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以全部生命理解我,它是「我的朋友阿波羅」

2020-12-16 新京報書評周刊

一個唐璜式的作家自殺了。他在大學教寫作課,結過三次婚,有過無數次婚外情,不斷跟自己的女學生發生關係,喜歡在城市裡漫遊閒逛。面對日益衰老的軀體,面對網絡時代嚴肅文學的失落,他失去了激情和信念,選擇了結束生命。在他的身後,留下兩個哀悼者:他從路邊撿來的名叫阿波羅的大丹犬,以及他的異性好友、同事兼情人——「我」。

這位唐璜式的作家,就是西格麗德·努涅斯。她是美國國家獎的獲獎作者,也是創意寫作課的教授。但據上過課的人回憶,她是個既不用心講課也不喜歡學生的人。

西格麗德·努涅斯(Sigrid Nunez)

然而在小說《我的朋友阿波羅》中,努涅斯卻通過一隻大丹犬,將寫作與閱讀的意義與人生緊密聯繫在一起。

撰文 | 湯達

01

想像力的療愈

《我的朋友阿波羅》,作者:(美)西格麗德·努涅斯,譯者:姚君偉,版本:上海譯文出版社2020年11月

「我」迫不得已,冒著被趕出公寓的風險,領養了阿波羅,因為誰都不想要它。它太大了,一百八十磅的體重,壽命所剩無幾,患有關節炎,在作家死後得了憂鬱症,固執地守在門口,等待死者回歸。當它隱隱意識到再也見不到它的主人時,它陷入一種難以言傳的憂傷之中。

兩個孤獨的哀悼者生活在一起。「我」自始至終都在和死者對話,無法走出深沉的悲痛,整本書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娓娓道來:

這就是你尚在人世時和我談論的最後一件事。你的訃告上有兩處錯誤。在你的追思會上,我無意中聽到了一些事……這怎麼公平啊,怎麼可能所有這些人、這些凡夫俗子,一個個都活著,而你——

在這漫長的、療愈般的傾訴中,「我」提到了無數苦難女性的故事,提到了死者的三任妻子,提到了兩人的往事,提到了彼此都很喜歡的作家作品,提到了寫作的困境、文學的尷尬,以及對大學寫作課的種種感想,也透露出「我」跟阿波羅的相處過程,兩個生命如何建立起相依為命的情感:

起初,我有時發現他盯著我看,但當我回頭看時,他卻轉過身去。現在,他經常把腦袋擱在我的膝蓋上,目光投向我,一副要開口說話的表情。一天晚上,我醒來發現阿波羅在床邊,他咬著我睡著時弄掉的毯子往回拉,顯然是想給我蓋上。阿波羅有一個最喜歡的玩具,一根用硬橡膠製成的大紅色的玩具繩。我喜歡我們玩拔河遊戲時,他發出的那種可笑的怪獸狗的聲音。但對他而言,最大的樂趣似乎是讓我贏。

然而,阿波羅註定時日無多。「我」沒有來得及從一個朋友的死亡陰影中走出來,就要準備迎接另一位朋友的死去。面對這一切,「我」選擇的辦法,還是寫作。是虛構。

最終,讀者難以從「我」的講述中分辨哪些是真實,哪些是想像。其實,兩者的區別很少,在這樣一個故事裡,想像只不過是經過轉化了的真實。「我本人更傾向於同意多麗絲·萊辛的觀點,她認為,在獲取真相這件事上,還是想像力更起作用。」

02

不合時宜的文學孤獨症

原文書名my friend,這裡所謂的「朋友」,既是指那條叫阿波羅的狗,也是指「我」在全書中一直與之傾訴的「你」。翻譯成《我的朋友阿波羅》,等於遮蔽了那位更重要的主角。譯者和出版人大概有理由相信,對時下的讀者而言,一隻大型寵物狗的故事,比一個自殺作家的故事更有噱頭。

大丹犬,是中古時代貴族喜好馴養的大型獵犬,因為體型高大威猛,也被稱為「犬中的太陽神阿波羅」(Apollo Of Dogs)

