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選擇,也需要父母的智慧,跟著腦科學家洪蘭開啟50個思考

2020-08-29 羊媽媽看閱讀

曾經被一個TED演講所吸引,演講者對著兩張紅紅綠綠的大腦結構對比圖說:問路問女生就對了。因為女生大腦裡處理顏色和地標的結構比男生大,女生指路的時候說,你往前走,看到sevel-eleven往右轉,看到麥當勞往左轉,在你的右手邊,那個白色的教堂後面那個紅色的房子就是你要找的。而男生大腦裡處理距離和方位的結構比較大,男生指路的時候會說,中正路走五公裡轉東。這時,臺下爆發一陣陣秒懂的笑聲和掌聲。

這位讓科學演講妙趣橫生的演講人就是來自臺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的所長洪蘭教授。我被她的演講所吸引,想要知道她更多的觀點,於是了解到,洪蘭老師不僅是一位科學家,還是臺灣地區知名的教育家,她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在臺灣盛行二十多年。她還是一名作家,著作譯作頗豐,尤其家教類圖書常常登上暢銷榜。尹建莉說,在臺灣地區,走進任何一家書店,洪蘭教授的教育圖書總在醒目的地方陳列。

《學會思考》是洪蘭老師近兩年出的新書,保持了她一貫專業又平實的寫作風格,用一個個教育小故事點亮大腦,在教育日常、生活日常方面該思考些什麼,才能懂得該走什麼樣的路,做什麼樣的選擇。遇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才能更好地把握方向。下面這三個是我非常喜歡的小故事。

01 思考生存:一身養一口

我出去(留學)時才二十二歲,在那以前不曾離開家。要上飛機前,不免膽怯,父親叫我不要怕,一身養一口,只要肯做就餓不死。他說同安人漂洋過海到南洋打天下憑得就是苦幹,肯做就餓不死,餓不死還怕什麼呢?我牢記父親說過的話,開始去闖我的天下。

洪蘭老師說過,她去美國留學時,為了拿到免學費的獎學金,必須幫人帶小孩,用每周工作二十個小時換來吃住的權利。報酬是極其低廉的,但是職業無貴賤,憑藉正當的勞動賺取回報,減輕父母的負擔,是值得驕傲的事。

二十二歲恰好大學畢業,如果這時候開始就業,那麼就應該考慮賺錢的事;如果沒有就業而是選擇了繼續求學,無論到二十幾歲,只要家庭情況允許,父母還是會選擇給他提供所有學費,保證孩子專心讀書。這是中國大多數父母的想法,將賺錢的工作和不賺錢的學習分割成了獨立的兩個階段。

這樣做也沒什麼錯,只是要及早告訴孩子:一身養一口。父母親給的終究有限,你的生活將來還是要你自己承擔。若是你暫時未能過上你理想中的生活,解決的唯一辦法就是不怕苦,拼命幹。

現在經常會聽說有些孩子大學畢業後不去找工作,寧願窩在家裡啃老。這些人在做學生的時候怕是沒有嘗到生活之苦,衣食無憂,所以學得不夠努力。又以為工作單位也應該像學校和父母一樣對待自己,稍微辛苦一點或者受了些批評就想著換地方,換來換去也碰不到自己滿意的。他們恐怕沒有領悟過這個簡單的道理。

02 思考態度:別讓孩子做「不可燃人」

《天下雜誌》曾有一篇發人深省的報導:金融海嘯後,臺灣地區失業人口出現結構性轉變。一方面大量高學歷者失業,另一方面企業找不到人才,出現了人才供需失調的現象。企業需要的是「自燃人」——不需藉助外力,自己就可燃燒的人;而大部分員工是「不可燃人」,靠近火也不會燃燒,頂多是「可燃人」靠近火才會燃燒。

人們對待工作或學習的態度差異很大。有些人,不需要別人提醒,始終保持一種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心態,不僅要求好,還總是要求更好,願意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這樣的人我們形容他有「上進心」,也就是洪蘭老師說的「自燃人」。這樣的人有奮鬥目標,願意突破自己不斷去學習,也願意承擔相應的代價。

我們希望孩子做「自燃人」,在學習上有熱情,不需要父母耳提面命就能自覺完成,甚至會悄悄地多想一層、多做一步。實際上,很多孩子對於學習只求完成任務,做不到細細品味、牢牢掌握,更不用說主動思考差異化了。

