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能聽懂,一做題就懵圈!90%的家長不知道原因在哪裡

2021-02-08 小學數學園地

對於基礎不好的同學來說,最痛苦的事情就是,聽課好不容易聽懂了,一做題發現自己都不會,一到考卷上的題目就不會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A說:聽懂課不難,難的是做題啊。一做題就死啦~信心都沒了。

B說:我現在就在痛苦的做題當中,鬱悶。真難真難真的難!

C說:第一遍不會,可以邊看答案邊做,第二遍做完再看答案,第三遍做完後結果會大不一樣的,至少要做三遍才行呀!

D說:懂一點和不懂差不多的,現在只是能聽懂,我的目標是能處理。這是兩個檔次,而且這兩個檔次還差得比較遠。沒別的辦法,不斷聽,不斷寫。



不少同學問:「我聽課能聽懂,但是不會做題,這是怎麼回事?」

其實這樣的同學大多數問題就出在這裡:

(1)你只聽懂了淺層次的知識,沒有深入,所掌握的東西達不到應用的高度;

(2)有的同學淺嘗輒止,會了一點就認為都會了,比如一個例題老師講3種方法,他聽懂一種就不再聽其他解法了;

(3)聽懂了知識,但是沒記住,或沒弄明白怎麼應用;

(4)缺乏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指導,像方程思想、分類討論思想等都是重要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5)數學題一般單純考一個知識點的少,基本上都是多個知識點的綜合,只要一個知識點出現差錯,這道題就做不對。

另外,還有些同學因為信心不足,認為數學很難,所以乾脆不聽,這樣就失去了入門的過程,因此更沒法深入。我們都想學好數學,但「既然想學好,為什麼沒學好?」

學好數學的必要條件:學習上的「三好學生」,三好湊一好(成績好),缺一不可。



好習慣是取得優秀成績的必要條件,可以事半功倍。什麼是好習慣呢?


1.勤奮

手勤:多記(課堂筆記、好題、好解法、錯題本)、多做(練習)、多總結(知識總結、方法總結)。

眼勤:多看課本、課外書、筆記、錯題本。

耳勤:聽講仔細。

嘴勤:多問,有問題及時解決,不留後患。

腦勤:多想,對知識、題目等不但要弄清楚是什麼、怎樣做,還要多想幾個為什麼?其中最重要的是動手和動腦。


2.深入

對所學的知識不但要記住,而且最好弄清楚是怎麼來的?解題中怎麼使用?對一些好的題目不要滿足於會做,還要考慮解法是怎麼想出來的?哪種方法更好?

「會」有不同的層次:知識:知道→理解→記住→會用→推廣解題:會做一道題→會做一類題→靈活運用和創新


3.嚴謹

數學是最嚴謹的學科。知識要嚴謹,解題要嚴謹。不嚴謹,遇到題目不是不會做,就是解不完整,得分就不全。


4.其他

a)戒掉惡習:網絡、電視、手機等,要把它們變成學習工具。

b)不找藉口:成績不好時,要多找自身原因,不要怨天尤人。一樣的老師、一樣的同學、一樣的課本和參考書、一樣的試卷,成績卻差別很大,因此主要原因在個人。用藉口掩蓋真實原因,不利於解決實際問題。


忠告: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任何人都不能包辦代替!家長、老師是廚師,只能把飯菜做得更好吃,更有營養,更好消化,但只有你愛吃才會有效果。所以,作為學生,要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的地位。


基礎知識要紮實,想提分必須有本錢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這就像經商,你投資1元錢,即使盈利100%,也就是1元的利潤,但若投資1萬元,哪怕只盈利10%,利潤也有1000元。所以,要想學習成績有大的提高,必須要有紮實的知識儲備。


所以,你若有20分的基礎,提高100%,才到40分。這裡為怎樣打好基礎提幾點建議:

a)自我彌補:簡單的知識,可以自補,年齡增長了,智力提高了,過去學起來非常困難的現在可能一看就明白。

b)個別指導:對於困難的知識,可以找老師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但應明白,個別指導只是應急措施,不能有依賴性。

c)資料:藉助某些資料,可以快速補充基礎知識。基礎知識不是萬能的,沒有基礎知識是萬萬不能的。這是講知識與解題的關係,知識點懂了,不一定會解題,但用到的知識點沒掌握,則100%不會解題。


下苦功走出惡性循環

良性循環:做題快→用時少→解題更多→能力更強→做題更快

惡性循環:做題慢→用時多→解題更少→能力更差→做題更慢一旦進入惡性循環,學生是很苦惱的。

一般解決惡性循環的辦法就是「惡補」,就是人家休息你不休,人家玩你少玩或不玩。

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逐漸形成良性循環,以後問題變會變得很容易。特別是過去好,忽然變差的那種,這樣很管用的。


