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哀傷的心靈旅程

2021-02-23 閱讀成長777

作者:北京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副主任徐凱文博士

朗讀:劉瑩

在我的書架上有一本特殊的書,說它特殊是因為書裡面有一個特殊的紀念物,那是多年前一個6歲小女孩留下的。有天他父親開車接她放學回家時,突然遭遇車禍,坐在駕駛座上的父親當時就去世了。

當小女孩來到我的診室時,我先和她母親談以了解女孩的情況。女孩的母親提到,事情發生後孩子並沒有特別異常的表現。見過母親後,我把小姑娘請進了診室,她看上去平靜而活潑,甚至主動和 我談起車禍的經過,談起以前爸爸和她一起 玩的情景。然後,她問 我,叔叔,你知道我剛才在幹嘛嗎,我在摺紙呢。說罷,她拿出一- 只 精心折好的幹紙鶴,確切地說是一-家千紙鶴。一隻大鶴, 兩隻小鶴,大鶴用紅色的彩筆塗滿了全身,小鶴有些差澀地藏在大鶴的翅膀裡。小女孩告訴我,大鶴是爸爸,兩個小鶴是媽媽和她。爸爸飛到天上去了,小鶴長大了,以後也要去大鶴那裡的,那時他們又可以見面了。最後,小女孩問,叔叔,我可以把幹紙鶴送給你嗎。

我明白,這個小女孩是在用她的方式,想要把哀傷留下來。當喪失突如其來時,人們總是難以接受,想要謨視、回進甚至 青認已輕發生的切。一位老太,她的女兒突然急病死亡,當家人告訴始女兒的無承時,老太像是設聽見樣,第二天還是像在往常一樣給女兒做飯、送飯。

人們漠視、迴避甚至否認喪失,是因為喪失是如此突然,傷痛是如此劇烈。當你喪失的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也許是過去歲月 中最重要的- 部分,你又怎能不試圖迴避和躲閃,希望一切只是幻覺,甚至幻想發生某種奇蹟,期待有一天我們所失去的會突然回來,就像一切從沒有發生,或者這一切只是一個玩笑或者雁夢。迴避讓我們有機會喘息,有機會舔傷,有機會從已經倒塌的 世界裡站起來一如 果迴避持續的時間不那麼長的話。

迴避是因為人們想要保有愛。

只是哀傷無法開始,就無法結束,深深壓抑的情感會傷害我們的身體,攪亂我們的情緒,使得新的生活無法開始。

一位女士,丈夫遭遇車禍突然離去,她連夜以最快的速度處理完後事,然後和她的兒子辭去工作,放棄家鄉的切,離開去外地打拼。此後十年的時間,丈夫的一切成為家庭的禁忌,不能提及名字,相片、遺物都封存起來,母子倆人從不回家鄉,而那位女士也從不考慮再婚,儘管心疼她的兒子一再請求。不是不思念,更不是絕情,而恰恰是因為,哀思成災,難以承受。在諮詢中,每當要提起這些時,她的目光都必須凝視向空中,好像在訴說別人的故事。她說,我拼命地工作,便不再想念。

現代社會是如此高速地運轉,雖然我們的生命在延長,但我們卻越來越沒有時間去充分體驗和表達喪失之後的哀傷,我們在最短的時間裡把喪事辦好,便重新回到不能停頓的社會巨輪中。那哀傷的感覺不得不被放置在一旁,一旦忙碌過後,被壓抑的情緒會重新湧現。哀傷夾雜著憤怒和內疚成為不斷延續的、慢性的、無法結束的情緒。面對壓力和痛苦,我們總能夠堅強嗎?堅強的殼,是否讓我們過快淹沒自己的情緒,讓我們壓抑應有的感受?是否讓我們放棄示弱,不敢不願不能求助?

