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四天,老闆終於回復。雖然不是群發郵件,但也差不多——在課題組群裡直接開幹。OK,多改幾遍再交差吧。今日忙於修改論文,文章寫得稍微倉促,關於查維茲的許多資料難以取捨就一併留下,的確冗長一些,見諒。
7年前的3月5日,時任委內瑞拉副總統馬杜羅淚灑講臺。他哽咽道:烏戈·查維茲已於當天16時25分去世,享年58歲。1954年7月28日,烏戈·查維茲出生於委內瑞拉巴裡納斯州薩瓦內塔出生。父母均是教師,生育了六個兒子,查維茲是老二。年幼時的查維茲隨家人住在茅草房裡,學會了繪畫、歌唱和棒球。最大的願望是加入美國棒球職業大聯盟的舊金山巨人隊。17歲時,查維茲考入委內瑞拉軍事學院,因為軍校有一座棒球場。1975年以少尉身份獲得軍事學和工程學學位,畢業後以候補中尉身份服役數月,又在西蒙·玻利瓦爾大學攻讀政治學。期間,查維茲與他人一同提出了「玻利瓦爾主義」,一種左翼民族主義理論。大學畢業後,查維茲正式服役於反暴動大隊,駐紮在巴裡納斯州。委內瑞拉政府殘害左翼人士的暴行讓查維茲深受觸動,革命思想越發堅定。17年軍旅生涯中,查維茲在委內瑞拉軍事學院擔任教師,時常在課堂上強烈批評委內瑞拉政府及社會。此外,查維茲還秘密成立了反抗組織——「玻利瓦爾革命運動-200」。1992年,查維茲被提拔為中校。與大多數拉美國家一樣,卡洛斯·安德烈斯·佩雷斯執政下的委內瑞拉奉行華盛頓共識,遵循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與美國口中的繁榮願景相反,委內瑞拉經濟低迷不振,失業率與日俱增,政府債臺高築,公共開支不足,社會矛盾加劇,貧富差距懸殊,人民怨聲載道。查維茲決心發動軍事政變。種種原因下,政變推遲到1992年2月4日清晨。按照原計劃,查維茲指揮五個營的部隊攻入首都卡拉卡斯市,佔領總統官邸、國防總部、軍事機場和歷史博物館等主要軍事、通訊設施,最終俘虜時任總統佩雷斯。然而,政變軍人中出了叛徒,查維茲無法與其他委國軍隊中的內應取得聯繫,援軍被切斷。再加上情報失誤、偵察不足和寡不敵眾,攻佔國家廣播電臺的行動失敗。攻擊總統府時,14名政變軍人陣亡,50名士兵和80名平民受傷,總統佩雷斯逃過一劫。雖然其他政變部隊在群眾擁護下佔領了瓦倫西亞、馬拉開波和馬拉凱等大城市,但首都卡拉卡斯未被完全攻克。政變失敗,查維茲向政府自首,政府允許其在國家電視廣播上發表一分鐘講話,勸降同黨:「同志們,我們不幸暫時失敗了……對你們的忠誠、勇氣,以及無私的慷慨,我萬分感激。在國家和你們面前,我將獨自承擔這次玻利瓦爾軍隊起義的責任。謝謝你們。」這段演講立刻在委內瑞拉的大街小巷流傳開來,查維茲成為了全國焦點。頭頂紅色貝雷帽成了查維茲的標誌,貧民窟百姓把他視為對抗貪腐的英雄人物。查維茲入獄一年後,佩雷斯遭彈劾並被解職。獄中,查維茲突發眼疾,久治不愈,視力終身受損。1994年,查維茲被總統拉斐爾·卡爾德拉赦免。獲釋後,查維茲將「玻利瓦爾革命運動-200」重組為「第五共和國運動黨」參加大選。1998年,查維茲首次競選總統,高舉玻利瓦爾主義的旗幟。「鋪設一個新共和國的根基」的口號迅速走紅。查維茲的個人魅力和突出的口才,獲得委內瑞拉工人階級和絕大多數低收入人口的大力支持。1998年8月,查維茲的民調支持率升至39%。12月6日的大選中,查維茲以56%的得票率獲勝,當選左翼委內瑞拉總統。此後,一度百選百輸的左翼政黨橫掃拉美政壇,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厄瓜多、秘魯都選出了左翼總統。1999年2月2日,查維茲宣誓就職,大力推動社會改革。在政治上,查維茲政府改革立法機構,頒布新憲法。1999年初,查維茲的第五共和運動黨領導的愛國者標竿聯盟贏得了制憲會議中95%的席位。1999年12月,委內瑞拉新憲法獲全民公投頒布,將國家正式名稱改為「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總統任期從5年提升至6年,可連任一次,總統有解散國民大會的權力。同時設立了全國公民投票制度——委內瑞拉的人民能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提前撤換總統。