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每個國家的未來,我國現在義務教育發展得不錯,某些地區已經把九年義務教育延伸到了十二年了。英國作為一個發達國家,其教育的發展過程值得我們學習。
英國教育體系在19世界到20世紀期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維多利亞女王的大力支持下,英國教育部門和制度發生了許多變化,而且其中大多數都是由議會制定的立法支持的。在快速工業化的國家中,英國的經濟實力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這推動了普及大眾教育的需要。然而,當時英國社會的一部分人(特別是富人)擔心如果貧困家庭的孩子能夠接受教育,他們就會失去勞動的人。
1、在維多利亞時代的學校教育中發生了什麼?
在19世紀,入學不是強制性的,特別是對於來自貧困家庭的女孩。父母一般會讓她們去農場工作,籌集資金來支付家庭開支。而富裕家庭的孩子經常會有私人導師上門教學。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在1839年,教育系統逐漸發生變化。政府開始推行普及教育的政策。但是,居住在城市周圍的父母認為教育費用昂貴,因此不願意讓孩子上學。入學率低的另一個原因是孩子們在工廠和農場工作所賺的錢是支持家庭開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如何通過引入破爛的學校來改變這種情況?
為了讓更多的孩子能夠去學校接受教育,政府在1840年代開始擴充學校的數量,但是由於經費的不足,學校一般都破爛不堪,而且學校的職員大部分是志願者,並不固定留在學校。只是這種學校幾乎不收費,所以貧窮家庭都願意送孩子來上學。
這些學校主要照顧貧窮家庭的兒童以及孤兒。這些面臨各種不幸情況的兒童能免費得到包括衣服、食物,還有知識。除了教授文理知識,為了適應工業化,學校還會培訓包括製鞋技術等技能。
1846年,政府通過籌資促進教師培訓法案,破爛不堪的學校開始得到資金去進行設施建設。從此這類學校成為了歷史。據估計在1844年至1846年間,約有30萬名兒童通過殘舊的學校獲得受教育的機會,學習知識。
2、1870年教育法
隨著教育需求不斷增長,1870年教育部門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財政支持的資金超過80萬英鎊,然而,在資金支持方面出現了問題,因為有很大一部分的學校是教會開設的。政府直接把錢給到學校,等於間接給了教會。根據英國的宗教法案,資助與某些宗教團體有關的學校或由一些教會管理的學校將被視為補貼這些組織。從法律意義上違法了。這意味著議會必須起草並通過一項法案來強制執行。
最後,自由黨的法律顧問威廉福斯特起草了1870年的教育法案,並於1870年2月17日引入議會。該法案的執行及其隨後在教育部門的應用使得上學兒童的年齡放寬到10歲。因此,英格蘭和威爾斯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兒童免費上學的國家。到1891年, 「小學教育法」被議會全票通過,自此成為義務教育有了全方面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