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被退學的啟示:自理能力是孩子的人生必修課

2020-12-13 寶寶知道

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兩歲就認識1000多個漢字,4歲掌握初中文化, 8歲上縣屬重點中學,13歲以高分考上重點大學,17歲考上中國科學院的碩博連讀。19歲時,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識結構不適應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學。這個早年備受世人追捧的天才如今變成了被「剖析」的對象。短短幾年,他經歷了從「神童」到「泯然眾人矣」的人生歷程,演繹了一幕現代版的《傷仲永》。

「神童」魏永康

對於魏永康的新聞,讓人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段描述:除了學習,曾學梅(母親)不讓魏永康插手家裡任何事情,每天早晨連牙膏都要擠好。給兒子洗衣服、端飯、洗澡、洗臉,甚至為了讓兒子在吃飯的時候不耽誤看書,直到讀高中曾學梅還親自給他餵飯。「只有專心讀書,將來才會有出息,」曾學梅說。

曾學梅只是「大包大攬」型媽媽的極端例子,但確實有很多媽媽認為,只要孩子能好好學習,所有的事情媽媽都可以包辦。

小樹接觸過一位幼兒園老師,她講過一件事情:小班有個很聰明的男孩叫豆豆,會鋼琴,會算數,會英語,但是入園一個月了卻從來不跟小朋友打招呼,做遊戲;吃飯的時候一直不肯上桌,都是老師一點一點地喂,自己從來不拿勺子。豆豆媽媽是一個全職媽媽,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在生活上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在教育上,她也很下工夫,給孩子講故事、讀兒歌,教孩子背古詩,孩子比同齡人「聰明」很多……但是由於長期在母親的過度呵護下成長,豆豆不懂如何與其他小朋友相處,也完全不能自理,所以開始入園的一星期裡,豆豆媽媽要全程陪護。

豆豆媽媽式的家長很多,她們認為:學前幾年是孩子成長非常重要的階段,必須打好基礎,讓孩子領先一步,所以想盡辦法發展孩子的智力。在習慣養成方面,穿衣、吃飯、和其他小朋友做遊戲,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孩子長大後自然就會做了,所以還是應該抓緊時間,著重開發孩子的智力潛能。這種只重智力開發,輕視習慣養成的家庭教育必然會導致孩子自理能力、交往能力欠缺,造成孩子適應能力差的後果。

孩子的自理能力不是水到渠成的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家長可以從小事著手,在點滴中讓孩子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從做家務開始,形成自理意識。家長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先從訓練孩子學做家務。如讓孩子自己收拾碗筷,洗襪子,疊衣服,買東西等。在孩子做好後,父母一定要及時誇獎孩子「你真棒」「你真的長大了」「你能做的很好」「你學會了做家務」等等,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幹好一些事情,為自己會幹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興。或者在給孩子讀書講故事時,幫助幼兒充分理解作品內涵,通過作品中角色的行為,使幼兒受到感染、教育。

鼓勵為主,形成自信。由於孩子年齡小,認識水平不高,考慮問題不周全,力氣小,在做事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失誤。家長不應因此指責孩子,更不能懲罰孩子,而應首先鼓勵孩子做得對的地方。對於孩子有失誤的地方,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到問題所在,以提高操作的技能和水平。這樣的教育方法,不僅可以鍛鍊孩子和自理能力,而且極大地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對促進孩子身心發展將產生積極作用。

寓教於樂教技巧。根據孩子年齡特點,我們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編成兒歌、歌曲以及設計成饒有趣味的情節等,讓孩子在遊戲、娛樂中學習本領。如在教幼兒學習如何繫鞋帶時,我們可以結合歌曲《繫鞋帶》來進行:兩個好朋友,見面握握手,鑽進大洞口,用力拉耳朵,變成蝴蝶走。讓幼兒在歌曲的愉悅裡,輕鬆自主地學習繫鞋帶的方法。

循序漸進,不斷強化。獲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後,要注意提高孩子做事情的速度、質量等。並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不斷增加任務的種類和難度。比如孩子上小班的時候只需要把鞋子正反穿對就可以了,上了中班之後還要教會孩子如何繫鞋帶。並且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要有時不管,有時又開始幫忙,應該自始至終都讓孩子自己去做,不斷的鞏固訓練,讓孩子認識到不僅是因為父母要求才要這樣做,而是真正形成一種生活習慣。