在經濟上,查維茲政府拋棄「自由市場」和「新自由主義」,全面停止社會保障、鋁業公司和石油業等國企的私有化進程,推出準社會主義的「收入再分配」和社會福利計劃。查維茲政府的稅賦改革和查帳制度,讓各大公司深感壓力,土地改革又重創了地主階級。然而,由於正值國際油價最低點,國際利率又居高不下,委內瑞拉陷入經濟衰退,預算大幅衰減,大規模反貧困計劃陷入困境。查維茲嘗試軍民合作的脫貧方案——「玻利瓦爾2000計劃」。主要內容包括道路建築、房屋建設和大規模疫苗接種等。2001年,因軍官腐敗而被迫中止。查維茲繼續吸引外國投資,以免國家資金外流,陷入通貨膨脹。石油國有化是查維茲經濟改革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委內瑞拉石油公司有計劃地減少了25%的石油產量,同時極力遊說其他石油輸出國組織採取同樣舉措,推高石油價格,增加委國外匯儲量。另一方面,委內瑞拉與菲利普石油和艾克森美孚等外資石油企業重啟談判,希望改變獲利數百億元卻只繳納1%稅賦的不公平狀況。2000年7月30日,委內瑞拉國會、總統選舉同期舉行。愛國者標竿聯盟一舉獲得國會三分之二的議席,查維茲則在總統選舉中獲得60%的選票。同年,查維茲參加為期10天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會議,不顧美國禁令,中途訪問伊拉克,成為海灣戰爭之後首位與薩達姆·海珊會面的國家元首。薩達姆親自為查維茲駕車,兩人同遊巴格達。查維茲執政第三年,社會福利大為改善:嬰兒病死率明顯下降,財政支持的免費健康保障制度、本科以下免費教育制度基本建立,吸引了一百多萬小學新生入學。2001年12月,資本控制政策初見成效,委內瑞拉的通貨膨脹率從40%下降至12%,GDP增長率維持在4%左右。一系列改革引起委內瑞拉的富人和中產階級的不滿,每年數萬人移民,外資大規模撤離委內瑞拉,「政治壓迫」、「侵犯人權」的帽子接踵而至。2001年,查維茲開啟為期六年的第二任期。上任之初便前往伊朗進行國事訪問,訪問目的是「替21世紀鋪設和平、正義、穩定、和進步的道路」。此前,伊朗前總統穆罕默德·哈塔米曾三次造訪委內瑞拉,查維茲授予他「解放者勳章」並稱他為「為世界上的正義奮鬥不懈的戰士」。同年,查維茲首次訪問利比亞,與卡扎菲一同商議了國際局勢、油價下跌和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產油層次等問題。2002年4月9日,委內瑞拉勞工聯盟的領導人卡洛斯·奧爾特加發動為期兩天的總罷工。4月11日,五十萬人走上街頭,以抗議員工遭開除為由,圍堵委內瑞拉(國有)石油公司總部。在總統府附近,罷工隊伍與查維茲支持者爆發激烈衝突。來自反對黨的卡拉卡斯市長指揮警察與保護總統府的委內瑞拉國家警衛隊戰鬥。委內瑞拉軍隊最高司令官盧卡斯·林孔·羅梅羅宣布:查維茲已辭職並已被囚禁於拉奧奇拉島的軍事基地,委內瑞拉商會聯盟主席佩德羅·卡爾莫納被軍人推舉為臨時總統。卡爾莫納的第一份總統令便是撤銷查維茲政府的全部社會、經濟政策,同要求解散國民大會和司法機構,將國名改回「委內瑞拉共和國」。為避免危機擴散,忠於查維茲的部隊迅速反擊,收復總統官邸,救回了查維茲。2002年4月13日晚,政變僅47小時後,查維茲復任總統,稱「凱撒的終歸凱撒,人民的終歸人民。」盧卡斯·林孔被重新任命為最高司令官,一年後改任內政部長。三天後,委內瑞拉政府的初步調查顯示,政變由美國發起,美國海軍可能參與其中,美國當即予以否認。查維茲著手清理政變軍人,6名將軍被解除職務。同時啟動老兵轉業政策,提高軍人補貼,發布了新的「軍民合作發展計劃」。2002年10月6日,查維茲宣稱挫敗了另一場政變。10月20日,查維茲宣稱自己險些在訪問歐洲途中遭暗殺。一名美國駐委內瑞拉大使曾秘密警告查維茲兩次可能的刺殺計劃。2002年底,查維茲政府試圖將委內瑞拉石油公司徹底私有化。12月2日,該公司勞工發起大罷工,導致委內瑞拉石油生產完全停頓,加油站排起了長龍。作為探明原油儲量最多的國家(3033億桶),委內瑞拉竟一度必須進口石油。查維茲以貪汙、造假為由開除了該公司高層和18000名員工。受此影響,委內瑞拉的通貨膨脹率飆升至31%,2003年仍維持在27%左右,貧窮人口的生活更加艱難。