堅強使得我們無法正視和面對自己真實的情感,堅強使得我們無法面對自己身體和心理的極限,堅強使得我們無法停下來休息一下疲憊的身軀,舔-舔依舊淌著血的傷口。

與堅強相比,我們也渴望溫暖與呵護,需要要休息和娛樂,面對恐懼和壓力時想要逃走更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我們我們允許自己哀傷,這是我們和逝去的人依舊聯結在一起的方式;我們允許自已不完美,因為不完美原本就是我們和這個世界的真相;我們允許自己休息,因為休息後煥然一-新的我們才能風雨兼程,走到最後。

認識自己的身心限制,接受自己的不總完美,允許自己不夠堅強的哀傷,才能使得我們真正做到堅強。

我有一個來訪者是個老先生,最近遭遇了很多壓力和挫折,感到難以應對,來尋求幫助。我和他一起討論他過去的哪些經歷和體驗可以幫助他應對目前的危機。他想了一下,首先想起的,是他已經去世多年的母親的事情。大約40年前,當時這位老先生還是一名年輕的教師,有一次需要參加一項重要的選拔,他很沒有信心,便去向母親尋求幫助。母親當時並沒有說很多建議,而是慈愛而又堅定地看著他,對他說,兒子,我知道你一定行的。

40年前,母親的肯定讓他一時間充滿力量和信心,結果成功地通過了造技考試。40年後,當我們仔細回順起這段經歷時,老先生依然受到莫大鼓舞,一下子,此前的焦慮、不安、沮喪一掃而空。也許,我們會失去那個具體肉身的人,但她他曾經給予我們的間積,會一成代不識有一天當我們很要兩開過程國的的時候,也許沒有什麼有形的東西西是可以帶走的,我們能帶走的是滿的一生經歷的愛的感受,那便是幸福。

因為喪失,所以哀傷: 因為哀傷,我們體驗

我們經歷幻滅,也因為哀傷,我我們長大,因為克驗苦痛,我們迴避,我和我愛的人,從來遠離。我很好,你放心。

2013年初夏於北大暢春園@凱文安全感

朗讀者簡介:

