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大孫治強團隊公布絲瓜高質量基因組圖譜

2021-03-05 植物科學最前沿



近日,河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孫治強教授團隊聯合中國農大等單位發布了絲瓜的高質量基因組圖譜,在絲瓜基因組學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IF:7.049)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題為「Long‐read sequencing and de novo assembly of the Luffa cylindrica (L.) Roem. genome」的研究論文,對這一成果進行了詳細報導。這是全球首個栽培絲瓜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基因組序列。

絲瓜(Luffa cylindrica(L.)Roem.;2n=26)是原產於印度的一種葫蘆科植物,廣泛栽分布於世界溫帶及熱帶地區,我國各地均有栽培,是華中、華南等地的大眾蔬菜。絲瓜果肉細滑,味道鮮美,果肉中除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及鈣磷鐵等元素外,還含有多種藥用成分,如生物鹼、類黃酮、甾醇、糖苷和糖蛋白等,具有很強的保健作用和藥用價值,值得進一步的研究。在過去的幾年內,多種葫蘆科植物的基因組圖譜相繼被發布,有的版本還進行了更新、升級,但有關絲瓜基因組變異信息卻十分有限,限制了絲瓜基因挖掘與應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研究組基於PacBio測序平臺,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完成了絲瓜基因組的分析與組裝,擴展了人們對絲瓜基因組和進化的認識。研究團隊結合單分子實時測序(SMRT)、Illumina測序和Hi-C等方法,獲得了74Gb高質量序列,將99.5%的序列錨定到13條染色體上,Contig N50和Scaffold N50長度分別5Mb和53Mb,GC含量約35.9%,最終組裝後的絲瓜基因組大小為669Mb,重複序列含量為62.18%。同時基於de novo、轉錄組數據和同源物種預測等方法,研究團隊預測到31,661個蛋白編碼基因,注釋了27,552個具有明確功能的編碼基因(佔87.02%)。該研究結果為絲瓜的基因發掘及遺傳育種提供了精準的基因信息。基因組進化分析表明,絲瓜與葫蘆科中的南瓜屬、黃瓜屬物種親緣關係較近,大概於距今2,860-6,710萬年前從共同祖先中分化而來。絲瓜與南瓜、黃瓜在進化過程中具有較高的保守性。我國絲瓜種質地域分布廣,遺傳多樣性豐富,栽培和食用歷史悠久,絲瓜高質量基因組圖譜的釋放將為該物種的遺傳變異及分子育種研究奠定基礎。該研究由河南農業大學聯合中國農業大學、駐馬店市農業科學院、華大基因共同完成。河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張濤博士是論文第一作者,河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孫凱博士、樸鳳植教授和孫治強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項工作得到了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自然基金等項目資助。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755-0998.13129

植物科學最前沿,專注於植物科學前沿進展、資訊、招聘信息的發布及方法軟體共享等。投稿及招聘請後臺回復「投稿」,均為無償;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ID:zwkxqy ;