2003年7月,查維茲政府啟動「魯賓遜計劃」,向全國150萬成年文盲提供免費閱讀、書寫和數學課程。2003年10月12日,查維茲政府發起了「瓜依凱布洛計劃」,旨在保護該國原住民的生存、信仰、土地、文化等權利。2003年底,查維茲政府啟動「蘇克雷計劃」,為200萬未完成基本教育的該國成年人提供免費高等教育。2003年11月,查維茲啟動「裡巴斯計劃」,為給500萬高中退學生提供繼續教育。2003年初,公民權利組織「請加入」開始募集啟動罷免總統公投所需的籤名(選民總數的20%),至8月已集滿320萬份。查維茲支持者認為只能在任期過半(三年)後才能發起罷免投票,且存在僱主強迫工人籤名的情況;國際輿論和反對派則指責查維茲政府處罰公開郵寄連署籤名者,各大國有公司無故開除籤字員工且通過給予非法移民、難民以公民權變相提升連署門檻。2003年11月,反對派重新發起連署,短短4天內便收集了360萬份籤名。有傳聞稱查維茲欺騙籤署收集人,全國各地開始暴動。2004年6月8日,委內瑞拉選舉委員會宣布啟動罷免公投。查維茲及其政治聯盟也著手動員選民投反對票。罷免失敗後,查維茲政府對「請加入」組織發起調查,發現其叛國通敵、接受美國國務院資金的證據。這只是美國試圖推翻查維茲的縮影。委駐美洲國家的一位大使曾披露:美國政府通過美國新聞社,美國國務院下轄的民主、人權和勞工辦公室,國際開發署和美國民主基金會等機構不斷向委內瑞拉反對派提供資金。罷免風波結束,第二任期內的查維茲加快推動社會、經濟改革和財富再分配計劃等「玻利瓦爾任務」。2004~2007年,隨著全球油價飆升,委內瑞拉獲得數十億美元的外匯,經濟高速增長。2004年,委內瑞拉的GDP增長率突破2位數,2005年維持在9.3%。然而,油價高漲也讓委內瑞拉經濟愈發依賴石油產業,私營企業的角色逐漸萎縮。委內瑞拉的失業率從2003年近30%的最高點(長達兩月的罷工導致全國石油產業癱瘓),下降至2006年2月的10%。世界銀行報告指出,委內瑞拉的貧窮人口在十年內從40%下降至30%。在內政上,查維茲政府在貧民區開設國營商店,對玉米粉、大米、食糖、植物油、牛奶、雞肉、牛肉、豬肉、咖啡等15種基本食物提供高額補貼(約佔生產成本87%),確保窮人不餓肚子。2005年6月,「返回農村計劃」和「全國健康計劃」開始實施,前者推動土地再分配,後者則著手新建醫院,完善健康保障制度。「米蘭達計劃」則建立了委內瑞拉的全國民兵制,規模150萬人。2005年10月,查維茲政府認定亞馬遜族原住民居住的6800平方公裡的土地「不可割讓」。在外交上,2004~2005年,查維茲與阿根廷、中國、古巴、印度和伊朗等國籤訂新的雙邊、多邊協議,接受國際人道支援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開發計劃。憑藉「石油外交」政策,查維茲政府積極推動「拉美整合」戰略,不僅向17個拉美鄰國以低價(5~50%的價格,25年內還清利率僅1%)輸出石油(「加勒比石油計劃」),還啟動經濟援助、人才往來。查維茲說:「委內瑞拉的石油牌使我們與強大的美國相抗衡,足以登上地緣政治的舞臺。」2004年,卡扎菲授予查維茲「卡扎菲人權獎」,查維茲則稱他為「朋友和兄弟」,兩人「擁有相同的社會觀點」。2005年8月20日,查維茲在古巴醫學院交換生的畢業典禮上稱:委內瑞拉將花費200~300億美元的經費,為所有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國家的貧窮學生提供免費醫學教育,訓練至少10萬名醫生。除了培養醫學生,古巴絕大多數石油正是查維茲幾乎無償提供的。查維茲是國際上反抗華盛頓共識和抵制美國外交政策的代表人物之一,反抗美國主導的新自由主義和新殖民主義是其外交重點。反美成了他最明顯的標誌,甚至不惜人身攻擊。查維茲曾稱美國總統小布希是「白痴」、「帶著硫磺臭味的魔鬼」,批評時任美國國務卿康多莉扎·賴斯對拉丁美洲「一無所知」的「小姑娘」,是「徹底的文盲」。2005年3月4日,查維茲宣布:美國支持的美洲自由貿易區(FTAA)「已經死了」,新自由主義無法套用在拉丁美洲國家身上,反資本主義架構才能增加拉美國家之間的貿易和外交關係。查維茲一度希望建立一個與北約類似的拉丁美洲的軍事合作組織,並著手減少委軍武器採購對美國的依賴。