早期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絕不是培養「神童」。教育,不是簡單的智力開發,還包括培養品德、塑造人格、養成習慣、認識社會、建立關係等等。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和技術,而是學會做人做事。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神童魏永康因生活不能自理被退學!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必要
    那個13歲考上重點大學——湘潭大學,成為湖南年齡最小的本科生,17歲考上中科院碩博連讀研究生的神童。可是在他的20歲時,卻被中科院退學了。想必你和我一樣,對這個反轉感到驚訝,但是如果你了解他後,你會發現他的確應該退學。因為,他只會學習。在他的母親眼中,他的任務只有讀書,打掃房間、整理衣物都不用管,全由他的母親一手操辦。直到高中,魏永康還是母親餵飯,大學還需要母親進宿舍陪讀。
  • 昔日那個沒有自理能力的神童,研究生未畢業被退學,現況如何?
    有些人剛開始表現平平後來卻大有成就,而有些人從小天資聰穎,以「神童」著稱,最後卻淹沒在平庸的人生洪流中。比如《傷仲永》中方仲永。本文的主人公也是類似方仲永一類的人。他叫魏永康,從小在縣裡就是「神童」,可是在大學裡因為生活不能自理,研究生沒畢業就讓學校勸退了。開掛的人生魏永康20世紀80年代初出生於一個小縣城,典型的80後。
  • 17歲進入中科院的神童,因生活不能自理退學,愛情讓他的人生逆襲
    最讓我們熟悉的一個應該就是一個叫做魏永康的神童了。神童魏永康魏永康出生於一個貧困家庭,父親臥病在床,母親只是一個普通的百貨工人。母親從小就對魏永康的教育非常看重,她將魏永康成了家裡唯一的希望。所以,在莫永康還沒有學會說話的時候,母親就天天教他識字、背誦古詩。
  • 神童退學啟示錄 莫讓孩子成現代版「傷仲永」
    珠海「小神童」馮邵一的一封「退學申請書」在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引發了社會各界對當前教育的關注和熱議。再讓我們看看其他神童: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兩歲就認識1000多個漢字,4歲掌握初中文化, 8歲上縣屬重點中學,13歲以高分考上重點大學,17歲考上中國科學院的碩博連讀。19歲時,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識結構不適應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學。
  • 曾經的「神童」!17歲考上中科院碩博連讀後被退學!今如何了?
    不僅如此對於當下中國的家長們來說,對於自己孩子的教育也非常上心!而「神童」一直都是父母們羨慕的對象!也經常以這些「神童」為榜樣,來教導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學習!因為父母們也深知「知識改變命運」這個道理!在進入中科院三年後,魏永康卻意外的被中科院退學了?原來魏永康的母親曾學梅在小時候就非常重視他的學習,教導他只要好好學習就可以了,別的都不用去想!就這樣扭曲的教育方式,讓魏永康連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與他人交流的能力都不具備!但自認為已經長大的魏永康,堅持不要母親陪讀!離開了母親的魏永康,大家也可想而知!
  • 14歲上大學「神童」王思涵:多門掛科被退學
    他從9歲開始跳級,小學只念了3年,中學只念了4年,14歲就上了大學,被譽為神童。但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極差,進入大學之後,因為比班上的同學小四五歲,讓他跟班上同學的交往都成了問題。大四那年,因為多門功課不及格,他被學校責令退學。在媒體的追蹤下,相關部門又「網開一面」,讓他重新回到大學校園。他就是當年備受關注的神童王思涵。
  •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怎麼辦?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理能力?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怎麼辦?開學第一天,寧波一小學為學生們準備了豐盛的午餐。其中,每個學生的餐盤裡都盛有三隻肥美的大蝦。然而,很多孩子看到蝦竟「無動於衷」——原來,有半數孩子不會剝蝦。只能在臉上寫滿「明明很想吃」表情,卻不知該從何處下手,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理能力?
  • 那個13歲上大學,20歲因無法自理被退學的男孩,現在怎麼樣了
    談起各路「神童」,家長們心情總是矛盾的,一邊期盼著自己的孩子能有那樣的本領,哪怕稱不上神童也能成為別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但同時「傷仲永」的詛咒,仿佛也縈繞在所有「神童」的身上,大多數神童在成年之後往往泯然於眾人,神童隕落仿佛成了一種定律,而
  • "神童縣長"疑因掛科被退學 網友:高校教育也要反思