就是這樣一本小說,獲得了2018年的美國國家圖書獎,作為普通讀者,我感到有些驚訝。是的,這本書無意間涉及很多時下的熱點問題,關於性別、種族和文化衝突等等。然而,任何一本誠實的當代小說都難以迴避這些話題,這不能算這部小說優秀的原因。我真正驚訝的是,在我看來,這其實是一本關於寫作和療愈的書,一本文學理想主義者不合時宜的夢囈之書,如此小眾,如此抗拒流行文化,結果卻能獲得如此廣泛的認同和榮譽。

我們對此應該感到欣慰還是困惑?作者努涅斯本人大概也會這樣問自己。書中談到文學的失落時,這樣寫道:「無論是誰說的,你都會同意這一觀點:一本真正的好書不會擁有超過三千名讀者。」

整部小說都是孤獨的囈語,是與死者的談心,以一個朋友、導師和戀人的死亡開始,以一隻溫暖人心的狗的死亡結束。

這樣的設置,等於在考驗作者真誠的極限。只要有一點點油滑,一點點誇張的戲劇性,就會毀了這部作品。你必須始終沉浸在那份悲痛之中。你不能手舞足蹈地講故事,不能有頭有尾地渲染情節,不能冷靜客觀地置身事外。你甚至不能暴露一丁點的言不由衷。這本小說並沒有追求什麼實驗性,它之所以特別,之所以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小說,只是因為它必須尊重這份真誠和情感。

努涅斯做到了這一點,憑藉她對自我安慰和多愁善感的警惕,她寫出了一種真實的、動人的感觸。

03

同為寫作教學者的自我質疑

作為讀者,我和努涅斯本人一樣,跟書中那位敘事者,以及那位死去的作家都有著相同的職業,都在大學裡教寫作課。更巧合的是,我和他們擁有共同的文學偶像J.M.庫切,一個冷峻的懷疑主義者。

可想而知,我對這部小說有著超出一般讀者的強烈共鳴。我深知書中展現的那種無奈:曾經指引我們走上文學和寫作之路的奉獻精神和虔誠心態,如今成了落後於時代的標籤。我們開出的書單,總是受到年輕人的鄙夷。那些所謂的文科尖子生根本不懂文字的好壞,而且毫不在意標點符號的位置。學生們找各種藉口逃避閱讀作業。大學校園已經離文學那麼遠,以至於我們不知道如何安置自己的理想,安置我們心中的神明。

書中發出了太多我想發的牢騷:

如今每個人都寫作,就如同每個人都排便一樣;一聽到天賦這個詞,很多人就想伸手去拿槍。加裡森·基勒是對的,你說,當人人都是作家的時候,就沒人是作家了。你不再相信小說的意義——而今,一部小說不管寫得多麼精彩,不管其思想多麼豐富,都不會對社會產生任何積極影響。我在教書時注意到,每一年我的學生對作家的評價似乎都要降低一點點。但是,當那些想成為作家的人以消極的眼光看待作家的時候,這又意味著什麼呢?你能想像一個學舞蹈的學生對紐約市芭蕾舞團有這種感覺嗎?或者年輕運動員鄙視奧運冠軍呢?

牢騷歸牢騷,「我」雖然對文學的處境不抱希望,同時卻又懷著期待去參與各種寫作項目,為治療中心那些受過創傷的女性上寫作課,期望寫作能夠幫助她們排遣噩夢。這本身證明了對寫作懷有的信念。

西格麗德努涅斯與校友Stephen Kuusisto

然而,寫作這個行為,也許從根本上講,註定無法自然地融入公共語境之中。不是時代和社會的問題,而是寫作本身的問題。如果它是真誠的,就必然帶有一種私密性,一種侵略性,一種不道德的意味。書中寫道:

無論哪次我去參加讀書活動,我都忍不住為作者感到尷尬。我會問自己,我希望臺上的那個人是我嗎?真實的回答是,絕對不希望。而且不僅僅是我。你可以感覺到其他的聽眾,也是同樣的不自在。

