學技術得到發展。而科學技術的發展一方面更新了生產技術,提高了生產率,另一方面也對大工業生產中工人的文化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過來也刺激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普及。

最後,自然科學的發展也使得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水平得到進一步發展,促進了教育內容的更新和進步。科學知識的實用和獨立地位打破了傳統神聖的權威性,科學研究中心逐步由民間向官方教育一動,開始了科學教育的體制化和功能化的進程。

總的來說,工業革命的發展與教育體系的發展和完善是分不開的。工業革命為教育提供了物質基礎,教育體系的發展也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更加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兩者共同推動了社會科學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的進步。

相關焦點

  • 工業四部曲——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指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不僅僅只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也進一步影響了全球。也影響了現代的學子們,無論中考還是高考都有它的影子。
  • 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哪些行業會成為失業重災區?
    這種變化通常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當前已有很多關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研究成果,它們大多是在預測未來哪些工作將被人工智慧大量取代、多少人的生計將面臨威脅,等等。此類研究報告的結論並未達成明確共識,但確實存在一些具有參考價值的共同點。
  • 看歐洲地圖,知歐洲歷史之工業革命
    歐洲過了中世紀以後,就像吃了藥一樣,先是文藝復興,再是啟蒙運動,然後又來工業革命,這是壓抑太久爆發了嗎?這個時候的歐洲已經通過海外殖民,積累了大量的啟動資金,特別是英國,頭號殖民帝國。有錢沒地兒花是很痛苦的,於是18世紀60年代,先是英格蘭,然後蔓延到全歐洲的工業革命開始了,蒸汽機、織布機等機器被研製出來,機器開始取代人力,生產力得到飛升。發現了沒?
  • 英國教育體系發展歷程
    英國作為歐洲國家的典型代表,其教育體系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公元6世紀至公元17世紀的中世紀古典教育,公元19世紀至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近代教育,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現代化教育。從公元6世紀至公元17世紀初期,英國的教育完全由教會控制。
  • 假期流行好去處,歐洲工業革命的象徵,艾菲爾鐵塔
    哈嘍大家好,我是小編大陳,今天要給小夥伴們介紹的地方呢,可以說是人盡皆知的啦,小編從很小很小的時候,不管在一些書上,電視上,還是在身邊同學的口中,都或多或少地提到這個經典的建築物;而這座建築物,可是當時影響世界的歐洲工業革命的最大的象徵哦,它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法國巴黎的艾菲爾鐵塔
  •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對教育產生了影響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對教育產生了影響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歐洲在意識形態領域發生的思想解放運動,對教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從14世紀到17世紀的大約300年間,歐洲在意識形態領域發動了一場以「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口號的反對封建主義和教會神權的思想解放運動,史稱「文藝復興」。文藝復興創造了歐洲繼古希臘、羅馬文化繁榮之後的第二個文化高峰,推動了教育領域內的深刻變革。
  • 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教育體系
    文藝復興時期,是指歐洲14世紀中葉至16世紀末發生的文藝復興運動的歷史時期。這個時間段的歐洲經過了一千多年中世紀的「黑暗時代」,代表著封建領主和舊貴族階級的封建制度逐漸衰落,而以新城市公民階層代表的資本主義開始萌芽。
  • 現代歐洲史:印刷術在歐洲各國發展,對其產生了什麼樣影響?
    歐洲的農民大部分都未受過教育,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也是如此。一些貴族開始認識到,文化教育對服務於君主和國家的人的職業生涯是多麼重要。這些貴族和聖職人員的需求之所以被滿足,是因為過去有工作坊抄寫員為他們製作手抄書。印刷書籍幾十年間都遭遇了反對勢力,特別是在義大利,這股力量來自富有的收藏家。
  • 哈佛中國博士何江:湖南鄉村從傳統到自動化,就是快進版歐洲工業革命
    他從一個貧困的中國農村走來,通過教育改變人生軌跡,走進世界最頂尖的學府,正是人們願意熱衷於追逐和討論的故事類型。 然而,在最新出版的自傳《走出自己的天空》中,何江並沒有如眾人所料去描繪一個成功學的故事,而是將筆觸落在他所成長的中國農村,記錄正在發生快速更迭的鄉村舊生活。
