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賢,賢,從臣從又從貝,臣意為服從,又意為能幹的手,貝與錢有關,因而賢字本義為多財。因而首句意為:不過多追求財富,便不會爭名奪利;不過多追求稀奇之物,不會因一己私慾互相賄贈;將被追逐的事情隔絕消除,民心便漸漸歸於平和。告訴管理者,將讓人產生欲望的以及產生追逐的東西漸漸清除掉,民心自會歸於平靜。
第一句是反證不要怎樣做。那有反證,必定有正確的做法。次句便是正確合理的方法。
虛心,不止簡單的謙虛謹慎,同樣實腹等也不是表面上的吃飽飯等。本句真正意思乃事讓人們返璞歸真,恢復自然純真本質。意為:聖人治理天下,倡導百姓返璞歸真,人們會健康長壽,心境平和,社會也是清靜安寧,世事無爭。若人們真能做到存其本真,那麼社會上的居心叵測之人,也便沒有可乘之機,更不敢任意妄為。
末句中,有欲有為,無欲無為。追求本真,歸於淳樸,反對過度欲望,從不必要的欲望中掙脫出來,安詳淳樸自然生活,不需要任何人做任何事,百姓便能自得其樂生活。
人人皆存其本真,何須他人治理,無須治理,則稱其為無治。
從此看來,與描述的共產主義社會不謀而合,兩者都是描繪的一種圖景:人們普遍淡泊淳樸,不過分追求身外之物,更不會爭名奪利,更不用說盜竊成風,沒有居心叵測之人製造苦難,人人內心平和,共享社會資源,不為諂媚之言蠱惑,有獨立思考但又質樸古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