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垃圾變廢為寶培育健康土壤

2020-12-19 北京海澱

「小豬能吃的就是溼垃圾,最愛吃的就是剩菜剩飯、瓜皮果殼,湊合吃的花卉、綠植。」這些被靈魂拷問的溼垃圾,就是指的餐廚廢棄物、廚餘垃圾這樣的有機垃圾。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嘉博文」)利用微生物技術將這些垃圾變廢為寶還田利用,讓有機質從土壤中來再回到土壤中去,改良土壤,減少化肥,既生產出安全美味健康的農產品,又產生了減排和土壤固碳雙重效應,實現資源循環再利用。

餐桌到農田廚餘垃圾變身有機肥料

在大工村廚餘垃圾處理廠,記者看到,專用的廚餘垃圾收運車停至指定地點,駕駛員熟練地操作著,車上的廚餘垃圾被倒進垃圾池,進入預處理系統篩選,避免雜物損壞處理設備。據現場技術人員介紹,廚餘垃圾倒入卸料槽鏈板輸送機內,經固液分離後進入人工分選和磁選裝置,分選後的垃圾進入破碎機、彈跳篩,隨後輸送進入生化機進行好氧發酵,轉化為高活性的生物腐植酸肥料,這套有機廢棄物生物強化腐殖化技術的提供方便是嘉博文。

嘉博文作為大工村餐廚廢棄物處理廠的運營單位,處理廠設計日處理餐廚垃圾200噸、廚餘垃圾200噸,服務於我區的餐廚垃圾和廚餘垃圾,處理廠採用生物強化腐殖化技術處理餐廚和廚餘垃圾,在68—72℃高溫狀態下經過10—12小時發酵反應,將其轉化為生物腐植酸土壤調理劑,高溫發酵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殺死病源菌,廚餘垃圾處理項目的資源化水平已達到95%,無害化水平達到100%。土壤調節劑不僅具有改善土壤、提升土壤肥力的作用,還可以降低重金屬汙染、改善農產品品質等。

記者從嘉博文獲悉,2020年1月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期間,海澱區餐廚垃圾日收運量明顯減少,每日約50噸。疫情期間嘉博文嚴格按照該標準的疫情防控要求和操作規範,為作業人員配備口罩、手套、防護服等防護裝備,加大作業人員的安全防護,生產的產品嚴格質量管控技術確保符合產品指標,汙水和臭氣等廢棄物處理最後一道工序增加消殺處理。

良田到良品把綠色農產品擺上餐桌

我區大工村廚餘垃圾處理廠利用有機廢棄物生物強化腐殖化技術生產土壤調節劑,可作為改良土壤的肥料。2018年在北京市農委、海澱區農委、嘉博文、弗萊農莊等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將環境修復、健康土壤培育與循環經濟理念相結合,良種、良法、良田、美景集大成,通過測土、測菌施肥、科學管理等措施,實現了無化肥、零農殘、品質優,使京西稻這一古老品牌煥發了新的生命力。

目前,這些土壤調節劑已銷往全國,用於包括山東煙臺蘋果的土壤改良等。據介紹,一個日處理200噸的餐廚廢棄物資源化處理廠,年生產2.5萬噸生物腐植酸土壤調理劑,用於蘋果園土壤改良,年減排固碳大約18萬噸。把這些分類後的有機垃圾還田利用產生的減排固碳量,折算到果園上可為1畝果園改良土壤,可以讓50個人每天吃1個安全美味健康的蘋果,還能支持1個人1年的碳中和。

依託嘉博文的土壤改良技術產品和服務支持,不斷調理修復土壤,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全面改良土壤結構,每年修複數萬畝良田。「四良工作法」是嘉博文與北京四良蘋果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在為棲霞蘋果老果園改造服務中提出的一套種植方法,即:良種,良田,良法,良品。一棵蘋果樹從冬施到次年的秋收,要經歷120餘項精心的技術管理,從產地到餐桌,農產直供,自然成熟;從種到收,從良田到良品,多項關鍵技術控制點;從基地到倉庫2次人工分選雙層保護,以保證送到消費者手中都是更好的標準化蘋果。

2017年,嘉博文成都市有機廢棄物循環利用和耕地質量提升項目榮獲第四屆「保爾森獎」。2019年12月31日,由嘉博文、中關村生態鄉村創新服務聯盟牽頭編制的《餐廚廢棄物資源化還田項目溫室氣體減排量核算技術規範》(T/ZSA62-2019)獲準發布。嘉博文首席科學家於家伊介紹道,「嘉博文將以城市廚餘垃圾為主的有機廢物處理加工為土壤調理劑,既可以減少土地對化肥的需求,又有助於解決因過度使用化肥而引起的土壤和水體汙染,同時避免廚餘垃圾分解腐爛,從而實現了固碳的目的,把城市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安全化、標準化地利用,促使農業向高質量發展。」 (李洪亞)

