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魏永康因生活不能自理被退學!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必要

2020-08-27 親媽學堂

還記得魏永康嗎?那個13歲考上重點大學——湘潭大學,成為湖南年齡最小的本科生,17歲考上中科院碩博連讀研究生的神童。可是在他的20歲時,卻被中科院退學了。想必你和我一樣,對這個反轉感到驚訝,但是如果你了解他後,你會發現他的確應該退學。因為,他只會學習。

在他的母親眼中,他的任務只有讀書,打掃房間、整理衣物都不用管,全由他的母親一手操辦。直到高中,魏永康還是母親餵飯,大學還需要母親進宿舍陪讀。毫無自理能力的他甚至還曾冬天穿著單衣拖鞋到天安門閒逛。

然而,中科院的獨立研究模式依舊令他難以適應。被退學後,他幾乎崩潰,母親也後悔不及。可是,這又怪誰呢?

一、當下孩子最缺乏的能力——自我管理

我們這一代家長因為自己小時候吃過許多生活的苦,有了孩子後就不忍心讓他們像當初的自己一樣。可孩子不能在父母身邊待一輩子,最終他們還是要融入社會的潮流中,而我們的「心疼」,無異於剪掉孩子們高飛的翅膀。

小升初、中考、高考,這些都是孩子一生的重要節點,懂得時間管理的孩子無形中就贏得了更多的學習時間。許多家長羨慕別人家的學霸孩子,但是真正的學霸不僅僅是靠出眾的學習能力,更是需要良好的自控能力、管理時間的能力。而這些,都是需要父母從小開始培養的。

真正的愛孩子,是給他獨立的人格和力量,讓他能夠接管自己的生活,而管理生活的最基本,就是掌控自己的時間。

二、孩子小,並不意味著他們無法做到自我管理

許多家長可能懷疑說,孩子這麼小,做到自我管理根本不可能。對此,我並不認同。

孩子小並不意味著他們無法做到自我管理,恰恰相反的是,越早進行自我管理的訓練,把控自己人生的意識便會越牢固,海清的兒子朱泓燁就是最好的例子。

有一次,海清在社交網站上分享兒子的生活碎片:5點就要起來趕地鐵,晚上只睡了6個小時。她想讓兒子睡一會兒,但兒子堅決不睡覺,非要寫作業。還有一次她想要和兒子一起玩耍,沒想到兒子拒絕了她的邀請,原因是老師布置的作業還沒完成,要寫好才能去玩。

但海清兒子並不是死讀書的小孩,除了學習之外,他還積極參加辯論賽、遊泳賽,參加洛杉磯遊泳大賽甚至還獲得了三塊金牌;學習繪畫,油畫、國畫都不在話下;會拉大提琴,還寫得一手好字……這個孩子,可謂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許多人都羨慕海清有這樣一個兒子,其實,朱泓燁在小小年紀能夠有此作為,其關鍵就在於他高度自律性,他將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從沒有浪費時間的跡象。

很多人羨慕海清有個「神仙兒子」,卻忘記了海清帶給兒子的積極作用。海清本身就是一位「神仙媽媽」,她足夠尊重孩子心願,在孩子安靜學習的時刻也會默默在旁邊看劇本。她說自己沒有耗費心力孩子自己長成了這個樣子,但我相信,沒有家長的陪伴和言行舉止的影響,孩子也不會如此優秀。

但海清這種明星家庭畢竟是極少數,作為大多數的普通家庭,我們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養成自我管理這個好習慣呢?

