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自理能力的學生如何適應大學生活,家長過分溺愛,你怎麼看?

2020-12-15 嘉琪學姐談大學

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於湖南省華容縣的一個普通家庭。魏永康剛生下來兩三個月時,曾學梅就教兒子識字,還經常讀唐詩給兒子聽。1985年,還只有2歲的魏永康,就掌握了1000多個漢字。4歲時,他基本學完了初中階段的課程,後來連小學也只讀了二年級和六年級。1991年10月,僅8歲的魏永康連跳幾級進入縣屬重點中學讀書。13歲時,魏永康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2000年,17歲的魏永康大學畢業後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研究生。看到這裡,你一定會心生羨慕,又是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但是這個「東方神童」最後因自理能力差被中科院勸退。

一直以來,曾學梅把兒子當作全家的希望,從小不讓魏永康出去玩,同學打電話來都說魏永康不在,房間的牆上都是打油詩,連吃飯都是一邊看書一邊喂。生活起居全部由母親一手包辦,考入湘潭大學更是陪讀4年,導致魏永康離開了母親難以自理,生活出現問題。曾雪梅甚至有過出書的想法,覺得自己的教育非常的成功,享受著人們無時無刻的讚揚,當魏永康被勸退時,沒有反省自己的問題,甚至覺得兒子丟臉,沒辦法面對周圍的人。一個人的人生並不是只有學習重要,而孩子更不是炫耀的籌碼,作為學校和家長,完善周到的服務和體貼入微的照料雖然可以省去孩子們眼下的諸多「麻煩」,對孩子最好的幫助莫過於「學會放手」。智商是先天因素,而情商卻要後天培養,很多與人相處的道理,為人處世的方法都需要自己體驗感悟,不能無師自通。

學姐有一個遠方表妹,家庭條件優渥,從小衣食無憂,除了必要的洗漱,基本沒有碰過水,手指又白又嫩。考入重本每天都靠錢來解決生活問題,衣服送洗衣店,每天吃外賣、飯店,從不擠食堂,她的生活裡只有學習,沒有其餘的娛樂活動和社交。然而這樣的生活真的就是家長眼裡能夠給予孩子的最好的生活嗎?為家長和老師,不應該只注重學習成績,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和自理能力同樣重要,可以先從小事做起,一點點的培養他的自理能力,改善他對父母、老師的依賴。

你認為大學生自理能力缺失的原因是什麼?歡迎評論區留言。

感謝你的關注,我會分享更多關於論文寫作和就業輔導的信息,希望對即將畢業或身在職場的你有幫助。如果你覺得有價值,希望你能收藏、轉發、點讚、評論,一起幫助更多的人!有什麼關於論文/職業規劃/創業方面的問題,你也可以私信我或評論留言自己的觀點,我看到後一定會回復的!

