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如同刺蝟豎著刺 父母該怎麼辦?寧波心理專家支招

2020-12-25 浙江新聞

  央視節目《朗讀者》近日播出了第三期,「中國諜戰小說之父」麥家在節目中朗讀了一封從未公開發表過的信件,這封被稱為「2017最美家書」的信引得大量網友討論。

  麥家的信是寫給當時正處在青春叛逆期的兒子的。「很多人的青春期都有叛逆難弄的一面。面對這種有問題的青春,父母應該怎麼辦?」以父親的身份,麥家分享了自己與兒子的點滴。

  面對叛逆難弄的青春期孩子,和麥家有同樣苦惱的父母很多。昨日,就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親子溝通,記者採訪了有關心理專家。

  故事

  青春叛逆期的兒子就像一隻刺蝟

  陽媽意識到兒子進入青春叛逆期了,是那一聲震天響的關門聲。

  那年陽陽讀初二,在我市一所名校上學。在這之前,陽陽一直聰明溫順,而且成績優異。

  「你煩不煩啊,吵得像只雞。」初二下半學期的一天,陽媽只是對陽陽說頭髮太長,應該去理髮了。出乎意料的是,陽陽突然冒出這句話,然後摔門進了自己的房間。

  陽媽眼看著兒子性格一天比一天犟,易怒,抱怨老師偏心眼,和同學關係也處理不好,在家裡又聽不進父母的勸告。她試著教育孩子要「大氣」,學會理解別人,可並不奏效,孩子的性格越來越「執著」。

  初三那年,陽陽迷上了電腦遊戲,「我們不敢來硬的收電腦,只能勸說,但他嫌我們煩,甚至頂撞我們。」陽媽為此沒少流淚。

  陽陽成績一路下滑,最終勉強進入了一所普高。「到了高二,老師打電話和我說,陽陽和隔壁班的女生在談戀愛,影響很不好。」

  陽媽和陽爸陷入了極度苦惱中,「我們根本管不住他啊。我那段時間整晚睡不著,吃安眠藥才能閉一會眼睛。我們夫婦倆有一種深深的挫敗感。」

  「從初二到高三,這段時間真難熬啊!」如今陽陽在外地大學讀大一,漸漸走出了青春叛逆期。陽媽說起過去的5年非常感慨,「那段時間,兒子就像一隻刺蝟豎著滿身的刺,我們說話要看他的臉色,家裡的氣氛也隨著他的心情變化。」

  原因

  青春期孩子是個矛盾體

  「陽陽是典型青春期男孩的表現,陽陽父母遇到的也是很多青春期家庭常遇到的問題,只是表現略有差別而已。」寧波教育學院科研處專家、寧波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兼職碩導徐曉虹告訴記者。

  徐曉虹分析了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原因。在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心思都十分敏感,同時也會有很多的矛盾,他們本身就是個矛盾體。

  「比如,他們有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點上最突出的表現是出現成人感,由此增強了獨立意識,漸漸地在生活上不願受父母過多的照顧或幹預,對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斷,不願意聽從父母的意見。但由於他們社會經驗、生活經驗不足,經常碰壁,只能從父母那裡尋求幫助,再加上經濟上不能獨立,不得不依賴父母。」

  專家介紹說,青春期孩子還有成人感與幼稚感的矛盾,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長成大人了,在心理上渴望別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於年齡不足,經驗及知識上有局限性,易做傻事、蠢事,在思想和行為上帶有明顯的小孩子氣、幼稚性。

  此外,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有開放性與封閉性的矛盾,青春期的少年需要與同齡人,特別是與異性、與父母平等交往,渴望他人和自己彼此敞開心靈。但由於每個人的性格、想法不一,又有自尊心,於是形成了既想讓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

  支招

  家長對孩子表示充分接納和心理支持

  怎麼和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溝通?「麥家寫給兒子的信很感人,這種交流方式就是一種有效溝通。」專家認為,「家長對孩子表示充分接納和心理支持,是疏通家長與青春期孩子之間溝通渠道的一劑良藥。」

  專家認為,青春期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特殊時期,這個時期的平穩過渡需要家長真正去了解自己的孩子,不單是身體變化,更重要的是心理變化。

  家長要多多表示對孩子的接納,接納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對這個世界的探索精神,接納孩子對問題的獨立思考精神。同意孩子的觀點並不是讓孩子走在錯誤的方向上,而是對孩子的心理給予應有的支持,再實施借力引導。

  徐曉虹特別強調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每個孩子都是有差異的,家長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天性。對於青春期的孩子,針對他的天性,可以滿足孩子合理的需求,對於無傷大雅的要求要尊重,對於涉及原則性的要求要講清道理。」

  對於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專家也給出了建議,「孩子要認識到,父母不是完人,他們或許也存在一定問題,這樣就不會一味反感了。同時,也要從父母的角度來理解,了解父母的出發點是為自己好。在此基礎上,雙方一定要好好溝通。」

