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小編說
這一周,全國各地學校的部分年級相繼開學,學生終於回到了久違的校園。對於部分老師來說,這意味著終於要和 「線上教學」說再見了,老師們可以不用對著屏幕,而是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背靠黑板拿起粉筆面對學生上課了。但是回過頭來,我們如何看待「線上教學」的這段經歷,如何把它融入到我們的複課銜接中去,一起來看杭州市春暉小學校長,全國知名班主任田冰冰的反思。
遲到的開學季,總算欣欣然緩步向我們走來。如何做好複課的銜接工作?複課工作中「事」的銜接很重要,「心」的銜接也很重要。回頭看,有效復盤,明確成長增量;向前看,釐清思路,有效規劃,推動自己和集體快步行動。做好「心」與「事」的雙重銜接,才能穩穩地邁出複課工作的第一步。
回頭看:
用心復盤,明確遠程教育中的成長賦能
經歷就是成長。這番不同尋常的「全民雲課堂」,讓我們在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共同實習了一把未來課堂的樣態。諸多不易的背後,也隱藏著需要沉澱的經驗和思想。因此,用心復盤,是複課銜接的必備步驟。不要把這些有價值的探索拋諸腦後,而是要找到「非常教學生涯」的意義點,並將此嫁接在新學期的教育行動上,這才是複課銜接的正解。
回頭看,遠程教育教學剛剛開啟時便爭議聲四起,一時似乎困窘到無從開局。所幸的是,我們未曾在「口水戰」中作過多停留,而是爭分奪秒建設雲端學校。每個看似行動絆腳石的問題,我們一個個以審慎的姿態去主動應對;很多曾經被認為是死結的問題,在集體教研中得以有效破解。
比如,面對家長復工,老人陪讀的現實情況,我們讓教師每周特定時間專門開設「換崗培訓班」,通過對「爺爺奶奶們」對技術培訓,解決好每一個家庭的技術困境。遠程作業催交難,我們運用學習小組的方式,讓孩子在「線上互助社區」,發揮互動交流的主觀能動性,並通過「小幹部」力量,解決整個班級的作業完成率的問題。面對不同家庭遇到的問題,我們見招拆招,在協作補位中增進「線上革命」友誼,是遠程教學期間各地教育人共同的足跡。開學後勿忘這份共同的記憶,直面那些常態化的家庭教育難題,每一次的「解題過程」,也是家校合作走向深化的催化劑。
回頭看,遠程教育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開始有了鐫刻著自己名字的第一款課程產品,文章、微視頻、專欄,亦或只是一些錯題講解小視頻……為了優化這些課堂教學的系列產品,我們沒少花時間在研發過程中下功夫,錄播視頻數易其稿,調整教風盡心盡力,優化PPT不厭其煩,雖然飽受折磨,但是看到了最後的成品還是讓我們感覺「值了」。
不拘泥在一間教室裡做教育,捨得花時間花力氣借用信息技術平臺去研發自己的「產品」——這種產品研發意識,是遠程教學期間為我們悄然打下的共同烙印,千萬不要因為遠程教育教學的結束就戛然而止。請記住你的課程在同年級教室裡共享的那些高光時刻!當才華橫溢的老師能夠熟練駕馭網絡信息平臺,當教師的個人在線課程產品一個個問世,就為個體的教育思想和活動走出單間教室提供了可能性,未來這種嘗試還可以繼續。
全民網課時代的突然而至,最初給我們設置了太多的「路障」。在不斷變化的疫情形勢和網課局勢中,我們學會了打開交流的「心門」。面對優質教育資源全方位開放的大好時機,我們學會了優化統整;面對網課技術生疏帶來的難題,我們從同事那裡學會了多種教學工具以及小程序的使用;當學科搭檔們遇到共同的組織教學困境時,我們共商破解策略,讓「班科經營聯盟」更凝心聚力,協作更緊密有效。
學校需要開門辦學,教師也需要開門從教。遠程教育教學推動著我們開放的意識和心態的格局之變。在這個信息爆炸的非常教學時間裡,能夠不斷納入工具資源、人力資源、教學資源、教研資源,為我們所用,我們便從傳統的「獨立耕種」的狀態,走向了攜手共育的升級版本。複課後,勿忘堅持在日後的教學中用上資源,用好資源,用活資源,也為自己教育工作減負。