三、幫助孩子養成自我管理的習慣,優秀的家長都這麼做

我們要明白一個概念,到底什麼是自我管理?字面意思就是「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約束自己」。自我管理其中一個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時間管理,即「自己管理自己的時間」,對於孩子來說,計劃表無疑是提高孩子自我管理意識的最好工具。

首先,這個周計劃表尺寸適中,既能夠滿足目標填寫的需要,也不會佔用太大的空間,並且作為文具用品的大品牌,它設計簡約大方,留有許多空白,方便孩子進行個性化裝飾,比如畫畫、貼紙、自製漫畫、相片等等,讓孩子自主打造專屬計劃表,從外觀上贏得孩子的認同,這樣孩子會更容易堅持到底。

其次,因為是周計劃表,它能夠反映孩子一周之內的時間管理內容,方便父母對其進行調整與總結。與其他紙質的周計劃表不同的是,得力的這個周計劃表是可以循環使用的,並且採用軟磁合一的材質,更利於孩子養成時間管理這個好習慣。

最後,各位家長在和孩子使用這個周計劃表時,要注意設定完成任務的時間,以及對應的任務量,切莫貪長貪多,要做到勞逸結合。根據」番茄工作法「,每35分鐘應該設置休息時間。在任務量上,要做到豐富但不繁雜,比如讀書和運動要搭配。在使用前期,父母可以給於孩子一定的指導,幫助孩子更好的制定計劃。

我的孩子就是如此。她現在擁有自己每天的計劃表,每天的計劃都滿滿當當,其中包括了寫作業、玩遊戲、繪畫、看電視、親子閱讀、體能訓練的時間。我的學生每次看到女兒的計劃表後都禁不住驚呼:「米米的生活比我過的還要井井有條!」每次米米都非常開心,並帶著這份積極和鼓勵融入到第二天的日程安排和完成之中。

除了時間管理,生活自理能力也是家長可以切實幫助孩子培養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一環。

生活自理能力終身受用。事實表明,懂得生活自理的娃,社會適應能力更好。美國明尼蘇達家庭教育學家馬蒂.羅斯曼曾說過,「孩子越早做家務,越早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孩子成年後社會適應能力越強,也更容易獲得成功。」

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推薦這款衣服收納筐,作為一款抽屜式衣櫥收納筐,它帶有滑動軌道,抽拉靈活,拆卸方便,並且具有高款和矮款之分,更方便孩子進行收納。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發展期,逐漸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根據兒童的正常大腦發育,3~4歲的孩子已經能夠獨立穿脫衣褲、襪子,收拾玩具,丟垃圾。5歲左右的孩子就已經能夠自己準備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按顏色將髒衣服區分開來了,所以,家長可以按照自家孩子的年齡,選擇適合孩子的培養方式進行培養。

在孩子進行自我收納個人用品的過程中,家長應該做到多交流、少嫌棄,孩子畢竟是孩子,沒有我們多年家居生活的經驗,所以難免會出現一些幼稚行為。這時,家長可以用提建議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提醒,幫助孩子更好的整理衣物,並且,在孩子收納任務完成後,家長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孩子收穫「生活管理」帶來的樂趣。

亞里斯多德曾說過:「美好的人生建立在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幫助孩子養成自我管理的好習慣,有益於孩子的一生,這才是父母應該送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不把孩子當做一個「只會玩」的孩子,而是把他們看作是一個具有思想、行動力的人來看待,給予他們相應的裝備配置和引導,相信在時間變化之中,你能看到孩子具化的可愛成長。