造成這樣情況,考試的標準化答案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作家葉開曾經抨擊語文考試出題答案的唯一性。他的女兒課後作業題是「三國時期最足智多謀的人是誰?」女兒寫的是「孔明」被老師判錯,標準答案是「諸葛亮」。葉開說,現在教師在課堂上往往扮演著絕對權威的形象:我灌輸給你的,便是唯一「正確」的。正是存在著標準答案,孩子的學會了尋找最短路徑,只要認定了一個標準答案,其餘的不予考慮;只要老師教過一種方法,便不用再多想別的方法;甚至於只要老師講過的題,記住答案下次再用好了。

習慣了這種學習方式的孩子長大以後,怎麼可能指望他積極主動、承擔責任?這樣看來,凡事有自己的主見,拒絕按照標準模式形式的孩子,雖然讓人頭疼,卻掌握了一種可貴的品質。

03 思考工作:成功的三個原則

任何工作都有可取的地方,就算是搬沙包,也鍛鍊了筋骨,主要看你是否能從工作中學到有用的經驗。這個經驗不必是馬上用得到的。賈伯斯去上藝術字體時,並不知道有一天會用在蘋果電腦上,重點是要學到東西。

不論打工或就業,都得遵循一個工作的原則,就是查理·芒格說的:一、不兜售你自己不會買的東西;二、不為你不敬佩的人工作;三、只跟你喜歡的人共事。

這三點是查理·芒格給年輕人的工作建議。他本人長期是股神巴菲特的幕後顧問,這三點全部都滿足,毫無疑問他是成功的。但他也承認,要同時滿足這三點是非常難的。

第一個原則講的是個人誠信,或者說職業道德。股票經紀人不應該推薦自己都不看好的股票給客戶,寫作者寫下的必須是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歌手在現場表演的時候不能用假唱糊弄觀眾。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在面臨利益誘惑的時候能否堅持底線,的確考驗一個人對信念的堅持程度。

第二個和第三個原則看起來像是幾乎不可能。進入一家單位,圖的是到手的薪水和工作的前景,怎麼能保證領導就是我敬佩的,同事就是我喜歡的?現在就有很多專家專門教年輕人如何應對職場紛爭,如何與領導和同事相處。

我倒覺得,換個角度想,這兩個原則其實有兩層意思:

一是我們要長期處於一個工作環境中,就要學會找出別人的優點。領導之所以成為領導,必然在某方面有過人之處,只是你暫時還沒有看到。找出領導的長處,學習他的成功之道,是你工作的另一層意義。

二是如果實在找不出領導和周圍同事比你強的地方,那就趁早換地方吧,不要被目前的薪水困住,讓你失去了變得更好的機會。芒格年輕的時候還做過律師,當他覺得上級不夠好的時候,就主動尋找機會調離了那個崗位。

這樣看來,查理芒格所說的三個工作原則,只要我們盡力去做了,就是朝著成功的方向在努力。

思考也是,先要有了方向,才能做正確的努力。

《學會思考》是洪蘭教授所著家教類圖書中的代表作,用50多個小故事分享了她在父母的態度、人格的培養、習慣的養成、閱讀的技巧等多個方面的教育理念和心得體會,每一個小故事都能引發思考。與其說是教導孩子學會獨立思考,不如說是給家長提供思考的方向,想明白在孩子的成長階段應該怎樣陪伴。這本書,推薦你有空時讀一讀。