寫作本身已經足夠矛盾和尷尬了,更何況是教寫作呢?努涅斯提到,學生們經常提出質疑,認為裡爾克這樣的作家聲稱寫作需要牧師般的奉獻,試圖將寫作當成一種宗教,這種觀點是荒謬的。他們指責那些經典作品是意識形態的結晶,他們感覺不到那些作品是在對他們說話。他們認為,屬於經典作家們的世界已經消失了。

我知道她說的都是真的。因為我每天都在體驗這一切。是啊,文學正在消亡,我們這些教寫作的人,不正像魯迅筆下的孔乙己一樣嗎,帶著滑稽的優越感,以懂得茴字的四樣寫法而得意,實際上卻已被時代輾軋而過,遠遠甩在身後。

然而,從根本上講,我們還有一條底線。那就是我們起碼相信寫作之於我們個人的意義。這是最後的堡壘。也許是出於對這座堡壘的捍衛,努涅斯在整本小說中一項一項地忠實踐行她在寫作課上的建議,像現身說法,告訴每一個讀者,寫作是如何打開一個人的內心,並給予療治:與其寫你知道的東西,不如寫你看到的東西;表達一些長久以來內心深處的感觸;寫私密的日記;寫一寫現在或過去對你很重要的任何東西;把你無法面對的真實訴諸想像力;打敗空白頁……

努涅斯也確實以這樣的方式證明了,如此簡單的寫作要求,足以勝任生活中最隱秘和沉痛的表達。

這本書會使我想起帕烏斯託夫斯基的《金薔薇》。都是關於寫作和寫作者的書,都在用創作本身來教讀者創作。兩本書的誕生,相隔不過七十年,調子差別是多麼巨大啊。帕烏斯託夫斯基曾經相信,要是文學沉寂了,即使只沉寂一分鐘,其後果的嚴重不下於人民的死亡。他把契訶夫的教導當做真理:寫作的人必須力求真實,相信理智的力量,相信人心解救世界的力量,並且熱愛大地。

《金薔薇》,作者;(俄)帕烏斯託夫斯基,譯者:戴驄,版本:果麥文化 |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年7月版(圖左)。此書有兩個書名,1959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了由李時翻譯版本,書名為《金薔薇:關於作家勞動的札記》(圖中)。1987年,百花文藝出版社推出了由戴驄翻譯的第二個版本,書名為《金玫瑰》,收入「外國散文叢書」第一輯(圖右)。這個版本也是目前最通行的譯本。2008年,上海譯文再版戴驄譯本時,將書名改為《金薔薇》,沿用至今。

現在呢,就算我們仍然無法放下寫作,卻沒有人說得清楚是為了什麼。寫作者不再相信任何崇高的理由,老老實實接受了全部的卑微,就像書中那位自殺的作家曾經說過的:

當我非常厭煩了我在寫的東西,決定罷手時,我發現自己無法抗拒地又被它吸引回去,我總是想:狗改不了吃屎啊。

多麼心酸的自嘲。奇怪的是,看完小說之後,我並沒有變得更加失落。恰好相反,我無法掩飾自己的感激之情。我慶幸還有努涅斯這樣的作者存在,還有《我的朋友阿波羅》這樣的小說存在。如此不合時宜,而又如此堅實可靠。它不正是在以卑微的方式和自嘲的姿態,展示契訶夫所謂真實的力量和人心的力量嗎?

本文內容系獨家原創。撰文:湯達;編輯:李陽 宮照華;校對:趙琳。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延伸閱讀

