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先有承擔,心理才會有承擔!| 感統科普

2020-09-18 惠心千愛感統測評中心



看到老師們的專業內涵和技術又更上一層了,我很欣慰!


這周大家如往常一樣,在討論孩子的訓練方案環節時,「如何幫助家長改善自身的感統狀態」成了討論的主題。


01

真正的感統老師是家長


我們發現:當孩子一天一天成長進步的同時, 部分家長的體能和感統能力無法持續有力支撐孩子的感統訓練, 甚至隨著身體的「無力」而心理跟著鬆懈。


眼前,孩子還在成長著,甚至比以前用更快的腳步在成長。


但是,如果在孩子的神經網絡尚未鞏固(十二歲前均需持續保持定量的鍛鍊,不管在家裡,在學校或持續上感統課)前, 就把孩子身體的活動內容大幅轉換成偏靜態的學習活動,那麼孩子的身體感統能力將應付不來越來越複雜的環境信息,而導致自行發展出不當的應變方法,可能是價值觀扭曲,可能是脾氣變暴躁,可能是健康下降,也可能是更強烈的自我彌補行為,變得更好動。


記得之前我的一位初中老師給我來信問一件事。


她說:「臻惠,妳好!感統訓練影響層面很大,功德無量,好好做,你是有福報的人。有一生,小學時被老師發現有感覺統合問題,家長帶去治療。大概半年,治療師說可以了,所以沒再去。上了國中,看到這個學生明顯很少與同學、老師說話,回答問題常常只是點頭或搖頭;沒朋友,不會出去找同學或運動;生氣時會揍哥哥出氣、說謊(哥哥比較優秀);日常生活動作慢、常出錯。家長無奈又生氣, 幾乎要放棄他, 治療師認為是臨界點的同學, 長大自然會好。現在他暑假要上高中了, 你認為家長要怎麼幫助孩子?他很難與人接觸,要帶他去運動都很困難,父母整天生氣,如何是好?我該如何幫忙?因是同事的孩子,如果可以, 請速回信,謝謝!祝福你!」


我告訴林老師:「請家長穩住自己的情緒,提高自己的耐心和愛,畢竟孩子今日的狀態是家庭環境造成,而父母是環境的主要因素,孩子是無辜。當年治療後,很可惜大家沒有做些鞏固髓鞘、強化新網絡的活動,堅持到十二歲。加上可能家人給孩子的壓力(不理解、不夠包容)也不小,所以治療後沒有形成神經網絡主動完善的良性循環。」


類似的例子很多,但是許多家長在孩子長大後出現令人更擔心的問題,找到醫生,而醫生也說需要帶孩子做感統訓練時,家長並沒有體悟到,其實就是小時候感統訓練沒持續到十二歲造成的結果,還理直氣壯地跟醫生說: 「我們做過感統訓練了!」


我們強調的感統訓練做到十二歲, 並不是指需要讓孩子一直上感統課上到十二歲, 而是在家長學會感統觀念和感統訓練技巧之後, 能在家利用時間延續孩子的感統訓練一直到十二歲。


這也是我一直強調的,惠心千愛智慧感統測評師的價值是指導家長, 真正的感統老師是家長!


02

從個人行為模式和反應看感統的影響


昨天因為討論得比較激烈,當大家在相互分析對方對家長的指導方案優缺點時,觸覺偏遲鈍的老師,因為一時無法想到被認同的方案,先急哭了;


觸覺偏敏感的老師,因為擔心如果沒有好的方案來幫助家長,自己將會面臨為孩子著急,對家長無力改變卻又要遭家長質疑的壓力,急得生氣地拍桌子了;


同樣偏敏感的老師就開始陷入負向思維的緊張,偏遲鈍的老師則有些莫名其妙地想著:需要這麼激動嗎?