相關焦點

  • 神童被退學的啟示:自理能力是孩子的人生必修課
    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兩歲就認識1000多個漢字,4歲掌握初中文化, 8歲上縣屬重點中學,13歲以高分考上重點大學,17歲考上中國科學院的碩博連讀。19歲時,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識結構不適應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學。這個早年備受世人追捧的天才如今變成了被「剖析」的對象。
  •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怎麼辦?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理能力?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怎麼辦?開學第一天,寧波一小學為學生們準備了豐盛的午餐。其中,每個學生的餐盤裡都盛有三隻肥美的大蝦。然而,很多孩子看到蝦竟「無動於衷」——原來,有半數孩子不會剝蝦。只能在臉上寫滿「明明很想吃」表情,卻不知該從何處下手,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理能力?
  • 17歲進入中科院的神童,因生活不能自理退學,愛情讓他的人生逆襲
    天才是許多人眼裡羨慕的對象,但是,如果一個天才沒有得到正確有效的培養,那麼很有可能會發生天才隕落的事。關於類似「傷仲永」的報導,近些年來已經越來越多。最讓我們熟悉的一個應該就是一個叫做魏永康的神童了。神童魏永康魏永康出生於一個貧困家庭,父親臥病在床,母親只是一個普通的百貨工人。母親從小就對魏永康的教育非常看重,她將魏永康成了家裡唯一的希望。所以,在莫永康還沒有學會說話的時候,母親就天天教他識字、背誦古詩。
  • 昔日那個沒有自理能力的神童,研究生未畢業被退學,現況如何?
    他叫魏永康,從小在縣裡就是「神童」,可是在大學裡因為生活不能自理,研究生沒畢業就讓學校勸退了。開掛的人生魏永康20世紀80年代初出生於一個小縣城,典型的80後。在魏永康13歲的時候,考上了湘潭大學,這可是一所重點大學,多少18歲的孩子都考不上的學校,魏永康比別人少用了5年就順利進入了。在他們縣城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魏永康的,提起他的名字大家都是嘖嘖稱嘆,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讓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家長羨慕不已。
  • 「湖南神童」魏永康:曾17歲進中科院碩博連讀,無自理能力被勸退
    家長們總是希望,自家孩子可以非常優秀,成為一名神童。可以過目不忘,學什麼東西都特別快。但做一個神童,真的是一件好事嗎?實際上,神童雖然被我們很多人羨慕,但其背後,往往也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心酸。今天我們要來談的這位神童,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
  • 中華神童魏永康碩博連讀為何被勸退?只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
    這些現象都是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表現。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簡單的說就是自己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孩子為什麼會出現生活無法自理的情況呢?
  • 他13歲上大學,17歲去中科院碩博連讀,卻因生活不能自理而被勸退
    魏永康的父親參加過抗美援朝,不幸殘疾,後來有一次不幸摔倒,此後只能臥病在床,不能走動。一家人生活拮据,母親便把兒子魏永康當成家裡唯一的希望,傾盡心血培養他。神童的隕落與覺醒生活自理能力差魏永康學習成績非常優異,但是生活自理能力差,一心要把魏永康培養成科學家的曾學梅
  • 那個13歲上大學,20歲因無法自理被退學的男孩,現在怎麼樣了
    考上大學的魏永康獨自來到北京上學,從小到大生活都由母親一手包辦的他,卻是嚴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不認路、衣服不會洗、天冷不知添衣,學習上的天才卻在生活中是個十足十的白痴。很快性格的扭曲和生活自理能力的缺失,讓他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陷入了一種力不從心的痛苦境地,最終於2003年因為知識和生活的雙方面欠缺被中科院勸退。
  • 13歲上大學,17歲考進中科院的神童,卻因「無自理能力」而遭勸退
    從古至今,中國一直不缺「神童」,但真正能被人們一直稱為身體並不多。要知道大部分的神童在長大後,都面臨著傷仲永式的結局,就比如咱們今天要說的這個神童,魏永康。「神童」17歲碩博連讀,卻因無自理能力遭中科院勸退相信應該還有人對他留有印象吧,魏永康在1歲的時候,學會寫字;2歲時掌握了一千多個漢字;4歲便學完初中的課程;8歲進入重點中學學習;13歲的他就考入了湘潭大學的物理系;17歲憑藉中分第二的成績考進中科院的高能物理所,成為一名碩博連讀的研究生,可以說是前程似錦了。
  • 「神童」17歲碩博連讀,卻因無自理能力被勸退,如今怎麼樣了?
    雖然說每個孩子在出生時的起點是相同的,但是也確實存在著一些神童,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學完別人要學十幾年的東西。這樣的孩子在大人眼中前途是無量的,但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神童」17歲碩博連讀,卻因無自理能力遭中科院勸退這個孩子叫做魏永康,是被大家公認的神童。
  • 東方神童魏永康,後遭中科院退學,母親稱:真是恨死了