劉  瑩

主任播音員

駐馬店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副主任

駐馬店市播音與主持獎評審委員

黃淮學院兼職教授

相關焦點

  • 哀傷輔導第二期|最後一課 哀傷自助與生活正常化
    第一個工具:七七四十九,喪親者的自我心靈陪伴手冊。這是孫瑛老師和馬凱旋老師編寫的,望文生義,這個手冊是七七四十九天之內用的,這是他們的封面,「我的失去與思念」。大家看到封面有四道,道歉、道謝、道愛、道別。
  • 看見哀傷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面對哀傷?
    很多成年人看到孩子哭了一會,又出門去玩了,甚至還會笑,便認為孩子不懂得哀傷。不!心理學研究早已揭示,有愛就會有哀傷,只是孩子的哀傷反應與成人不同。1.有40%的孩子在失去父親或母親後會有強烈焦慮感,會擔心再失去另一個親人。2.孩子會哭泣悲傷,出現情緒抑鬱。
  • 哀傷輔導課程 人類能否超越哀傷
    有了這種態度,然後我們才能找出哀傷是什麼,以及人類是否可以擺脫它。為自己找出哀傷是否會終結是非常重要的——要在實際上,而不是口頭上,不是知識上,不是空想的或感傷的。因為如果它消失了,心靈就能擺脫龐大的負擔,而且那種解脫對探究愛是什麼而言是必須的。
  • 一個行者的心靈旅程:《喃喃》
    扎西拉姆·多多是虔誠的佛教徒,她的佛學領悟已經融入在她的每一篇詩文之中  空靈而清新的名字,她的文字與她的人一樣,帶給你心靈深處的甘泉與慰藉【基本信息】書名:喃喃作者:扎西拉姆·多多ISBN:978-7-5086-3367-1定價:39.80出版時間:2012年7月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內容簡介】行者多多繼續她漫長美好的心靈旅程。
  • 累了,倦了,給心靈放個假,讓心靈開始一趟悠遠而華麗的旅程
    《旅程》  意志倒下的時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葉蕭瑟晚來風急地給心靈放個假,讓心靈開始一趟悠遠而華麗的旅程。不堪負荷的的心呵!你若安好,生命裡才會有晴天啊!在人生長河裡艱辛泅渡,終會有到不了岸的苦楚,唯有自己將自己救贖。帶上疲憊不堪的心靈一起上路,去把所有沿途的風景都看遍,看透。去看那山水田園,如詩如畫,情意纏綿。看那一片或是貧瘠,或是肥沃的土地,都播種怎樣希望,收穫著怎樣的蜜甜。
  • 《旅程終點》影評:唯有死亡才是旅程終點
    這種會讓身處其中的士兵感到疲憊不堪,就算原本充滿熱情與戰意也會隨著時間逐漸消散,甚至因為巨大心理壓力而失去理智的處境,就是電影《旅程終點》主要在描述的主題。《旅程終點》評價好看嗎?電影《旅程終點》聚焦的時間點相當精準,當時英軍各連有輪流到前線壕溝駐守六天的制度,而在3月21日戰事爆發的四天前,剛畢業的吉米向將軍叔叔要求加入由同鄉舊識斯坦霍普所帶領的連隊,跟隨他們在戰爭態勢最高的時期來到前線,讓電影從指揮官斯坦霍普與吉米這位初入戰場年輕軍官的角度切入,不僅清楚呈現出戰爭對人們心靈造成的影響,也藉由這起「皇帝會戰」進攻帶著觀眾見證在無情戰場上人命的脆弱與廉價
  • 高中作文欣賞:《心的旅程》
    在我看來,人的成長,在於心靈。一個人的成長,便是一顆心的旅程。在這個旅程裡,一顆純淨的心,會經歷懵懂、喜悅、悲傷、委屈、欺騙、猜疑、幸福……愛、被愛;會學會忍受、勇敢、堅強、執著、守護、感恩……愛、被愛。
  • 茶山行,茶與心靈共修的旅程
    經歷了「茶山行」見證了古茶樹的神奇杯子這點滴的茶水都變得不一樣了似乎感受到古樹茶磅礴的生命力茶山行,茶與心靈共修的旅程
  • 一次心靈旅程的探索,人生必備的自我反思課
    寫作在我看來就是與自己的靈魂對話,夜深人眠,萬籟俱靜之時,一次捫心自問的心靈旅程,這段路要自己一個人穿越荒無人煙的原野,度過黑樹棲椏的曲徑,趟過波濤洶湧的海面,來到最初的路口,你赤裸裸地面對自己,最本真的自我,最真實的自我。
  • 心理學家給出4個方法,幫你轉化哀傷
    哀傷,是一段痛徹心扉的人生經歷,很難靠別人安慰和講道理來化解。 但化解哀傷,也是一個自然療愈的生命歷程。只有理解哀傷、轉化哀傷,最終才能跨過哀傷。 在轉化喪親之痛中,重建生命連結、重整生命意義,培育超越生死的智慧。
  • 「哀傷是愛」:失獨家庭心理重建調查