還好,我能看懂!給敏感的人換個思考的角度,替遲鈍的人說出說不出來的話, 討論暫告一段落。


從老師的行為模式和反應,我們都看到感統是如何影響一個人的一輩子。


觸覺敏感的人通常忍受不了別人的愚笨,面對壓力時會格外緊張,容易習慣性地閃避壓力,只是閃避的方式因人而異。


觸覺遲鈍的人通常是走一步看一步,當下很專注,但是想不到很遠的地方,有些人熱情得有點傻氣,有些人冷漠地對外界不大有感覺。


因為這樣,遲鈍的人感受不到敏感的人的壓力,敏感的人理解不了遲鈍的人的簡單。這樣的影響不論是正向或負向,對我們各方面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果自身心不開(要靠理解感統的影響和自己的意志力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等才能打開自己的心,穩定自己的心),那就脫離不了心為身所困、所苦、所逼的辛苦,而且將會不斷循環地出現這樣的困難 , 循環地陷入這樣的煎熬。


03

身體先有承擔,心理才會有承擔


前天晚上,我在給幼兒園老師們上課的時候,特別找了一個最壯實的老師和最瘦弱的老師,讓他們站到前面來。


我先不說要讓大家看什麼,只說要讓大家看看他倆的不同。


老師們觀察了一會兒,紛紛地說:粗壯的老師氣質穩定、面帶微笑、腰杆挺直、神情自若、精神十足。瘦弱的老師肩膀內縮、有點彎腰、面部緊張、身體不斷搖晃、很不自信。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肌肉是儲存能量的地方,當遇到困難或累人的事情時,身體能扛過去的,心理就不大受影響;當身體扛不過去的,壓力就會直接往心裡去,所以有人會鬱悶在心,有人會往外發洩。


而肌肉張力受觸覺和前庭覺控制。不太長肌肉的孩子通常是觸覺敏感、前庭衝動或內腔觸覺通路不足;有肌肉,但是仍然沒有太大承擔能力的人,通常是前庭和觸覺的基礎發展都不足,僅僅是身體痴長而已。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就懂為什麼我們自身或身邊的人面臨相同的處境,且具備同樣的生活背景時,每個人的身體和心理狀態會不同,這是因為成長過程中沒有好好利用感統訓練開發身體。


所以,當孩子剛開始做感統訓練時,家長因為愛,因為緊張孩子的未來,所以能夠勉強自己做好孩子的支撐,但當孩子的情況不再讓自己那麼擔心時,就會因為自身的感統狀態而影響對孩子的持續支撐力度,前期是因為心的力量操作整個身體,後期是因為身的不能影響了心的運作。


但是,感統發展對孩子的人生影響如何重大和深遠,大家都已經知道。


我們千萬不能因為自身狀況的局限而「自我安慰」地故意不看見事實,不去想後果。


我們要做的是如何提升自己的狀態,如何找到協助的資源,千萬不要放棄孩子!


所以,為了孩子,請好好照顧自己,鍛鍊自己,跟著孩子一起學習、成長,這會是一件很開心,很幸福的事。


不要因為自身的體力不足,掉入「指揮孩子成長」的錯誤習慣之中,想辦法陪著孩子成長的同時,為自己&34;,這是我衷心的期許。(文/王臻惠)