    很多家長想讓自己孩子成為神童,將來有出息,賺大錢,所以就一味的給孩子補課,逼迫他們學習,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樂,甚至被泯滅了人性,最後成為一個只會考試的機器,不會做人,這其實是失敗的。我們都知道,成才先成人。
  • 「神童」的毀滅與重生:曾因生活不自理被中科院勸退,如今很顧家
    當然,神童一定存在的,真正意義上的神童,除了帶點迷幻色彩外,大部分的事跡,其實可以理解。比如曾經的天才少年魏永康!神童魏永康兩三個月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讀書識字,儘管年紀小啥也不知道,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早教。
  • 沒有自理能力的學生如何適應大學生活,家長過分溺愛,你怎麼看?
    1991年10月,僅8歲的魏永康連跳幾級進入縣屬重點中學讀書。13歲時,魏永康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2000年,17歲的魏永康大學畢業後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研究生。看到這裡,你一定會心生羨慕,又是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但是這個「東方神童」最後因自理能力差被中科院勸退。
  • 17歲考入中科院,因生活不能自理被勸退,教育孩子不能只看成績
    很多父母都很重視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希望孩子能夠在中考、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進而可以考上不錯的大學,畢業後找到一份理想的職業。可是孩子的生活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如何?父母卻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吃飯的時候,魏母怕耽誤孩子看書,便陪在飯桌邊,一口一口地給孩子餵飯……在母親的「精心培養」下,孩子在學習方面確實展現出了非同一般的能力,成績遠超同齡人。
  • 如果沒生活自理能力,高智商也會成問題
    我這裡要說也是一位十足的學霸,他的名字叫魏永康:才8歲就考上了重點中學,13歲上重點本科大學,四年之後考入中科院進行碩博連讀。然而,沒想到竟然在研究生即將要畢業時,卻因為生活不能自理而被勸退,最後只拿到了肄業證。這樣的神童缺了啥,大家或許心中有數吧!
  • 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後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現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於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境。所以,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至關重要,我們要把這項能力的培養作為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  有專家指出:幼兒能力與習慣的培養是在學前期。
  • 「神童」魏永康走下「神壇」:父母的錯誤觀念造成終身傷害
    20歲的時候被校方以自理能力差的原因勸退。 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呢?還有像魏母一樣的家長,覺得孩子吃飯、穿衣這種生活技能都不用訓練,長大就會了。但這種觀念實在不敢苟同,你都不讓孩子鍛鍊了,孩子沒了自理能力又談何獨立呢?所以孩子能做的事情家長可以試著放手,比如讓他刷自己的鞋子,雖然刷不太乾淨,自己還得再處理一次,但給孩子鼓勵、放手讓他去做,他們得到肯定也會感到開心,無形中也養成了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 17歲進中科院的魏永康,因不能生活自理,母親曾恨不得他死了
    1991年10月,年僅8歲的魏永康被華容縣重點中學破格入取。母親也將家搬到學校附近,曾學梅希望兒子將全身心都傾注在學業當中,不要被任何事情打擾。家中只要接到女生的電話,曾學梅不是直接掛斷就是說魏永康不在家,並警告魏永康:"女人都是蛇,少接觸為好。"養成了魏永康不愛與人交流,只是停留在自己的世界的性格。魏永康對於物理有一種"他人不能企及"的天賦。
  • 「神童」魏永康:13歲上大學,卻被中科院勸退,現在過得如何?
    但在2003年7月,已經讀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連學位都沒拿到,被學校勸退了。原因竟是生活不能自理。離開了母親後的魏永康,幾乎無法料理自己的生活,不會洗衣服,生活邋遢,大冬天的時候,還經常穿著拖鞋和一件單衣就出門閒逛。步入正軌魏永康退學回家後,母親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帶著兒子「再次成長」。
  • 曾經的「神童」!17歲考上中科院碩博連讀後被退學!今如何了?
    不僅如此對於當下中國的家長們來說,對於自己孩子的教育也非常上心!而「神童」一直都是父母們羨慕的對象!也經常以這些「神童」為榜樣,來教導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學習!因為父母們也深知「知識改變命運」這個道理!原來魏永康的母親曾學梅在小時候就非常重視他的學習,教導他只要好好學習就可以了,別的都不用去想!就這樣扭曲的教育方式,讓魏永康連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與他人交流的能力都不具備!但自認為已經長大的魏永康,堅持不要母親陪讀!離開了母親的魏永康,大家也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