相關焦點

  • 腦科學家洪蘭:激活孩子大腦,這3點就夠了
    作為腦科學領域的專家,洪蘭說:「激活大腦最好的方式,就是運動、閱讀和遊戲」。如果家長能懂一些腦科學知識,在養娃的路上將會少花很多冤枉錢,也更加輕鬆。作為一個腦科學家,洪蘭把實驗室研究出的科研成果,用淺顯的語言告訴父母。「人生好比馬拉松,起跑早晚都可能贏。」
  • 腦科學家洪蘭: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3個方法,在家也能輕鬆完成
    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專家是如何看待孩子腦部發育的。人類的大腦給我們的感覺是非常神秘的,但是當我看過洪蘭教授的TED演講,對人類的大腦有了簡單的了解。洪蘭教授,她是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博士,同時她也是腦科學專家,而且她還是神經科研究所的所長,所以,對腦部研究以及教育領域她都有著較高的知名度。
  • 著名腦科學家洪蘭: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除了閱讀還有這2種方法
    想讓孩子更聰明,是幾乎所有家長育兒的追求。孩子出生不久後就一直行走在大腦發育的路上,家長就像是孩子的引路人,家長選擇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大腦發育的結果。如何更科學地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成為家長們共同思考的話題。
  • 洪蘭談育兒腦心理:孩子情商高不高,就看大腦這個部位好不好
    臺灣著名教育家,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腦科學家。臺灣第一位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臺灣教育部終身學習推展委員會委員。洪蘭撰寫教育類雜誌專欄二十年,其教育理念與方法紅遍寶島二十年,每年進行數十場公益講座,足跡踏遍寶島各地,出版著作一直為臺灣最暢銷家教書。
  • 著名腦科學家洪蘭:鍛鍊大腦的最佳方式有3種,在家也能輕鬆完成
    對於洪蘭很多家長可能不知道,因為她畢竟不是育兒領域的專家,而是國際著名的腦科學家,當然除了是一名腦科學家之外,她還是加州大學的實驗心理學博士,同時他還是臺灣第一位被中央大學成人的認知神經科研究所所長,通過這些我們可以知道,她在腦部研究以及教育領域都有著高的知名度。
  • 著名腦科學家洪蘭:鍛鍊大腦的最佳方式有3種,在家也能輕鬆完成
    對於洪蘭很多家長可能不知道,因為她畢竟不是育兒領域的專家,而是國際著名的腦科學家,當然除了是一名腦科學家之外,她還是加州大學的實驗心理學博士,同時他還是臺灣第一位被中央大學成人的認知神經科研究所所長,通過這些我們可以知道,她在腦部研究以及教育領域都有著高的知名度。
  • 孩子大腦不夠靈活?科學家洪蘭:這幾個方法,輕鬆激活大腦
    臺灣著名教育家洪蘭,也是加州大學著名的腦科學家與實驗心理學博士。她曾經在網際網路上發表過一篇引人注目的Ted演講,至今仍令人難忘。她經常在網上發表一些關於兒童大腦發育的育兒文章,深受家長喜愛。大腦是人體的「最高統帥」。大腦的控制著人類的語言、行為、感覺、判斷和思維。嬰兒出生後大腦會迅速發育。
  • 著名腦科學家洪蘭:激活孩子大腦,除了閱讀還有這2種方式
    著名的教育家洪蘭不僅是實驗心理學博士,還是一名腦科學家。一次在TED演講中,用幽默生動的方式,給我們科普了孩子大腦發育的重要性,教育家洪蘭指出要想激活孩子的大腦發育,離不開3種方式。所以,家長的大聲訓斥,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同樣,打孩子也會引起阻礙大腦發育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誤生氣時,都不會管理自己的脾氣,大部分家長都會選擇打孩子解決問題,但是要知道打孩子也會對孩子的大腦產生損害。
  • 腦科學家:最能鍛鍊孩子大腦的「一件事」,常被很多父母忽視
    文|凝媽我們都想要一個聰明的寶寶,會想辦法促進大腦發育,給孩子吃健腦的食物,讓孩子多讀書,給孩子報各種早教班,讓孩子多運動,但是卻忽視了一件重要的事。直到看到腦科學家的研究,才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洪蘭是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腦科學家,她曾說:在神經學上,智慧的定義一是取決於神經連接的密度,這是基因決定的,另一是神經連接的密度,則是後天經驗決定的;父母無法控制基因,但後天的部分卻可以著力,而遊戲就是促進孩子大腦發育最好的方法。
  • 著名腦科學家洪蘭:激活孩子大腦,有3種方式,在家也可完成
    說道洪蘭想必大家都十分陌生,她可是加州大學的實驗心理學博士,同時也是我國臺灣省著名的教育、腦科學家,最關鍵的她還是臺灣第一位被中央大學承認的認知神經科研究所所長。
  • 著名腦科學家洪蘭:激活兒童大腦有兩種方法,都很簡單