1.預習很重要

往往被忽略,理由:沒時間,看不懂,不必要等。預習是學習的必要過程,還是提高自學能力的好方法。


2.聽講有學問

聽分析、聽思路、聽應用,關鍵內容一字不漏,注意記錄。


3.做好錯題本

每個會學習的學生都會有。最好再加個「好題本」。發現許多同學沒有錯題本,或者是只做不用。這樣學習效果都不好。


4.用好課外書

正確認識網絡課程和課外書籍,是副食,是幫助吸收的良藥,絕對不是課堂學習的替代品。


5.注意總結和反思知識點、解題方法和技巧、經驗和教訓。


6.接受數學思想方法的指導

要注意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指導,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相關焦點

  • 物理,上課能聽懂,做題就不會,什麼原因?該怎麼辦?
    能聽懂嗎?」 被問的次數多了,我竟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這絕對是個系統問題,一兩句話回答太草率了。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形成了一套機制,我每天課程結束後,都對家長和孩子們關心的問題,和主要重點注意的問題,進行統一反饋。這樣既讓家長和孩子心中有數,也讓我節約了很多時間。
  • 上課聽懂了,做題就蒙圈,是什麼拖住了思維的後腿?
    明明上課都聽懂了,可是一輪到自己做題就蒙圈。這是困擾很多學生的問題,甚至讓人懷疑自己的智商。到了什麼路口要往哪裡拐,遇見什麼路燈或標誌牌要怎樣處理,這些東西都有教練及時提醒你。同一條街道走上多次之後,就算是沒有教練的提醒,你也確實明白該怎麼處理,這就是所謂的「你懂了」。 但是換了一條街道呢,沒有旁人提醒的情況下,你未必就能應對自如。究其原因,還是你沒有掌握根本的規律,動作不熟練,思維跟不上環境的變化,才會心裡沒底,手忙腳亂。
  • 中級會計職稱備考課能聽懂、做題就錯!怎麼辦?
    2020年中級會計職稱的跑道上已經擠滿了人,但是有些考生在中途卻感覺自己遇到瓶頸了,說課能聽懂,做題就錯,怎麼辦?感覺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備考方法,中華會計網校為了幫助各位考生高效備考,組織了中級會計職稱備考方法相關的調查問卷。
  • 那數學課睡覺的孩子,21天後能完全聽懂課了,作業正確率85%
    本文原創: 因為聽不懂,整整一個學期的數學課,都被他拿來補覺了,可惜了這黃金歲月。 期末考試時,初一初二生座位交錯,以防抄襲,你懂的。幸運的是,他的初二鄰桌說,如果數學不好,初二的物理也沒法學。 再加上媽媽的苦苦勸說,他終於願意來我們家。剛來的細節請回看前面一文「《孩子,我佩服你的勇氣!
  • 為什麼聽懂了文章結構卻不能做題?
    關注我們,共同進步許多同學做完題之後會去總結文章的結構,如並列結構,總分結構,遞進結構…但是更多的同學還是明明聽到了結構,但是能做出來的題目卻有限
  • 上課感覺能聽懂,回家就忘,原因在哪裡?
    在輔導孩子數學學習這個問題上,很多家長都曾經跟我吐槽過,他們說一開始都是充滿熱忱、滿懷愛心、細緻入微、隱忍克制的,到最後大多都變成了拍案而起、憋成內傷
  • 初中數學丨上課感覺能聽懂,為什麼一考試就蒙圈了?這是最好的答案
    看到標題有沒有一種「你怎麼知道?」的感覺呢?對於基礎不好的同學來說,最痛苦的事情就是,聽課好不容易聽懂了,一做題發現自己都不會,一到考卷上的題目就不會了,大家都來說說吧~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A說:聽懂課不難,難的是做題啊。一做題就死啦~信心都沒了。B說:我現在就在痛苦的做題當中,鬱悶。真難真難真的難!
  • 看完100條私信,我用一句話告訴你,為什麼聽懂課卻不會做題?
    時間來到了8月中旬,很多小夥伴已經開始了刷題模式,但是在刷題的時候,很多小夥伴會糾結一個問題:明明聽懂了,做題為什麼還是不會做,而且一看解析又會覺得很簡單。然後你再開始練習,等到你不需要任何輔助也能把這道菜做得美味的時候,這才叫會了。
  • 上課聽懂了,做題老不會,高中生如何快速提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那就是在上課的時候,明明感覺自己已經聽懂了,並且好像也掌握了一定的解題思路,但是一到做題的時候就出現各種問題,感覺沒有絲毫頭緒,做題的時候老不會。其實這種現象非常普遍,筆者以前上高中的時候,也經常有這樣的感覺,我明明在課堂上已經聽懂了,並且覺得自己非常認真,並沒有遺漏什麼知識點,但是做題的時候卻犯了難。那怎麼才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呢?如何解決上課能聽懂,做題老不會的「毛病」?