傳統思維方式中,我們總在按部就班根據課本開啟教學工作,課本就是我們最倚重的核心。雖然懂得抬頭看路的道理,卻仍容易陷入照本宣科的泥沼。疫情的局勢變化,讓我們不得不主動思考,在課程設置中「因地制宜」和「因勢利導」。面對疫情下的世間萬象,教師必須要將學科邊界拓寬,人與自然關係的典型素材、自救自護的安全教育素材、家務勞動的技能培訓素材、當下的新聞素材、疫情背景下國際時事素材等……在真實的社會大課堂面前,教師有必要上一堂「大課」。而回歸常態生活,世界本身就是一本生動的教材。教師的眼界決定著教育的寬度和廣度。
向前看:
有序行動,規劃學校教育中的鏗鏘節奏
回頭看是為了更好的向前看。向前看,有序有效的系統規劃,是開學複課的鏗鏘節奏。我們需要提醒自己,儘快從後疫情時代的倦怠狀態中抬望眼,主動謀劃返校後的林林總總,在做事中行動起來。
開學工作「事」的銜接,要未雨綢繆,擺在首位。從防疫的角度,做好每日進校檢查的流程,做好應急事件的充分預案,手上有綱,心中不慌。物資的準備也是個必要的重頭戲。備齊備全各類物資,要提前籌措起來,能買當買,能領當領,能借當借,能籌當籌。「細化」,是開學事務工作的重要原則。對於開學前的準備工作列明任務清單,釐清報表順序,做好健康碼的申領工作,做好教室等公共區域的消毒工作,做好學生的返校通知和出入管理工作,做好行課不同環節的教室衛生要求,做好學生就餐的基本要求和陪餐監管制度。基礎事務安排,複課學情摸底,是重要的銜接一環。
從「長課」到「微課」,我們走過了艱難的改變期。如今適應了遠程微課,回到正常的課堂進程,仍然需要時間來適應。
帶著對於嶄新生活的嚮往,帶著宅家多日重回正常生活的期許,結束了遠程微課的師生返校後,不妨打破按照節次教學的時間慣例,把開學第一天當成「生命教育」為主題的複課「開學節」,嘗試從「健康意識、協作意識、居家意識、規劃意識」四個模塊,將這段特殊的居家經歷課程化,引導學生認真提取這一段值得我們審慎收藏的共同記憶,努力開啟有序有質的新學期生活。
從個體出發,對學生假期成長的過程關照,是每個假期結束的常規關注點。疫情背景下的生命成長,做好複課「心」的銜接,才能幫助學生從宅家的靜節奏回復到集體生活的快節奏。團隊心理輔導和拓展活動,是必要的熱身運動。
如老師可以從從情緒管理、健康管理、生活管理等維度,聚焦居家期間的安靜宅、花樣宅、健康宅三個板塊,進行開放交流行動分享,在「開學節」或者「開學周」上,做好對這個超長居家寒假的心理輔導大課,幫助學生發現不一樣的自己。如聚焦「學會與己相處」盤點安靜宅家,幫助學生找到靜中取樂的生活方式,找到疫情期的心靈休憩口;聚焦「有味道的相處」來盤點花樣宅家,學會與親人相處,通過不同的運動載體、親子遊戲載體、親子對話載體,找到與親人相處的趣味點、對話點、欣賞點;聚焦「有增量的體能」來盤點健康宅家,讓新學期延續居家生活的健康方式,讓校園恢復生機。
線上線上教學的銜接,不要變成對於線上教學組織經驗的果斷拋棄,倘若細細揣摩,一定有可保留,有可堅持。
主動梳理回顧線上組織教學經驗,才能精準發現值得常態教學堅守的細節。比如數學學科「小老師制」,讓很多同學成為了「一題之師」;音樂學科線上共學共唱,讓我們有了隔屏「同唱一首歌」的視頻作品……學科教師不斷突破創新,讓教學工作不斷出新,這些創新機制,值得成為我們複課後堅持的方向。超長假期裡,各校各班不約而同開啟了美食大廚賽,家長錄製視頻來教孩子新的烘焙本領;家庭模仿秀、才藝秀讓很多家長和孩子開啟了親密時光……多樣化的互動,發起了廣泛的跨家庭交流,這種破局的意識,也非常值得複課後一以貫之地堅持。
回頭看,用心復盤;向前看,有序行動。數周的遠程教學中,每一位教育人在抱怨聲中不動搖,在質疑聲中不遲疑,在困境聲中不停滯,每一位都是好樣的。讓我們在回頭看和向前看中,帶著經驗的沉澱和思想的升華開啟嶄新的春季學期,大步啟航。
隨著疫情形勢向穩,大部分地區學校即將迎來開學複課,老師們也將回歸正常的教學秩序,告別線上教學。面對這段共同的線上教學經歷,您認為帶給您最大的觸動或者影響是什麼,您從線上教學經歷中獲得了哪些收穫,可以用於今後的課堂教學或者班級管理中,或者有哪些精彩的教育故事可以與我們分享。面對遲到的開學季,您會做哪些精心準備或者策劃,上好這第一堂課。小編期待您的來稿哦。
字數要求:2000字以上。
投稿郵箱:rmjywx@126.com
截稿日期:即日起至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