  •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李偉:新經濟正在對教育產生革命性影響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教育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從1949年八成人口是文盲到今天不到5%,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3.6年以上,建成擁有51.9萬所學校、2.76億在校生、1670多萬專任教師的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億萬人民通過接受現代教育獲得了更廣泛、更充分的發展,為世界全民教育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 探因索源——「英國工業革命」教學中應重視的問題(上)
    為什麼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l8—19世紀的英國,而不是發生在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興起的故地、不發生在歐洲一些文化昌盛、經濟發達的地區,而恰恰發生在原先相對落後,處於世界文明邊緣,孤懸在大陸之外海島英國,究屬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英國首先發生震撼世界的工業革命,這是國內外學術界和廣大歷史學習者都懷有極大興趣的問題,蘊涵有豐富的意義和價值。
  • 中世紀歐洲的騎士教育體系
    歐洲中世紀的騎士階層的形成有著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特色,從古希臘時期莊嚴的武器授予儀式,具有忠誠關係的親兵制,以及具有依附關係的古羅馬庇護制中誕生的維繫領主和軍事力量之間的正式紐帶關係,形成了騎士制度和文化體系。
  • 黃奇帆:新基建實際上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將產生幾十家萬億級企業
    這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的內外形勢下,開啟新的偉大徵程、構建新的發展格局的一次盛會,必將對中國未來30年發展軌跡產生深遠影響。 今天,借這個機會,結合獨角獸發展這一會議主題,我想就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加強自立自強有關創新的精神談一點體會,供大家參考。
  • 全國政協人資環委主任李偉:新經濟正對教育產生革命性影響
    11月25日,在GES 2019未來教育大會上,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李偉表示,未來社會對教育的公平性和開放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收入不公影響人的一時,教育不公影響人的一生。」
  • 歷史重要的巨大變革 工業革命的不同影響
    是誰發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英明睿智的國王嗎?是富有改革雄心的英國政府嗎?還是頭腦精明的商人?真正催生了工業革命的,其實是英國良性的社會環境和重視職業技藝的傳統。18世紀後半葉,當法國被槍炮轟鳴的暴力革命攪得天翻地覆的時候,英國卻默默開始了一段靜悄悄的產業革命。
  • 工業革命4.0時代下,智慧教育如何拉開發展新格局
    (一)第四次工業革命悄然而至迄今為止,人類社會已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現正處於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工業4.0」一詞起源於德國政府推動製造業計算機化的高科技戰略項目,被認為是製造業數位化的下一個階段,具備深度網絡化、綠色化、智能化和生產組織方式分散化這四大特徵。
  • 歐洲專利局:中國第四次工業革命相關技術專利申請數增長迅速
     人民日報12月11日報導:歐洲專利局10日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球範圍內第四次工業革命相關技術的創新顯著加快,中國相關技術的國際專利申請數量增長迅速。這項名為「專利和第四次工業革命--助力數據驅動經濟的全球技術趨勢」的研究顯示,全球範圍內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的創新顯著加快。
  • 世界科學、技術、工業革命趨勢分析
    近代以來,它們的變化速度都是歷史空前的,它們不斷進步,同時也驅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巨大。不少學者認為,這三者都是通過「革命」的方式進步的。本文試圖分別對三者的革命趨勢做簡要分析。因此,物理學發生範式革命的影響有可能是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雖然生物學、化學等其他學科也有過可以看作是本學科領域範圍的範式革命,如熱力學革命、進化論革命等,但都只能算是「小革命」,沒有演變為廣泛傳播的、對所有學科產生顛覆式影響的「大革命」。總之,過去兩次大的科學革命都源於物理學。當前世界科學研究前沿,仍然處於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範式統治下。
  • 探因索源——「英國工業革命」教學中應重視的問題(下)
    啟蒙運動基本構建了資產階級的獨立思想文化體系,形成了一種時代精神,這些思想文化領域中的變革無疑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變革的強大思想觀念力量。在上述歷次思想解放運動中,英國雖不屬於運動中心,但它所受的影響決不消極被動,無足輕重的。不難理解,一個充滿愚昧迷信、保守僵化的國家和民族絕不可能率先發生像工業革命那樣的歷史巨變。
  • 面試試講| 高中歷史試講—《第二次工業革命》
    好,第六排這位靠窗的男同學,你來回答,嗯,非常棒,請坐,這位同學,,他已經把第二次工業革命到來的背景及標誌都回答了出來,分別是背景資本主義國家不斷的探索,以及社會生活的不斷改變,標誌是愛迪生電燈長明兩天。非常棒,這位同學。  那同學們接下來大家用十分鐘的時間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對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對我們社會生活以及世界上各個國家帶來哪些改變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