相關焦點

  • 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怎麼辦? 專家來支招
    所以今天小編就向大家推薦這篇文章,具體來說一說不同的情況家長該怎麼辦?另外:最近微信平臺開通了點歌環節,把您想說的話、想點的歌留言給小編,就會在微信平臺上傳遞你的祝福哦!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怎麼辦? 專家支招 你是否經常被孩子折騰得頭暈腦漲?你的孩子是否常常和你作對?你面對自己的孩子是否總是束手無策?
  • 孩子情緒失控怎麼辦?心理專家為您支招
    孩子的成長不總是一帆風順,問題層出不窮,比如小時候淘氣,做錯事,和小朋友吵架,上學還逃課,不寫作業等等,主要原因就是沒有養成一個好習慣,這些壞習慣中,孩子的情緒失控最應該引起父母重視。孩子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很容易變得肆無忌憚,最後因為情緒失控,釀成的悲劇不在少數,那麼父母到底該怎麼辦呢?
  • 疫情當前,過於憂慮怎麼辦?心理專家給你支招!
    疫情當前,過於憂慮怎麼辦?心理專家給你支招!我們請來了福建中醫藥大學張鈃銘副教授為你的「情緒感染」支招課代表劃重點來了這份防範"情緒感染"小貼士請收好!來源:海峽通訊原標題:《疫情當前,過於憂慮怎麼辦?心理專家給你支招!》
  • 孩子脾氣犟總和父母頂嘴怎麼辦?育兒專家支招,家長們學起來
    表姐表示,現在這樣的畫面在她家已經是習以為常了,每次說一件事孩子就會和他們犟,總是和父母頂嘴,還絲毫不願意佔下風。這裡是文章圖片\1.jpeg其實,不少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難題,三四歲的孩子或者七八歲的孩子,總之,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有那麼一段時間,小傢伙們總是會和家長頂嘴,脾氣也是各種犟。這時候怎麼辦呢?
  • 「神獸」宅在家,復工的父母怎麼辦 專家來支招
    &nbsp&nbsp&nbsp&nbsp「神獸」宅在家 復工的父母怎麼辦&nbsp&nbsp&nbsp&nbsp專家支招,讓你學會做智慧父母&nbsp&nbsp&nbsp
  • 孩子變「刺蝟」,媽媽一時手癢拔掉卻害了孩子,醫生:太無知
    孩子成「刺蝟」,長的真的是「刺」? 閨蜜生了一個8斤的大胖小子,這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很意外。 當初閨蜜懷孩子的時候剛剛大病初癒,所以大家都以為這個孩子會很瘦弱,沒想到這麼壯實。但是一天,閨蜜打來電話哽咽著說:「我把我家孩子害了,發高燒退不下來,我該怎麼辦?」
  • 最美紙藝:五顏六色的,滿身是刺的小刺蝟
    和孩子一起做手工,是最美好的時光,做一個滿身是刺的小刺蝟,還是五顏六色的,通過做手工不光提高動手能力,還能讓寶寶認識各種顏色。成品圖:還有一張。製作過程:在一張硬紙板上畫出小刺蝟的形狀,用剪刀剪下來,要剪整齊。用硬紙板剪一個小圓形,水彩筆塗成黑色,粘在小刺蝟的鼻尖上。在小刺蝟的身體上粘滿雙面膠。
  • 孩子不聽話,家長應該怎麼辦?專家剖析孩子心理動機!
    專家解密:這樣的孩子有很強的探索欲,同時喜歡新玩具,這也是孩子普遍的心理。但孩子真正在意的不是玩具是否「新」,而是一種「新」的玩法,這是孩子探索的需要。一對一支招:讓孩子儘可能盡興玩。平時給孩子更多的戶外運動機會,使其充沛的精力得到釋放;提前告訴離開時間(如再過10分鐘回家),給孩子一個心理準備,會取得較好的合作。平時,父母要強調並做到「說話算數」,還要誇大地表揚孩子如何遵守約定。
  • 孩子今年小班入園,有分離焦慮怎麼辦?專家來支招
    孩子今年小班入園,有分離焦慮怎麼辦?專家來支招 2020-08-28 12: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刺蝟效應:人人都需要一個適當的心理空間
    父親這種把孩子當做自己附屬品而不是獨立人的言語真讓聽者寒心。按理來說監控應該是公共場所用來提防不法之人,而父母用監控來監控自己的孩子不但在法律上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更侵犯了孩子的內心界限。過了一段時間後,刺蝟們才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這個距離可以讓他們相互依偎取暖,卻又不會被彼此的刺給扎傷。生物學家研究刺蝟冬天生活習性的故事後來被延伸成為人際交往中的一個心理學概念,被稱為「刺蝟法則」,又稱「刺蝟效應」。從社會交往的角度看,刺蝟效應告訴我們,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要掌握好彼此的心理距離,尋找到人與人之間最恰當的距離,只有這樣才能長期維持健康的親密關係。