相關焦點

  • 廚餘垃圾變廢為寶,能製成塑膠袋、酵素、可燃材料?
    面對廚餘垃圾在生活垃圾裡的高佔比,專家支招廚餘垃圾可變廢為寶的處理辦法。據報導,我國生活垃圾年產量超過4億噸,有600多座大城市中,三分之二陷入「垃圾圍城」,更有四分之一的城市已經沒有了堆放垃圾的合適場所。這其中,廚餘垃圾佔了很大比例,它們含水、油和鹽,容易腐爛變質、散發惡臭和傳播細菌,如果和其它垃圾混合,還容易交叉汙染,也會為後期處置帶來非常大的困難。
  • 勤儉節約 變廢為寶 「可持續發展青少年在行動——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活動在京啟動
    月6日上午,「可持續發展青少年在行動——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活動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啟動。 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蘇洪濤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再次警醒我們人類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 「可持續發展青少年在行動——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活動在京啟動
    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7日電 (記者 劉旭)6日,「可持續發展青少年在行動——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活動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啟動。本次活動旨在引導青少年樹立勤儉節約理念,將節能減排、變廢為寶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同時培養青少年創新意識、提高青少年創新能力。當天,參與堆肥活動的20組家庭代表和130組線上收看家庭一起互動,積極參與答疑。
  • 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橙子生態苗圃亮相橫琴
    原標題: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橙子生態苗圃亮相橫琴   穗冠、千日紅、皇帝菊、簕
  • 環保酵素讓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8月13日訊(通訊員 李文婧)近日,長沙縣星沙街道望仙橋社區發動居民家庭、餐飲門店、水果店、轄區單位食堂,製作環保酵素,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從源頭上減量垃圾,打造垃圾分類新引擎。活動現場,來自長沙縣城管局的專家詳細介紹了垃圾分類的背景、分類方法與構建體系,以及長沙縣目前的實踐情況,從講政策、講法律的角度,說明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隨後,來自長沙市的公益團隊對如何將廚餘垃圾中的植物部分製作成環保酵素,變廢為寶進行了講解,並進行現場演示。 什麼是環保酵素呢?
  • 「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推動中國青少年實踐可持續發展目標
    來源:人民網人民網訊 為引導青少年樹立勤儉節約理念,將節能減排、變廢為寶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同時培養青少年創新意識、提高青少年創新能力,9月6日,「可持續發展青少年在行動——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活動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啟動。參與堆肥活動的20組家庭代表和130組線上收看家庭一起,積極參與答疑。
  • 【勤儉節約】 「可持續發展青少年在行動——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活動在京啟動
    ,同時培養青少年創新意識、提高青少年創新能力,9月6日上午,「可持續發展青少年在行動——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活動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啟動。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蘇洪濤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再次警醒我們人類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 長沙縣:製作環保酵素 讓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公益團隊現場演示如何將廚餘垃圾中的植物部分製作成環保酵素,變廢為寶。李文婧 攝紅網時刻8月13日訊(星沙時報記者 李文婧)近日,長沙縣星沙街道望仙橋社區發動居民家庭、餐飲門店、水果店、轄區單位食堂,製作環保酵素,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從源頭上減量垃圾,打造垃圾分類新引擎。
  • 來圍觀:綿竹市遵道學校垃圾變廢為寶 廚餘垃圾堆肥學起來!