THE END

相關焦點

  • 感統訓練中的感統教具都有啥用?
    感統器材也就是感統教具,是專業感統老師為了給孩子提供足量有針對性的感覺刺激而設計的輔助訓練工具。每個正規專業的開設感統課程的機構,都會配備齊全的感統訓練教具,以方便感統訓練的老師隨時根據課程設計為接受訓練的孩子提供需要的感覺刺激。
  • | 感統科普
    有一段時間媽媽這邊沒有給到他關注,導致孩子現在4歲多身體能量不足,對於外界環境產生不安全的情緒。有很長時間一直粘自己的爸爸媽媽,不願上學,現在才慢慢有所改善。那要怎麼幫他呢? 造成安全感不足的原因和可能表現在回答這位朋友的疑問之前,我們先從感統的角度來說一說,孩子出現安全感不足的現象的原因和可能會出現的行為表現。安全感不足可能造成的原因有觸覺敏感、能量不足、管教嚴厲、感統發展不足、愛不滿足等。
  • 「感統失調是什麼?」孩子有這幾個表現,父母就要注意了
    閨蜜的女兒明年即將進入幼兒園,為了讓女兒順利融入幼兒園的生活,閨蜜和其老公便商量讓孩子提前一年先去早教中心適應。誰知夫妻倆帶孩子去早教中心後被告知「感統失調」。閨蜜也是有醫學背景的人士,深知這家早教機構要「牆裂」推銷感統訓練課程,當即拉著老公和女兒就走了。
  • 感統訓練是什麼?有哪些益處?
    9~12歲是感統訓練的搶救期相比於上個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行為模式基本上已經固定下來了,感統訓練的效果相對不明顯,但還是有搶救機會的。所以,作為孩子教育的擔當者和執行者,父母要是發現孩子感統失調了,一定要及早帶孩子做感統訓練,尤其是基礎期和黃金期。
  • 我的孩子有必要進行感統訓練嗎?
    經過科學家的大量臨床心理研究發現,相當數量的兒童出現的上述問題是由於大腦對身體感覺統合的障礙,在醫學和心理學上稱為感覺統合失調或學習能力障礙。 關於導致感覺統合異常的因素,一些專家認為是由於孩子先天異常,但現在還沒有具體找到答案。然而,根據現在的情況來說,後天環境的養成佔很大的因素。
  • | 感統科普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是指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因為身體缺乏完整基礎通路,苦練末梢之後的結果或能力很快就遇到瓶頸而無法提升,或是在沒有人強壓的時候就無法表現出能力。真正的專注力,不是環境來遷就孩子的狀況,也不是大人刻意地創造一個環境來保護孩子的專注。
  • 感統科普丨正視感統訓練,這並不是「有毛病」的孩子才需要
    對不少家長來說,「感覺統合」是一個比較陌生的事物,但感統失調卻是相當普遍的情況,甚至於央視新聞也曾報導過感統失調的相關內容,呼籲廣大家長警惕感覺失調。但是由於對感統了解不足,感覺統合問題容易被家長誤解成單純的行為或心理問題。
  • |感統答疑
    ,身體無法承擔,心理就無法承擔。許多心理疾病通常都是因為感覺統合基礎不好,加遇長期壓力或急性壓力造成。請問有什麼方法可以調整?估計孩子本來就感統發展不足,經常要費力勉強自己才能做到同齡孩子輕鬆就能做到的事,包括專注安靜上課、正確迅速地寫作業、快樂而有成就感地進行體育活動、廣泛結交朋友、在公共場合表現自信等。
  • 父母的感統能力對孩子有何影響?
    人生存在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可以做,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值得我們去經歷、或者去實踐、或者去體驗,並不是只有當學生、考試這樣一件事情。 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由於大家的感統都不是太好,社會變遷、自然環境減少、感統觀念的不普及,大家都是時代的產物,導致大家都有或多或少的感統失調,那因為感統失調的原因造成我們老是會忘記道理,或者是知道做不到。
  • 自閉症孩子感統失調的常見表現有哪些?
    感覺統合簡稱感統,是人體處理一切感覺信息的過程。自閉症孩子普遍存在感統失調的問題,常見的表現主要有:1、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多動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暈,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調皮任性,興奮好動,容易違反課堂紀律,容易與人衝突,愛挑剔,很難與其他人同樂,也很難與別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慮別人的需要。