瞧這條狗,活得像人一樣

相關焦點

  • 什麼比我們更了解自己:《我的朋友阿波羅》
    面對日益衰老的軀體,面對網絡時代嚴肅文學的失落,他失去了激情和信念,選擇了結束生命。在他的身後,留下兩個哀悼者:他從路邊撿來的名叫阿波羅的大丹犬,以及他的異性好友、同事兼情人——「我」。《我的朋友阿波羅》,作者:(美)西格麗德·努涅斯,譯者:姚君偉,版本:上海譯文出版社2020年11月「我」迫不得已,冒著被趕出公寓的風險,領養了阿波羅,因為誰都不想要它。它太大了,一百八十磅的體重,壽命所剩無幾,患有關節炎,在作家死後得了憂鬱症,固執地守在門口,等待死者回歸。
  • 阿波羅登月是假的?無數鐵證告訴你它是真的
    阿波羅登月是假的?無數鐵證告訴你它是真的阿波羅計劃是美國曆時11年、耗資255億美元的劃時代的大工程,參與總人數30萬,調動了美國非常多的機構。相比今天2020年,我們的嫦娥5號成功發射,美國竟然在50年前就完成了載人登月的偉大壯舉!可見我們依然和他們有非常大的差距!
  • 《紅巖》,它為我樹立了榜樣,它使我對人生價值有了嶄新的理解
    它描寫了眾多革命英雄: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雲峰英勇鬥敵,捨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劉思揚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渣滓洞難友團結奮鬥,敵人喪膽;白公館志士奮勇突圍,迎來黎明……所有這一切展現在我眼前,那是多麼讓恩激動、崇敬、悲憤、感嘆的畫面。
  • 關於讀書我對它的理解
    至少我現在接觸到愛讀書的人,接人待物以及處事方面溫文爾雅,和任何人都可以融洽相處,給人舒適,猶如夏日午後的微風,以及冬日溫暖的陽光。內心知識豐富,大腦活躍,情商也高,遇事坦然,不浮躁,沉得住氣。而且聊天也很幽默不會使氣氛尷尬。就是說一個人內心世界的構造很重要,書裡面的道理你融入到自己的內心中,賦予了你的智慧和感情。
  • 我的小金魚,它是我的好夥伴,每天都精心照顧它
    上帝所創造的,即使是最低等的動物,皆是生命合唱團的一員。寵物是我們的朋友和家人,它們的生命一樣重要。文/阿豪【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之前我爸爸的朋友給我買了兩條小魚我非常的喜歡它們,所以給它們吃了很多東西最後導致了一個非常兇慘的結果那就是一隻小魚被撐死了我非常的難過。
  • 阿波羅13號事故45周年:真相公開
    那麼,如果說這部幾乎在20年前拍攝的影片並未展現這次事件的全部景象,那麼當時阿波羅13號事件的實際情況又究竟如何呢?氧氣罐究竟為何會發生爆炸?而如果說這兒氧氣罐本身就有缺陷,那麼一開始它是怎麼會被安裝到飛船上去的?
  • 阿波羅照片遭質疑,月巖雕刻「C」字符號?有人懷疑它是電影道具
    美國登月的確疑點重重,阿波羅11號是人類首個成功登月的載人飛船,重視程度可想而知,但是阿波羅11號隨身遙測數據磁帶竟然弄丟了,這是多麼荒唐的一件事情,要知道它不同於普通的月球著陸遙測磁帶,裡面記錄很多關於飛船內部的原始視頻。阿波羅11號太空人插在月球上的美國國旗看起來似乎在迎風飄揚,月球表面連空氣都沒有,哪裡來的風。
  • 阿波羅11號:超越競爭的奇蹟
    這艘飛船從誕生以來就註定會吸引來自全世界的密切關注,因為它將去執行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任務——載人登月。它就是美國著名的阿波羅11號飛船。 任務的圓滿完成,標誌著人類航天事業向前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從此徵服宇宙的星辰大海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即使過去了半個世紀,今天的人們依舊會驚嘆於這項任務的偉大、夢幻與唯一。
  • 當我動手 我理解
    [美]戴維·米切爾帕特裡夏·利文斯頓 著王榮亭 譯天津教育出版社在實用藝術課上,學生們有機會去雕刻,去製作模型,去鍛造——通過意志力改變材料的形狀,通過自己精神的力量賦予它們生命
  • 「it's beyond me」別理解成「它在我之上」
