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8 12: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有些愛是為了相遇,而有些愛是為了分離。對於新入園的孩子來說,「入園分離焦慮」是一個繞不不去的門檻。
一般來說,「入園焦慮期」的持續時間為一到兩周,在此期間,孩子可能會出現哭鬧、賴床、生活技能倒退、性情改變等現象,也有可能出現頻繁生病的現象,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家長們往往身心俱疲。
什麼是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分離焦慮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不同的孩子程度不同,家長要接受。讓孩子離開家,去更加有挑戰更加有困難的社會性人群中生活是文明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
分離焦慮有哪些表現?
起床困難,晨間大戰
很多孩子在過了入園新鮮期之後,就會出現早晨賴床,或者起床後不配合穿衣洗漱,即便是成功出門也會哭鬧不止等情況。這主要是由於孩子處於入園焦慮期時,容易出現睡眠不穩,多夢易醒等現象,早上很容易睡不醒。
在此期間,家長應儘量避免過多的與孩子談起幼兒園的生活,尤其是在入睡前,避免孩子由於過度緊張而導致睡眠不好。
家長要與老師積極配合,共同解決孩子的入園焦慮,堅持送孩子入園,一旦孩子建立起新的生活秩序,也就不會再有反抗現象出現。
生活技能倒退、性情改變
有的家長表示,孩子在進入幼兒園後,開始變的很黏人,還有的家長反映,孩子在幼兒園吃飯睡覺都很獨立,回家之後不餵就不吃,而且會因為一點點小事就開始發脾氣。
孩子入園之後,原本在家庭中一直習慣的安全感消失,原有的生活秩序被打亂,也失去了對周圍環境的掌控感,這種被剝奪的感覺讓他們感到無所適從。這種情況下孩子需要通過調整自己的行為來自我保護,異常表現也因此產生。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需要用這種行為來吸引家長的關注,更多的是一種情緒宣洩,但是這樣的情緒是應該被接納的。當孩子出現一些異常行為時,家長要避免因這種行為而斥責孩子,應該多給孩子一點時間,多一點寬容。
頻繁生病
新入園的孩子,由於情緒緊張和心理壓力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尤其是情緒敏感或者體質較弱的孩子,更容易使生病期延長。園所是一個集體環境,人群密度較大,容易出現病毒或細菌的交叉感染,加上天氣的驟然變化,都有可能導致孩子生病。
家長應該在孩子入園後,注意調整飲食,飲食應清淡,多喝水,避免孩子過度勞累,保證睡眠充足。孩子上學時避免穿著過多,可以給孩子穿背心馬甲類等服裝,方便隨時穿脫。
家長一定不要做:
態度不堅決
分離時不舍
哄騙式承諾
不當提問
威脅式語言
家長一定要做到:
入學暗示
熟悉環境
調整飲食
堅持接送
準時接送
攜帶玩具
正面與孩子間的摩擦
入園是孩子一生中重要的一次轉折,是所有的孩子都必須面對的,入園焦慮對每個孩子而言都是存在的,而過程的長短、快慢及不良情緒反應的大小、強弱往往與家長的處理方式有著密切的關係。希望家長們能夠冷靜、科學地看待孩子的入園焦慮問題,幫助孩子順利過渡到美好的幼兒園生活當中。
本期嘉賓:辛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康巴什區第七幼兒園副園長,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
編輯:馮靜
審核:馬東
來源: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
推
薦
閱
讀
原標題:《孩子今年小班入園,有分離焦慮怎麼辦?專家來支招》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