    11月26日下午,冒著冬日的寒氣,遵道學校組織各班少先隊員代表開展了廚餘垃圾堆肥實驗。實驗中,隊員們積極參與到集肥前的知識培訓活動中,一起來到學校的落葉堆肥池,打開堆肥池大家都發出了驚呼「好神奇呀……」成都根與芽指導老師魏老師為孩子們做著講解,肥料是如何堆成的?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了解步驟,堆好肥。
  • 廚餘垃圾變廢為寶!他們用這個方法美化「鄰裡花園」
    除此之外,7月9-16日多寶街社工又經過微信平臺線上宣布「物物交換」的方式,號召居民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並收到了許多居民的廚餘垃圾二次成品。「我們希望通過這系列的服務呼籲更多人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廚餘垃圾也能變廢為寶,居民可以從日常生活的點滴開始做起,減少垃圾的產生。」
  • 廚餘垃圾,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吃完後將骨頭歸入廚餘垃圾,是許多人的做法。 但實際上,由於牛骨棒、羊骨棒等大骨棒很難腐爛降解,所以在分類時應將其歸入「其他垃圾」中。而雞、鴨等禽類和魚類的骨頭以及小肉骨由於比較容易腐爛降解,故歸入「廚餘垃圾」中。在對骨頭進行投放前,應該進行準確判斷。
  • 堆肥做酵素 廚餘垃圾「華麗變身」
    本報訊(記者邊城雨通訊員葉童靈)隨著《寧波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的正式施行,寧波已進入強制分類時代。廚餘垃圾作為居民家中最常見的垃圾,也是最讓人頭痛的。如何把垃圾分好,如何做好再利用,成為新的難題。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垃圾分類分享會在海曙區望春街道天一家園社區舉行。社區垃圾分類志願者上臺分享廚餘垃圾變廢為寶的好做法,獲得在場居民紛紛點讚。
  • 泉州廚餘垃圾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 「破冰」前行
    菜頭菜尾、動物內臟、果皮殘核……在市民廚房加工中,總有一些沒法「入口」的食材,成為廚餘。這些廚餘垃圾該怎樣處理?記者了解到,在泉州,以前基本上是填埋和焚燒兩種,但隨著生活垃圾分類的逐步展開,一些廚餘垃圾處置點、處理站、堆肥房陸續出現,將廚餘垃圾經過一系列處理後變成肥料,實現了變廢為寶。
  • 變廢為寶,廚餘垃圾可以嘗試堆肥發酵用來種養植物
    垃圾分類的是最新的時尚,隨著去年上海實行垃圾分類政策以來,我國多個城市已陸續開展垃圾分類。在深圳垃圾分類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把廚餘垃圾分出來。圖片來源於網絡廚餘垃圾末端處理目前僅依靠政府合作具有相關技術的企業,其實我們可以嘗試自己處理廚餘垃圾。廚餘垃圾漚肥或製成酵素就是很好的一種變廢為寶的方法。
  • 看著恐怖的「蒼蠅」是環保清道夫 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場主」張志劍教授告訴記者,養這麼多黑水虻,是因為黑水虻的幼蟲能夠取食禽畜糞便和生活垃圾,產生的卻是高價值的動物蛋白飼料。因此,這裡也是崇賢街道的廚餘垃圾處理中心。「它們可是處理垃圾的能手和功臣啊,而且很有營養,我都已經吃了好幾斤了。」  張志劍是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的教授。他首先幫我們打消了對黑水虻「蒼蠅」身份的疑慮。  「這種飛蟲(指黑水虻成蟲)其實在我們的自然環境中就有,但是平常不多見,因為第一它喜光,不愛進室內;第二它的幼蟲吃掉大量垃圾,成蟲卻只喝水不進食,只有10天左右的存活期;第三它的飛行能力弱,很容易被鳥吃掉。」
  • 「廚餘垃圾」能種菜?快來看看青浦這家農場的「新花頭」
    這些蔬果不同於市場銷售的蔬果,它們由農場運用廚餘溼垃圾發酵製作的有機肥孕育而成。上海靜逸稻米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徐國建介紹,這是非常時尚並健康的綠色有機農產品。
  • 廚餘垃圾變成有機肥,在邦必拓開啟有機生活
    下廚做飯對很多人來說,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各種食材經過精心的烹飪後變成可口的飯菜能給人帶來滿滿的成就感,但是烹飪的同時,會產生大量廚餘垃圾:菜葉、蛋殼、殘羹剩飯......這些難處理的廚餘垃圾著實令人頭痛,其實廚餘垃圾含有機物,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讓它回歸大自然,變廢為寶,重複利用,而能將廚餘垃圾變成有機肥的邦必拓智能廚餘垃圾處理器就是最合適的選擇。
  • 將廢物變為珍寶,廚餘垃圾可以堆肥和發酵以種植植物
    垃圾分類是最新的時尚,隨著去年上海垃圾分類政策的實施,許多城市相繼進行了垃圾分類。在深圳垃圾分類中,最重要之一是分離廚餘垃圾。目前,廚餘垃圾末端處理僅依靠政府合作的具有相關技術的企業,事實上我們可以自己處理廚餘垃圾。廚餘堆肥或發酵是變廢為寶的好方法。
  • 東莞道滘有位「大胃王」,專「吃」廚餘垃圾,每天最高消耗10噸!
    廚餘垃圾,常見於家庭、餐館的廚房裡,包括丟棄的菜葉、剩菜剩飯、果皮等。廚餘垃圾產生量大,容易產生異味,傳播細菌,一直是垃圾處理中讓人頭痛的部分。近日,東莞市道滘鎮廚餘垃圾處理中心建成投入試、運行,每日最高10噸的廚餘垃圾將在這裡變廢為寶,實現廚餘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
  • 中新社記者臺北街頭見聞:回收廚餘變廢為寶
    中新社臺北三月二十二日電題:臺北見聞:回收廚餘變廢為寶              中新社記者梁玉驥  夜幕低垂,臺北市民族西路一棟大廈前,放滿十幾個紅藍色塑料桶,大廈居民陸續把家中剩菜的廚餘,倒在藍色塑料桶內,煮熟吃剩的葷食,則倒在紅色塑料桶中。不久之後,一輛貨車駛來將十幾個滿載葷素廚餘的塑料桶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