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自古才子多情,北宋文豪蘇軾亦不能免俗,與他過情感糾葛的女子,遠不止王弗、王閏之、王朝雲三位,另有無數歌姬舞女被他引為紅顏知己,錢塘名妓琴操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短暫的一生,猶如驚鴻一瞥,給世人留下無數佳話。
談遷的《棗林雜俎》中有言:「琴操年少於東坡,和詩人有過一段忘年情。」北宋方勺的《泊宅編》更是詳細記載了蘇軾與琴操相識、相知、相見恨晚、相隔陰陽的全過程。
琴操原本姓蔡,名雲英,琴操是她的藝名,出自蔡邕所撰的《琴操》一書。琴操原本是官宦之家的小姐,自幼接受過良好教育,不但天生麗質,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13歲那年,當官的父親獲罪受誅,母親隨之身亡,蔡家被抄,琴操也被籍沒為伎,就此淪落到杭州歌唱院。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
琴操出身於書香門第,學問見識自是與其他風塵女子不同,很快,她就出落成冠絕杭州的當紅名妓,美貌傾城,才色雙絕。更難得的是,琴操雖然不幸淪落風塵,卻誓死堅守貞潔,自始至終都是賣藝不賣身,因此在當時頗受讚譽。
不過,琴操真正聲名鵲起,則是從她改寫秦觀《滿庭芳》詞開始的。
秦觀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婉約詞大家,憑藉一首《鵲橋仙·纖雲弄巧》名震天下,其中那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更是驚豔千古的名句。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除了《鵲橋仙》,秦觀另外有一首《滿庭芳》,也是當時傳唱度非常高的一首名作,詞曰:
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徵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16歲那年,琴操一日遊覽西湖,偶然聽到有人吟唱秦觀的這首《滿庭芳》,發現唱錯了一個韻,誤把「畫角聲斷譙門」唱成了「畫角聲斷斜陽」。琴操本能地提醒道:「唱錯了,是『譙門』,不是『斜陽』。」那人順勢戲曰:「那你能改韻嗎?」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沒想到,琴操真就當眾把這首《滿庭芳》由「門」字韻改成了「陽」字韻,詞曰:
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斜陽。暫停徵轡,聊共飲離觴。多少蓬萊舊侶,頻回首煙靄茫茫。孤村裡,寒煙萬點,流水繞紅牆。
魂傷當此際,輕分羅帶,暗解香囊,漫贏得青樓薄倖名狂。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有餘香。傷心處,長城望斷,燈火已昏黃。
琴操改寫的這首《滿庭芳》,既保持了原詞的風格,又賦予了全新的意蘊,改動雖多,但藝術成就卻絲毫不遜色,甚至別有風韻在其中。
這件事很快在杭州傳開,琴操因此名聲大噪,時任杭州知州的蘇軾對琴操之才也大為讚賞,感嘆世間竟有如此才華卓絕的女子。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不久之後,蘇軾泛舟遊西湖,竟與琴操的紅木畫舫相撞,當世才子邂逅當紅名妓,蘇軾與琴操由此開啟了一段忘年之交。早在此前,蘇軾與琴操相互仰慕已久,此番偶遇自是相見恨晚。之後,二人便時常相伴同遊、唱和詩文。
《泊宅編》記載,有一次,蘇軾與琴操同遊西湖,蘇軾提議道:「予為長老,汝試參禪。」琴操微笑允諾。
蘇軾問曰:「何謂湖中景?」琴操答曰:「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蘇軾又問:「何謂景中人?」琴操答曰:「裙拖六幅湘江水,髫挽巫山一段雲。」蘇軾再問:「何謂人中意?」琴操答曰:「隨他楊學士,鱉殺鮑參軍。」蘇軾還問:「如此究竟如何?」琴操靜默不語。蘇軾回曰:「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解釋一下,蘇軾代答的這句「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出自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意思是風塵女子等到人老珠黃後,門庭冷落,無人問津,便只能嫁給商人當小妾了。
蘇軾一席話,點醒夢中人,琴操認為蘇軾如此旁敲側擊,其實是在勸她早日從良,以求保全清白和尊嚴,於是她留下芳言:「謝學士,醒黃粱,世事升沉夢一場。奴也不願苦從良,奴也不願樂從良,從今念佛往西方。」
(剪斷三千煩惱絲,無牽無掛自逍遙)
不久後,琴操便削髮為尼,到玲瓏山修行去了。琴操出家之後,仍與蘇軾保持著親密來往,當然,只是純潔的神交。那時年月,蘇軾經常帶黃庭堅、佛印等好友上玲瓏山與琴操一起品茶參禪、寫詩作畫,極盡風雅,好不快活。
兩年之後,蘇軾離任北上,琴操就此關閉心門,終日與青燈古佛相伴。後來,琴操又聽聞蘇軾被貶到了遙遠的儋州(今海南島),心知此生再無可能與心上人相見,這個痴情女子竟然日日泣血,不久後便鬱鬱而終,年僅24歲。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
當垂暮之年的蘇軾得知了琴操的死訊,不禁潸然淚下,反覆喃喃自語道:「是我害了她,是我害了她……」
試問,像琴操這樣多才又多情的女子,誰能不憐她?誰能不愛她?只可惜,情深不壽,紅顏薄命,你我後世讀者也只能默默為這位傳奇名妓哀嘆惋惜了。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