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二孩政策全面放開,不少家庭都有著新顧慮,「孩子不滿3歲無法上幼兒園,我們還年輕,工作也放不下,如果把孩子送到託育機構,又擔心機構的資質和服務質量,孩子放哪裡照顧才合適?」這些顧慮正在成為阻礙家庭和諧幸福的絆腳石。
面對人民群眾對嬰幼兒照護服務需求的日益增長,嬰幼兒照護以家庭照護為主,父母祖輩參與照護率高,社會化照護低,嬰幼兒服務體系不健全,服務供給不足,管理不規範等現狀突出的問題,成都市在全省率先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促進全市嬰幼兒照護服務的發展,結合成都實際,市政府出臺了《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當前,成都市0歲至3歲的託育供給正面臨著旺盛的市場需求與符合需求的託育市場機構稀少、規範缺失等之間的矛盾。圍繞著如何滿足需求、機構解困、培養人才、完善行業監管等方面。為加強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的專業化、規範化,8月24日,首批全市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負責人培訓班在蓉開班,培訓中對《實施意見》進行全方位解讀和指導,涉及託育機構登記、備案管理;託育機構消防安全;託育機構管理規範;託育機構衛生保健與衛生評價;嬰幼兒發育規律及偏異的識別;嬰幼兒餵養及營養;意外傷害的預防;護理及疾病預防等八大內容。
省衛生健康人口家庭處處長蘇建明出席開班儀式並講話,肯定了成都市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市衛健委副主任黃友靜宣讀建立成都市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中心和成都市嬰幼兒照護服務管理中心的通知,「兩中心」均為全省首家市級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中心和管理中心。市衛健委副巡視員張峰為市婦兒中心醫院、市計生保障中心授牌。培訓在成都市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處負責人對《實施意見》的解讀中正式為「第一講」拉開序幕。
本次培訓共有來自全市23個區(市)縣300餘家託育機構負責人參加培訓。據了解,此次培訓結束後,將對參與培訓人員進行考試並頒發託育機構負責人崗位培訓合格證書,成為我市第一批崗位培訓合格的託育機構負責人。市衛健委人口家庭處負責人表示:「培訓通知下發後,託育機構報名十分踴躍,託育作為朝陽行業,我們將全力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規範化、專業化培訓託育機構相關從業人員。」
幫助家庭平衡工作與育兒之間的矛盾,建立覆蓋人群廣、服務層次豐富、供給渠道多樣的託育公共服務體系,《實施意見》中著手解決的這些問題,直擊託育機構的訴求和百姓的需求。
問題1:年輕父母有需求,託育機構很難找,又不近,怎麼辦?
答:照護服務就近可及、普惠公平,探索「1+N」服務模式嬰幼兒照護服務優質資源下沉到社區。
家長想找託育機構時發現機構少、離家遠、安全沒有保障。對此,《實施意見》強調社區在促進嬰幼兒照護服務中的作用。社區是社會治理和民生保障的重要載體,大力發展社區嬰幼兒照護服務這是實現照護服務就近可及、普惠公平的現實需要。
根據《實施意見》,將加強社區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統籌建設與改造。新建居住區按照每千人口不少於10個託位,規劃建設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及配套安全設施,與住宅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老城區和口建成居住區無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的,應在5年內通過購置、置換租賃以及舊城改造等方式,按照每千人口不少於8個託位建設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應統籌考慮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建設,城鎮嬰幼兒照護機構和設施建設應充分考慮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嬰幼兒照護服務需求。推進公共場所無障礙設施、母嬰設施的建設和改造。
要對接群眾需求,支持和引導社會力量依託社區提供嬰幼兒照護服務,讓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得到優先便利的嬰幼兒照護服務。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充分發揮社區社會企業的作用, 支持和引導社會力量在社區開辦託育機構、家庭式託育點等,同時,發揮城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的嬰幼兒照護服務功能,加強社區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與社區服務中心(站)、幼兒園、公園以及社區衛生、文化。體育、日問照料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功能街接,此外,還通過政策支持,鼓勵通過免費提供或低於市場價出租場地,引入社會組織或專業機構,探索「1(示範性照護機構)+N(社區照護設施) 」的服務模式,推動嬰幼兒照護服務優質資源下沉到社區。此舉也是成都結合自身實際所做的創新探索。
問題2:嬰幼兒照護服務專業人才哪裡來?