    洪蘭是誰?她是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中國臺灣省著名教育家、腦科學家。她也是臺灣首位被任命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的人。在人腦研究領域,這位教授是絕對權威的。這位教授曾經說過:大腦在青春期就已經成形不能更改的觀點是錯誤的。
  • 腦科學家洪蘭:6歲以前遊戲培養創造力,戶外和親子遊戲好過電子
    洪蘭教授的演講中處處可見這樣的觀點。洪蘭是臺灣地區非常有名的腦科學家,曾在美國加州大學擔任心理學教授。在《給父母的科學養育課》這本書裡,她直言,6歲以前的孩子,培養創造力的最佳方式,就是遊戲。6歲以前,跟孩子好好做遊戲,比孩子去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收益要大得多。
  • 著名腦科學家洪蘭:激活孩子大腦,有3種方式,在家也可完成
    說道洪蘭想必大家都十分陌生,她可是加州大學的實驗心理學博士,同時也是我國臺灣省著名的教育、腦科學家,最關鍵的她還是臺灣第一位被中央大學承認的認知神經科研究所所長。,一些特定的大腦區域,對血氧的需求將會大幅增加,就拿上面所舉的例子來說,當這個大腦「部門」進行高速運轉時,需要足夠的血氧來維持,若是血氧供給不足,那麼這個「部門」將無法繼續運轉,從而導致孩子天天學也學不會。
  • 臺灣腦科學和心理學家洪蘭: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運動...
    0-6歲培養孩子習慣;6-12歲,培養孩子價值觀;孩子上初中,不要看孩子隱私;孩子上高中,記得做決定時同孩子商量;孩子上大學,走入社會,就應該像風箏一樣放飛他。1  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作為一名教育家,洪蘭也曾是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腦科學家,曾任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 洪蘭教授:腦科學揭示的5個教育秘密,你都知道了嗎?
    洪蘭:中國臺灣地區著名教育專家,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腦科學家。中國臺灣地區第一位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1.後天教育可以改變大腦父母不能打孩子,特別是打孩子的頭部。於是,給孩子買很多很昂貴的玩具。洪蘭通過研究兒童的大腦發展發現:孩子成長,最需要的不是玩具,而是玩伴。「只要是正常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有玩伴比什麼都好。如果家長能做孩子的玩伴,勝過給孩子買數不清的高級玩具。」
  • 洪蘭談育兒腦心理:不要小看親子共玩!親子關係疏離,這4招拉近距離
    臺灣著名教育家,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腦科學家。臺灣第一位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臺灣教育部終身學習推展委員會委員。洪蘭撰寫教育類雜誌專欄二十年,其教育理念與方法紅遍寶島二十年,每年進行數十場公益講座,足跡踏遍寶島各地,出版著作一直為臺灣最暢銷家教書。
  • 著名腦科學家洪蘭教授揭秘: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
    著名的腦科專家洪蘭教授及其團隊發現,激活我們孩子的的大腦並不難,只需要三個方法。不是別人家的孩子有什麼變聰明的秘訣,是我們的父母自己沒有掌握這三種科學激活孩子大腦的方法。首先父母要知道:人的大腦究竟有多少能量呢?
  • 著名教育學家洪蘭:激活孩子的大腦發育,有3種方式,都非常簡單
    洪蘭是著名的教育學專家,是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的博士,腦科學家,曾經擔任過加州大學的研究教授。在美國,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雜技拋球的實驗,分別掃描了學習拋球前,學習拋球的三天後和學習拋球的三個月的大腦神經圖。通過研究結果發現,人的大腦能隨著外界的環境因素改變而改變裡面的神經配置。
  • 孩子頭大就聰明?腦科學家:錯!想要娃聰明,用這3招激活大腦
    著名的腦科學家、心理學教授洪蘭說,在統計學上,腦袋大小和聰明的關係係數只有0.34,只有12%的IQ可以歸因到腦體積的大小。 舉個例子,我們普通人的腦重大約在1400g,愛因斯坦的腦重才1230g,大文豪屠格涅夫腦重為2012g。
  • 著名教育家洪蘭:激活孩子大腦發育,除了閱讀還有這2種方法
    洪蘭教授是國際著名的腦科學家洪蘭作為知名的腦科學家,她將實驗室研究出的科研成果,用簡單的語言告訴父母。「人生好比馬拉松,起跑早晚都可能贏。」讓孩子堅持運動可以提高認知能力、學習能力、增強孩子團隊意識,更是激活孩子大腦最佳的方法。值得慶幸的是,現在學校在這方面做的不錯,增加了體育運動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