  • 感統訓練好處多,選對機構有收穫
    其實呀,這些問題的出現很可能是因為孩子的感覺統合(以下簡稱感統)失調了。可能很多家長會問,什麼是感統?失調了又該怎麼辦?今天,體育壹佰分就為你科普一下感統這個話題。一、什麼是感統? 所謂感統,就是機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從環境中獲得不同感覺通路的信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輸入大腦,大腦對輸入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包括:解釋、比較、增強、抑制、聯繫、統一),並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 簡單來說,感覺統合是一種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都不能發展。
  • 感統訓練到底有沒有必要
    7歲之前感覺運動組合沒有發展好的孩子(感統失調),上學以後的讀書、寫字、日常體育運動都會很困難。家裡有0-6歲的學齡前孩子,感統訓練非常重要、必要,請父母務必重視!#感統訓練#一、什麼是感統?感統,全稱為感覺統合, 是視覺、聽覺、嗅味覺、觸覺、前聽覺、平衡感、本體感這些感覺信息輸入組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外的知覺做出的反應。
  • 感統訓練對孩子有多重要?
    ,容易吵架; 語言發展緩慢,發音不佳、吐字不清晰; 大動作不協調,身體平衡能力差…… // 感統失調對孩子的影響 // 感統失調對孩子成長以及發展的影響是逐漸顯現的
  • 感統訓練有沒有必要?答案在孩子出生起就有了
    一旦孩子出現學習能力差、平衡感和運動不協調、有比較多的失控行為時,就很容易把孩子往「感統失調」這方面去想。本周,在與廈門校區學員小毅(化名)的媽媽接觸過程中,多妹對「早產」「剖宮產」引起的「感統失調」問題又加深了認識。
  • 感覺統合對人一生發展的影響 | 感統科普
    感統科普 02 身為父母更需要好的感統狀態 心中有愛,代表孩子所感受到的愛是滿足的,也代表孩子有愛人的能力,也有愛人的熱情,您的感情,孩子會有感覺。
  • 感統科普|如何讓孩子堅持有毅力?家長一定要知道這件事
    感覺統合訓練不同於一般的體能活動,它是個別化、針對性強的身體智能開發活動,必須經過教育、心理和生理三方面信息整合的專業測評後,才能進行個別訓練方案的規劃與設計。孩子經由充分且針對性強的訓練,能提高自信心、穩定情緒、改善體質、靈活腦力!
  • 兒童感統失調有多種表現,家長需注意
    安徽省合肥市凌大塘社區,有一家非營利性公益機構——特殊兒童康復中心,這裡的28名教師承擔著100多名孤獨症、智障低齡兒童的早期幹預訓練工作,幫助他們提高認知、語音、自理能力。老師建議小北的媽媽帶他去檢查一下是否有感統失調或發育落後的問題。小北的媽媽當時對老師的話並沒有在意,她覺得小北只是像他爸爸一樣,性情安靜罷了。直到小北7歲上了小學,媽媽才發現小北「有問題」——他從來不出去和同齡小朋友一起玩耍,也不蹦蹦跳跳,只喜歡待在家裡玩「安靜」的遊戲,或是和比他年齡大很多的「安靜」的大孩子一起玩。
  • 並存債務承擔的形式是什麼,並存債務承擔有哪些形式?
    並存債務承擔是指債務人並不脫離合同關係,而由第三人加入到合同關係當中,與債務人共同承擔合同義務的債務承擔方式。那麼並存債務承擔的形式是什麼,並存債務承擔有哪些形式?網友諮詢:並存債務承擔的形式是什麼,並存債務承擔有哪些形式?
  • 感統教室那些「花裡胡哨」的教具都有什麼用?
    感統器材也就是感統教具,是專業感統老師為了給孩子提供足量有針對性的感覺刺激而設計的輔助訓練工具。 每個正規專業的開設感統課程的機構,都會配備齊全的感統訓練教具,以方便感統訓練的老師隨時根據課程設計為接受訓練的孩子提供需要的感覺刺激。
  • [量子催眠案例]貴族並不是高人一等,而是有勇氣承擔普通人無法承擔的責任
    新公司的領導對她非常器重,同時在生活上也非常關心她,讓她有一種被媽媽照顧的感覺。在心理上她非常依賴這位領導,甚至因為領導的孩子花去了領導很多的時間和關注而吃醋。她也特別羨慕這位領導,她的外表並不算漂亮,但是她的雙眼裡流露出自信和對生活的熱情。而這些,正是她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