答:《實施意見》強調「加強嬰幼兒照護服務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培養相關管理、技術技能型應用人才,保障從業人員待遇與合法權益,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隊伍。
據介紹,目前,成都市嬰幼兒照護專業人才缺口較大,有關人員專業能力不足,素質參差不齊。為解決這一問題,《實施意見》指出,一是要鼓勵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 開設嬰幼兒照護相關專業和課程,培養相關管理、技術技能型應用人才。
二是推進從業人員職業鑑定及技能培訓。將從業人員納入急需緊缺職業(工種)目錄,納入城鄉就業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範圍,按規定落實職業培訓補貼;在非營利性嬰幼兒照護機構開發公益性崗位,按規定落實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加快培養嬰幼兒照護服務人才。
三是建立嬰幼兒照護服務實訓基地,發揮高等院校、行業學(協)會的作用,研發培訓教材,組織開展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心理健康、職業技能、安全照護培訓,提高嬰幼兒照護服務能力和水平。
四是建立健全嬰幼兒照護服務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對在嬰幼兒照護機構就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分專業執行與醫療衛生機構或教育機構相同的職稱評審政策,依法保障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
問題3:如何選擇正規託育機構,是否有備案受監管?
答:嬰幼兒照護服務實行登記備案管理制度,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大舉措。
《實施意見》 規定:對嬰幼兒照護機構實行註冊登記管理。舉辦非營利性機構的,依法向所在地縣級以上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或機構編制部門申請註冊登記;舉辦營利性機構的,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市場監管部門或行政審批部門申請註冊登記。嬰幼兒照護機構經核准登記後,應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向當地衛生健康部門備案。登記機關應及時將登記信息推送至成都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所在地縣級衛生健康部門通過該平臺獲取共享登記信息數據。縣級衛生健康部門依法向社會公眾公示託育機構有關信息,接受社會監督。
根據國家《託育機構設置標準( 試行)》《託育機構管理規範(試行)》《託育機構登記和備案管理辦法(試行)》及省市有關規定,進一步做好託育機構登記備案管理。
此外,《實施意見》強調,建立市、區(市)縣、鎮(街道)三級聯動和相關部門綜合監管機制,健全督促檢查、信息公示等制度,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對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安全、消防、衛生、服務等方面的動態、全程、綜合監管。
「七步走」落實《實施意見》
嬰幼兒照護服務保障正按藍圖落地
貫徹落實好《實施意見》,是我們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衛生健康部門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市關於促進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決策部署,切實履行牽頭職責,協同相關部門,加強工作指導、監督、管理,促進嬰幼兒照護服務高質量發展。
一是 加強政策宣傳培訓。舉辦促進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政策專題培訓會,通過專家訪談、媒體推送等形式,解讀政策,回應社會關切。集中開展嬰動兒照護服務專項宣傳活動,重點針對從業機構、嬰幼兒家長開展嬰幼兒照護服務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的宣傳,組織開展嬰幼兒照護服務從業人員培訓,以宣傳、培訓促規範。
二是啟動託育機構備案工作。督促區(市)縣衛健局為已註冊登記的託育機構辦理機構備案手續。對未註冊登記或達不到備案要求的機構,聯合相關部門進行整頓或清退。
三是推動建立「兩中心一庫-基地一協會」 。加快建立成都市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中心、成都市嬰幼兒照護服務管理中心、成都市促進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專家庫,推動建立成都市嬰幼兒照護服務實訓基地和成都市託育服務協會。
四是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建立促進嬰幼兒照護服務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加強部門協同,落實責任分工,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進一步細化託育機構登記備案、服務規程、監督管理等,規範託育服務發展。
五是推動示範性託育機構建設。培育-批具有嬰幼兒照護服務行業培訓、家庭養育指導和家長課堂等多功能的示範性託育機構,發揮示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嬰幼兒照護服務整體水平提高.依託專家研究制定《成都市示範性託育機構評估標準》。
六是加強嬰幼兒衛生保健和早期發展業務指導服務。充分發揮衛生健康行業優勢,結合新冠肺炎情常態化防控工作,做好嬰幼兒衛生保健和早期發展業務指導工作,特別是要加強對轄區內託育機構疫情防控和衛生保健指導,預防控制傳染病,降低常見病的發病率,保障嬰幼兒身心健康。
七是加強調研指導。做好對區(市)縣的調研指導工作,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制定促進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切實管用的政策措施,及時總結推廣經驗。
大眾健康報記者 侯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