    這條路,他們走過無數次,未來還將走無數次。12年前的這一天清晨,他們推開16歲獨子劉丹的房門,驚愕地發現孩子已經停止了呼吸。劉丹的墓碑四周種滿了五彩繽紛的鮮花。像往常一樣,夫妻倆除草、施肥、澆水。做完這些,他們會向孩子訴說自己的近況。最近半年,劉新憲頗為繁忙。
  • 關於哀傷輔導
    請致信sgke123@163.com/加入Q群84322634--關於哀傷輔導哀傷輔導是針對近期喪失親人的人,協助他們完成哀悼的任務;哀傷治療是針對那些哀傷反應欠缺、延緩、過度或過久的人,協助他們辨認和解決障礙完成哀悼的分離衝突。
  • 小央美美術:教育不是比賽是一段旅程,陪伴孩子走過最美的童年
    童年的美我們始終堅信教育不是比賽是一段旅程在愛與平等的天空下讓我們帶著神聖的使命一起陪伴孩子走過最美的童年~
  • 魔獸世界:如果沒有霜之哀傷的加持,阿爾薩斯打得過伊利丹嗎?
    霜之哀傷是上古神器,劍身有符文,能吸取靈魂,耐奧祖能控制和感應劍裡靈魂,然後派恐懼魔王故意激怒阿爾薩斯,找到霜之哀傷,並且利用劍裡靈魂反噬阿爾薩斯,達到控制目的。
  • 心理熱線:哀傷諮詢工作如何做?
    喪失一定需要哀傷。哀傷是正常的,會長久的持續,甚至伴隨一生。心理熱線在疫情期間是主要的工作方式,因此哀傷諮詢也會成為心理熱線工作的一部分。面對喪失者的哀傷諮詢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協助喪失者正常哀傷,二是評估和處理哀傷者是否因喪失引發嚴重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
  • 殤痛:失獨父母哀傷
    結論:失獨父母經歷極其強烈的哀傷反應,其哀傷反應有其普遍性和獨特性。失獨父母;哀傷;喪親;哀傷反應;質性研究近年來,失獨家庭和失獨父母越來越引起社會和媒體的關注。「失獨」特指失去獨生子女的現象。在國外也有獨生子女離世的現象,然而,在我國,由於「獨生子女」的政策,失獨者的數量更龐大,問題更加複雜。
  • 在生命的旅程中嚮往著美好,毅然前行
    那是青春的叛逆,也是對遠方的好奇,或者,也是為了自己走向外面的世界,嘗試一下孤獨行走的滋味,這是我第一次對旅程有了模糊的概念。後來,再後來,在路途,在他鄉,在社會上顛沛流離,經歷著,忍受著,才知道旅程是一段一段難忘的故事,而我,就是那個用艱辛寫故事的人,那個用腳步丈量旅程的人,那個用心感悟的人,不同的旅程,也讓我有了不同的心境。
  • 哀傷輔導|第三課 關懷者的說話技巧(課程提要)
    每個人的個人經歷不同,喪親經歷不同,哀傷反應也不會相同。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一位年邁的父親,90多歲了,久病之後去世,我們會感到哀傷,但是這種哀傷的痛楚跟喪親者在疫情中失去子女的創傷性哀傷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經歷感受不一樣,哀傷反應也不一樣。
  • 《心靈奇旅》:做個普通人又怎麼了?一份給普通人定製的心靈旅程
    電影:《心靈奇旅》類型:動畫,音樂導演:彼特·道格特主演:傑米·福克斯、蒂娜·菲上映時間:2020年12月25日上映獎項:第46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音樂/配樂等《心靈奇旅》(《SOUL》)是一部2020年度優秀的動畫電影,講述了熱愛爵士樂的學校樂隊老師加德納意外「去世」後,流落靈界,為重返地球
  • 夜讀丨傾聽是心靈的藝術
    主播讀經典 陪你說晚安,大家好,這裡是閃電夜讀,我是鄒城市融媒體中心主持人張娜,傾聽是「心靈的藝術」,充滿智慧的人正是那些懂得傾聽的人。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畢淑敏的文章《讓我們傾聽》。如果他久久地沉默,你也和他緘口走過……非常簡單。當他說完了,遊戲就結束了。你可以問問他,在你這樣傾聽他的過程中,他感到了什麼?我猜,你的朋友會告訴你,你給了他尊重,給了他關愛。給他的孤獨以撫慰,給他的無望以曙光。給他的快樂加倍,給他的哀傷減半。你是他最好的朋友之一,他會記得和你一道度過的難忘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