  • 高中生上課一聽就懂,一做題就不會,主要是這3點原因
    80%高中生都存在這樣的情況:上課聽老師講,也能聽懂,就是一做題就錯。 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到底該怎麼樣解決呢?今天學長就帶領大家尋找答案!
  • 數學課聽的懂,題目做不來?
    家長:平時在學校裡老師上課講的能聽懂嗎,大多數孩子都說可以聽懂,可是考試就是考不出來。● 做不來,是你對數學的知識理解還不透徹,沒有達到掌握和靈活運用的程度。 事實上,聽完老師講題後的「我聽懂了」、「我會做了」,很多時候是大腦為了偷懶的「自我欺騙」。
  • 學習很努力,上課能聽懂,為何考試考不好?無外乎這幾點原因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和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趙本山的一句名言:小樣的你穿個馬甲我就不認識你了?這是趙本山和宋丹丹在小品《鐘點工》裡的一句經典臺詞,我經常用它來給學生解釋:為什麼一聽就會,一做就錯的問題。
  • 留學第一節課 90%英文沒聽懂
    老師笑容滿面地問了我一句話,我沒反應過來;想讓她再說一次,一時間竟想不到合適的詞。她從我迷惑的表情看出了什麼,放慢語速把之前的話重複了一次:你到美國多長時間?我老老實實:一個星期。她驚訝地「Wow」了一聲,然後很和藹地一字一句地告訴我關於這門課的英文要求會比其它science課程的英文水平要求高點,有很多paper要寫,單詞也難等等,問我是否真能應付得來。
  • 林老師教學筆記:聽懂了但不會做題,從懂到會的方法
    孩子自己在上課的時候說懂了,明白了,但是課後自己做題的時候仍然不會,成績始終在中等,不上也不下,這是一位家長的問題。聽懂了明白了,不等於會。看別人做飯能懂,但不一定會,看別人開車也能懂,但自己並不意味著能開車,看別人有用,可簡單了,但自己下水的時候總得喝上那麼幾口。
  • 那些不聽數學課的中國留學生,後來都拿 A 了嗎
    @ Calc 科代表 2 號直接上的 Calc 3 不知道 overlap 了多少。最重要的是我們 prof 是俄羅斯人,你根本沒辦法聽懂他在講什麼。自學反而更好,因為書上講得更詳細。自學的話,一開始不適應要花一個晚上,後來適應了就兩個小時內可以自學完並且寫完作業。
  • 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90%的家長都不知道真正的原因!
    「你怎麼這麼磨蹭,上學都要遲到了,你就一點都不著急?」看著從起床到穿鞋磨磨蹭蹭2小時就是出不了門的女兒,姐姐再一次衝著孩子發脾氣了。;晚上催睡覺:寫作業的時候一直喊困,一到床上就立馬精神,拉著姐姐一會要聽故事,一會要看動畫片,反正就是不睡覺。
  • 高一數學聽得懂卻不會做題?問題到底在哪裡?
    所謂的聽懂了只是安慰自己虛無縹緲的說法,帶著這樣的心態一直下去,將會對學習產生很大的挫折,這個是個災難,打擊會不小。為啥這樣說呢?孩子為啥感覺聽懂了卻不會做題呢?老師課堂講的是什麼?1.通常老師課堂講的是概念。公式定理等性質。那麼只是一個闡述,速度比較快,課堂容量也比較大,且有例題,基本都是老師在講,如果孩子在聽的過程中只是一味的接受,沒有足夠的思辨能力的話,那麼很有可能聽著覺得自己懂了,但是並沒有懂。
  • 高中生上課聽得懂,一做題就不會?那是因為沒有做好這四點
    學生從初中到了高中以後,會出現一個巨大的分化,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會出現課堂上老師講課能夠聽得懂,但是一下課就忘了,或者課下一做題就不會的現象。按理說老師講課都能夠聽得懂,就應該會做題才對,甚至出現少部分這樣聽得懂,不會做題的同學也能夠理解,但是大面積出現這樣的同學就不正常了。
  • 初中生害怕被「點名」上黑板做題?老師的3種用意,別傻傻不知道
    初中生在上學時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上課被老師點名到黑板上做題。每當老師說出「找同學上黑板做題」這句話時,本來有些吵鬧的教室會瞬間變得鴉雀無聲,大家都低頭不敢與老師對視,生怕自己被「光榮」點名。初中生之所以怕上黑板上做題,是怕自己做不出題目,在全班同學面前丟人,別提有多尷尬了!
  • 做題反覆出錯,也不見得是孩子的錯
    其實你也知道兇孩子肯定是不對的和無效的。我女兒幼兒園中班要求我寶貝做湊十法時候,試著給她講了一下,結果可想而知。在我有點著急講了好幾遍,都能聽懂人話的年齡了,為什麼還是……我冷靜了一下,這根本就不是孩子的錯,是我們的要求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