相關焦點

  • 首發┃河南農大孫治強團隊公布絲瓜高質量基因組圖譜
    近日,河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孫治強教授團隊聯合中國農大等單位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布了絲瓜的高質量基因組圖譜,在絲瓜基因組學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Roem. genome」,文中對這一成果進行了詳細報導,這是全球首次發布栽培絲瓜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基因組序列。絲瓜(Luffa cylindrica(L.)Roem.;2n=26)是原產於印度的一種葫蘆科植物,廣泛栽分布於世界溫帶及熱帶地區,我國各地均有栽培,是華中、華南等地的大眾蔬菜。
  • 染色體級別橡膠樹參考基因組圖譜繪就—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昆明植物所獲悉,由該所和雲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基因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研究中心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獲得了達到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巴西橡膠樹優良品種
  • 昆明植物所獲得首個染色體級別的橡膠樹參考基因組圖譜
    雲南植膠區山地膠園鳥瞰圖及完成了基因組測序的橡膠樹 GT1 品種(供圖)橡膠樹基因組圖譜及其特徵(供圖)大戟科植物基因組的染色體進化(供圖)近日,熱帶作物種質資源與基因組學雲南省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高立志教授帶領的雲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
  • 揭示馴化歷史及遺傳分子機制 世界首個甜瓜全基因組變異圖譜構建
    日前,《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以兩篇長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線發表了兩項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領銜開展的瓜類作物基因組研究成果。兩項研究分別構建了甜瓜和西瓜的全基因組變異圖譜,揭示了兩種水果的馴化歷史及果實品質的遺傳分子機制。
  • 首個山蒼子基因組圖譜:揭秘精油合成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4月3日,《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以下簡稱亞林所)研究員汪陽東團隊的重要成果。該團隊成功組裝全球首個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山蒼子基因組圖譜,並基於此揭示樟科物種進化及其精油合成分子機制。
  • 我國完成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
    2009年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產生物應用基因組研究中心、黑龍江水產研究所攜手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啟動了「鯉魚基因組計劃」,目前完成了鯉魚基因組框架圖譜、鯉魚基因組物理圖譜和高密度連鎖圖譜等結果。
  • 公布快20年,才發現「人類基因組圖譜」漏掉了10%的遺傳信息?!
    2001年,人類基因組圖譜及初步分析結果首次公布。最新版的人類基因組圖譜名為GRCh38,包含3.1兆億鹼基對的信息。然而,這個被譽為生命科學「登月計劃」的研究項目漏掉了一些重要信息。與其說這是人類DNA的快照,不如說是一種模板和路線圖,可以讓人們有一個大致的概念,並在個人基因組與「參考基因組」之間進行比較。我們知道,參考基因組有其局限性,科學家也一直在對其加以補充完善,以便更好地體現當今人類身上發生的大量變異。然而,上述文章的作者們指出,由於來源有限,參考基因組的用處其實也是有限的。
  • 科學網—首個兩型結實植物基因組圖譜繪就
    兩型豆植株表型   山東農科院供圖 本報訊 近日,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萬書波團隊聯合山東師範大學、華大基因北方中心等多家單位在 該研究利用最新的測序技術和生物信息學分析方法,獲得了一個高質量兩型豆基因組圖譜。該基因組組裝大小約為299Mb,contig N50約為9.7Mb,共鑑定到27899個蛋白質編碼基因。比較基因組分析顯示,兩型豆與大豆屬植物的親緣關係最近。 地上/地下兩型結實是被子植物中一類獨特的結實方式。被子植物中13科24個屬存在兩型結實現象。
  • 我科學家組裝全球首個染色體級別高質量山蒼子基因組圖譜
    該項研究成功組裝全球首個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山蒼子基因組圖譜,並基於此揭示樟科物種進化及其精油合成的分子機制。中國林科院亞林所副研究員陳益存、博士趙耘霄、助理研究員高暝,比利時根特大學博士李臻後,華南農業大學博士王潔雨,清華大學博士劉可為是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研究員汪陽東,臺灣成功大學教授蔡文杰、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劉仲健、根特大學教授Yves為共同通訊作者。
  • 我國科學家繪製完成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產生物應用基因組研究中心、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共同實施的「鯉魚基因組計劃」成功完成了鯉魚全基因組測序,並繪製了鯉魚基因組框架圖譜、基因組物理圖譜和高密度連鎖圖譜,為鯉魚基因組輔助育種研究、優良品種快速培育提供了重要基礎。 鯉魚基因組有100條染色體,是目前完成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物種中染色體數目最多的動物。
  • 我國科學家完成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
    在國家「863」計劃、「973」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資助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聯合中國科學院、哈佛大學、奧本大學等單位組建的國際合作團隊完成了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並揭示其獨特的全基因組複製事件,這是國際上首個完成全面解析的異源四倍體硬骨魚類基因組圖譜
  • 中國獲得國際首個組裝到染色體水平的家驢基因組參考圖譜
    12月9日,《自然》子刊《自然·通訊》發表了中國科研團隊的一篇遺傳學研究論文。中國科學家聯合國內外多家單位,成功破譯了德州驢基因組,獲得國際首個組裝到染色體水平的家驢基因組參考圖譜。作為中國五大優良驢種之一,德州驢個體大、皮厚、出膠率高,是熬製阿膠的上等原料。
  • 科學網—小葉茶染色體級別基因組圖譜首次完成
    染色體級別的「碧雲」茶樹參考基因組圖譜 高立志供圖 本報訊 近日,生物學預印本伺服器(www.biorxiv.org)在線發表了中美科學家聯合研究團隊的最新成果,該團隊採用單分子實時測序(SMRT)和 Hi-C技術,在20多個代表性小葉茶品種中選用雜合度較低的小葉茶良種「碧雲」,將組裝獲得的約2.85Gb 的基因組序列掛載到了15 條假染色體上,在國際上首次獲得了達到染色體級別的茶樹中國茶變種的參考基因組序列。
  • 科學家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39:49 德國哥廷根大學Nils Stein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 南方有嘉木 千裡尋芳香 亞林所首次繪製出山蒼子基因組圖譜
    近日,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汪陽東研究員團隊,聯合國內外多家單位,在《自然-通訊》期刊上發表重要成果。該研究首次繪製出山蒼子染色體水平基因組圖譜,並基於此揭示樟科物種進化及其精油合成分子機制。在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記者跟隨專家們的腳步,一步步揭開山蒼子及其家族的「神秘」面紗。
  • 現生哺乳動物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構建成功
    本報北京1月7日凌晨電(記者張蕾)中外科學家攜手合作,以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通過比較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基因組數據,首次成功構建出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相關成果發表在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最新上線的《自然》學術期刊。
  • 人類基因組指導手冊發布:生成了詳細基因組圖譜
    近日,中國綠髮會國際工作顧問Fred Dubee先生分享了一則來自人類基因組的全球前沿進展。據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在2020年8月15日發布的消息:一項歷時17年的研究計劃,如今已經成功的繪製出了一份詳細的基因組圖譜,揭示了數十萬個潛在調控區域的位置,這一資源將有助於所有人類生物學研究向前發展。
  • 英德團隊「基因考古」溯源新冠病毒 找到始祖基因組
    一支擅長揭秘人類起源的團隊嘗試用繪製史前人類運動軌跡的數學圖譜算法來一窺新冠病毒的演變及其傳播路徑。研究團隊使用了從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3月4日從全球各地採集的新冠病毒基因組數據。據悉,該團隊從2月份開始追蹤新冠病毒的基因組進化。其中,中國以外的基因組數據大多來自當地首批患者。「病毒有太多的快速突變,很難精確地追蹤到SARS-CoV-2系譜。」
  • 穀子基因組單倍型圖譜繪就
    由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等8家單位組成的科研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完成了穀子單倍體型圖譜的構建和
  • 海洋所科研人員繪製完成牡蠣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近日,牡蠣基因組計劃(Oyster Genome Project,OGP)項目組宣布,歷時兩年的牡蠣基因組序列圖譜終於繪製完成。這是世界上第一張養殖貝類的全基因組序列圖譜,標誌著基於短序列的高雜合度基因組拼接和組裝技術獲得了重大突破。據悉,目前的基因組圖譜已達到國際領先的基因組圖譜標準。近年來,我國的海水養殖業取得了長足發展。