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魏永康嗎?那個13歲考上重點大學——湘潭大學,成為湖南年齡最小的本科生,17歲考上中科院碩博連讀研究生的神童。可是在他的20歲時,卻被中科院退學了。想必你和我一樣,對這個反轉感到驚訝,但是如果你了解他後,你會發現他的確應該退學。因為,他只會學習。
在他的母親眼中,他的任務只有讀書,打掃房間、整理衣物都不用管,全由他的母親一手操辦。直到高中,魏永康還是母親餵飯,大學還需要母親進宿舍陪讀。毫無自理能力的他甚至還曾冬天穿著單衣拖鞋到天安門閒逛。
然而,中科院的獨立研究模式依舊令他難以適應。被退學後,他幾乎崩潰,母親也後悔不及。可是,這又怪誰呢?
我們這一代家長因為自己小時候吃過許多生活的苦,有了孩子後就不忍心讓他們像當初的自己一樣。可孩子不能在父母身邊待一輩子,最終他們還是要融入社會的潮流中,而我們的「心疼」,無異於剪掉孩子們高飛的翅膀。
小升初、中考、高考,這些都是孩子一生的重要節點,懂得時間管理的孩子無形中就贏得了更多的學習時間。許多家長羨慕別人家的學霸孩子,但是真正的學霸不僅僅是靠出眾的學習能力,更是需要良好的自控能力、管理時間的能力。而這些,都是需要父母從小開始培養的。
真正的愛孩子,是給他獨立的人格和力量,讓他能夠接管自己的生活,而管理生活的最基本,就是掌控自己的時間。
許多家長可能懷疑說,孩子這麼小,做到自我管理根本不可能。對此,我並不認同。
孩子小並不意味著他們無法做到自我管理,恰恰相反的是,越早進行自我管理的訓練,把控自己人生的意識便會越牢固,海清的兒子朱泓燁就是最好的例子。
有一次,海清在社交網站上分享兒子的生活碎片:5點就要起來趕地鐵,晚上只睡了6個小時。她想讓兒子睡一會兒,但兒子堅決不睡覺,非要寫作業。還有一次她想要和兒子一起玩耍,沒想到兒子拒絕了她的邀請,原因是老師布置的作業還沒完成,要寫好才能去玩。
但海清兒子並不是死讀書的小孩,除了學習之外,他還積極參加辯論賽、遊泳賽,參加洛杉磯遊泳大賽甚至還獲得了三塊金牌;學習繪畫,油畫、國畫都不在話下;會拉大提琴,還寫得一手好字……這個孩子,可謂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許多人都羨慕海清有這樣一個兒子,其實,朱泓燁在小小年紀能夠有此作為,其關鍵就在於他高度自律性,他將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從沒有浪費時間的跡象。
很多人羨慕海清有個「神仙兒子」,卻忘記了海清帶給兒子的積極作用。海清本身就是一位「神仙媽媽」,她足夠尊重孩子心願,在孩子安靜學習的時刻也會默默在旁邊看劇本。她說自己沒有耗費心力孩子自己長成了這個樣子,但我相信,沒有家長的陪伴和言行舉止的影響,孩子也不會如此優秀。
但海清這種明星家庭畢竟是極少數,作為大多數的普通家庭,我們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養成自我管理這個好習慣呢?
我們要明白一個概念,到底什麼是自我管理?字面意思就是「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約束自己」。自我管理其中一個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時間管理,即「自己管理自己的時間」,對於孩子來說,計劃表無疑是提高孩子自我管理意識的最好工具。
首先,這個周計劃表尺寸適中,既能夠滿足目標填寫的需要,也不會佔用太大的空間,並且作為文具用品的大品牌,它設計簡約大方,留有許多空白,方便孩子進行個性化裝飾,比如畫畫、貼紙、自製漫畫、相片等等,讓孩子自主打造專屬計劃表,從外觀上贏得孩子的認同,這樣孩子會更容易堅持到底。
其次,因為是周計劃表,它能夠反映孩子一周之內的時間管理內容,方便父母對其進行調整與總結。與其他紙質的周計劃表不同的是,得力的這個周計劃表是可以循環使用的,並且採用軟磁合一的材質,更利於孩子養成時間管理這個好習慣。
最後,各位家長在和孩子使用這個周計劃表時,要注意設定完成任務的時間,以及對應的任務量,切莫貪長貪多,要做到勞逸結合。根據」番茄工作法「,每35分鐘應該設置休息時間。在任務量上,要做到豐富但不繁雜,比如讀書和運動要搭配。在使用前期,父母可以給於孩子一定的指導,幫助孩子更好的制定計劃。
我的孩子就是如此。她現在擁有自己每天的計劃表,每天的計劃都滿滿當當,其中包括了寫作業、玩遊戲、繪畫、看電視、親子閱讀、體能訓練的時間。我的學生每次看到女兒的計劃表後都禁不住驚呼:「米米的生活比我過的還要井井有條!」每次米米都非常開心,並帶著這份積極和鼓勵融入到第二天的日程安排和完成之中。
除了時間管理,生活自理能力也是家長可以切實幫助孩子培養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一環。
生活自理能力終身受用。事實表明,懂得生活自理的娃,社會適應能力更好。美國明尼蘇達家庭教育學家馬蒂.羅斯曼曾說過,「孩子越早做家務,越早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孩子成年後社會適應能力越強,也更容易獲得成功。」
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推薦這款衣服收納筐,作為一款抽屜式衣櫥收納筐,它帶有滑動軌道,抽拉靈活,拆卸方便,並且具有高款和矮款之分,更方便孩子進行收納。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發展期,逐漸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根據兒童的正常大腦發育,3~4歲的孩子已經能夠獨立穿脫衣褲、襪子,收拾玩具,丟垃圾。5歲左右的孩子就已經能夠自己準備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按顏色將髒衣服區分開來了,所以,家長可以按照自家孩子的年齡,選擇適合孩子的培養方式進行培養。
在孩子進行自我收納個人用品的過程中,家長應該做到多交流、少嫌棄,孩子畢竟是孩子,沒有我們多年家居生活的經驗,所以難免會出現一些幼稚行為。這時,家長可以用提建議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提醒,幫助孩子更好的整理衣物,並且,在孩子收納任務完成後,家長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孩子收穫「生活管理」帶來的樂趣。
亞里斯多德曾說過:「美好的人生建立在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幫助孩子養成自我管理的好習慣,有益於孩子的一生,這才是父母應該送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不把孩子當做一個「只會玩」的孩子,而是把他們看作是一個具有思想、行動力的人來看待,給予他們相應的裝備配置和引導,相信在時間變化之中,你能看到孩子具化的可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