相關焦點

  • 家長要懂得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拒絕溺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培養一個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對孩子的自立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當一個孩子學會了自理的能力以後,自己一個人做事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而且漸漸的孩子就會喜歡自己一個人去完成一件事兒。生活自理,說白了就是自己能夠照顧自己,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養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以後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孩子以後的生活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 從生活自理開始 適應寄宿制學校
    對於寄宿學校的一年級新生來說,除了要適應幼升小的心理壓力,還要適應新的寄宿生活。寄宿制學校的老師建議,打算送孩子上寄宿學校的家長,最好提前開始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進入學校後遇到困難,家長和學生應保持心態上的平和,不要著急,一步一步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一般兩至三周大多數學生都能適應。
  • 只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
    這些現象都是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表現。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簡單的說就是自己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孩子為什麼會出現生活無法自理的情況呢?
  • 淺談如何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在幼兒教師招聘結構化面試考試中,如何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也是經常出現的一類面試考題。下面中公專家將為廣大考生詳細介紹幼兒自理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以便有效幫助考生在結構化面試中應對這一類問題。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通俗的理解,可以引用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師的一句話來解釋,即:「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 家校共育:學生生活自理能力令人堪憂?我們該如何做呢?
    一、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現狀生活自理能力是人最基本的素質,是人生的基礎,是人之所以為人、人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立腳的基礎。生活自理能力是人生存與發展的基本能力,是孩子走向社會的必備能力。但是小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很不理想,現狀堪憂。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兒童生活中嚴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呢?
  •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怎麼辦?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理能力?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怎麼辦?開學第一天,寧波一小學為學生們準備了豐盛的午餐。其中,每個學生的餐盤裡都盛有三隻肥美的大蝦。然而,很多孩子看到蝦竟「無動於衷」——原來,有半數孩子不會剝蝦。只能在臉上寫滿「明明很想吃」表情,卻不知該從何處下手,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理能力?
  •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太重要了!
    今天我們來重點了解感統生活化的兩個不可缺少的前提:一是鍛鍊生活自理能力;二是根據孩子年齡承擔不同的家務,並定期調換。一定要讓孩子做家務咱們之前已經重點分析過,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何提升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 孩子生活被過度包辦,缺失了「自理能力」,父母該學會放手了
    大多數家庭由於只有一個孩子,導致父母過分溺愛,有兩個孩子就讀市重點中學,兩人成績優秀,沒想到談了戀愛後,成績一落千丈,雙方父母極力反對,可是兩個孩子竟然同居了,怎麼勸分都不答應的兩人,因為小矛盾分手了。
  •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一、自理能力包括哪些方面生活自理能力簡單來說呢,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對於小班孩子來說,需要逐漸掌握的自理能力主要包括在幫助下穿脫衣服、鞋襪、獨立進餐、自己洗手、收拾玩具等等,甚至是嘗試簡單的家務,比如擦桌子、擺放碗筷、幫爸爸媽媽拿東西等。
  • 溺愛孩子的危害,在幼兒園就開始爆發,父母儘早培養孩子自理能力
    老師又稱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經常尿褲子,想上廁所也不知道跟老師說。」這位家長聽了很不服氣:「孩子都不懂事,他只是個孩子,我就不信別的孩子不這樣?毫無自主能力孩子在小的時候需要父母照顧是正常的,但是父母如果一味地全部包辦孩子的事情,那麼孩子將會變得毫無自主能力。沒有自主能力的孩子就如同生活「白痴」,什麼事情都要靠別人,永遠也長不大。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後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現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於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境。一.家長一定要有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識。家長愛孩子,這是無可厚非的,但要用正確的方法來愛孩子,不要溺愛。
  • 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
    「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由此可見: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對於學生的成人、成才、成功來說,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現代社會呼喚自我教育能力,現代教育理論尊崇自我教育能力。「教師為了不教」。教育不是教師的專利,學生的成長,最終要依賴學生自我教育機制的形成。讓學生主動發展,讓學生承擔起自我教育的任務,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 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一個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關係到孩子一生的幸福。自理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孩子融入社會、集體,同時還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心。3歲左右,孩子就有了「我」的概念,這是孩子獨立意識的萌芽。
  • 家長如何在家提升自閉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看這些就懂了
    關注我,帶你從不同角度看待家庭教育!作為自閉症的家長,我們每天都在帶著孩子從這個機構到那個機構裡做訓練,但很多時候卻不是真正明白,我帶孩子做康復訓練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能夠上幼兒園?還是為了培養他的自理技能?
  • 過分溺愛,孩子只會變得自私,家長要如何培養孩子懂得分享?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很多家長一味地滿足孩子的物慾,卻忽視了對他們性格感情的培養,對其溺愛驕縱,導致孩子最後變得無情無義,父母還在那裡鬱悶,認為孩子不孝順,完全不考慮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那麼孩子為什麼沒有愛了呢?原因在於父母過度寵愛孩子,造成了他們只懂得索取,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變得越來越自私。 那麼,家長們要如何改變這種情況呢?1.讓孩子了解到家庭的情況對於家中的經濟條件,應該讓孩子知道,這樣他才會明確地認清自己的家庭中,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能做。
  • 【象芽塔學院】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這反映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70%的孩子因為自理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不行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所以在孩子上學以前家長們應該先幫孩子做好自理能力的培養發起 / 象芽塔 SUNYATA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對於每一個人來說生活自理的能力都十分的重要,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如此。據有關專業機構的信息顯示,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行為習慣一般都在學齡前,也就是說孩子在6歲以前是養成生活自理能力的黃金時間。
  •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要懂得放手,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對孩子自立習慣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當孩子學會自理能力後,自己一個人做事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漸漸的,就習慣自己一個人去完成某一件事,也就是自立。生活自理,簡單的說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 神童魏永康因生活不能自理被退學!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必要
    那個13歲考上重點大學——湘潭大學,成為湖南年齡最小的本科生,17歲考上中科院碩博連讀研究生的神童。可是在他的20歲時,卻被中科院退學了。想必你和我一樣,對這個反轉感到驚訝,但是如果你了解他後,你會發現他的確應該退學。因為,他只會學習。在他的母親眼中,他的任務只有讀書,打掃房間、整理衣物都不用管,全由他的母親一手操辦。直到高中,魏永康還是母親餵飯,大學還需要母親進宿舍陪讀。
  • 16歲生活難「自理」,每月消費4萬的富家女,她現狀如何?
    父母的愛對孩子的成長而言是起到一個正面的作用,但是過分的愛就是溺愛,對孩子的成長甚至起到了阻礙的作用。大家還記得那個生活不能夠自理的富家女劉思琦嗎?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價值觀?1、 家長們以身作則,讓孩子知道錢來之不易孩子在校的時候是沒有金錢的概念的,他們並不知道錢是怎麼來的,當然也不懂得珍惜,有些家長富養孩子,給孩子花不完的錢,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養成了亂花錢的習慣,所以家長們要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錢來之不易。
  • 開學報導:大學新生報到,家長送還是不送?
    「社會輿論應該客觀、全面地看待家長送孩子上大學這件事,我們送孩子並不意味溺愛,」李捷對記者說,「幾十年前我們上大學時,家長也想送,但那時經濟條件不允許。更重要的是,現在的社會環境發生了許多變化,治安狀況及一些學校的管理和服務水平等都讓家長不太放心。」李捷的女兒生活自理能力很強,一般的家務活都幹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