  • 當孩子偶遇刺蝟
    上周末,吃完晚飯,帶孩子們到駱馬湖邊露營。傍晚六點多鐘,天色還沒有完全暗下來,在經過一條小路的時候,我忽然發現前面一百多米的路上有個黑東西在移動。我急點剎車,車子繼續滑行了一段距離,停了下來。我打開車門,下來一看,是一隻刺蝟。我趕緊讓孩子們下車來看。兩個孩子,都很興奮。他們之前都只是在繪本上看過刺蝟,這是他們第一次見到真正的刺蝟。
  • 孩子「渾身是刺」怎麼辦?父母想知道的原因和對策都在這裡…
    唉,這哪兒是個孩子啊,分明就是只刺蝟……【你家有同款的孩子嗎,歡迎把你的故事寫在評論區裡,我們一起聊聊那些被孩子氣的事兒】孩子到了青春期後,心理上的「脫胎換骨」開始了,自我意識開始清晰,獨立意識增強,他們處處想顯示自己的「成熟」,不希望父母對自己再像小時候那樣耳提面命,而希望能與父母平等對話。
  • 撿來的刺蝟不吃東西市民求支招 專家建議最好放生
    紅網長沙10月25日訊(瀟湘晨報記者文乃斐實習生高思)「撿到一隻刺蝟,怎麼養?」10月24日,黃女士撥打本報熱線96360稱,23日晚她在長沙市望城區星城鎮月亮島社區罐子嶺的田野玩時,無意中撿到一隻刺蝟,看著刺蝟可憐,她便把這個小傢伙帶回了家。不過,專家則建議,對待野生動物最好的方式是放生。
  • 小刺蝟真的會背果子?動物專家表示: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文寫錯了!
    渾身長刺,身上扎滿紅果子,這或許是可愛的小刺蝟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甚至在捷克國寶級動畫片《鼴鼠的故事》裡,刺蝟也經常以這樣的形象出現。但是,在「瘦駝」看來,紀實作品畢竟不同於虛構作品,既然單元的主旨在於引導孩子觀察生活,「真實」必須是第一要務。他也直言,對於一些動物小說中出現的常識性謬誤,成人也有責任向孩子進行說明。
  • 青春期的孩子難溝通?父母巧用「刺蝟定律」,輕鬆解決溝通障礙
    這種現象幾乎在每一個青春期孩子的家庭中都會發生,家長應該巧用「刺蝟定律」來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真正的成為朋友。顧名思義,「刺蝟定律」就是指兩個人迫切的想給對方保護和善意,但是由於身上有刺,如果距離過近就會傷害到對方。所以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夠傳遞給對方溫暖。
  • 刺蝟交配時,公母滿身都是刺,這樣不是很危險嗎?
    刺蝟是大自然中非常有趣的動物之一,刺蝟也是屬於哺乳動物來的。說起刺蝟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想到刺蝟的刺就雞皮疙瘩,刺蝟在出生後的幾天,它身上的刺就會慢慢開始變硬,用不了多久的時間刺蝟身上的刺就會變得非常的堅硬,如果我們不小心或者是其他動物不小心碰到刺蝟,都有可能被刺蝟滿身的刺給傷害到。
  • 《背上有刺的刺蝟》賽仁貴-協助拍攝
    背上有刺的刺蝟【第1幅圖】此作品由滄州攝影愛好者郎先生在著名的吉林地區拍攝背上有刺的刺蝟【第2幅圖】此作品由石家莊攝影愛好者殳先生在著名的鄂州地區拍攝背上有刺的刺蝟【第3幅圖】此作品由河北攝影愛好者吳先生在著名的紹興地區拍攝
  • 孩子情緒失控不是一天養成的,心理專家為你支招,試試這3種辦法
    文/寧媽媽育兒經孩子的成長不總是一帆風順,問題層出不窮,比如小時候淘氣,做錯事,和小朋友吵架,上學還逃課,不寫作業等等,主要原因就是沒有養成一個好習慣,這些壞習慣中,孩子的情緒失控最應該引起父母重視。孩子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很容易變得肆無忌憚,最後因為情緒失控,釀成的悲劇不在少數,那麼父母到底該怎麼辦呢?別著急,心理專家為父母支招,可以試試這兩種辦法。
  • 面對「熊孩子」,心理專家這樣支招
    疫情期間,有的學校還沒開學,孩子只能在家上網課,但是居家時間長了,手機遊戲成癮怎麼辦?早上不起床怎麼辦?房間不收拾怎麼辦……面對這些難題,您先別急。北京交通大學心理素質教育中心副主任、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科普專家張馳,為您這樣「支招」。
  • Recur趣味課堂丨刺蝟身上的刺都有哪些作用呢?
    在生物世界裡,長刺是許多植物的特點,動物界中長刺的典型大概就是刺蝟了。那麼,刺蝟的一身刺都有哪些作用呢?一、給孩子思考10秒鐘,聽聽孩子是怎麼說的。二、先聽聽看孩子說這是為什麼?三、花2分鐘說給孩子聽:這是為什麼長大了的刺蝟全身約有5000至8000根刺,刺針大約三釐米長,一毫米粗細,頂部很尖,表面很光滑,像一根鋼針,可以伸進狹小的縫隙中。這些堅硬如針的刺,實際上是中空的毛髮,依靠角蛋白來加固,這種角蛋白與組成我們人類指甲的成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