一系列表態和舉措使得美委關係迅速惡化,兩國軍事合作結束,查維茲要求現役美國軍人離開委內瑞拉。2005年10月,查維茲政府將基督教組織「新部落使命團」驅逐出境,指控其為CIA特工,是「帝國主義滲透者」。2005年11月7日,查維茲在阿根廷舉行的美洲國家首腦會議中提宣稱「今天最大的輸家就是小布希」。2005年底,卡特裡娜颶風登陸美國,造成重大傷亡。查維茲政府是第一個表示願意援助美國的外國政府,遭布希政府拒絕。不過,查維茲的確以低於市場價40%的價格向美國波士頓、紐約的貧困人口提供1200萬加侖民用燃料油,數百紐約貧民高呼萬歲。2006年12月3日,查維茲以63%的得票率再次當選總統,成功開啟第三任期。2007年1月10日,查維茲宣誓就職,他說:「國家,社會主義,毋寧死,我發誓。」共產黨員加入新內閣,主管勞工事務和社會發展。在內政上,查維茲繼續推動社會福利建設。2007年3月25日,查維茲在電視講話中表示:大型農場的土地將收歸國有,並將閒置土地全部分配窮人。3月30日,「集體所有制」改革實行當天,查維茲表示將在年內建立132個社會主義培訓中心。4月24日,查維茲政府規定該國所有企業職工每周至少上4小時馬克思主義理論課,軍隊和學校也應效仿。查維茲指出:「革命必須擁有廣泛的政治基礎,一個強大的左翼政黨將是取得玻利瓦爾社會主義革命成功的重要保證。」4月29日,第五共和國運動及其他政黨被整合為委內瑞拉社會主義統一黨,成為了委內瑞拉史上最大的左翼政黨。4月30日,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的群眾集會中,查維茲表示政府已將最低工資提高20%,公共部門職工享受209美元的「菜籃子」補貼,委內瑞拉因此成為拉美國家中最低工資最高的國家。2007年5月1日,委內瑞拉提前還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30億美元貸款。同年,委內瑞拉成立促進南美共同發展的南方銀行。5月14日,委政府將18個海上石油鑽探平臺收歸國有。2007年6月19日,查維茲出席蘇利亞州某熱電廠開工儀式,宣布政府將在食品、建築、服裝、化學產品、汽車零件、計算機等戰略性部門建立200多個「社會主義的工廠」,這是「國家玻利瓦爾革命發展計劃」的組成部分。如此將「加強我們的獨立和主權,將把滿足所有人的基本需要放在優先的位置」。2007年6月24日,宣布將給第一線部隊漲薪30%,推動軍隊職業化。查維茲號召稱:華盛頓政府正向委內瑞拉發動非常規的心理戰、經濟戰,委內瑞拉軍隊須時刻做好堅決抵抗的準備。對伊關係:2006年5月,艾哈邁迪·內賈德總統宣布伊朗將和平開發核能後,查維茲對此表示贊成。2007年1月26日,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訪問委內瑞拉,商討減少原油生產以原油供應過剩問題。兩國同意投資數十億美元,幫助貧窮國家擺脫美國控制,籤署了旅遊、教育和礦產等領域展開合作的11項協議。查維茲與伊朗的緊密關係,特別是對其核計劃的支持,讓美國政府深表關切,國務卿康多莉扎·賴斯評論稱:由於查維茲與伊朗的關係,使得委內瑞拉已經成為美國眼中「地區性的負面勢力」。查維茲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2011年6月,查維茲在古巴切除了一個「棒球大小」的惡性腫瘤。2012年3月,癌症復發,查維茲在電視中親口證實患癌。
2012年10月8日,查維茲在總統選舉中擊敗反對黨候選人恩裡克·卡普利萊斯·拉東斯基,第四次當選委內瑞拉總統。當選後不久,再度前往哈瓦那住院。12月10日,第三次前往哈瓦那治療。2013年1月10日,因臥床養病,查維茲無法出席總統就職典禮。2月18日,查維茲轉院至委內瑞拉軍事醫院。查維茲執政的14年中,委內瑞拉貧困人口下降75%,人均GDP從1999年的4077美元漲至2013年的13545美元。美國前總統卡特曾表示:「就算我們不完全認同他的治國方式,但也不能否認他改善了自己數百萬同胞的生活。」十分可取,辣麼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