    湘潭大學官方網站首頁上難覓相關退學處理信息湘潭縣副縣長徐韜被網民指為「神童副縣長」  東方網記者魯琳4月5日報導:5年提拔9次,工作10個月就提拔為副科級幹部,1年半就從正科級變成副處,湖南郴州參加公選卻在湘潭被錄用,期間還是高校全日制研究生
  • 「湖南神童」魏永康:曾17歲進中科院碩博連讀,無自理能力被勸退
    家長們總是希望,自家孩子可以非常優秀,成為一名神童。可以過目不忘,學什麼東西都特別快。但做一個神童,真的是一件好事嗎?實際上,神童雖然被我們很多人羨慕,但其背後,往往也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心酸。今天我們要來談的這位神童,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
  • 在職讀研多門必修課「掛科」27歲副縣長被退學
    在職讀研屢掛科27歲副縣長被退學  青島日報  據新華社長沙4月4日電(「新華視點」記者袁汝婷 劉良恆)一邊工作一邊全日制讀研,知情人士對「新華視點」記者最新證實,因為必修課出現多門「掛科」,湘潭大學已決定對
  • 13歲上大學,17歲考進中科院的神童,卻因「無自理能力」而遭勸退
    從古至今,中國一直不缺「神童」,但真正能被人們一直稱為身體並不多。要知道大部分的神童在長大後,都面臨著傷仲永式的結局,就比如咱們今天要說的這個神童,魏永康。「神童」17歲碩博連讀,卻因無自理能力遭中科院勸退相信應該還有人對他留有印象吧,魏永康在1歲的時候,學會寫字;2歲時掌握了一千多個漢字;4歲便學完初中的課程;8歲進入重點中學學習;13歲的他就考入了湘潭大學的物理系;17歲憑藉中分第二的成績考進中科院的高能物理所,成為一名碩博連讀的研究生,可以說是前程似錦了。
  • 「神童」17歲碩博連讀,卻因無自理能力被勸退,如今怎麼樣了?
    雖然說每個孩子在出生時的起點是相同的,但是也確實存在著一些神童,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學完別人要學十幾年的東西。這樣的孩子在大人眼中前途是無量的,但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神童」17歲碩博連讀,卻因無自理能力遭中科院勸退這個孩子叫做魏永康,是被大家公認的神童。
  • 17歲考上中科院碩博連讀,慘被退學:獨立能力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魏永康被退學原因]1、生活自理能力會因無人叫起床上課遲到,無人教穿衣大冬天裡穿短袖,因為看書而忘記參加考試和撰寫畢業論文,生活自理能力幾乎為0。沒有獨立能力,神童也變路人,甚至還不及普通人。這樣不僅能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還能促進孩子腦部抽象思維區域的發育,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計算能力。
  • "傷仲永":中國第一神童為何拋妻棄子,出家為僧?
    他能背下圓周率小數點後的200位,可以準確說出世界上每個國家的首都,背出澳大利亞和美國任一總理或總統的名字和上任年份。 年僅8歲的他被專家鑑定為是1%的高智商人群,毫無壓力碾壓剩下的99%的人。新聞裡也提到了他成為了門薩俱樂部的會員,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門薩俱樂部是做什麼的。
  • 「神童」魏永康:13歲上大學,卻被中科院勸退,現在過得如何?
    步入正軌魏永康退學回家後,母親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帶著兒子「再次成長」。經過反思,曾雪琴開始教魏永康做家務,洗衣服、買菜、為客人倒茶等,生活基本能夠自理,甚至還會照顧他癱瘓在床的父親,幾乎每天為他端茶倒水。
  • 天冷了不知道要多穿點衣服,中科院20歲的碩博連讀生,被要求退學
    這樣的人生,在其他人的眼裡完全就是開掛的人生,妥妥的「神童」啊。但是,就是這樣一位神童,卻在自己20歲的時候被中科院勒令退學。這位「神童」就是魏永康。那麼,他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使得他被中科院勒令退學呢?普通家庭中的「神童」魏永康,1983年出生於湖南省的華容縣。
  • 天冷了不知道要多穿點衣服,中科院20歲的碩博連讀生,被要求退學
    這樣的人生,在其他人的眼裡完全就是開掛的人生,妥妥的「神童」啊。但是,就是這樣一位神童,卻在自己20歲的時候被中科院勒令退學。這位「神童」就是魏永康。那麼,他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使得他被中科院勒令退學呢?
  • 舞蹈奇才淪為"巨嬰",年入百萬無人敢嫁,除了跳舞毫無自理能力
    但每年還是會有很多學霸神童在入校後無法融入集體,因為沒有生活自理能力而被退學。不知道大家對十幾年前,一個13歲就以602分的成績考入湘潭大學的神童魏永康還有多少記憶。魏永康當年的13歲上大學,17歲又再創佳績考進了中科院碩博連讀研究生,起點頗高。
  • 「神童」的毀滅與重生:曾因生活不自理被中科院勸退,如今很顧家
    當然,神童一定存在的,真正意義上的神童,除了帶點迷幻色彩外,大部分的事跡,其實可以理解。比如曾經的天才少年魏永康!神童魏永康兩三個月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讀書識字,儘管年紀小啥也不知道,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