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 變廢為寶 「可持續發展青少年在行動——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活動在京啟動

2020-09-07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

為引導青少年樹立勤儉節約理念,將節能減排、變廢為寶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同時培養青少年創新意識、提高青少年創新能力,9月6日上午,「可持續發展青少年在行動——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活動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啟動。現場,參與堆肥活動的20組家庭代表和130組線上收看家庭一起,積極參與答疑活動。聯合國駐華機構代表、海澱區團委代表及專家學者、社會組織代表等參加啟動儀式。

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蘇洪濤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再次警醒我們人類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希望青少年通過參加廚餘堆肥活動,傳承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用自己的行動來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共同保護環境和人類福祉。」

聯合國志願人員組織(UNV)中國辦公室主任張楠與大家分享了青少年參與實踐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意義,希望青少年朋友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提高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認識與理解,積極參與到相關志願服務中來,幫助他人、服務社會。

活動現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駐華代表處青年發展專家高鑫以問答的方式讓大家了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羅文海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廚餘堆肥的原理和具體操作方法;英國國際教育協會(BIEA)科創主席大衛·漢森(David Hanson)以線上視頻的方式分享了廚餘堆肥的重要意義和STEM教育的理念。

參與活動的青少年在接下來的2個月時間內將親手實踐把廚餘垃圾轉變為「營養土壤」,開展家庭綠色種植活動,通過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用勞動美化生活。同期英國50名學生進行廚餘堆肥活動,中英青少年可以分享創意,共同總結經驗,一起交流提高。學生代表刑庭赫同學分享了他對環保的理解和對堆肥活動的期待。

本次「可持續發展 青少年在行動——廚餘垃圾 變廢為寶」活動得到了海澱區團委、中國農業大學、英國國際教育協會和夕陽再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大力支持。活動將通過「勞動創造美」和「科創環保生活」理念賦能青少年,為疫情期間青少年參與實踐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舞臺。

項目背景

2019年6月,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聯合國志願人員組織、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共同發起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青少年參與可持續發展」創新示範項目正式啟動。此次活動為該項目重要活動之一。