    大家好,歡迎來的餅哥英語的頻道,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it's beyond me, 這個短語的含義不是指「它在我之上」,其正確的含義是:it's beyond me 我無法理解,超出我的理解範圍
  • 我對 React V16.4 生命周期的理解
    相反,應該使用 componentDidUpdate 生命周期,因為它保證每次更新只調用一次。React 生命周期主要分為三個階段:掛載階段掛載階段也可以理解為初始化階段,也就是把我們的組件插入到 DOM 中。
  • 朋友給我帶來一袋皺巴巴的水果,我卻很開心,因為它營養價值很高
    朋友給我帶來一袋皺巴巴的水果,我卻很開心,因為它營養價值很高。經常吃一些水果,對我們的身體有著很大的好處,不僅能夠補充我們身體所需要的維生素,而且還能夠美容養顏,所以不管是在哪個季節,水果都是人們不可缺少的輔食。
  • 《星際穿越》:在我的IMAX觀影榜上,它永遠排NO.1!
    一直以來,我都希望《星際穿越》能夠重映,以滿足我重溫昔日感動的心願。6年之後,當我們已經遠離影院長達半年之久時,幸福突然來敲門了。我帶著一種近乎神聖的心理迎接著它的降臨。為什麼我這麼喜愛《星際穿越》呢?是因為這是諾蘭大神僅有的科幻題材電影麼?
  • 親子故事繪本《完美的小狗阿波羅——我會數數》
    你們已經認識我的朋友阿波羅了吧!阿波羅是只很有趣的狗。我從他那學會了從1數到10。注意啦!,就像一根小香腸,高興時他就會使勁地搖它。我就會數一數他露出的十顆大白牙。但是到最後他還是會變回我的阿波羅
  • 《每當我找到生命的意義,它就又變了》:哲學金句集結冊
    於是西西弗斯不斷重複、永無止境地做這件事,生命就在無效又無望的勞作中慢慢耗盡。對生命意義的追問,也許就像西西弗斯推巨石一樣,永遠不可能有盡頭。這是神對人的懲罰:我們有能力去沉思「生命的意義」,卻永遠沒辦法看清「大局」,因為我們根本沒有做到這一點的稟賦。尼布爾用一個幽默感十足的譬喻為人的這種屬性作結:「真是矛盾——人是萬物的主宰,卻也是地球上的蟲子。」
  • 狗是怎麼理解離別的?我想,其實它不懂什麼是離別,除非生與死
    本文屬於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狗是怎麼理解離別的?我想,其實它不懂什麼是離別,除非生與死。很多同學過完這個暑假,就要離開家去外地求學了。陪著你們一起長大的狗狗是否能夠明白離別的含義,它是否會習慣你的離開。我想其實它不懂,但是它會一直守候著你。有一個朋友和我說,在家工作許久的她,決定去大城市闖闖。當她離開家後的某一天,媽媽給她發了一個視頻,瞬間,她的眼睛就紅了~媽媽說,狗狗一直在她房門口蹲著,直到媽媽給它開門讓它進去。
  • 一日夫妻百日恩,我是理解它的意思了
    11.狗:能不能不要搶了,我好不容易才弄回來的肉12.今天我的微信步數又是第一了13.會買菜的女人最顧家,你說是不是?14.這大師的氣功太強了,我隔著屏幕都能感到氣流15.請了一個這樣的廚師,我該怎麼辦?
  • 不懂《生活在樹上》,但它卻讓我想起了當年「閱讀理解」的痛
    我只能說自己思維狹隘,最最無法接受的是閱讀理解的時候,老師讓我們說說作者想表達的是什麼之類的問題。這才是每一個合格中學生的閱讀理解技藝。,又把英語閱讀理解技藝學殘了!英語閱讀理解時,明明文章我看懂了,但答案全錯了!
  • 《百年孤獨》:介紹一個一直教我如何浪漫的朋友,它的名字是孤獨
    我看不出這個家庭的弱點,但是最後他們只經歷了短短的一百多年,然後風來了,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後代和對他們的記憶很快就消失了。但是沒有什麼可遺憾的。用什麼樣的眼光來看這一書?我不記得讀這本書時心情特別激動或悲傷。我覺得語言像水一樣流過我的眼睛,即使它們是無法理解的家譜,有時是現實的,有時是神奇的寫作技巧。完全陌生的地方和歷史。
  • 我的城市生病了 我想幫幫它!
    原標題:我的城市生病了,我想幫幫它!   「我們也在為這個城市貢獻力量,儘管非常微小。」一個個暖心故事的背後,是外賣配送人員的真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