相關焦點

  • 【勤儉節約】 「可持續發展青少年在行動——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活動在京啟動
    為引導青少年樹立勤儉節約理念,將節能減排、變廢為寶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同時培養青少年創新意識、提高青少年創新能力,9月6日上午,「可持續發展青少年在行動——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活動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啟動。
  • 「可持續發展青少年在行動——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活動在京啟動
    圖為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圖為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7日電 (記者 劉旭)6日,「可持續發展青少年在行動——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活動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啟動。本次活動旨在引導青少年樹立勤儉節約理念,將節能減排、變廢為寶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同時培養青少年創新意識、提高青少年創新能力。當天,參與堆肥活動的20組家庭代表和130組線上收看家庭一起互動,積極參與答疑。聯合國駐華機構代表、海澱區團委代表及專家學者、社會組織代表等參加啟動儀式。
  • 「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推動中國青少年實踐可持續發展目標
    來源:人民網人民網訊 為引導青少年樹立勤儉節約理念,將節能減排、變廢為寶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同時培養青少年創新意識、提高青少年創新能力,9月6日,「可持續發展青少年在行動——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活動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啟動。參與堆肥活動的20組家庭代表和130組線上收看家庭一起,積極參與答疑。
  • 環保酵素讓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8月13日訊(通訊員 李文婧)近日,長沙縣星沙街道望仙橋社區發動居民家庭、餐飲門店、水果店、轄區單位食堂,製作環保酵素,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從源頭上減量垃圾,打造垃圾分類新引擎。活動現場,來自長沙縣城管局的專家詳細介紹了垃圾分類的背景、分類方法與構建體系,以及長沙縣目前的實踐情況,從講政策、講法律的角度,說明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隨後,來自長沙市的公益團隊對如何將廚餘垃圾中的植物部分製作成環保酵素,變廢為寶進行了講解,並進行現場演示。 什麼是環保酵素呢?
  • 長沙縣:製作環保酵素 讓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公益團隊現場演示如何將廚餘垃圾中的植物部分製作成環保酵素,變廢為寶。李文婧 攝紅網時刻8月13日訊(星沙時報記者 李文婧)近日,長沙縣星沙街道望仙橋社區發動居民家庭、餐飲門店、水果店、轄區單位食堂,製作環保酵素,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從源頭上減量垃圾,打造垃圾分類新引擎。
  • 廚餘垃圾變廢為寶,能製成塑膠袋、酵素、可燃材料?
    面對廚餘垃圾在生活垃圾裡的高佔比,專家支招廚餘垃圾可變廢為寶的處理辦法。據報導,我國生活垃圾年產量超過4億噸,有600多座大城市中,三分之二陷入「垃圾圍城」,更有四分之一的城市已經沒有了堆放垃圾的合適場所。這其中,廚餘垃圾佔了很大比例,它們含水、油和鹽,容易腐爛變質、散發惡臭和傳播細菌,如果和其它垃圾混合,還容易交叉汙染,也會為後期處置帶來非常大的困難。
  • 廚餘垃圾變廢為寶!他們用這個方法美化「鄰裡花園」
    寶哥哥從社工站了解,此次活動中所使用的酵素也是由轄內親子家庭製作而成。「今年1月份,我們邀請了16對親子家庭學習並體驗製作酵素。除此之外,7月9-16日多寶街社工又經過微信平臺線上宣布「物物交換」的方式,號召居民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並收到了許多居民的廚餘垃圾二次成品。
  • 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橙子生態苗圃亮相橫琴
    原標題: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橙子生態苗圃亮相橫琴   穗冠、千日紅、皇帝菊、簕
  • 來圍觀:綿竹市遵道學校垃圾變廢為寶 廚餘垃圾堆肥學起來!
    11月26日下午,冒著冬日的寒氣,遵道學校組織各班少先隊員代表開展了廚餘垃圾堆肥實驗。實驗中,隊員們積極參與到集肥前的知識培訓活動中,一起來到學校的落葉堆肥池,打開堆肥池大家都發出了驚呼「好神奇呀……」成都根與芽指導老師魏老師為孩子們做著講解,肥料是如何堆成的?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了解步驟,堆好肥。
  • 廚餘垃圾變廢為寶培育健康土壤
    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嘉博文」)利用微生物技術將這些垃圾變廢為寶還田利用,讓有機質從土壤中來再回到土壤中去,改良土壤,減少化肥,既生產出安全美味健康的農產品,又產生了減排和土壤固碳雙重效應,實現資源循環再利用。
  • 可持續發展 青少年在行動——青少年志願者走進聯合國駐華代表處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涵蓋了哪些內容?」「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為可持續發展作出哪些努力?」6日下午,30餘名參加可持續發展項目「廚餘垃圾 變廢為寶」和可持續發展目標主題營活動的優秀青少年志願者代表,走進位於北京亮馬河南路2號的聯合國駐華代表處參訪交流。圖為青少年志願者和老師展示了中華傳統文化。
  • 變廢為寶,廚餘垃圾可以嘗試堆肥發酵用來種養植物
    垃圾分類的是最新的時尚,隨著去年上海實行垃圾分類政策以來,我國多個城市已陸續開展垃圾分類。在深圳垃圾分類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把廚餘垃圾分出來。圖片來源於網絡廚餘垃圾末端處理目前僅依靠政府合作具有相關技術的企業,其實我們可以嘗試自己處理廚餘垃圾。廚餘垃圾漚肥或製成酵素就是很好的一種變廢為寶的方法。
  • 看著恐怖的「蒼蠅」是環保清道夫 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場主」張志劍教授告訴記者,養這麼多黑水虻,是因為黑水虻的幼蟲能夠取食禽畜糞便和生活垃圾,產生的卻是高價值的動物蛋白飼料。因此,這裡也是崇賢街道的廚餘垃圾處理中心。「它們可是處理垃圾的能手和功臣啊,而且很有營養,我都已經吃了好幾斤了。」  張志劍是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的教授。他首先幫我們打消了對黑水虻「蒼蠅」身份的疑慮。  「這種飛蟲(指黑水虻成蟲)其實在我們的自然環境中就有,但是平常不多見,因為第一它喜光,不愛進室內;第二它的幼蟲吃掉大量垃圾,成蟲卻只喝水不進食,只有10天左右的存活期;第三它的飛行能力弱,很容易被鳥吃掉。」
  • 中新社記者臺北街頭見聞:回收廚餘變廢為寶
    中新社臺北三月二十二日電題:臺北見聞:回收廚餘變廢為寶              中新社記者梁玉驥  夜幕低垂,臺北市民族西路一棟大廈前,放滿十幾個紅藍色塑料桶,大廈居民陸續把家中剩菜的廚餘,倒在藍色塑料桶內,煮熟吃剩的葷食,則倒在紅色塑料桶中。不久之後,一輛貨車駛來將十幾個滿載葷素廚餘的塑料桶運走。
  • 泉州廚餘垃圾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 「破冰」前行
    菜頭菜尾、動物內臟、果皮殘核……在市民廚房加工中,總有一些沒法「入口」的食材,成為廚餘。這些廚餘垃圾該怎樣處理?記者了解到,在泉州,以前基本上是填埋和焚燒兩種,但隨著生活垃圾分類的逐步展開,一些廚餘垃圾處置點、處理站、堆肥房陸續出現,將廚餘垃圾經過一系列處理後變成肥料,實現了變廢為寶。
  • 【新時代文明實踐在行動】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垃圾分類有點...
    【新時代文明實踐在行動】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垃圾分類有點「意思」 2020-12-21 2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變廢為寶丨北京城建實現「建築垃圾」到「再生產品」的完美轉變
    經過近2年的蓬勃發展,在北京市房山區、昌平區、延慶區等地建立了9座建築資源化循環經濟產業基地。不斷踐行低碳城市建設理念,讓綠色成為城市最優質的資產,讓資源涅槃重生,真正實現變廢為寶的完美轉變。綠色發展近年來,垃圾分類,已成為熱門話題。
  • 變廢為寶的垃圾回收
    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從垃圾產生到回收利用的整個過程中,垃圾分類是一大前提。嚴格的垃圾分類制度,是對垃圾分流並有效利用的重要保證。我們最常見的垃圾分類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類。可回收垃圾是指那些可以循環再生的垃圾,如生活中常見的紙類、塑料、玻璃、金屬、織物及瓶罐等,這些垃圾都能通過重新加工處理被再次利用,從而有效節省了資源,減少對環境的危害;不可回收垃圾基本上是指除了可回收垃圾之外的垃圾,如剩飯菜、瓜果皮核、動物內臟、盆景等植物的殘枝落葉等。
  • 垃圾分類變廢為寶,環保「鮮花」巧手綻放丨小軍山社區創意手工活動
    垃圾分類變廢為寶,環保「鮮花」巧手綻放丨小軍山社區創意手工活動 2020-09-27 2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變廢為寶,原來這麼有創意!
    □南報融媒體記者 顧小萍  通訊員 曲茜  垃圾分類,事關千家萬戶。昨天,棲霞區舉辦的家庭垃圾分類PK賽現場,一個個家庭不僅將垃圾分類做到了極致,還通過創意讓人們見識到垃圾變廢為寶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